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摄论学派研究(上下册)
QQ咨询:
有路璐璐:

摄论学派研究(上下册)

  • 作者:圣凯
  •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 ISBN:9787801237965
  • 出版日期:2006年09月01日
  • 页数:687
  • 定价:¥5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801237965
    • 作者
    • 页数
      687
    • 出版时间
      2006年09月01日
    • 定价
      ¥5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文依“综合式研究方法”和“解脱诠释学”的方法,以唯识古学与今学的比较为**,对摄论学派进行整体的研究。我们利用电脑检索《大正藏》,并且整理日本佛教文献与敦煌遗书中的摄论学派资料,发现灵润、道基、智凝的著作,考察摄论学派的发展史迹。
    我们对真谛的思想定位为“从始人终之密意”,在虚妄与经验层面,则是纯正的瑜伽行派的“阿黎耶识缘起”,则是属于“始教”;在转依的果位上,其主张“相性融即”、“智如不二”与护法一玄奘系所主张“相性永别 ”、“智如为二”明显不同,则是具有“终教”的特点。真谛的思想是妄心派向真心派的过渡,是一种“中间路线”,但是其基本立场仍然是瑜伽行派。真谛的“识界”并非是《起信论》的真妄和合识,但是真谛的佛学思想*终必定能够走向《起信论》,这是其思想的内在必然发展趋势。
    在心识论方面,真谛继承“一种七现”的“一心论”而提出“一意识论 ”,主张阿陀那识即是染污意;唯识今学强调别体别用的“诸识差别”,区分阿陀那识与末那识的不同。真谛从种识不分的立场,主张种子是假而无体,阿黎耶识是实而有体;而种子的相续即是阿黎耶识的相续,而不承认种子生种子。护法一系从诸识差别的立场,主张种子与
    目录
    序一 惟俨
    序二 赖永海
    引论:研究史与方法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史的回顾
    三、“综合式研究方法”和“解脱诠释学”
    **章 传承历史与文献考证
    **节 真谛的生平与译著
    第二节 摄论学派传承史
    第三节 摄论学派现存文献
    第四节 结语
    第二章 识体与八识
    **节 一种七现与八识现行
    第二节 阿陀那识与末那识
    第三节 阿黎耶识的成立——具有认识论意义的存在论
    第四节 种子与熏习
    第五节 真妄与心识——摄论师的心识思想
    第六节 结语
    第三章 无相唯识与有相唯识
    **节 唯识无境与虚妄分别——以概念史与语言学的考察为**
    第二节 识转变与因果同时、异时
    第三节 无相唯识与有相唯识
    第四节 结语
    第四章 方便唯识与真实唯识
    **节 三性思想的诠释——语言论、认识论与存在论的视角
    第二节 方便唯识与真实唯识
    第三节 唯识与中观
    第四节 体用真妄与两重唯识观——摄论师的三性思想
    第五节 结 语
    第五章 解性黎耶与阿摩罗识
    **节 “界”之诠释与解性黎耶
    第二节 智慧种子与道后真如
    第三节 阿摩罗识与本觉
    第四节 结 语
    第六章 五性各别别与一性皆成
    **节 佛性与种性——以概念史与语言学的考察为**
    第二节 五性各别与理佛性、行佛性
    第三节 一性皆成与佛性、如来藏
    第四节 方便与真实——瑜伽行派的一乘思想
    第五节 三种佛性与真实胜乘——摄论师的佛性、一乘思想
    第六节 结语
    第七章转依与涅檠
    **节 转依与种子、真如
    第二节 所依转变与转变所依
    第三节 转依与涅檠
    第四节 结 语
    第八章 摄论学派与中国佛教
    **节 三法轮与四教——摄论学派的判教思想
    第二节 摄论学派与隋唐佛教
    第三节 民国年间新旧唯识之论争
    第四节 结语
    结论:比较与诠释
    ——以唯识古今学、如来藏与唯识交涉为**
    一、文献的发现与方法论的创新
    二、唯识古学与今学的比较
    三、唯识与如来藏——经验立场与超越立场的不同
    四、从唯识走向如来藏——摄论学派的中国化
    五、“批判佛教”与“解脱诠释学”的诠释
    六、摄论学派的现代诠释
    参考文献
    专家**
    后记一
    后记二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