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大学语文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大学语文

  • 作者:陈庆元
  •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1045532
  • 出版日期:2006年08月01日
  • 页数:461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开设,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现在,从全日制的普通高等院校到成人高校,大多都开设这门课程。当然,开课的对象,各院校不尽相同,有的院校是全校(除中文系)均开课,有的仅在文科院系(除中文系)开课而理工类的院系不开课。
    *早主持编写《大学语文》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徐中玉教授,草创之功,令人敬仰。二十多年来,一方面是中学课本的选文有较大的变动,原先《大学语文》入选的某些篇目,中学课本已经入选;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生活发生变化,要求大学毕业生要有更强的实际能力,《大学语文》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必须增加应用语文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高校或独立或联手编写适用各种类型或不同层次的《大学语文》,动机是为某一地区或某一层次的统一考试提供教材。
    1949年以后,中国(港澳台除外)非常习惯于编写统编教材,这种常规,21世纪之后有所打破,例如中学教材,一门课可供选用的教材常常有一二十种之多。相比较于中学,大学的教材的选用似有点滞后,在评估量化的时代,评价某校一个学科或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时,有时还加上一条是否用部荐教材,是,则加分;不是,则不加分。因为别人都加分了,你不加分实际上就
    文章节选
    晚唐时期,散体古文趋于消沉,骈体文又呈复兴之势,只有讽刺性的小品文时而放射出光芒。
    五、宋代散文
    散文的中兴虽肇始于韩、柳,实成就于欧、苏。宋代的散文沿着韩愈、柳宗元开辟的道路,继续向纵深发展,其成就超越唐代。后人所称谓的“唐宋散文八大家”,其中六位(欧阳修、苏轼、曾巩、王安石、苟洵、苏辙)出于宋代。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适应政治改革和文学革新的双重需要而产生的。欧阳修政治上声望极高,又博学多才,曾以主考官的身份入主文坛,尹洙、梅尧臣、苏舜钦是他的密友;苏洵、王安石受到他的引荐,而苏轼、苏辙、曾巩都是他选拔出来的后起之秀。欧阳修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了主盟文坛的历史重任,他从实际出发,主张学习韩愈散文的“文从字顺”,·又不片面强调“陈言务去”。其特点是文道并重,并主张文章要和“百事”联系起来,要反映现实生活。他在自己的周围团结了一批作家,互相切磋,建立阵地,奖掖后进。
    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可分为三大类型:一是政论散文。其题材与当时的政治斗争联系密切。《与高司谏书》是为范仲淹被贬之事而作,欧阳修为此事而上高司谏书,不畏惧权贵,直斥高若讷趋炎附势、不敢主持正义的卑劣行为,表明作者鲜明的政治立场,充满政治激情。二是史论散文,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表达作者的卓识远见。代表作《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后唐李存勖兴亡的典型事例,说明**的“盛衰之理”,非由天命,实由人事,表现他的朴素唯物主义见解;在写作上显示了语言婉转流畅和饱含激情的特点。三是抒情散文。这类散文成就极高,可称之为内容充实、形式**的美文,代表作为《醉翁亭记》。欧阳修的散文创作“文备众体,变化开合,因物命意,各极其工”(吴充《行状》,《欧阳文忠公集》),开创了散文创作的新局面,是一代文风的代表。
    苏洵,苏轼、苏辙之父,人称“苏老泉”,他擅长于史论、政论的写作,代表作有《六国论》、《权书》、《辨奸论》等。文笔老练简洁,颇有战国纵横家遗风。
    苏轼的散文向来与韩、柳、欧并称,前人曾有评论: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苏轼充分发挥韩愈以来所提倡的古文作用和表达功能,多方吸取前代各家之长,融会贯通,正如他在《文说》中自评的那样。
    目录
    上篇 古代文学
    **章 诗
    综述
    《诗经·汉广》
    《诗经·七月》
    屈原《涉江》
    《乐府诗集·枯鱼过河泣》
    刘彻《秋风辞》
    《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
    阮籍《咏怀》(其三)
    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
    柳恽《江南曲》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孟浩然《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李颀《古从军行》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杜甫《春夜喜雨》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梅尧臣《田家语》
    欧阳修《戏答元珍》
    王安石《明妃曲》(其一)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黄庭坚《寄黄几复》
    陆游《沈园》
    范成大《后催租行》
    谢翱《书文山卷后》
    唐寅《把酒对月歌》
    顾炎武《精卫》
    吴嘉纪《一钱行赠林茂之》
    王士祯《真州绝句》(其四)
    袁枚《马嵬》(其四)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一)
    林纾《国仇·激士气也》
    陈衍《九月初七日同人集塔江金山寺》
    苏曼殊《本事诗》(其九)
    第二章 词
    综述
    李白《菩萨蛮》
    李白《忆秦娥》
    白居易《长相思》
    温庭筠《更漏子》
    韦庄《思帝乡》
    冯延巳《鹊踏枝》
    李煜《相见欢》
    林逋《长相思》
    范仲淹《苏幕遮》
    柳永《望海潮》
    柳永《八声甘州》
    晏殊《清平乐》
    宋祁《玉楼春》
    欧阳修《踏莎行》
    晏几道《临江仙》
    晏几道《鹧鸪天》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定风波》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黄庭坚《清平乐》
    秦观《踏莎行》
    贺铸《横塘路》
    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
    李清照《永遇乐》
    ……
    中篇 现当代文学
    下篇 写作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