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西文学观解析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西文学观解析

  • 作者:姜桂华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29319
  •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01日
  • 页数:355
  • 定价:¥46.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西文学观解析》由姜桂华著,对文学观的考察,一般分为从创作出发,对作家、作品等文学现象做出评价和从文论出发,对有关文学的言论、观点进行分析、阐释这样两种途径。《中西文学观解析》总体上属于后者。无论是对中国古代文学观,还是对西方古代文学观,无论是对中国近代文学观,还是对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观,抑或对于文学批评,本书所做的,都不是求全求大的所谓系统研究,而是因著者的关注程度、思考深度而做出取舍的研究。任何取舍都是费踌躇的,也都会留有遗憾。本书以现在的状貌示人,在观点表达和见解阐述方面的浅显和愚陋自不必说。即便是在内容构成上,也因未收入对黑格尔、康德、马克思、恩格斯等人文学观的解析而造成了遗珠之憾。
    文章节选
    《中西文学观解析》对文学观的考察,一般分为从创作出发,对作家、作品等文学现象做出评价和从文论出发,对有关文学的言论、观点进行分析、阐释这样两种途径。
    目录
    自序
    **编 中国古代文学观考察
    一《文心雕龙》中的核心文学观
    (一)“文之为德也,大矣”
    (二)好作品的构造
    (三)好作家的特质
    (四)好评论家的表现
    二钟嵘的诗歌美学思想
    (一)情、气、才:诗人的审美素质
    (二)“风力”、“丹彩”:诗歌的审美特征
    (三)“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诗歌的审美效应
    三中国古代审美体验理论
    (一)审美体验的主要心理条件
    (二)审美体验的浑融状态
    (三)灵感到来时的审美体验状态 自序 **编 中国古代文学观考察 一《文心雕龙》中的核心文学观 (一)“文之为德也,大矣” (二)好作品的构造 (三)好作家的特质 (四)好评论家的表现 二钟嵘的诗歌美学思想 (一)情、气、才:诗人的审美素质 (二)“风力”、“丹彩”:诗歌的审美特征 (三)“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诗歌的审美效应 三中国古代审美体验理论 (一)审美体验的主要心理条件 (二)审美体验的浑融状态 (三)灵感到来时的审美体验状态 (四)审美体验的超时空特点 第二编 西方古代文学观分析 一柏拉图的文学观 (一)在“镜子”的含义上否定艺术:“模仿说” (二)片面的深刻:“迷狂说” (三)针对特定接受者:文学功能观 (四)从培养保卫者出发的价值取向:文学评价标准 二亚里士多德的文学观 (一)在“创造”的含义上肯定艺术:“模仿说” (二)突出艺术规律的文学批评价值体系 (三)比较的方法与语境:悲剧、史诗优劣论 三贺拉斯文学观中的新因素 (一)“寓教于乐”原则的提出 (二)审美范畴的辨析 (三)传统与创新关系的论述 (四)天才与功夫关系的阐明 (五)生活与心灵关系的触及 (六)“磨刀石”之喻:关于批评的作用 四《论崇高》中的“崇高”分析 (一)“崇高”的含义 (二)“崇高”的来源 (三)“崇高”的根源 第三编 梁启超文学观掠影 一梁启超崇高美学思想初探 (一)极言变与动之必要和效应 (二)呼唤英雄、豪杰、大丈夫应时而出 (三)崇高美意象与趋向崇高之路 二梁启超与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 (一)使小说成为“文学之*上乘” (二)为新诗确立标准 (三)亲笔实践,使新文体深入人心 第四编 薪时期以来中国文学观探脉 一“20世纪中国文学”性质争论概述 (一)20世纪中国文学是否具有现代性 (二)如何理解“现代性” 二美学研究中的还原倾向质疑 (一)“美的规律”先于、外于人而存在吗? (二)有必要为审美活动的历史发生寻找先天基础吗? (三)美感等同于���理快感吗?动物真有美感吗? 三接受美学的中国化及其意义 (一)激活古代文论,为其现代转型提供可行之路 (二)相互阐发,使马克思主义文论焕发新生机 (三)文学研究新视角、新思路的形成 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文学接受心理变化的表现 (一)优游于日常与闲适 (二)迷恋于时尚与流行 (三)满足于代偿与抚慰 (四)沉醉于感官刺激与欲望释放 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文学接受心理特性分析 (一)追新与怀旧 (二)个性与盲从 (三)中产趣味与市民口味 (四)多情与无情 六20世纪90年代以来影响中国人文学接受心理的诸因素 (一)市场经济 (二)消费主义 (三)大众文化 (四)创伤体验 (五)现实境遇 (六)文学功能观 七“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分析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 (二)特定时期现象与古已有之现象 (三)普遍现象与局部现象 (四)事实存在与理想存在 (五)事实存在与话题存在 八生态文学及其意义 (一)生态文学的诞生及含义 (二)生态文学与文学研究 (三)生态文学与文化发展 (四)生态文学与人类生存 九生态批评中的概念混乱问题 (一)生态批评与生态文学 (二)生态批评与生态文艺学 (三)生态批评与文艺生态学 (四)生态批评与生态文学研究 第五编 文学批评研究 一文学批评问题的地域性观照 (一)从参与文坛话题的能力看 (二)从视角、方法、思想资源、理论武器的丰富与否看 (三)从批评从业者的存在方式看 (四)从批评从业者的发展机会看 二文学批评观念的维度 (一)批评的独立性 (二)批评的批判性 (三)批评的学理性 (四)批评的可传播性 三文学批评方法的意义 (一)批评方法意识 (二)批评方法的丰富、更新 (三)批评方法的活用 四詹姆逊的“辩证批评” (一)密码与破译 (二)从抽象文化事实到具体语境 (三)以考察关系的判断替代真或美的** (四)“晦涩”的文风是战斗的武器 (五)超越历时研究与共时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语
    《中西文学观解析》对文学观的考察,一般分为从创作出发,对作家、作品等文学现象做出评价和从文论出发,对有关文学的言论、观点进行分析、阐释这样两种途径。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