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功能语言学视阈下的法律文本对比分析
QQ咨询:
有路璐璐:

功能语言学视阈下的法律文本对比分析

  • 作者:韩健著
  •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3103697
  • 出版日期:2013年08月01日
  • 页数:202
  • 定价:¥2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韩健的《功能语言学视阈下的法律文本对比分析 》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对比语言学及语言文化学 为理论框架,以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元功能理论作为 主要研究手段,采用整体观照的宏观研究与特定角度 的微观剖析相结合的办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和美国《宪法》两个法律语篇进行全面综合的语篇 分析与对比。基于文化是决定语篇构建方式的主要因 素这一认识,《功能语言学视阈下的法律文本对比分 析》又从文化学的角度对两个法律语篇的不同语言结 构特征进行文化阐释,旨在找到语言表现法在文化参 数下的依据,在确定语言具有内在的“文化功能”的 同时,初步构建了一个“语言——文化”对比研究的 框架。
    文章节选
    正如洪堡特所言:“语言的特性甚至比个人特性、民族特性还要难以把握,因为语言就像是一块笼罩着山顶的云彩,若从远处观望,它有明晰确定的形象,但你尚不了解它的细节,而一旦登上峰顶,身置云中,它就化作了一团弥散的雾气,你虽已掌握它的细节,却失去了它的完整形象”(洪堡特,1999:40)。因此,对语言的研究若离开了人与外界这一对主客体而只从语言本身人手,那么研究的结果终将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基于以上认识,韩健的《功能语言学视阈下的法律文本对比分析》选取两篇中英对照法律语篇为研究对象,并用韩礼德(M.A.K.Hallidav)的系统功能语法进行两者语言结构分析对比,然后从社会文化意义系统的高度,以中西文化差异为切人点,对这两个语篇的语言差异进行文化分析释义。毋庸置疑,这是一个较为新颖的研究课题。
    目录
    **章 引言
    1.1 本书结构要点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3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语篇分析
    2.1.1 语篇的定义和性质
    2.1.1.1 语篇的定义
    2.1.1.2 语篇的性质
    2.1.2 语篇分析的形成与发展
    2.1.3 语篇分析的性质与研究方法
    2.1.4 我国语篇分析研究概况
    2.2 对比语言学
    2.2.1 对比语言学的源起与发展
    **章    引言
      1.1  本书结构要点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3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语篇分析
        2.1.1  语篇的定义和性质
        2.1.1.1  语篇的定义
        2.1.1.2  语篇的性质
        2.1.2  语篇分析的形成与发展
        2.1.3  语篇分析的性质与研究方法
        2.1.4  我国语篇分析研究概况
      2.2  对比语言学
        2.2.1  对比语言学的源起与发展
        2.2.2  国内对比语言学的研究状况
        2.2.3  英汉语篇对比研究
        2.2.3.1  语篇对比
        2.2.3.2  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英汉语篇对比
        2.2.4  前景与展望
      2.3  语言与文化
        2.3.1  什么是文化?
        2.3.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2.3.3  语言与文化的对比研究
    第三章  理论框架
      3.1  系统功能语言学
        3.1.1  作为适用语言学的系统功能语言学
        3.1.2  元功能思想
        3.1.2.1  概念功能
        3.1.2.2  人际功能
        3.1.2.3  语篇功能
        3.1.2.4  元功能思想的理论依据
        3.1.3  语篇的衔接
        3.1.4  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建构
      3.2  对比语言学
        3.2.1  语言对比的一般理论与方法
        3.2.1.1  语言的**性
        3.2.1.2  对比语言材料的选择
        3.2.2  对比途径
      3.3  语言的文化视角
        3.3.1  语言观——洪堡特与韩礼德
        3.3.2  萨皮尔一沃尔夫假设
    第四章  中美《宪法》语篇对比研究
      4.1  对比语料简介及对比范围
        4.1.1  对比语料简介
        4.1.2  对比的具体范围
      4.2  **部分分析与对比
        4.2.1  及物性分析与对比
        4.2.2  人际功能对比
        4.2.2.1  语气对比
        4.2.2.2  情态对比
        4.2.3  语篇功能对比
        4.2.3.1  主位结构对比 
        4.2.3.2  信息结构中的语态分析对比
      4.3  第二部分分析与对比
        4.3.1  及物性分析与对比
        4.3.2  人际功能对比
        4.3.2.1  语气对比
        4.3.2.2  情态对比
        4.3.3  语篇功能对比
        4.3.3.1  主位结构对比
        4.3.3.2  信息结构中的语态分析对比
      4.4  宏观语言结构对比
        4.4.1  衔接——形合意合的辩证观
        4.4.2  语序及句子结构对比
    第五章  中美《宪法》语言异同的文化解析
      5.1  基于语言对比下的语言文化研究框架的初步建立
        5.1.1  从文化视角看语言——语言的文化功能
        5.1.2  语言对比下的文化参数设立
        5.1.3  语言文化对比研究框架的初步建立
      5.2  两部《宪法》语言差异背后的文化阐释
        5.2.1  自然地理与历史
        5.2.2  哲学观
        5.2.3  社会规范体系与宗教观
        5.2.4  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
        5.2.5  思维模式
    第六章  结论
      6.1  本研究的主要特色
      6.2  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语
    正如洪堡特所言:“语言的特性甚至比个人特性、民族特性还要难以把握,因为语言就像是一块笼罩着山顶的云彩,若从远处观望,它有明晰确定的形象,但你尚不了解它的细节,而一旦登上峰顶,身置云中,它就化作了一团弥散的雾气,你虽已掌握它的细节,却失去了它的完整形象”(洪堡特,1999:40)。因此,对语言的研究若离开了人与外界这一对主客体而只从语言本身人手,那么研究的结果终将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基于以上认识,韩健的《功能语言学视阈下的法律文本对比分析》选取两篇中英对照法律语篇为研究对象,并用韩礼德(M.A.K.Hallidav)的系统功能语法进行两者语言结构分析对比,然后从社会文化意义系统的高度,以中西文化差异为切人点,对这两个语篇的语言差异进行文化分析释义。毋庸置疑,这是一个较为新颖的研究课题。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