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犹太小子勇闯华尔街
美利坚,我来了
1908年的**清晨,纽约港似乎比平时更加繁忙,因为这**预计将有23条船靠港。嘈杂声、脚夫的叫号声、汽船靠岸的鸣笛声混作一团,整整**笼罩着这个西半球*大的港口。傍晚时分,一艘老旧的汽轮仿佛姗姗来迟的舞客,伴着落日的余晖,缓缓驶入港口。
这条汽轮名叫安布里亚号(Umbria),已经在这条航线上服役了数十年。它花了整整十天才横跨大西洋,从英国的利物浦港来到这里。船靠岸后,疲惫的乘客们强打?神,拎着行李缓慢而有序地从船上走下来。
在这群乘客之中,有个名叫莉薇?施瓦茨的犹太女人。她生于波兰,虽然很年轻,却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她拉扯着三个孩子,艰难地顺着梯子从甲板走上码头。这时,或许是因为过于疲惫,三岁的女儿埃塔摔了一跤,施瓦茨女士赶紧上前扶起女儿,温柔地亲吻着女儿的额头:“别哭,亲爱的,我们马上就要见到爸爸了。”
埃塔的爸爸名叫菲利普?卡利卡,也是来自波兰的犹太人。在那个时代,“波兰”只是个地区概念,并不是一个**的名称,现在波兰领土的大部分在那时处于沙皇俄国的统?之下。卡利卡早年曾经在沙俄军队中服役,并在那时结识了施瓦茨女士。两人一见钟情,于是卡利卡不顾自己在家乡已经订婚,毅然和施瓦茨女士结为伉俪,两人在华沙西北方向不远的一个犹太人村庄中定居了下来。
新生活的开始令人憧憬,但当时的年景实在是不太平。1890年,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正式下野,他留下的政治魔方太复杂了,德意志帝国中再没人能玩得转。而德皇威廉二世被怀疑是个精神病人,其在政治、外交方面的才能显然让人不敢恭维,他不仅在“摩洛哥危机”中莽撞地��起了英国人的戒心,还在巴尔干问题上屡屡偏向奥匈帝国?导致本来与德国有几代姻亲关系的俄国相当不爽,双方剑拔弩张,随时可能大打出手。如果两国开战,夹在中间的波兰将在一夜之间化为人间地狱,无论哪边获胜,生活在波兰的犹太人都将成为残酷战争的牺牲品,成为那些野蛮士兵的发泄工具。
与此同时,远东传来战报,俄国在亚洲被弹丸小国——日本打得丢盔弃甲,已经忍无可忍的俄国工人**开始暴动,剑锋直指腐朽残暴的罗曼诺夫王朝,红色革命的潮流似乎已经势不可当。但在当时,谁也搞不清卡尔?马克思的学说到底是上帝的箴言,还是撒旦的诅咒,也搞不清列宁到底是伟大的人类导师,还是龌龊的德国间谍,因此没人知道即将经历革命的俄国将何去何从,身为俄国公民的卡利卡夫妇,自然也为此忧心忡忡。
站在两大火药桶中间,想过太平日子是不大可能了。于是,卡利卡先生决定背井离乡,前往远离战乱的美国求生。经历一番打拼之后,他在美国站住了脚,这才把妻子和三个孩子一起接来。刚到美国的施瓦茨女士,虽然因旅途劳顿而身心俱疲,口袋里也只剩下可怜的1美元50美分,但是对于和平生活的憧憬和对丈夫坚贞不渝的爱情,支撑着她一路漂洋过海,来到美国这片和平的净土,来到深爱的丈夫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