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道从这里讲起:《薄伽梵歌》解读与会通 精装(随书附赠《薄伽梵歌》梵文译稿!中西学者联手,第一部会通《薄伽梵歌》与中国文化的惊世杰作!)
QQ咨询:
有路璐璐:

道从这里讲起:《薄伽梵歌》解读与会通 精装(随书附赠《薄伽梵歌》梵文译稿!中西学者联手,第一部会通《薄伽梵歌》与中国文化的惊世杰作!)

  • 作者:(以)泰奥多 徐达斯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ISBN:9787510822674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01日
  • 页数:301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第二章 灵魂、法和解脱 克利须那训斥阿周那,阿周那请求指导
    1.桑遮耶说:看到阿周那满怀悲恻,哀伤不已,泪水充盈双眼,摩度魔的屠者克利须那说了下面这番话。2.薄伽梵克利须那说:亲爱的阿周那,你从哪儿染上这些污秽?这些污秽与了解生命价值的人极不相称,它们不会让人升转高等星宿,却只会给人带来恶名。3.帕尔特呀!不要自委于优柔,这跟你的身份不相称。抛开心里猥琐的脆弱,站起来吧,惩敌者!
    4.阿周那说:摩度魔的屠者呀!阿利魔的屠者呀!陀拏与毗史摩等都是我所尊敬的人,我怎能在战场上以利箭反击他们?5.我宁愿在世上求乞为生,也不愿杀害像我师父一样的伟大灵魂。他们即使贪得无厌,毕竟还是长辈。杀了他们,我们所享有的一切,都会沾上血腥。6.我们不知如何是好——征服他们呢?还是让他们征服?杀了狄多罗史德罗诸子,我们会痛不欲生��可是现在,他们就在这战场上,正站在我们面前。7.对责任我感到迷惑,脆弱让我失去平静。情况如此,我求你明确告诉我,怎样做*好。现在我归依你,做你的弟子,请你给我开示。8.我无法驱除这让我感官焦枯的悲伤。即使赢得盖世**的王国,拥有天神般的权柄,这悲伤也不会消除。9.桑遮耶说:惩敌者阿周那说完这番话,长叹道“哥宾陀,我不愿作战”,便沉默下来。 解读 克利须那嘲讽阿周那,说他的行为不符合其**的身份。而阿周那,起先考虑撤离战场以避免与亲朋师友开战,但后来镇定下来,表达了对自身职责与正确行为方式的困惑。现在,一直把克利须那当做朋友、亲戚的阿周那,请求克利须那成为他的上师,并以皈依的方式强化了他的请求。这决定性的改变设定了此后这场对话底下的关系,即克利须那为师、阿周那为徒的关系。不过,阿周那仍然困惑,拒绝出战,就在此时,克利须那开始说话了。 无常与永生 10.婆罗多之华胄呀!这时,克利须那微微一笑,于两军阵前,向满怀悲苦的阿周那说了下面的话。11.薄伽梵克利须那说道:你的言语流露出学识,可是,你竟为不值得悲伤的事情悲伤。智者不为死而悲、不为生所苦。12.过去,从没有一个时候,我、你、所有这些国王,不存在;未来,也如是。13.躯体化的灵魂,在身体中,经历童年、青年,终至老年,死后离开这个躯体,到另一躯体去。自觉的灵魂不会为此变化所眩。14.贡蒂之子呀!苦乐相随,犹冬夏嬗递,变化不居,并无恒性。婆罗多之华胄呀!凡此皆从感官知觉而来,人须学会忍耐,不为其所扰。15.人中之杰呀!稳如磐石,不为苦乐所扰,必获永生。 解读 尽管阿周那似乎言之凿凿,但他实际全无智慧,竟为了那不必悲伤的,即死亡的到来,而悲伤。其中的原因在于,灵魂在肉身中经历童年,终至老年,死亡时又进入另一个躯壳。作为例证,克利须那指出,他自己、阿周那以及集结于战场的众君王始终存在,并将继续存在下去。通过描述灵魂如何在此生就已经从一种形体转换到另一种,即灵魂从儿童的形体转入成人的形体,*后离开,受取新的躯壳,克利须那阐明了从一个身体到另一个身体的灵魂转生之途。一位真正的智者对此明达无疑,因而不会为死亡的来临而烦恼,那不过是受拘限之状态的自然结果。在阐述形-魂关系时,克利须那通过一套与阿周那截然不同的术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讲到种种身体的形态覆蔽了被囚禁于躯壳内的灵魂,这是以“第二层术语”说话,这种说话的方式只将主体性与个体性真实归属于灵魂,而非作为整体的人。克利须那深观让阿周那颠倒缠绵的苦乐,看出这些不过是无常的感官知觉,它们是能知觉的身体所经验到的,而不是灵魂的感受。如是,阿周那受到开示:他应养成对感官知觉的超脱,进而获得永恒的生命。在对阿周那的回应里,通过指出其辩辞下隐藏的假设,克利须那证明了这些辩解全都站不住脚,并把讨论提升到了更高的层面或维度。用三层模式来分判,阿周那的各种辩解皆可归类为“**层境界”,它们把人类视为一个完整的具主体性的个体,其目标是世间的荣华。由此,阿周那认为他自己是一个武士,其职责是为了世界的改善而服从法。然而,克利须那的驳斥却是从“第二层境界”阐发的,与此相应,具主体性的个体乃是真常、觉明的灵魂,其目标是通过承受苦乐而获得从此世的解放。克利须那的这段开篇词在很大程度上拈出了全篇的线索,这些目下作为端绪被介绍进来的观念,需要进一步的延伸和澄清。永恒的灵魂,从身体到身体的转生,苦与乐,感官与躯体,所有这些都将出现在后面的讨论中。故此,第2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整部《薄伽梵歌》的概要,它以简明的方式,指涉了将在以后章节里展开的各种观念。 ……
    编辑推荐语
    瑜伽经典图书**: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 《纯爱瑜伽》(中英全两册) 《瑜伽之道》 《回家之旅》
    ★《道从这里讲起——〈薄伽梵歌〉解读与会通》是中西学者联手,**部会通《薄伽梵歌》与中国文化的惊世杰作!
    ★ 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研究《薄伽梵歌》的**专家伊萨玛?泰奥多博士潜心力作,国学大师楼宇烈题写书名;
    ★ 国内一线独立学者徐达斯倾力译释,译者熟谙华梵古典,精通英、梵、中三语,功力深厚,被认为是“中国目前*适合译释《薄伽梵歌》的人”;
    ★ 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北大国学院、长江商学院数千位精英人士都在研读;
    ★ 21世纪将《薄伽梵歌》这部“上古天竺奇书”带入中国*重要的著作!
    ★ 随书附赠《薄伽梵歌》梵文译稿,楼老亲笔题写书名!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