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古生物图鉴-中国恐龙1(首次发布近130种中国恐龙的科学复原图,一套最系统、最齐全、最精美的中英双语全彩精装的古生物复原图鉴)
QQ咨询:
有路璐璐:

古生物图鉴-中国恐龙1(首次发布近130种中国恐龙的科学复原图,一套最系统、最齐全、最精美的中英双语全彩精装的古生物复原图鉴)

  • 作者:赵闯
  •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5778277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01日
  • 页数:358
  • 定价:¥19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古生物图鉴中国恐龙1、2》系列丛书以中国*具代表性的恐龙化石为依据,科学、准确地将近130种中国恐龙的骨骼及形态进行**复原,将物种的化石产地、基本体型、生存年代、食性等特征以中英文双语进行介绍。
    《古生物图鉴中国恐龙1、2》是全球首套专业级的恐龙工具书,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古生物研究者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

    古生物图鉴-中国恐龙1(**发布近130种中国恐龙的科学复原图,一套*系统、*齐全、*精美的中英双语全彩精装的古生物复原图鉴)_赵闯_湖南科技出版社_
    文章节选
    恐龙
    1. 什么是恐龙
    我们常常提及的恐龙(Dinosaur) ,在生物系统分类上称作恐龙总目(Dinosauria) 。恐龙总目是一群古老的四足爬行类动物, 它们曾在陆地上生存了将近 1.65亿年,是当时陆地上的统治者。
    目前发现的生存年代*早的恐龙诞生于距今约 2.3亿年前的中三叠世,到距今约 6500 万年前白垩纪末的灭绝事件发生时,非鸟型的恐龙类就从地球上消失殆尽了。
    然而,依据现在的主流��点,一部分兽脚亚目(Theropoda)的恐龙,却演化成了现代的鸟类,至今还生活在人类身边。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恐龙并没有完全灭绝。
    恐龙在动物分类学中被归于蜥形纲(Sauropsida)下双孔亚纲(Diapsida)的初龙类(Archosauria) ,与鳄类、翼龙类(Pterosauria)有亲缘关系,都是初龙类演化支。该演化支兴起于二叠纪末期,在三叠纪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陆栖脊椎动物群。
    与恐龙生活在同一个时期的、形态各异的爬行动物,还有翼龙目、鱼龙目(Ichthyosauria) 、蛇颈龙目(Plesiosauria) 、沧龙科(Mosasauridae)等,很多人会将它们误以为是恐龙。其中,翼龙目的关系和恐龙更近一些,都是主龙类的演化支,但它们在三叠纪时,也开始分别向不同的方向演化。而鱼龙目、 蛇颈龙目、沧龙科等,它们并不属于初龙类,它们是另外一些完全不同的、生活在水中的水栖爬行动物。
    恐龙是中生代的优势物种,它们遍布世界的各大洲, 包括如今终年被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恐龙化石已经超过 1000 个种,无论是从它们的体型特征还是主宰地球的时间来看,它们都是*成功的陆生动物。
    日益增多的恐龙化石发现,向我们展示了精彩纷呈的恐龙的多样性。尽管如此,在恐龙身上我们还是能够看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比如恐龙的头骨 (Cranium)与鳄类一样呈双孔型; 四肢垂直于体侧; 股骨 (Femur)的股骨头与骨干成直角;髋臼(Acetabulum)穿透成孔 ;肱骨 (Humerus) 有低矮的三角嵴(Deltopectoral crest,让胸锁三角肌肉附着的部分) ,肠骨(Ilium)后部有个突出区块;胫骨(Tibia)末端边缘宽广,有个往后的凸缘 ;距骨(Astragalus)有个明显上突,与胫骨契合等。这些特征都是恐龙的重要特征。
    上述特征虽然普遍存在于恐龙身上,但其中只有一条是区别恐龙与其他爬行动物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即恐龙的四肢位于躯体的正下方,形成一个像哺乳动物那样完全直立的步态,其中很大一部分能够利用后肢支撑着身体直立行走,而其他爬行动物的四肢却位于身体的两侧,这使得它们只能笨拙地匍匐前进。
    必须指出,某些非恐龙的初龙类也独自发展出直立的步态,例如劳氏鳄目(Rauisuchia) ,但它们的臀窝朝下,股骨往上嵌入臀窝,和恐龙以及哺乳动物的直立行走方式并不一样, 是自成一体的 “柱状直立方式” 。
    2. 恐龙的分类
    恐龙都分为哪些类别?知道了恐龙的分类会让我们更加了解恐龙。不过,在介绍恐龙的分类之前,我们*好先了解一下爬行动物的分类。
    在爬行动物头骨侧面、 眼眶后面的颞部存在的孔,被称之为颞颥孔(Temporal fenestrae) 。而爬行动物的分类通常依据的就是其有无颞颥孔,以及颞颥孔的位置和数量。据此,爬行动物被分为四类。
    **类,没有颞颥孔,它们也被称作无孔类,是一类比较古老的爬行动物。 现在的龟鳖就属于这一类。
    第二类,头骨有一对颞颥孔,颞颥孔位置靠下,位于鳞骨和眶后骨的下方,被称为下孔类,似哺乳爬行动物就属于这一类。
    第三类,也只有一对颞颥孔,不过孔的位置靠上,位于鳞骨和眶后骨的上方,被称之为调孔型头骨,蛇颈龙(Plesiosaur)等就属于这类。不过,后来古生物学家认为这类其实是双孔型失去侧颞颥孔后演化而来的。
    第四类,头骨每侧有两个颞颥孔,位于鳞骨和眶后骨的上方和下方,这类爬行动物被称为双孔类,它包含的种类*多,大部分爬行动物 , 都属于这一类,包括恐龙。
    1887 年,英国古生物学家哈利 丝莱(Harry Seeley)根据骨盆(又称腰带)的构造不同,将属于双孔类爬行动物的恐龙分为两大类 : 蜥臀目 (Saurischia)和鸟臀目(Ornithischia) ,这并不是我们俗称的肉食性恐龙和植食性恐龙,因为除了蜥臀目下的部分兽脚类恐龙是肉食性恐龙之外,其余全部属于植食性恐龙。
    蜥臀目恐龙和鸟臀目恐龙的区别在于,蜥臀目的腰带从侧面看,耻骨在肠骨下方向前延伸,坐骨则向后延伸,呈三射型,这样的结构与蜥蜴相似;而鸟臀目的腰带,其肠骨前后都大大扩张,耻骨前侧有一个大的前耻骨突,伸在肠骨的腹前侧,后侧更是大大延伸与坐骨平行伸向肠骨后下方。因此,骨盆从侧面看是四射型。
    但不论是蜥臀目还是鸟臀目, 它们的腰带在肠骨、坐骨、耻骨之间留下了一个小孔,而这个孔在其他各个目的爬行动物中是没有的。正是这个孔表明,与所有其他各个目的爬行动物相比,被称为恐龙的这两个目之间有着*近的亲缘关系。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恐龙化石出现在人类面前,这种传统的分类方式似乎正在接受不小的挑战,因为比如镰刀龙类 (Therizinosauroidea)、驰龙类(Dromaeosaurids)等恐龙,它们的腰带既不是三射型的,也不是四射型的,并不符合我们上述的分类特征,但是目前恐龙的分类依然沿用着这两大类,并没有新增。
    在恐龙这两大类别中,蜥臀目主要包括兽脚类 (Theropoda) 和 蜥 脚 形 类 (Sauropodomorpha) 两大类。兽脚类大都是两足行走的肉食性恐龙,它们长有锋利的尖爪和锯齿状的牙齿。我们所熟悉的霸王龙(Tyrannosaurus) 、异特龙(Allosaurus)等都是兽脚亚目。而我们刚刚提到的镰刀龙类、驰龙类,甚至是鸟类也都被归入到了兽脚亚目中。很多化石证明,一些小型兽脚亚目和鸟类的关系非常近。而蜥脚形类是一种大型的、四足行走的植食性恐龙,包括原蜥脚类(Prosauropoda) ,如禄丰龙(Lufengosaurus)等, 以 及 蜥 脚 类(Sauropoda) , 比 如 马 门 溪 龙(Mamenchisaurus) 、梁龙(Diplodocus)等。它们的颈部都很长,四肢粗壮,身体庞大。鸟臀目 (Saurischia),分成两个演化支 :装甲亚目(Thyreophora) 和 新 鸟 臀 类(Neornithischia) 。装甲亚目包括剑龙下目(Stegosauria) ,比如剑龙(Stegosaurus) , 以 及 甲 龙 下 目(Ankylosauria) ,比 如 甲 龙(Ankylosaurus) 。 新 鸟 臀 类 包 括 头 饰龙 类 角 龙 下 目( Ceratopsia) , 比 如 三 角 龙(Triceratops) ,及肿头龙下目(Pachycephalosauria) ,比如肿头龙(Pachycephalosaurus) ,以及鸟脚下目(Ornithopoda) ,例如鸭嘴龙科(Hadrosauridae)的埃德蒙顿龙(Edmontosaurus) ,它们都是植食性恐龙。
    3. 恐龙的骨骼
    想要详细地了解恐龙,我们不能不对它们的骨骼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是我们真正了解恐龙特征的重要途径。
    在恐龙的骨骼化石中,头骨是*为重要的,它往往能为研究人员带来*为关键的信息。完整的头骨包括头颅骨 (Cranium)和左、右两个下颌骨 (Mandibles)。除了鼻孔和眼眶外,恐龙的头骨上还有很多别的孔,包括眶前孔,颞窗,下颌孔等,它们都是为了加强肌肉附着,减轻头骨的重量。而头骨上骨头与骨头之间的缝接,称为骨缝 (Suture)。头骨的描述是按区域进行的 : “前”指的是吻部, “后”指的是枕部, “背”指的是顶部, “腹”指的是腭部。
    除了头骨,我们在描述恐龙的时候通常还会提到颈椎 (Cervical vertebrae)、背椎 (Dorsal vertebrae)、荐椎 (Sacral vertebrae) 和尾椎(Caudal vertebrae),这些都属于脊椎骨,还有肩带 (Pectoral girdle),前肢(Forelimb),腰带 (Pelvic girdle) 和后肢 (Hindlimb),这些属于附肢骨。
    通过对这些骨骼的描述,能够让我们对某一种恐龙的外形及特性有具体的了解。
    除了知道骨骼的名称,还有一点必须要注意,那就是我们在描述骨骼的时候常常会使用到一些方位词,这些方位词是按照将一只恐龙的中轴骨骼平放、四肢垂直的摆放姿势来确定的。这样一来,在描述时使用到的方位词比如“前”指的就是向吻端 (Cranial),“后”指的是向尾末 (Caudal), “背”指的是上, “腹”指的是下。而在描述四肢骨的特有方位词中,近端(Proximal) 指的是肢骨靠近身躯的一头, 而远端(Distal)指的是肢骨远离身躯的一端。
    4. 恐龙的演化和分布
    恐龙诞生于距今大约 2.3 亿年前,消失在距今大约 6500 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 1.65 亿年之久,是当时的陆地统治者。它们生活的时代被称为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三个时期。
    三叠纪中期是恐龙诞生的时期,那时候所有的大陆都还连在一起,被称为盘古大陆。盘古大陆异常辽阔,温暖而湿润的海风侵入不到大陆**地带,那里形成了一片巨大的沙漠,炎热、干燥,但是大陆的大部分地方气候都还不错。
    良好的气候环境也让各种动物在经过二叠纪大灭绝的灾难之后,渐渐开始复苏。槽齿类(Thecodontia)比如波斯特鳄(Postosuchus) 、亚利桑那龙(Arizonasaurus) 、链鳄 (Desmatosuchus ),似哺乳爬行动物如扁肯氏兽(Placerias)正在成为世界的主宰者。而恐龙就诞生于这一时期,在生命初期,它们显得相当弱小。
    到了在三叠纪末期,世界有过一次大灭绝事件。陆地上大部分物种都在这次事件中灭绝了,包括当时统治世界的大部分槽齿类动物,以及大部分植物,海洋中几乎一半的物种也都没能幸免。 可是为数不多的、弱小的恐龙却在大灾难中活了下来。于是,进入到侏罗纪时期的时候,世界上突然多了很多恐龙,它们似乎在瞬间就成为了世界的主宰者。
    从晚侏罗世开始到早白垩世,恐龙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强大的恐龙遍布各个大陆,它们几乎丧失了所有对手,族群内部植食性恐龙与肉食性恐龙的竞争成为了世界上*激烈的斗争。它们以****的生命力,让自己成为当时地球上数量*多、种类*繁盛、地位*主要的陆地居民。
    截至目前,科学家在全世界都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包括南极洲和北极地区,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在中生代,恐龙是一种全世界分布的优势物种。
    5. 中国恐龙的研究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恐龙**大国,在恐龙发掘与研究方面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
    中国真正大型的恐龙发掘源起于 1922 年 4 月 21日的“美国自然史博物馆远征探险计划” 。此次考察是由非常熟悉亚洲情况的美国动物学家安德鲁斯(Roy Chapman Andrews)发起的,他率领 40 余人的考察团,外加 5 部四轮动力汽车及 75 匹骆驼,从河北省张家口出发,开始了辉煌的“美国自然史博物馆远征探险计划” 。考察团在内蒙古二连浩特进行了两次发掘,发现了姜氏巴克龙(Bactrosaurus johnsoni Gilmore, 1933) 、亚洲古似鸟龙 [ Archaeornithomimus asiaticus (Gilmore, 1933) Russell, 1977 ] 以及一些恐龙蛋等,开启了中国恐龙发现的大幕。
    此后,中国开始了数量众多的恐龙化石挖掘活动,包括中美恐龙考察(1985) ,中国加拿大恐龙计划(1986~1990) ,中国日本丝绸之路恐龙考察(1992~1993) ,中国蒙古日本蒙古高原恐龙计划(1995~1999) ,中国比利时王国内蒙古恐龙考察(1995~2000)等,这些重量级的恐龙考察发掘活动,让中国恐龙化石的发现呈现出井喷的态势,使得中国成为恐龙发现重地。特别是在这期间中国辽宁出土了大量带有羽毛、保存完好的恐龙化石,引起了世界恐龙专家的高度关注。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恐龙大国。据 2009 年的统计,中国出土的恐龙化石,已经超过150 个种,位居世界**。
    目录
    致谢Acknowledgments 007
    序Foreword 011
    前言Preface 013
    恐龙Dinosaur 021
    蜥臀目 Saurischia
    兽脚亚目 Theropoda
    腔骨龙超科 Coelophysoidea
    中国双嵴龙Dilophosaurus sinensis Hu, 1992 034
    角鼻龙下目 Ceratosauria
    难逃泥潭龙Limusaurus inextricabilis Xu et al., 2009 038
    坚尾龙类 Tetanurae
    将军庙单嵴龙Monolophosaurus jiangi Zhao et Currie, 1993 042
    金时代龙Shidaisaurus jinae Wu et al., 2009 044
    肉食龙下目 Carnosauria
    建设气龙Gasosaurus constructus Dong et Tang, 1985 050
    石油克拉玛依龙Kelmayisaurus petrolicus Dong, 1973 054
    上游永川龙Yangchuanosaurus shangyouensis Dong et al., 1978 058
    甘氏四川龙Szechuanosaurus campi Young, 1942 062
    董氏中华盗龙Sinraptor dongi Currie et Zhao, 1993 066
    小新疆猎龙Xinjiangovenator parvus Rauhut et Xu, 2005 070
    虚骨龙类 Coelurosauria
    东方华夏颌龙Huaxiagnathus orientalis Hwang et al., 2004 072
    巨型中华丽羽龙Sinocalliopteryx gigas Ji et al., 2007 076
    原始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 prima Ji et Ji, 1996 082
    暴龙超科 Tyrannosauroidea
    五彩冠龙Guanlong wucail Xu et al., 2006 086
    白魔雄关龙Xiongguanlong baimoensis Li et Makovicky, 2009 088
    华丽羽王龙Yutyrannus huali Xu et al., 2012 096
    巨型诸城暴龙Zhuchengtyrannus magnus Hone et al., 2011 098
    似鸟龙下目 Ornithomimosauria
    东方神州龙Shenzhousaurus orientalis Ji et al., 2003 102
    杨氏中国似鸟龙Sinornithoides youngi Russell et Dong, 1993 106
    亚洲古似鸟龙Archaeornithomimus asiaticus (Gilmore, 1933) Russell, 1977 111
    巨大北山龙Beishanlong grandis Makovicky et al., 2010 115
    手盗龙形类 Maniraptoriformes
    长掌义县龙Yixianosaurus longimanus Xu et Wang, 2003 119
    偷蛋龙下目 Oviraptorosauria
    戈氏切齿龙Incisivosaurus gauthieri Xu et al., 2002 124
    强壮原始祖鸟Protarchaeopteryx robusta Ji et Ji, 1997 128
    邹氏尾羽龙Caudipteryx zoui Ji et al., 1998 130
    二连巨盗龙Gigantoraptor erlianensis Xu et al., 2007 134
    镰刀龙超科 Therizinosauroidea
    意外北票龙Beipiaosaurus inexpectus Xu, Tang et Wang, 1999 140
    额勒斯台阿拉善龙Alxasaurus elesitaiensis Russell et Dong, 1993 144
    美掌二连龙Erliansaurus bellamanus Xu et al, 2002 146
    杨氏内蒙古龙Neimongosaurus yangi Zhang et al., 2001 150
    恐爪龙下目 Deinonychosauria
    巨齿曲鼻龙Sinusonasus magnodens Xu et Wang, 2004 156
    寐龙Mei long Xu et Norell, 2004 158
    华美金凤龙Jinfengopteryx elegans Ji et al., 2005 162
    张氏中国猎龙Sinovenator changii Xu et al., 2002 168
    赫氏近鸟龙Anchiornis huxleyi Xu et al., 2009 170
    郑氏晓廷龙Xiaotingia zhengi Xu et al., 2011 174
    陆家屯纤细盗龙Graciliraptor lujiatunensis Xu et Wang, 2004 180
    河南栾川盗龙Luanchuanraptor henanensis Lü et al., 2007 182
    顾氏小盗龙Microraptor gui Xu et al., 2003 188
    奥氏天宇盗龙Tianyuraptor ostromi Zheng et al., 2009 192
    千僖中国鸟龙Sinornithosaurus millenii Xu, Wang et Wu, 1999 196
    精美临河盗龙Linheraptor exquisitus Xu et al., 2010 200
    鸟翼类 Avialae
    胡氏耀龙Epidexipteryx hui Zhang et al., 2008 204
    宁城树息龙Epidendrosaurus ninchengensis Zhang et al., 2002 208
    原始热河鸟 Jeholornis prima Zhou et Zhang, 2002 212
    杨氏钟健鸟Zhongjianornis yangi Zhou, Zhang et Li, 2009 217
    圣贤孔子鸟Confuciusornis sanctus Hou et al., 1995 219
    郑氏始孔子鸟Eoconfuciusornis zhengi Zhang, Zhou et Benton, 2008 223
    三塔中国鸟:Sinornis santensis Sereno et Rao, 1992 227
    燕都华夏鸟Cathayornis yandica Zhou et al., 1992 231
    北山朝阳鸟Chaoyangia beishanensis Hou et Zhang, 1993 233
    娇小辽西鸟Liaoxiornis delicates Hou et Chen, 1999 236
    成吉思汗鄂托克鸟Otogornis genghisi Hou, 1994 241
    步氏始反鸟Eoenantiornis buhleri Hou et al, 1999 245
    郑氏波罗赤鸟Boluochia zhengi Zhou, 1995 251
    长趾辽宁鸟Liaoningornis longidigitus Hou, 1996 255
    玉门甘肃鸟Gansus yumenensis Hou et Liu, 1984 259
    小齿建昌鸟Jianchangornis microdontagen Zhou et al., 2009 263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原蜥脚下目 Prosauropoda
    许氏禄丰龙Lufengosaurus hueni Young, 1941 266
    新洼金山龙Jingshanosaurus xinwaensis Zhang et Yang, 1995 270
    黄氏云南龙Yunnanosaurus huangi Young, 1942 276
    蜥脚下目 Sauropoda
    李氏蜀龙Shunosaurus lii Dong et al., 1983 279
    合川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 hochuanensis Young et Zhao, 1972 284
    中加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 sinocanadorum Russell et Zheng, 1993 288
    戈壁克拉美丽龙Klamelisaurus gobiensis Zhao, 1993 290
    中日蝴蝶龙Hudiesaurus sinojapanorum Dong, 1997 296
    天府峨眉龙Omeisaurus tianfuensis He, Li, Cai et Gao, 1984 300
    阿纳川街龙Chuanjiesaurus anaensis Fang et al., 2000 303
    苏氏巧龙Bellusaurus sui Dong, 1990 308
    耙齿纳摩盖吐龙Nemegtosaurus pachi Dong,1977 310
    维氏北方龙Borealosaurus wimani You et al., 2004 315
    不寻常华北龙Huabeisaurus allocotus Pang et Cheng, 2000 320
    汝阳黄河巨龙Huanghetitan ruyangensis Lü et al., 2007 322
    中国东阳龙 Dongyangosaurus sinensis Lü et al., 2008 326
    炳灵大夏巨龙Daxiatitan binglingi You et al., 2008 330
    师氏盘足龙Euhelopus zdanskyi Wiman, 1929 334
    赛罕高毕苏尼特龙Sonidosaurus saihangaobiensis Xu et al., 2006 341
    姜驿元谋龙Yuanmousaurus jingyiensis Lü et al., 2006 344
    查干诺尔龙Nurosaurus qaganensis Dong et Li , 1992 348
    索引 350
    编辑推荐语
    《古生物图鉴中国恐龙1、2》近130种在中国地区发现的恐龙骨骼及形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了复原。
    本书全四色铜版印刷,精装。对开大图**复原中国恐龙。
    ****,以中英文双语的方式将近130余种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中国恐龙的标准中文名称、学名、命名者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了物种的化石产地、基本体型、生存年代、食性等基本特征。
    中国原创,且是全球**一套*系统、*齐全、*科学、*精美的中国恐龙复原图鉴。
    本书以全新的表现形态为古生物的研究工作、教学工作、展示工作提供科学、有效、实用的帮助。
    古生物研究者与爱好者可以共享的一套古生物丛书。
    精准、科学、艺术的将曾经的地球霸主进行**复原,让它们重新站立在大众面前,让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它们,确切的认识它们。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