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华图·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系列教材·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2014-2015)
QQ咨询:
有路璐璐:

华图·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系列教材·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2014-2015)

  • 作者: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4183644
  • 出版日期:2014年02月01日
  • 页数:332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系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一、严格依据*新**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及*新课程标准编写
    本系列教材是在认真研读了*新**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及*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严格遵循考试大纲及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写,力求*大限度地贴合考情,为考生提供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参考教材。
    二、体例设置合理、科学
    本系列教材在对考试大纲进行科学整理的基础上,将考试内容分为学科知识部分和教学知识与能力两部分来进行编写。学科知识部分主要涉及各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学知识与能力部分涉及与各学科相关的教学教法。而且各部分在体例编排上,均设置了“核心考点提示”“知识体系导览”“��师要点精讲”“经典例题”“命题热点集训”等模块。其中,“核心考点提示”为考生指明了考试的**内容及考生需要掌握的程度,便于考生有侧重地进行复习考试;“知识体系导览”是对各章知识架构的提炼,可帮助考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名师要点精讲”是本系列教材的核心内容,是由一线名师精心编写,涵盖了需要考生掌握的知识内容;“经典例题”穿插在正文当中,根据*新考试趋势及考试**,模拟真题进行解析;“命题热点集训”放在每一章的末尾,有助于考生对各章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检测。
    文章节选
    核心考点提示
    识记:实词与虚词的含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解释;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常见文言句式的用法。
    运用:解释常见文言实词与虚词;辨别常见文言句式;文言文的理解。
    知识体系导览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文言实词与虚词实词与虚词划分的标准与分歧实词虚词常见文言句式及其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文言文的理解文言文中词类的理解文言文中句子的理解文言文信息的筛选对文言文的鉴赏
    名师要点精讲
    **节文言实词与虚词
    一、实词与虚词划分的标准与分歧
    (一)实词与虚词划分的标准
    一般来说,词类划分的标准有三个:语法功能、形态特征、意义标准。
    语法功能:指词与词的组合能力。包括词在句子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实词与另一实词的组合能力。包括这一类能不能跟另一类组合,用什么方式组合,组合之后发生什么样的关系等。
    形态特征:就是指词的外部形式的变化。包括构形形态和构词形态,构形形态只改变词的语法意义,不改变词的词汇意义,不构成新的词语。构词形态加上语素,改变词形,构成新的词语。
    意义标准: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类别意义。
    (二)实词与虚词划分的分歧
    1.历时的分歧
    按照现代语言学的观点,虚词指的是那些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的词。然而,按照我国传统语言学的观点,虚词(古人称为“词”)的范围要大得多,它不但包括今人认为是虚词的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之类,而且把今人不认为是虚词的代词,甚至某些形容词、数词也看作是虚词。
    2.共时的分歧
    副词的归类有分歧。有的认为是实词,有的认为是虚词。
    二、实词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常见文言实词的考查范围,包括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偏义复词和词的活用。其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字和词的活用是重中之重,考生需要**掌握。
    (一)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文言文学习中*普遍也*重要的一项,掌握一词多义是阅读文言文的重要基础。一般情况下,文言文的一个词往往有多个含义,这些意义一般由其本义和引申义构成。词的本义就像树的主干,而词的引申义就是从主干上延伸的枝丫。所以,一般而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着或近或远、或隐或显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分析多义词词义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根据字形结构来解释词义
    形声字是汉字的造字法之一,且形声字在汉字中占有极大的比例。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形声字的形旁来判断它的意义了。如“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中的“鄙”,从它的形旁可以判断其本义应与地域有联系(邱、郑、邻、邯郸等),再从这个句子的语境来分析,可知它的意思应该是“边境”。
    2.利用相似语言结构的对应关系解释词义
    文言文中经常利用互文、对偶等修辞手法,这就形成了文章前后的对应关系。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中的“跬步”和“小流”相对应,如果初读此文时我们不知道“跬步”的含义,那么根据前后的对应关系,我们也可以猜测出“跬步”应该是“小步”的意思。
    3.利用汉语语法解释词义
    对于文言文中的疑难词含义,我们有时可以根据这个词在句子中所充当的成分来推测它的含义。且看下面三个句子:
    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楚王贪而信张仪。(《屈原列传》)
    信义著于四海。(《隆中对》)
    根据分析,**个“信”修饰“难求”,在句中作状语。结合上下文不难推出,这个“信”是“确实,实在”的意思;第二个“信”在句中和“贪”是并列的,作谓语,“信张仪”是动宾结构,“信”在句中是动词,由此可知这个“信”当是“相信”的意思;第三个“信”在句中和“义”并列做主语,主语一般由名词充当,结合语境可以判断,这个“信”应该是“信用”的意思。
    4.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解释词义
    这是掌握文言词语意义的重要方法。如“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屈原列传》)中的“令”,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应是“法令”的意思;“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鸿门宴》)中的“令”则是“使”的意思;“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孔雀东南飞》)中的“令”是“美好的”的意思;“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促织》)中的“令”是“县令”的意思。
    (二)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与其意义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通假字在文言文中存在较为普遍,要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必须熟练掌握常用的通假字。通假字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同音替代
    即替代字与被替代字的音相同。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中的“反”,即为“返”的通假字;“广畜积,以实仓廪”(晁错《论贵粟疏》)中的“畜”就是“蓄”的通假字。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有的字读音古代相同而现在不同了。如“秦倦而归,兵必罢”(《战国策?赵策》)中的“罢”,在古代读音与“疲”是一样的。
    2.音近替代
    即替代字与被替代字的音相近。它可以分为双声通假、叠韵通假和声调相近而通。
    (1)双声通假,即声母相同。如“距管,毋内诸侯”(《鸿门宴》)中的“内”通“纳”,二者声母相同,故相通。
    (2)叠韵通假,即韵母相同。如“路转溪头忽见”(辛弃疾《西江月》)中的“见”通“现”,二者韵母相同,故相通。
    (3)声调相近而通。如“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中的“熙”通“戏”,是声调相近而通。
    另外,现代汉语中有些不相通的音韵在古代是相通的。如“i”和“ü”“u”和“ou”等。如“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中,“不”和“否”相通,正是基于二者的韵母“u”和“ou”是相通的。
    3.形近替代
    即两个字的形旁相同或相近而相通。如“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中的“被”通“披”,即是基于二者拥有同一形旁“皮”。
    4.“通”和“同”的区别
    “同”是由于异体字的存在而产生的。如孔乙己所说的“茴香豆”的四种写法,这四种写法就是异体字,它们之间就可以用“同”。而“通”则是指通假字,是指写错或者印刷错误的字通作者本来要写的字。
    ?经典例题
    下列选项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B. 不亦说乎
    C.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D.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答案】 D
    【名师点评】 A项“扳”通“攀”;B项“说”通“悦”;C项“阙”通“缺”。因此,本题答案选D。
    (三)古今异义字
    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明辨这些词语的古今差异,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古今异义字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
    1.词义扩大
    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指代的意义范围较小,而在现代汉语中扩大了。如“江”“河”二字,在古代仅指“长江”“黄河”,在现代汉语中则泛指一切河流;“好”在古代仅指容貌美好,在现代汉语中则泛指一切美好的东西。
    2.词义缩小
    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范围较大,而在现代汉语中,其词义就缩小了。如“臭”,在古汉语中泛指一切气味,不分好坏,而在现代汉语中则仅指不好的气味。
    3.词义转移
    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另外一个意思了。如“涕”,在古代指“眼泪”,在现代汉语中则转移为“鼻涕”的意思了。
    4.词义弱化
    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所表示词义程度较强,而在现代汉语中则较弱。如在古代汉语中,“疾”和“病”是有区别的。“小病”为“疾”“大病”才为“病”;但在现代汉语中二者的意思相差无几,“病”的词义弱化了。
    5.词义强化
    词义强化,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在现代汉语中所表示的词义较强。如“恨”,在古代是“遗憾”“不满”的意思,现在则强化为“仇恨、怀恨”的意思了。
    6.感情色彩变化
    感情色彩变化,是指部分词语在词义的演变过程中,词语所包含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是中性词,但在现代汉语中,“卑鄙”被用来形容人的品德败坏、低下,已经成了贬义词;再如“爪牙”一词在古代表示得力的助手,是褒义词,但在现代汉语中则表示坏人的帮凶,是贬义词。
    7.名称说法改变
    名称说法改变,是指部分词语在古代表示某一含义,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这些词语,而换用其他词语来表示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已经换成“少”“吾”已经换成“我”,等等。
    ?经典例题
    下列选项不属于词义缩小的一项是()。
    A.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B.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C. 古之学者必有师D. 太后之色少解
    【答案】 D
    【名师点评】 A项“子”古义包括男女,现在主要指男子,词义缩小;B项“金”指一切金属,现在指“黄金”,词义缩小;C项“学者”古义指一切求学的人,现在指有学问的人,词义缩小;D项“色”古义专指脸色,现在主要指脸色,属词义扩大。因此,本题答案选D。
    (四)偏义复词
    文言文中一类由意义相对、相反或相近、相关语素构成的双音词,其中只有一个语素代表这个双音词的词义,而另一个语素起陪衬作用,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偏义复词按照词的构成关系来分,主要有两种构成方式。
    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
    如“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论积贮疏》)中的“饥穰”只有“饥”的意思;“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中的“出入”只有“入”的意思。
    2.两个语素相近或相关
    如“今有一人入园圃”(《墨子?非攻上》)中的“园圃”本来是近义词,分别是种树的和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等等。
    (五)词的活用
    词的活用,就是一个词本来具有一定的语法功能和作用,是属于某一词类的,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词类。概括起来,词类的活用主要有名词做状语、名词做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或动词用做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动用法等。
    目录
    目录
    **部分学科知识
    **章古代汉语基础知识3
    核心考点提示3
    知识体系导览3
    名师要点精讲3
    **节文言实词与虚词3
    第二节常见文言句式及其用法28
    第三节文言文的理解36
    命题热点集训45
    第二章现代汉语基础知识46
    核心考点提示46
    知识体系导览46
    名师要点精讲47
    **节现代汉语概述47
    第二节汉字57
    第三节词汇60
    第四节句子68
    第五节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82
    命题热点集训87
    第三章文学概论93
    核心考点提示93
    知识体系导览93
    名师要点精讲94
    **节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94
    第二节文学活动96
    第三节文学创造100
    第四节文学作品108
    第五节文学消费与接受127
    命题热点集训139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142
    核心考点提示142
    知识体系导览142
    名师要点精讲142
    **节现代文分析与理解142
    第二节文学作品鉴赏151
    命题热点集训156
    第五章中外文学赏析162
    核心考点提示162
    知识体系导览162
    名师要点精讲162
    **节中国古诗词鉴赏162
    第二节中国古代重要作家及其作品189
    第三节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及其作品198
    第四节外国重要作家及其作品218
    命题热点集训235
    第六章写作基础238
    核心考点提示238
    知识体系导览238
    名师要点精讲238
    **节写作概述238
    第二节常用文体写作243
    命题热点集训269
    第二部分教学知识与能力
    **章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275
    核心考点提示275
    知识体系导览275
    名师要点精讲275
    **节初中语文课程基础275
    第二节初中生语文学习281
    第三节初中语文教学基础284
    命题热点集训290
    第二章初中语文教学设计291
    核心考点提示291
    知识体系导览291
    名师要点精讲291
    **节教学设计过程291
    第二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与运用299
    命题热点集训305
    第三章初中语文教学实施与评价307
    核心考点提示307
    知识体系导览307
    名师要点精讲307
    **节教学评价307
    第二节初中语文学习的指导与评价313
    命题热点集训317
    第四章经典教学案例与教学设计展示318
    经典教学案例318
    经典教学设计319
    附录323
    附录1常见字音易错字表323
    附录2常见字形易错字表325
    编辑推荐语
    亮点一:
    教材体例全新编排,版式活泼、设计美观,知识点完全依照考试大纲执行。
    亮点二:
    13个科目,13本教材,13本试卷,每本均包含多套预测题,每道题均附有参考答案,模拟真题答题环境,题型、题量与真题完全吻合。
    亮点三:
    购书即可获赠华图教师网价值39元的网络课程学习代金券,更多资料,等您来拿!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