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

  • 作者:张俊杰
  •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 ISBN:9787504472397
  • 出版日期:2011年08月01日
  • 页数:361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说法先谈儒,儒家思想给了现代企业管理很多启示,让企业管理走向了“德治”。然而“德治”就像是企业制定的宏观战略规划一样,只有指导作用:告诉你应该做什么,却没有告诉你怎么做。“德治”在―个制度规范的企业,会有比较好的收效,但是,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纯粹的“德治”可能就会失效了。
    好的管理都讲究“德治”和“法治”。“儒”是教化人的手腕,“法”是统御人的根本。唐朝既推行“贞观修礼”的道德体系,又制定了严密而系统的封建法典,*后实现了“贞观之治”,开创了大唐盛世,就是“德治”和“法治”结合的结果。现代的企业管理者要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就要“德治”和“法治”结合,双管齐下。
    法家的治世智慧不亚于儒家思想。商鞅变法使秦统**下,可见一斑。法家讲求务实治理,力求实效。―个懂得领导艺术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去家的领导智慧。
    那么,作为总经理的你,该如何运用法家的管人绝学去引导企业管理呢?看看张俊杰编著的《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或许会让你的管理思想茅塞顿开。《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从法家思想的宝库中,选取了涉及现代企业管理的智慧绝学,并提炼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管理技巧,为
    文章节选
    说法先谈儒,儒家思想给了现代企业管理很多启示,让企业管理走向了“德治”。然而“德治”就像是企业制定的宏观战略规划一样,只有指导作用:告诉你应该做什么,却没有告诉你怎么做。“德治”在―个制度规范的企业,会有比较好的收效,但是,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纯粹的“德治”可能就会失效了。
    好的管理都讲究“德治”和“法治”。“儒”是教化人的手腕,“法”是统御人的根本。唐朝既推行“贞观修礼”的道德体系,又制定了严密而系统的封建法典,*后实现了“贞观之治”,开创了大唐盛世,就是“德治”和“法治”结合的结果。现代的企业管理者要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就要“德治”和“法治”结合,双管齐下。
    法家的治世智慧不亚于儒家思想。商鞅变法使秦统**下,可见一斑。法家讲求务实治理,力求实效。―个懂得领导艺术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去家的领导智慧。
    那么,作为总经理的你,该如何运用法家的管人绝学去引导企业管理呢?看看张俊杰编著的《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或许会让你的管理思想茅塞顿开。《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从法家思想的宝库中,选取了涉及现代企业管理的智慧绝学,并提炼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管理技巧,为你提供参考。
    让《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带你―起去寻找渗透在历史尘埃中的古老智慧,给你的管理找到新的灵感,使你快速掌控全局,切实有效地做好管理。 **章 人性如水――善或恶取决于管理者的引导
    1.疏导洪水的管理哲学
    2.给思想落后的人洗洗脑
    3.对人的欲望加以引导
    4.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
    第二章 事断于法――用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
    1.个人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
    2.用法令统帅管理全局
    3.“法治”胜于“人治”
    4.法令一定要威严
    5.制度一旦确定就别轻易修改
    6.员工依法办事,领导按才任用
    7.选人、酬人都有明确的规定
    8.领导违反规则也要接受处罚
    9.用制度约束下属,使其无机可乘
    10.“定分止争”让大家各安其位
    第三章 以术治下――让下属甘心为你服务
    1.别被人觉察你的权术
    2.抛弃亲近、厌恶等一切情绪
    3.***要隐藏个人好恶
    4.让下属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
    5.不宠信下属,要保持威严
    6.诚信也是一种治术
    7.掌握利益驱动的御人之道
    8.让部下的取舍标准和自己一致
    9.找到得到好处的人
    第四章 赏功罚过――用人不问出身,重在威服天下
    1.通过赏罚彰显是非
    2.赏罚要严肃,别随意使用
    3.惩罚是为了修正下属的行为
    4.让下属明白赏罚的要害
    5.把事实作为赏罚的标尺
    6.任何时候都要赏罚分明
    7.“说到做到”的奖励才有效
    8.纵容下属犯错贻害无穷
    第五章 识人辨奸――不被小人的阴谋诡计蒙蔽
    1.要明辨贤愚,但别表达好恶
    2.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
    3.从隐蔽的角度发现他人行为的漏洞
    4.“正话反说”是试探人的良策
    5.考核下属的言行是否一致
    6.防止奸邪的事情发生
    7.结党营私带来的危害*大
    8.明察事理才能洞悉隐情
    9.警惕下属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
    10.动听的话语往往不可信
    11.防范下属欺骗上级,获取私利
    12.以明知故问考察员工的忠诚度
    第六章 掌权用势――千万别让大权旁落
    1.牢牢把权势抓在手里
    2.具体事务交给各级负责人
    3.奖罚应该由高层领导出面
    4.形势不允许的时候别逞强
    5.心胸广阔的人成大事
    6.防止下属越位
    7.严防部下吞噬自己的权力
    8.别让部下的权力太大
    9.人们只对提拔自己的人忠诚
    10.创造一种有利的态势
    第七章 授权有道――学会下命令,轻松做领导
    1.授权是管人用人的要点
    2.借用他人的智慧成大事
    3.让大家认同的人担任要职
    4.让有才华的人各得其所
    5.让下属去说、去做,*后再考核
    6.政令统一才能保证方向一致
    7.任何时候***都要表明态度
    第八章 兼听独断――先“民主”后“集中”的决策手段
    1.用“兼听”保证决策正确
    2.多听听不同的声音就能明辨是非
    3.别让下属阻塞你的言路
    4.听不进劝告就容易吃大亏
    5.培养多谋善断的决策素养
    6.“先谋后断”的决策艺术
    第九章 以理服人――言明利害是游说的关键
    1.不跟愚鲁的人讲道理
    2.抛弃智虑机巧才能赢的长久
    3.消除吹牛皮的官僚作风
    4.说得好更要做得好
    5.有的放矢是劝诫的关键
    6.像和风细雨一样感化对方
    7.以反为正的讽谏术
    第十章 分职督事――在分工的基础上管好中层干部
    1.因事设人,能职匹配
    2.治理好中层管理人员
    3.不把希望寄托在个别贤能之士身上
    4.管理者要有运筹帷幄的能力
    5.骨干是能说也会做的人
    6.不身兼数职,才容易发挥才干
    第十一章 张弛有度――使用人才也要把握好节奏感
    1.把赏罚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
    2.正确看待人才掉队现象
    3.容忍人才身上的缺点
    4.疑人不用,用人要疑
    5.工作目标别超过下属的能力范围
    6.虚静无为,成竹在胸
    第十二章 为我所用――得人才者得天下
    1.为我所用才是大智慧
    2.栽培人时应格外谨慎
    3.人才离不开应有的成长环境
    4.为下属打造施展才华的舞台
    5.找到人才的闪光点
    6.仇人、亲人都在人才开发的行列
    7.知人善任是成功管人的基础
    8.因事用人,量才录用
    9.建立完善的人才竞争机制
    研究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君主管理**的主要方法是“德治”和“法治”。例如,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唐朝,既推行“贞观修礼”的道德体系,又制定了严密而系统的封建法典――唐律。“外儒内法”,深刻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治理理念――“法”是统御的根本,“儒”是教化的手腕。 管仲、子产、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都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而战国末期的韩非子则是先秦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总结前人经验,提出了以名责刑、以法为本、以术治下的刑名法术学说,以及“法”、“术”、“势”三位一体的君主统治术,成为了秦始皇统**下的理论基础。 韩非子说:“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你死我活的权力之争使他明白,要想使人俯首帖耳,必须有一种深藏于胸、变幻莫测、凶狠刁钻而又充满智慧的心计和手腕,这就是***的统御之道、经世奇略。 因此,一个懂得领导艺术的管理者,必须掌握法家思想的精髓:“法”是指健全的法制,“术”是驾驭人才、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势”是君主的权势(军政大权)。具体来说,***要用“法”,实现**控制;用“术”,掌握权术谋略;用“势”,达到强权威慑。 ***只有很好地把法、术、势相结合,权位才能得到保障,团队秩序才能建立;而下级也不会欺瞒上级,更不会因为缺乏制度约束而作乱。在这里,法家讲的是帝王之道,也是管理之道,但说到底还是***的生存之道。 现代市场经济和企业治理、组织管理都是建立在法理基础上的,“法治”自然也成为了***无法忽视的重要内容。事实上,法家的管理思想是务实治理、力求实效的――韩非子的理论成为我国两千年来文官制度的理论基础,就是*好的证明。 今天,一个企业要蓬勃发展、兴旺发达,必须注重人的因素,掌握人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权责明确、选贤量才、因能任事、赏功罚过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掌握识人辨奸、授权有道、兼听善断的策略,***才可以掌权、用势,轻松管理企业。 法家的领导智慧,浸染在历史的尘埃里,也渗透在**企业团队管理的细节处。研习并掌握这种古典智慧,活学活用,***才可以立威造势、奉上御下、掌控局面,把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得妥妥当当、圆圆满满。 4.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法家语录】 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 ――《韩非子》 【译文】 能够安逸或得利,人们就会接近;有危害和祸患,人们就会远离。这是人之常情。 【说古论今】 人们的行为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为了使自己的行为获得*理想的结果,人们常常会选择有利的时机适时而动,这是“趋利”。而一旦遇到危险,人们又会本能地躲避,或者化解危机,使自己转危为安,这是“避害”。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有时候,人们会为了利益作出一些违反原则的事情,为了躲避祸患做出违心的勾当,这都是很正常的。作为***,看到下属犯错,仅仅大发雷霆是不够的,你还必须懂得人性背后的利益抉择,并能够通过这一点引导下属走上正途。 三国故事里有这样一个片段,官渡之战结束后,曹军在清点战果时,发现一大堆信件。这些信件是当时曹营中的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曹操翻了翻,发现这些信件大多是吹捧袁绍的,有的干脆表示要离开曹营。投奔袁绍。 身边的谋士建议曹操把这些写信的人抓起来,严厉惩处,防止以后有人犯上作乱。曹操听了,只是微微一笑:“把这些信统统烧掉。”看着大家错愕的神情,曹操深有感触地说:“当时袁绍的实力那么强大,连我都感到不能自保,整天殚精竭虑,何况是他们呢?” 后来,这件事传出去了,那些曾经暗通袁绍的人心里踏实了,大家都觉得曹操肚量大、能够容人,所以更加愿意在他的麾下为其效力。于是,曹营上下很快就人心安定了,整个队伍也更加团结一心了。 手下有人暗通敌人,换作任何一位领导都不能容忍。但是,曹操领悟了大家“趋利避害”的本性,明白他们是在给自己留后路,所以没有追究那些犯错的人。而他明白,在自己打败了袁绍,**天强大起来时,这些人必然也乐意追随。对下属的体察如此细微,对下属的心理如此明断,曹操不愧为一代枭雄。 “人性好利”是法家*基本的人性论观点,从商鞅到韩非子,无不以此作为阐述自己政治主张的出发点。比如,商鞅认为,“民生则计利,死则虑名”,意思是说人活着就会计较利害得失,甚至连死后对自己流传至后世的名声也十分在意。 对此,韩非子非常赞同,并认为“安利者就之”是人之常情,进而提出君主应该顺应人性的需求实施统治,这样才会获取臣民真正的支持。对***来说,要让下属按照自己的意图办事,就必须让大家搞清楚利害关系。 当年,赵匡胤在发动陈桥兵变之前,与李继勋、石守信、王审琦、刘守忠、刘庆义、刘廷让等人结为“义社十兄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鼎力相助,赵匡胤*终才得以黄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 可以想像,当初赵匡胤一定为自己的兄弟描绘了美好前程,从而鼓动大家支持自己,跟自己一起打拼天下。显然,没有这种忽悠的伎俩,赵匡胤是无法成为一代开国帝王的。 后来,赵匡胤意识到权力集中在功臣手里,终究是祸患。于是,他不得不考虑削减大家的兵权,这才有了**的“陈桥兵变”。这次兵变的意义在于,没有发生血光之灾,赵匡胤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晓以利害,就让功臣们放弃兵权、归隐田园。而这些功臣*终得到了善始善终,避免了当年韩信“狡兔死,走狗烹”的惨烈下场,也是他们趋利避害的本性使然。 由此可见,***掌握“趋利避害”的要义,只要处置妥当,就能让大家清楚自己的进退之道,获得圆满的结局。 在这里,***一方面要善用手中的权力,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大家的利益,才能让大家体面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行。否则,人们得不到妥善的安置,或者自己的利益被摧毁,必然将予以反击,*后只会两败俱伤。 【用人之道】 在中国人的头脑里,“安”是和“乐”联系在一起的。不安心,人就没有快乐可言,就无法开心做事。对管理者来说,增强团队战斗力,首先要直指人心,让大家能够消除顾虑,安心做事。 既然“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就要善于站在员工的立场考虑问题,发现他们的利益所在,并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基础上维护好他们的利益。这样一来,大家才能认同你,才能安心做事,才会快乐工作。 有一次,盛田昭夫与大家在一起用餐。他发现一位年轻员工郁郁寡欢,满腹心事,只顾闷头吃饭,从头到尾都没有说一句话。于是,盛田昭夫主动坐在这名员工对面,与他攀谈起来。几杯酒下肚之后,员工终于开口了。 原来,这名员工毕业于东京大学,原来有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进入索尼之前,对索尼公司崇拜得发狂。但是,进入索尼后,他才发现,自己不是在为索尼工作,而是在为课长干活。 他进一步解释说:“科长对我的一些小发明与改进,从来不支持,也没有代表公司表示过感谢。我花了不少心思改进工作,结果却一无所获。” 看着这名员工十分泄气、心灰意冷的样子,盛田昭夫感到震惊。他想,类似的问题在公司内部员工中恐怕不少,他们本来充满信心地发明创造,想得到公司的肯定,却屡屡碰壁,*后必然窒息了他们的创造力,也让公司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想到这里,盛田昭夫决心改革管理制度,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比如,原则上每隔两年就让员工调换一次工作,特别是对于那些精力旺盛,干劲十足的人才,不是让他们被动地等待工作,而是主动地给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通过改革,员工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并得到了物质奖励、职位提升,而索尼公司也获得了蓬勃发展。 由此可见,管理者应该关心员工的真实想法,鼓励、感激那些真心实意为公司做事的人。一旦大家的积极性不能得到维护,不能受到表彰,那么,在“趋利避害”的规律作用下,员工就会丧失进取心,这必然将危害企业的长远利益。 (1)管人离不开赏罚并举 人活着不但要趋利,更要避害,这是***管人的基础。富贵是人们想要的,刑罚是人们厌恶的,所以可以用利益作为诱饵,充分利用大家好利的心理使之为自己所用,同时以纪律、制度不违反规则的人予以惩处。 (2)用人需要维护好大家的积极性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奖赏,而不喜欢被批评。所以,对积极主动的人,一定要多鼓励,承认他们的价值,千万别挫伤他们的热情。而对那些落伍的人,则要提出警告,使他们产生压力,懂得进取。 (3)给犯错的下属改正的机会 《汉书》上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对于下属的过失不可责之过切。***在工作中不能处处与下属较真儿,过于明细。在某些场合“装痴作聋”,来个“难得糊涂”,反而能让下属知错,并主动改正。要知道,没有人愿意故意犯错。 P14-17
    目录
    说法先谈儒,儒家思想给了现代企业管理很多启示,让企业管理走向了“德治”。然而“德治”就像是企业制定的宏观战略规划一样,只有指导作用:告诉你应该做什么,却没有告诉你怎么做。“德治”在―个制度规范的企业,会有比较好的收效,但是,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纯粹的“德治”可能就会失效了。
    好的管理都讲究“德治”和“法治”。“儒”是教化人的手腕,“法”是统御人的根本。唐朝既推行“贞观修礼”的道德体系,又制定了严密而系统的封建法典,*后实现了“贞观之治”,开创了大唐盛世,就是“德治”和“法治”结合的结果。现代的企业管理者要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就要“德治”和“法治”结合,双管齐下。
    法家的治世智慧不亚于儒家思想。商鞅变法使秦统**下,可见一斑。法家讲求务实治理,力求实效。―个懂得领导艺术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去家的领导智慧。
    那么,作为总经理的你,该如何运用法家的管人绝学去引导企业管理呢?看看张俊杰编著的《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或许会让你的管理思想茅塞顿开。《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从法家思想的宝库中,选取了涉及现代企业管理的智慧绝学,并提炼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管理技巧,为你提供参考。
    让《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带你―起去寻找渗透在历史尘埃中的古老智慧,给你的管理找到新的灵感,使你快速掌控全局,切实有效地做好管理。 **章 人性如水――善或恶取决于管理者的引导
    1.疏导洪水的管理哲学
    2.给思想落后的人洗洗脑
    3.对人的欲望加以引导
    4.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
    第二章 事断于法――用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
    1.个人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
    2.用法令统帅管理全局
    3.“法治”胜于“人治”
    4.法令一定要威严
    5.制度一旦确定就别轻易修改
    6.员工依法办事,领导按才任用
    7.选人、酬人都有明确的规定
    8.领导违反规则也要接受处罚
    9.用制度约束下属,使其无机可乘
    10.“定分止争”让大家各安其位
    第三章 以术治下――让下属甘心为你服务
    1.别被人觉察你的权术
    2.抛弃亲近、厌恶等一切情绪
    3.***要隐藏个人好恶
    4.让下属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
    5.不宠信下属,要保持威严
    6.诚信也是一种治术
    7.掌握利益驱动的御人之道
    8.让部下的取舍标准和自己一致
    9.找到得到好处的人
    第四章 赏功罚过――用人不问出身,重在威服天下
    1.通过赏罚彰显是非
    2.赏罚要严肃,别随意使用
    3.惩罚是为了修正下属的行为
    4.让下属明白赏罚的要害
    5.把事实作为赏罚的标尺
    6.任何时候都要赏罚分明
    7.“说到做到”的奖励才有效
    8.纵容下属犯错贻害无穷
    第五章 识人辨奸――不被小人的阴谋诡计蒙蔽
    1.要明辨贤愚,但别表达好恶
    2.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
    3.从隐蔽的角度发现他人行为的漏洞
    4.“正话反说”是试探人的良策
    5.考核下属的言行是否一致
    6.防止奸邪的事情发生
    7.结党营私带来的危害*大
    8.明察事理才能洞悉隐情
    9.警惕下属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
    10.动听的话语往往不可信
    11.防范下属欺骗上级,获取私利
    12.以明知故问考察员工的忠诚度
    第六章 掌权用势――千万别让大权旁落
    1.牢牢把权势抓在手里
    2.具体事务交给各级负责人
    3.奖罚应该由高层领导出面
    4.形势不允许的时候别逞强
    5.心胸广阔的人成大事
    6.防止下属越位
    7.严防部下吞噬自己的权力
    8.别让部下的权力太大
    9.人们只对提拔自己的人忠诚
    10.创造一种有利的态势
    第七章 授权有道――学会下命令,轻松做领导
    1.授权是管人用人的要点
    2.借用他人的智慧成大事
    3.让大家认同的人担任要职
    4.让有才华的人各得其所
    5.让下属去说、去做,*后再考核
    6.政令统一才能保证方向一致
    7.任何时候***都要表明态度
    第八章 兼听独断――先“民主”后“集中”的决策手段
    1.用“兼听”保证决策正确
    2.多听听不同的声音就能明辨是非
    3.别让下属阻塞你的言路
    4.听不进劝告就容易吃大亏
    5.培养多谋善断的决策素养
    6.“先谋后断”的决策艺术
    第九章 以理服人――言明利害是游说的关键
    1.不跟愚鲁的人讲道理
    2.抛弃智虑机巧才能赢的长久
    3.消除吹牛皮的官僚作风
    4.说得好更要做得好
    5.有的放矢是劝诫的关键
    6.像和风细雨一样感化对方
    7.以反为正的讽谏术
    第十章 分职督事――在分工的基础上管好中层干部
    1.因事设人,能职匹配
    2.治理好中层管理人员
    3.不把希望寄托在个别贤能之士身上
    4.管理者要有运筹帷幄的能力
    5.骨干是能说也会做的人
    6.不身兼数职,才容易发挥才干
    第十一章 张弛有度――使用人才也要把握好节奏感
    1.把赏罚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
    2.正确看待人才掉队现象
    3.容忍人才身上的缺点
    4.疑人不用,用人要疑
    5.工作目标别超过下属的能力范围
    6.虚静无为,成竹在胸
    第十二章 为我所用――得人才者得天下
    1.为我所用才是大智慧
    2.栽培人时应格外谨慎
    3.人才离不开应有的成长环境
    4.为下属打造施展才华的舞台
    5.找到人才的闪光点
    6.仇人、亲人都在人才开发的行列
    7.知人善任是成功管人的基础
    8.因事用人,量才录用
    9.建立完善的人才竞争机制
    研究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君主管理**的主要方法是“德治”和“法治”。例如,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唐朝,既推行“贞观修礼”的道德体系,又制定了严密而系统的封建法典――唐律。“外儒内法”,深刻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治理理念――“法”是统御的根本,“儒”是教化的手腕。 管仲、子产、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都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而战国末期的韩非子则是先秦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总结前人经验,提出了以名责刑、以法为本、以术治下的刑名法术学说,以及“法”、“术”、“势”三位一体的君主统治术,成为了秦始皇统**下的理论基础。 韩非子说:“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你死我活的权力之争使他明白,要想使人俯首帖耳,必须有一种深藏于胸、变幻莫测、凶狠刁钻而又充满智慧的心计和手腕,这就是***的统御之道、经世奇略。 因此,一个懂得领导艺术的管理者,必须掌握法家思想的精髓:“法”是指健全的法制,“术”是驾驭人才、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势”是君主的权势(军政大权)。具体来说,***要用“法”,实现**控制;用“术”,掌握权术谋略;用“势”,达到强权威慑。 ***只有很好地把法、术、势相结合,权位才能得到保障,团队秩序才能建立;而下级也不会欺瞒上级,更不会因为缺乏制度约束而作乱。在这里,法家讲的是帝王之道,也是管理之道,但说到底还是***的生存之道。 现代市场经济和企业治理、组织管理都是建立在法理基础上的,“法治”自然也成为了***无法忽视的重要内容。事实上,法家的管理思想是务实治理、力求实效的――韩非子的理论成为我国两千年来文官制度的理论基础,就是*好的证明。 今天,一个企业要蓬勃发展、兴旺发达,必须注重人的因素,掌握人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权责明确、选贤量才、因能任事、赏功罚过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掌握识人辨奸、授权有道、兼听善断的策略,***才可以掌权、用势,轻松管理企业。 法家的领导智慧,浸染在历史的尘埃里,也渗透在**企业团队管理的细节处。研习并掌握这种古典智慧,活学活用,***才可以立威造势、奉上御下、掌控局面,把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得妥妥当当、圆圆满满。 4.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法家语录】 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 ――《韩非子》 【译文】 能够安逸或得利,人们就会接近;有危害和祸患,人们就会远离。这是人之常情。 【说古论今】 人们的行为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为了使自己的行为获得*理想的结果,人们常常会选择有利的时机适时而动,这是“趋利”。而一旦遇到危险,人们又会本能地躲避,或者化解危机,使自己转危为安,这是“避害”。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有时候,人们会为了利益作出一些违反原则的事情,为了躲避祸患做出违心的勾当,这都是很正常的。作为***,看到下属犯错,仅仅大发雷霆是不够的,你还必须懂得人性背后的利益抉择,并能够通过这一点引导下属走上正途。 三国故事里有这样一个片段,官渡之战结束后,曹军在清点战果时,发现一大堆信件。这些信件是当时曹营中的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曹操翻了翻,发现这些信件大多是吹捧袁绍的,有的干脆表示要离开曹营。投奔袁绍。 身边的谋士建议曹操把这些写信的人抓起来,严厉惩处,防止以后有人犯上作乱。曹操听了,只是微微一笑:“把这些信统统烧掉。”看着大家错愕的神情,曹操深有感触地说:“当时袁绍的实力那么强大,连我都感到不能自保,整天殚精竭虑,何况是他们呢?” 后来,这件事传出去了,那些曾经暗通袁绍的人心里踏实了,大家都觉得曹操肚量大、能够容人,所以更加愿意在他的麾下为其效力。于是,曹营上下很快就人心安定了,整个队伍也更加团结一心了。 手下有人暗通敌人,换作任何一位领导都不能容忍。但是,曹操领悟了大家“趋利避害”的本性,明白他们是在给自己留后路,所以没有追究那些犯错的人。而他明白,在自己打败了袁绍,**天强大起来时,这些人必然也乐意追随。对下属的体察如此细微,对下属的心理如此明断,曹操不愧为一代枭雄。 “人性好利”是法家*基本的人性论观点,从商鞅到韩非子,无不以此作为阐述自己政治主张的出发点。比如,商鞅认为,“民生则计利,死则虑名”,意思是说人活着就会计较利害得失,甚至连死后对自己流传至后世的名声也十分在意。 对此,韩非子非常赞同,并认为“安利者就之”是人之常情,进而提出君主应该顺应人性的需求实施统治,这样才会获取臣民真正的支持。对***来说,要让下属按照自己的意图办事,就必须让大家搞清楚利害关系。 当年,赵匡胤在发动陈桥兵变之前,与李继勋、石守信、王审琦、刘守忠、刘庆义、刘廷让等人结为“义社十兄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鼎力相助,赵匡胤*终才得以黄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 可以想像,当初赵匡胤一定为自己的兄弟描绘了美好前程,从而鼓动大家支持自己,跟自己一起打拼天下。显然,没有这种忽悠的伎俩,赵匡胤是无法成为一代开国帝王的。 后来,赵匡胤意识到权力集中在功臣手里,终究是祸患。于是,他不得不考虑削减大家的兵权,这才有了**的“陈桥兵变”。这次兵变的意义在于,没有发生血光之灾,赵匡胤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晓以利害,就让功臣们放弃兵权、归隐田园。而这些功臣*终得到了善始善终,避免了当年韩信“狡兔死,走狗烹”的惨烈下场,也是他们趋利避害的本性使然。 由此可见,***掌握“趋利避害”的要义,只要处置妥当,就能让大家清楚自己的进退之道,获得圆满的结局。 在这里,***一方面要善用手中的权力,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大家的利益,才能让大家体面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行。否则,人们得不到妥善的安置,或者自己的利益被摧毁,必然将予以反击,*后只会两败俱伤。 【用人之道】 在中国人的头脑里,“安”是和“乐”联系在一起的。不安心,人就没有快乐可言,就无法开心做事。对管理者来说,增强团队战斗力,首先要直指人心,让大家能够消除顾虑,安心做事。 既然“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就要善于站在员工的立场考虑问题,发现他们的利益所在,并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基础上维护好他们的利益。这样一来,大家才能认同你,才能安心做事,才会快乐工作。 有一次,盛田昭夫与大家在一起用餐。他发现一位年轻员工郁郁寡欢,满腹心事,只顾闷头吃饭,从头到尾都没有说一句话。于是,盛田昭夫主动坐在这名员工对面,与他攀谈起来。几杯酒下肚之后,员工终于开口了。 原来,这名员工毕业于东京大学,原来有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进入索尼之前,对索尼公司崇拜得发狂。但是,进入索尼后,他才发现,自己不是在为索尼工作,而是在为课长干活。 他进一步解释说:“科长对我的一些小发明与改进,从来不支持,也没有代表公司表示过感谢。我花了不少心思改进工作,结果却一无所获。” 看着这名员工十分泄气、心灰意冷的样子,盛田昭夫感到震惊。他想,类似的问题在公司内部员工中恐怕不少,他们本来充满信心地发明创造,想得到公司的肯定,却屡屡碰壁,*后必然窒息了他们的创造力,也让公司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想到这里,盛田昭夫决心改革管理制度,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比如,原则上每隔两年就让员工调换一次工作,特别是对于那些精力旺盛,干劲十足的人才,不是让他们被动地等待工作,而是主动地给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通过改革,员工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并得到了物质奖励、职位提升,而索尼公司也获得了蓬勃发展。 由此可见,管理者应该关心员工的真实想法,鼓励、感激那些真心实意为公司做事的人。一旦大家的积极性不能得到维护,不能受到表彰,那么,在“趋利避害”的规律作用下,员工就会丧失进取心,这必然将危害企业的长远利益。 (1)管人离不开赏罚并举 人活着不但要趋利,更要避害,这是***管人的基础。富贵是人们想要的,刑罚是人们厌恶的,所以可以用利益作为诱饵,充分利用大家好利的心理使之为自己所用,同时以纪律、制度不违反规则的人予以惩处。 (2)用人需要维护好大家的积极性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奖赏,而不喜欢被批评。所以,对积极主动的人,一定要多鼓励,承认他们的价值,千万别挫伤他们的热情。而对那些落伍的人,则要提出警告,使他们产生压力,懂得进取。 (3)给犯错的下属改正的机会 《汉书》上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对于下属的过失不可责之过切。***在工作中不能处处与下属较真儿,过于明细。在某些场合“装痴作聋”,来个“难得糊涂”,反而能让下属知错,并主动改正。要知道,没有人愿意故意犯错。 P14-17
    编辑推荐语
    说法先谈儒,儒家思想给了现代企业管理很多启示,让企业管理走向了“德治”。然而“德治”就像是企业制定的宏观战略规划一样,只有指导作用:告诉你应该做什么,却没有告诉你怎么做。“德治”在―个制度规范的企业,会有比较好的收效,但是,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纯粹的“德治”可能就会失效了。
    好的管理都讲究“德治”和“法治”。“儒”是教化人的手腕,“法”是统御人的根本。唐朝既推行“贞观修礼”的道德体系,又制定了严密而系统的封建法典,*后实现了“贞观之治”,开创了大唐盛世,就是“德治”和“法治”结合的结果。现代的企业管理者要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就要“德治”和��法治”结合,双管齐下。
    法家的治世智慧不亚于儒家思想。商鞅变法使秦统**下,可见一斑。法家讲求务实治理,力求实效。―个懂得领导艺术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去家的领导智慧。
    那么,作为总经理的你,该如何运用法家的管人绝学去引导企业管理呢?看看张俊杰编著的《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或许会让你的管理思想茅塞顿开。《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从法家思想的宝库中,选取了涉及现代企业管理的智慧绝学,并提炼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管理技巧,为你提供参考。
    让《总经理必读的法家12大管人绝学》带你―起去寻找渗透在历史尘埃中的古老智慧,给你的管理找到新的灵感,使你快速掌控全局,切实有效地做好管理。 **章 人性如水――善或恶取决于管理者的引导
    1.疏导洪水的管理哲学
    2.给思想落后的人洗洗脑
    3.对人的欲望加以引导
    4.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
    第二章 事断于法――用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
    1.个人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
    2.用法令统帅管理全局
    3.“法治”胜于“人治”
    4.法令一定要威严
    5.制度一旦确定就别轻易修改
    6.员工依法办事,领导按才任用
    7.选人、酬人都有明确的规定
    8.领导违反规则也要接受处罚
    9.用制度约束下属,使其无机可乘
    10.“定分止争”让大家各安其位
    第三章 以术治下――让下属甘心为你服务
    1.别被人觉察你的权术
    2.抛弃亲近、厌恶等一切情绪
    3.***要隐藏个人好恶
    4.让下属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
    5.不宠信下属,要保持威严
    6.诚信也是一种治术
    7.掌握利益驱动的御人之道
    8.让部下的取舍标准和自己一致
    9.找到得到好处的人
    第四章 赏功罚过――用人不问出身,重在威服天下
    1.通过赏罚彰显是非
    2.赏罚要严肃,别随意使用
    3.惩罚是为了修正下属的行为
    4.让下属明白赏罚的要害
    5.把事实作为赏罚的标尺
    6.任何时候都要赏罚分明
    7.“说到做到”的奖励才有效
    8.纵容下属犯错贻害无穷
    第五章 识人辨奸――不被小人的阴谋诡计蒙蔽
    1.要明辨贤愚,但别表达好恶
    2.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
    3.从隐蔽的角度发现他人行为的漏洞
    4.“正话反说”是试探人的良策
    5.考核下属的言行是否一致
    6.防止奸邪的事情发生
    7.结党营私带来的危害*大
    8.明察事理才能洞悉隐情
    9.警惕下属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
    10.动听的话语往往不可信
    11.防范下属欺骗上级,获取私利
    12.以明知故问考察员工的忠诚度
    第六章 掌权用势――千万别让大权旁落
    1.牢牢把权势抓在手里
    2.具体事务交给各级负责人
    3.奖罚应该由高层领导出面
    4.形势不允许的时候别逞强
    5.心胸广阔的人成大事
    6.防止下属越位
    7.严防部下吞噬自己的权力
    8.别让部下的权力太大
    9.人们只对提拔自己的人忠诚
    10.创造一种有利的态势
    第七章 授权有道――学会下命令,轻松做领导
    1.授权是管人用人的要点
    2.借用他人的智慧成大事
    3.让大家认同的人担任要职
    4.让有才华的人各得其所
    5.让下属去说、去做,*后再考核
    6.政令统一才能保证方向一致
    7.任何时候***都要表明态度
    第八章 兼听独断――先“民主”后“集中”的决策手段
    1.用“兼听”保证决策正确
    2.多听听不同的声音就能明辨是非
    3.别让下属阻塞你的言路
    4.听不进劝告就容易吃大亏
    5.培养多谋善断的决策素养
    6.“先谋后断”的决策艺术
    第九章 以理服人――言明利害是游说的关键
    1.不跟愚鲁的人讲道理
    2.抛弃智虑机巧才能赢的长久
    3.消除吹牛皮的官僚作风
    4.说得好更要做得好
    5.有的放矢是劝诫的关键
    6.像和风细雨一样感化对方
    7.以反为正的讽谏术
    第十章 分职督事――在分工的基础上管好中层干部
    1.因事设人,能职匹配
    2.治理好中层管理人员
    3.不把希望寄托在个别贤能之士身上
    4.管理者要有运筹帷幄的能力
    5.骨干是能说也会做的人
    6.不身兼数职,才容易发挥才干
    第十一章 张弛有度――使用人才也要把握好节奏感
    1.把赏罚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
    2.正确看待人才掉队现象
    3.容忍人才身上的缺点
    4.疑人不用,用人要疑
    5.工作目标别超过下属的能力范围
    6.虚静无为,成竹在胸
    第十二章 为我所用――得人才者得天下
    1.为我所用才是大智慧
    2.栽培人时应格外谨慎
    3.人才离不开应有的成长环境
    4.为下属打造施展才华的舞台
    5.找到人才的闪光点
    6.仇人、亲人都在人才开发的行列
    7.知人善任是成功管人的基础
    8.因事用人,量才录用
    9.建立完善的人才竞争机制
    研究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古代君主管理**的主要方法是“德治”和“法治”。例如,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唐朝,既推行“贞观修礼”的道德体系,又制定了严密而系统的封建法典――唐律。“外儒内法”,深刻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治理理念――“法”是统御的根本,“儒”是教化的手腕。 管仲、子产、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都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而战国末期的韩非子则是先秦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总结前人经验,提出了以名责刑、以法为本、以术治下的刑名法术学说,以及“法”、“术”、“势”三位一体的君主统治术,成为了秦始皇统**下的理论基础。 韩非子说:“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你死我活的权力之争使他明白,要想使人俯首帖耳,必须有一种深藏于胸、变幻莫测、凶狠刁钻而又充满智慧的心计和手腕,这就是***的统御之道、经世奇略。 因此,一个懂得领导艺术的管理者,必须掌握法家思想的精髓:“法”是指健全的法制,“术”是驾驭人才、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势”是君主的权势(军政大权)。具体来说,***要用“法”,实现**控制;用“术”,掌握权术谋略;用“势”,达到强权威慑。 ***只有很好地把法、术、势相结合,权位才能得到保障,团队秩序才能建立;而下级也不会欺瞒上级,更不会因为缺乏制度约束而作乱。在这里,法家讲的是帝王之道,也是管理之道,但说到底还是***的生存之道。 现代市场经济和企业治理、组织管理都是建立在法理基础上的,“法治”自然也成为了***无法忽视的重要内容。事实上,法家的管理思想是务实治理、力求实效的――韩非子的理论成为我国两千年来文官制度的理论基础,就是*好的证明。 今天,一个企业要蓬勃发展、兴旺发达,必须注重人的因素,掌握人性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权责明确、选贤量才、因能任事、赏功罚过的制度和组织结构,掌握识人辨奸、授权有道、兼听善断的策略,***才可以掌权、用势,轻松管理企业。 法家的领导智慧,浸染在历史的尘埃里,也渗透在**企业团队管理的细节处。研习并掌握这种古典智慧,活学活用,***才可以立威造势、奉上御下、掌控局面,把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得妥妥当当、圆圆满满。 4.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 【法家语录】 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 ――《韩非子》 【译文】 能够安逸或得利,人们就会接近;有危害和祸患,人们就会远离。这是人之常情。 【说古论今】 人们的行为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为了使自己的行为获得*理想的结果,人们常常会选择有利的时机适时而动,这是“趋利”。而一旦遇到危险,人们又会本能地躲避,或者化解危机,使自己转危为安,这是“避害”。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有时候,人们会为了利益作出一些违反原则的事情,为了躲避祸患做出违心的勾当,这都是很正常的。作为***,看到下属犯错,仅仅大发雷霆是不够的,你还必须懂得人性背后的利益抉择,并能够通过这一点引导下属走上正途。 三国故事里有这样一个片段,官渡之战结束后,曹军在清点战果时,发现一大堆信件。这些信件是当时曹营中的一些人暗地里写给袁绍的。曹操翻了翻,发现这些信件大多是吹捧袁绍的,有的干脆表示要离开曹营。投奔袁绍。 身边的谋士建议曹操把这些写信的人抓起来,严厉惩处,防止以后有人犯上作乱。曹操听了,只是微微一笑:“把这些信统统烧掉。”看着大家错愕的神情,曹操深有感触地说:“当时袁绍的实力那么强大,连我都感到不能自保,整天殚精竭虑,何况是他们呢?” 后来,这件事传出去了,那些曾经暗通袁绍的人心里踏实了,大家都觉得曹操肚量大、能够容人,所以更加愿意在他的麾下为其效力。于是,曹营上下很快就人心安定了,整个队伍也更加团结一心了。 手下有人暗通敌人,换作任何一位领导都不能容忍。但是,曹操领悟了大家“趋利避害”的本性,明白他们是在给自己留后路,所以没有追究那些犯错的人。而他明白,在自己打败了袁绍,**天强大起来时,这些人必然也乐意追随。对下属的体察如此细微,对下属的心理如此明断,曹操不愧为一代枭雄。 “人性好利”是法家*基本的人性论观点,从商鞅到韩非子,无不以此作为阐述自己政治主张的出发点。比如,商鞅认为,“民生则计利,死则虑名”,意思是说人活着就会计较利害得失,甚至连死后对自己流传至后世的名声也十分在意。 对此,韩非子非常赞同,并认为“安利者就之”是人之常情,进而提出君主应该顺应人性的需求实施统治,这样才会获取臣民真正的支持。对***来说,要让下属按照自己的意图办事,就必须让大家搞清楚利害关系。 当年,赵匡胤在发动陈桥兵变之前,与李继勋、石守信、王审琦、刘守忠、刘庆义、刘廷让等人结为“义社十兄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鼎力相助,赵匡胤*终才得以黄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 可以想像,当初赵匡胤一定为自己的兄弟描绘了美好前程,从而鼓动大家支持自己,跟自己一起打拼天下。显然,没有这种忽悠的伎俩,赵匡胤是无法成为一代开国帝王的。 后来,赵匡胤意识到权力集中在功臣手里,终究是祸患。于是,他不得不考虑削减大家的兵权,这才有了**的“陈桥兵变”。这次兵变的意义在于,没有发生血光之灾,赵匡胤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晓以利害,就让功臣们放弃兵权、归隐田园。而这些功臣*终得到了善始善终,避免了当年韩信“狡兔死,走狗烹”的惨烈下场,也是他们趋利避害的本性使然。 由此可见,***掌握“趋利避害”的要义,只要处置妥当,就能让大家清楚自己的进退之道,获得圆满的结局。 在这里,***一方面要善用手中的权力,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大家的利益,才能让大家体面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行。否则,人们得不到妥善的安置,或者自己的利益被摧毁,必然将予以反击,*后只会两败俱伤。 【用人之道】 在中国人的头脑里,“安”是和“乐”联系在一起的。不安心,人就没有快乐可言,就无法开心做事。对管理者来说,增强团队战斗力,首先要直指人心,让大家能够消除顾虑,安心做事。 既然“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就要善于站在员工的立场考虑问题,发现他们的利益所在,并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基础上维护好他们的利益。这样一来,大家才能认同你,才能安心做事,才会快乐工作。 有一次,盛田昭夫与大家在一起用餐。他发现一位年轻员工郁郁寡欢,满腹心事,只顾闷头吃饭,从头到尾都没有说一句话。于是,盛田昭夫主动坐在这名员工对面,与他攀谈起来。几杯酒下肚之后,员工终于开口了。 原来,这名员工毕业于东京大学,原来有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进入索尼之前,对索尼公司崇拜得发狂。但是,进入索尼后,他才发现,自己不是在为索尼工作,而是在为课长干活。 他进一步解释说:“科长对我的一些小发明与改进,从来不支持,也没有代表公司表示过感谢。我花了不少心思改进工作,结果却一无所获。” 看着这名员工十分泄气、心灰意冷的样子,盛田昭夫感到震惊。他想,类似的问题在公司内部员工中恐怕不少,他们本来充满信心地发明创造,想得到公司的肯定,却屡屡碰壁,*后必然窒息了他们的创造力,也让公司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想到这里,盛田昭夫决心改革管理制度,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比如,原则上每隔两年就让员工调换一次工作,特别是对于那些精力旺盛,干劲十足的人才,不是让他们被动地等待工作,而是主动地给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通过改革,员工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并得到了物质奖励、职位提升,而索尼公司也获得了蓬勃发展。 由此可见,管理者应该关心员工的真实想法,鼓励、感激那些真心实意为公司做事的人。一旦大家的积极性不能得到维护,不能受到表彰,那么,在“趋利避害”的规律作用下,员工就会丧失进取心,这必然将危害企业的长远利益。 (1)管人离不开赏罚并举 人活着不但要趋利,更要避害,这是***管人的基础。富贵是人们想要的,刑罚是人们厌恶的,所以可以用利益作为诱饵,充分利用大家好利的心理使之为自己所用,同时以纪律、制度不违反规则的人予以惩处。 (2)用人需要维护好大家的积极性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奖赏,而不喜欢被批评。所以,对积极主动的人,一定要多鼓励,承认他们的价值,千万别挫伤他们的热情。而对那些落伍的人,则要提出警告,使他们产生压力,懂得进取。 (3)给犯错的下属改正的机会 《汉书》上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对于下属的过失不可责之过切。***在工作中不能处处与下属较真儿,过于明细。在某些场合“装痴作聋”,来个“难得糊涂”,反而能让下属知错,并主动改正。要知道,没有人愿意故意犯错。 P14-17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