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简明中国音乐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简明中国音乐史

  • 作者:田可文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203903
  • 出版日期:2012年05月01日
  • 页数:246
  • 定价:¥2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博雅大学堂·艺术:简明中国音乐史》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从远古到20世纪末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论及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文化、主要艺术成就、作曲家与代表作品,探讨了两千多年来中国音乐的美学特征与历史沿革,且尽量涵盖了中国56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和思想,从中既可了解千百年来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也可获知重要的音乐基本知识。
    《博雅大学堂·艺术:简明中国音乐史》可作为高校音乐专业必修课教材、非音乐专业学生以及音乐爱好者了解中国音乐历史的读物。 简明中国音乐史_田可文_北京大学出版社_
    文章节选
    从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到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音乐思想逐渐占据统治地位。汉代大儒董仲舒(前179-前104)以儒家宗法思想为**,结合阴阳五行之说,建立了“天人感应”的思想体系,并在此基础之上,注重音乐的教化作用,强调“德音…‘和乐”,充分利用音乐来为统治者的政治服务。所以,从汉代起,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儒家音乐思想始终为正统观念。
    与占统治地位的儒家音乐思想不同,魏末出现的嵇康《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著作,与儒家音乐美学观有极大的差别。嵇康(223-262),字叔夜,上虞人,三国时魏末文学家、思想家与音乐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竹林七贤”的**人物。嵇康也是**的琴家,擅长��奏《广陵散》等琴曲,并写有《琴赋》及琴曲《嵇氏四弄》(即《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曲)、《风人松》,相传《孤馆遇神》亦为嵇康所作。此外,嵇康还擅长书法,工于草书,善丹青,长于诗歌和散文,今存诗50余首,以四言律诗为多。
    在“竹林七贤”中,嵇康对司马氏的攻击尤为激烈,被司马氏所杀害。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晋书·嵇康传》载:“及康将刑东市,三千太学生‘请以为师’,终不得许。康刑前索琴而扶。玄起处风停云滞,人鬼俱寂,唯工尺跳跃于琴盘,思绪滑动于指尖,情感流淌于五玄,天籁回荡于苍天,仙乐袅袅如行云流水,琴声铮铮有铁戈之声,惊天地,泣鬼神,听者无不动容。曲毕慨然长叹:‘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竟慷慨赴死。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嵇康从容就戮,时年四十。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中国音乐思想史上一部极富思辨性的音乐美学论著。文中通过秦客(嵇康自设的对立面)与东野主人(作者本人的观点)之间的八次答难,论述了其**观点:音乐不能表达人喜怒哀乐的感情。在《声无哀乐论》中,嵇康首先提出“声无哀乐”的基本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被触动以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音乐本身不包含,也不表现感情,但能引发人的感情,因为“夫哀心藏于内,遇和声而后发,和声无象而哀心有主,夫以有主之哀心,因乎无象之和声,其所觉悟,唯哀而已”,意思是人的情感先已存在于心,受到音乐的感召,引导出来,而不是音乐自身有喜怒哀乐。
    ……
    目录
    绪言
    **章 远古及夏商的音乐
    **节 音乐起源诸说
    第二节 歌舞乐一体的原始音乐
    第三节 夏商音乐的内容与形式
    第四节 远古及夏商的乐器
    第二章 周代的音乐
    **节 礼与宫廷用乐等级
    第二节 宫廷音乐的初步繁荣
    第三节 宫廷音乐教育的肇始
    第四节 民间音乐的发展
    第五节 音乐生活的繁盛
    第六节 乐器及其分类
    第七节 乐律学观念的形成
    第八节 音乐思想的争鸣
    第三章 秦汉三国的音乐
    **节 宫廷音乐机构的建立
    第二节 音乐形式的多样
    第三节 文人与琴乐
    第四节 乐器及乐律
    第五节 音乐思想的拓展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的音乐
    **节 宫廷音乐的新局面
    第二节 宗教音乐与乐舞
    第三节 西域音乐的广泛传人
    第四节 乐器与器乐的进步
    第五节 乐律学研究的延伸
    第五章 隋唐五代的音乐
    **节 宫廷音乐机构的宏大
    第二节 宫廷音乐形式的繁荣
    第三节 文人音乐的发展
    第四节 说唱音乐的确立
    第五节 音乐理论和音乐思想
    第六章 宋金元的音乐
    **节 市民音乐的勃兴
    第二节 说唱音乐的成熟
    第三节 戏曲的确立与发展
    第四节 乐器与器乐
    ,第五节 文人音乐的昌盛
    第六节 宫廷音乐的变迁
    第七节 渤海、契丹、女真等族的音乐
    第八节 音乐理论的发展
    第七章 明清的音乐
    **节 民歌小曲的盛行
    第二节 民间歌舞的多姿
    第三节 说唱的历史高峰
    第四节 戏曲的鼎盛繁荣
    第五节 乐器与器乐的丰富多样
    第六节 朱载培与新法密律
    第八章 中华民国的音乐
    **节 学堂乐歌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节 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第三节 专业音乐教育的兴起
    第四节 30-40年代的代表作曲家
    第五节 民国时期的声乐创作
    第六节 民国时期的器乐创作
    第七节 中**剧的产生与发展
    第八节 音乐思潮与音乐理论
    第九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音乐
    **节 音乐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第二节 歌曲创作的繁荣
    第三节 合唱创作的进步
    第四节 民族器乐的创作
    第五节 西方室内乐与小型器乐的创作
    第六节 管弦乐的创作
    第七节 歌剧的创作
    第八节 歌舞与舞剧音乐的创作
    第九节 戏曲的改革与创作
    第十节 影视音乐的创作
    第十一节 通俗音乐的发展
    第十二节 音乐思潮与音乐理论研究的新发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