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赫鲁晓夫回忆录(全译本)(全三卷)
QQ咨询:
有路璐璐:

赫鲁晓夫回忆录(全译本)(全三卷)

  • 作者:(俄)尼基塔·谢·赫鲁晓夫 述弢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802303362
  •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19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三卷本《赫鲁晓夫回忆录》(全译本)**卷记述了赫鲁晓夫自20世纪20 年代开始至40年代卫国战争胜利结束这段时期的政治生活经历。对基洛夫被刺事件、“大清洗”和**全会代表选举内幕、二战前夕的苏德政治军事交易、二战背景下的军人将领和高层政要的表现以及斯大林台前幕后的作为做了评价和描述。同时回顾了苏联军民在二战初期失利直到卫国战争转败为胜这一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三卷本《赫鲁晓夫回忆录》(全译本)第二卷讲述的是赫鲁晓夫一生中处于权力颠峰、即担任苏共和政府领导人的*重要时期的工作。详细叙述了开垦东部荒地和大规模工厂式住宅建设的历程,对于确保****合理平衡开支的重要性也多有论及。同时详细讲述了斯大林去世后新领导班子的组成,赫鲁晓夫与贝利亚之间的冲突,以及在苏共二十大就斯大林在本国人民面前所犯罪行所做报告的出发点。 三卷本《赫鲁晓夫回忆录》(全译本)第三卷主要涉及苏联国际事务,或详或简地叙述了苏联与社会主义各国的关系以及赫鲁晓夫对各国领导人的态度。尤其集中回顾和评价了中苏关系,对后来出现的关系冷却、恶化,*终决裂,做出了个人的解释,描述了从他的角度所看到的一切,对于重现中苏关系演变的历史图景提供
    文章节选
    4
    第十五次党代表大会
    第十五次党代表大会上,展开了一场针对季诺维也夫分子的尖锐斗争。
    列宁格勒代表团发言时宣读了一封致大会主席团的信,要求根据联共(布)党章的规定,由该代表团产生一名做副报告的人。他们推出季诺维也夫,想让他做一场针对斯大林报告的副报告。我现在已无法准确地回忆了,但我的印象中第十四次党代表大会上做报告的还是季诺维也夫,而斯大林做的是关于组织问题的副报告。可是在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已经是由斯大林做报告了。在我们这些大会的代表看来,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已经出现了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政策,党**初步形成了多数派和少数派。因此,做报告的不应该再像原先列宁去世后那样老是季诺维也夫,而应该是斯大林了。我记得,我们前来参加代表大会时,已经像俗话所说,唧唧喳喳吵翻了天,人们之间早就纷纷传说,甚至普通百姓都知道,党内产生了深刻的分歧。
    我们在十五大期间也是住在马车市场苏维埃大厦三号楼。我们得到通知:雅科夫列夫要到我们这儿来通报党内所出现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将在大会上提出来,加以揭露。雅科夫·阿尔卡季耶维奇·雅科夫列夫来了。他那时候在工人检查院工作。我记得奥尔忠尼启则当时是工人检查院主席,而他是副主席之一。这次会议除乌克兰代表团成员外,谁也不让参加。当时乌克兰代表团团长为卡冈诺维奇,副团长为彼得罗夫斯基、丘巴尔、施利希特尔和斯克雷普尼克,他们都是乌共(布)**政治局的主要成员。雅科夫列夫讲述了在哪些问题上与季诺维也夫存在分歧,说问题相当尖锐。因此我们似乎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就这个意义而言,那个会是带有派性的,然而得到斯大林的许可,我想是斯大林授意召开的。我不清楚联共(布)政治局的其他委员中,还有谁知道此事。
    代表大会宣布开幕,大会的领导机构刚刚成立,季诺维也夫分子即提出针对**委员会报告的自己的副报告人。我们仍然坐在**位置,我们右首是列宁格勒代表团,左首是莫斯科代表团。我们就所有的问题同莫斯科代表团进行了接触,奋起反对当时所说的列宁格勒反对派。当时,与我非常尊敬的一位好同志相遇,我不是把他当朋友,而是把他当敌人看待。
    1922年我从部队回来的时候,尤佐夫卡《劳动专政报》主编是阿布拉姆松。我不记得他的名字了。当时他在列宁格勒一个区党委担任书记。非常好的一位共产党员。可是现在他却和所有列宁格勒来的人一样成了季诺维也夫分子。党内一些**人物,比如说巴达耶夫,也和季诺维也夫分子站到了一起。他当时在列宁格勒工作,列宁格勒的人就把他搬出来作为盾牌。季诺维也夫分子为了增加自己代表团的分量,把尼古拉耶娃也拉了来。她也是一个积极的好党员,发言时充满激情,像个雄辩的演说家。这场辩论后来会间休息时在格奥尔吉耶夫大厅和走廊里继续进行,或三五成群,或两两相对,成了个人交锋。总之,在各个地方,只要两个人碰到一起,如果他们分属不同阵营,那就在进行辩论。
    斯大林、布哈林和李可夫都发言拥护**委员会的路线,也就是斯大林的路线。这样说太简略,但当时就是这样说的,说这是**委员会的路线,那是反对派的路线。我不记得是来自哪个地方组织的一个代表团,还献给代表大会主席团一把钢扫帚。主持会议的是李可夫,他接过这把扫帚说:“我把这把扫帚交给斯大林同志,让他拿来扫掉我们的敌人。”这句话当时博得一阵友好的掌声和笑声,连李可夫自己这时也笑了。后来李可夫本人已经成为这把扫帚的受害者的时候,我想起了这句话和当时说这句话的情景。当时李可夫显然很信任斯大林,并且认为这把扫帚不会用来危害党,只会用来对付党的离经叛道分子和背离总路线的反对派。
    当时我们也毫不怀疑,斯大林和身边支持他的那些人是正确的。我至今仍然认为,当时我们的思想斗争是基本正确的。如果斯大林是另一种性格的话,那么这些已经搞得十分紧张激烈的分歧也许不会变得如此充满悲剧性和毁灭性。但这是我现在的说法,当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当时大家都是按照所谓砍柴人的方式考虑问题:办大事不必拘小节。我得说,那是对反对派进行的一场无情的斗争。
    如果回忆一番我们的党和人民所走过的道路,并从这个角度评价斯大林的作用的话,那么,在那些事件和党内力量对比的背景下,这种作用其实基本上是正面的。我指的是像托洛茨基派、季诺维也夫派、瑟尔佐夫一洛米纳泽左右倾集团之类的反对派。如果要评价斯大林的个人作用,那么他是很突出的:在团结全党方面,在动员党的力量克服困难、恢复工农业、实现工业化和加强红军建设方面,他的作用和活动都是具有决定性的。因此,斯大林居于党的主导地位、党也支持他,这绝非偶然。值得注意的是,革命初期他的名字在广大群众中甚至在党内并不怎么广为人知。更为知名的是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尤其是布哈林。列宁说得很好:“布哈林是党的宠儿。”我们的干部当年都是根据布哈林所写的《共产主义ABC》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他在广大群众中的知名度非常高。但是作为组织者,斯大林还是更胜一筹;布哈林是作为宣传者、鼓动者在党内居于显要地位的。他曾任《真理报》主编,也确确实实是《真理报》所需要的主编。虽然像列宁所说的那样,他本人也犯了一些错误。
    目录
    译者序

    致中国读者
    头顶*秃和胆子*大的人(安德烈·比托夫)
    **卷 政治委员
    前言
    引子
    1 简单谈谈我自己
    2 第十四次党代表会议
    3 谈谈新经济政策
    4 第十五次党代表大会
    5 迁往哈尔科夫
    6 迁往基辅
    7 在工业学院
    8 和斯大林相识
    9 莫斯科的日常生活
    10 基洛夫遇刺
    11 基洛夫遇刺的某些后果
    12 重返乌克兰
    13 从乌克兰到莫斯科(30~40年代之交)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益临近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6 战前局势
    17 艰苦的1941年夏天
    18 1941年夏秋两季的人物和事件
    19 1942年:从冬天到夏天
    20 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旁
    21 斯大林格勒转折
    22 通向罗斯托夫之路
    23 库尔斯克会战前夕及会战初期
    24 向第聂伯河挺进!
    25 基辅收复了!
    26 解放乌克兰
    27 向胜利挺进!
    28 战后的思考
    29 伟大卫国战争之后的远东
    30 关于战争回忆录
    附录一
    尼·谢·赫鲁晓夫年表(1953~1964)
    第二卷 改革家
    前言
    31 战后初期
    32 重返莫斯科
    33 关于几个人物
    34 斯大林的一个缺点
    35 贝利亚及其他人
    36 斯大林一家·斯韦特兰卡
    37 斯大林的*后岁月
    38 朝鲜战争
    39 医生案件
    40 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
    41 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之后
    42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43 斯大林谈自己
    44 斯大林之死
    45 关于斯大林的思考
    46 再谈贝利亚
    47 斯大林去世之后
    48 从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到第二十次代表大会
    49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之后
    50 建设得更多更好
    51 农业
    52 垦荒
    53 我们尚未做到所期望的丰衣足食
    54 土地与我国科学
    55 谈谈威廉斯的草田轮作制
    56 大田如棋盘
    57 谈谈机器拖拉机站和专业化
    58 我们因组织不健全而蒙受损失
    59 我对玉米情有独钟
    60 我们的商店空空如也
    61 斯大林的遗产
    62 海军
    63 飞机与导弹
    64 反导弹防御系统
    65 坦克和大炮
    66 运输工具问题:车轮还是履带?
    67 萨哈罗夫与核武器
    68 太空中的合作
    69 关于库尔恰托夫、克尔德什、萨哈罗夫、图波列夫、拉夫连季耶夫、卡皮察等人
    70 政权、朱可夫、马利诺夫斯基及其他人
    71 关于以色列、埃及、六日战争和我国的军人
    72 裁军
    73 和平与战争
    74 核战争和非核战争
    75 军备竞赛还是和平共处?
    76 **开支
    77 我不是评判人
    附录二
    一 尼·谢·赫鲁晓夫关于军事改革的报告
    二 妈妈的笔记
    三 苏联部长会议****委员会主席尤·弗·安德罗波夫呈送苏共**委员会的报告
    四 1970年赫鲁晓夫在党的**监察委员会受审的速记记录
    五 关于尼·谢·赫鲁晓夫逝世的讣告
    六 送别
    七 “**打扫卫生”
    八 回忆录写作出版经过
    第三卷 国务活动家
    前言
    78 与奥地利签订和约前后
    79 日内瓦四大国领导认会晤
    80 与阿登纳会晤
    81 访问英国
    82 初到美国
    83 从纽约到艾奥瓦
    84 华盛顿和戴维营
    85 访问法国
    86 巴黎四方会谈
    87 访问联合国
    88 约翰·肯尼迪与柏林墙
    89 加勒比海危机
    90 斯堪的纳维亚**
    91 沿着社会主义道路
    92 毛泽东
    93 人民革命胜利后与中国的友谊
    94 对华关系风云突变
    95 对华关系进一步恶化
    96 胡志明
    97 关于阿尔巴尼亚
    98 南斯拉夫问题
    99 德国问题
    100 波兰邻居
    101 匈牙利邻居
    102 捷克斯洛伐克邻居
    103 罗马尼亚邻居
    104 印 度
    105 在缅甸
    106 从印度到阿富汗、伊朗,再到印度
    107 关于印度尼西亚
    108 关于埃及
    109 中东的六日战争
    110 从叙利亚到也门
    111 和非洲各国的关系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