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穷人的生计资产-特征.获得和利用
QQ咨询:
有路璐璐:

穷人的生计资产-特征.获得和利用

  • 作者:唐丽霞
  • 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507694
  • 出版日期:2013年09月01日
  • 页数:262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穷人的生计资产——特征获得和利用》以甘肃省定西市水村的全体农户作为研究对象,在农户家计调查问卷资料和个案访谈资料的基础上,对水村的贫困特征、农户的资产禀赋和结构、资产的获得性和资产的利用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穷人的生计资产——特征获得和利用》研究发现,甘肃水村的农民的生计目标从粮食自给转变为增加收入;农户各种资产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贫困农户的资产不足往往表现为多种资产的同时不足,富裕农户的资产优势也往往表现为多种资产的同时优势;贫困农户和富余农户在先天资产的获得性上差异不显著,但在后天资产的获得性上差异非常大;农户的生计策略受到自身资产条件的影响,特别是自然资产和人力资产两种*重要的基础性和工具性资产的影响。本书由唐丽霞著。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 本书结构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贫困研究的宏观视角 2.2 贫困研究的微观视角 2.2.1 贫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 本书结构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贫困研究的宏观视角 2.2 贫困研究的微观视角 2.2.1 贫困的概念 2.2.2 贫困的测量和识别 2.2.3 贫困的原因 2.2.4 反贫困的行动研究 2.2.5 简短结论 2.3 本章结论 第3章 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 3.1 研究分析的基本框架 3.2 研究的关键概念 3.2.1 生计的基本概念 3.2.2 资产 3.2.3 生计策略 3.3 研究对象和单位 3.4 研究社区的选择 3.4.1 定西地区基本情况 3.4.2 城关区的基本情况 3.4.3 水村的基本情况 3.5 研究方法 第4章 水村的贫困特征——时间、空间和家庭的分布 4.1 不同时期水村的贫困状况 4.1.1 农业社时期水村的贫困状况 4.1.2 农业生产快速发展期水村的贫困状况 4.1.3 外出务工蓬勃发展时期水村的农户贫富情况 4.1.4 农业结构调整之初水村农户的贫困状况 4.1.5 现在水村的贫困状况 4.2 水村贫困农户的地理空间分布 4.3 不同家庭结构类型的贫困分布 4.4 水村贫困农户的流动 4.5 水村的贫困特征 4.5.1 水村贫困农户的数量及变化 4.5.2 水村的致贫原因和变化 4.6 本章结论 第5章 农户的生计资产特征和结构 5.1 水村不同类型农户的资产存量 5.1.1 不同类型农户的人力资产 5.1.2 不同类型农户的自然资产 5.1.3 不同类型农户的物质资产 5.1.4 不同类型农户的金融资产 5.1.5 不同类型农户的社会资产 5.2 水村不同类型农户的资产指数 5.2.1 资产指数的计算步骤和方法 5.2.2 不同类型农户的资产指数 5.2.3 水村不同村社的农户资产指数比较 5.3 不同类型农户资产组合 5.4 本章结论 第6章 农户的生计策略——资产的获得 6.1 水村农户人力资产的获得 6.1.1 劳动力数量的获得——生育和婚姻 6.1.2 健康的获得——营养和** 6.1.3 技能的获得——教育和培训 6.2 农户自然资产的获得 6.2.1 自然资产法定途径的获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2.2 自然资产的非正式途径获得——开荒、耕地转包和分家析产 6.2.3 自然资产禀赋的提升——机修梯田 6.3 农户金融资产的获得 6.3.1 征地补偿 6.3.2 退耕还林 6.3.3 农业补贴 6.4 农户物质资产的获得 6.4.1 房屋的修建 6.4.2 固定生产工具的购置 6.4.3 牲畜的饲养 6.5 农户社会资产的获得 6.6 本章结论 第7章 农户的生计策略——资产的利用 7.1 自然资产的利用——农业生产 7.1.1 水村自然资产利用方式——品种的选择 7.1.2 不同的自然资产利用方式的收益 7.1.3 不同类型农户自然资产利用方式的比较 7.1.4 简短结论 7.2 人力资产的利用——非农就业 7.2.1 水村非农就业的总体情况 7.2.2 不同类型农户外出务工情况比较 7.2.3 简短结论 7.3 社会资产的利用——农户的互助 7.3.1 水村社会资产的利用——劳务互助 7.3.2 水村社会资产的利用——生产工具互助 7.3.3 水村社会资产的利用——种子和信息互助 7.3.4 水村社会资产的利用——现金互助 7.3.5 简短结论 7.4 风险应对时物质资产的转化 7.5 本章结论 第8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