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万松书院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万松书院

  • 作者:邵群
  •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6706249
  • 出版日期:2014年03月01日
  • 页数:174
  • 定价:¥24.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66706249
    • 作者
    • 页数
      174
    • 出版时间
      2014年03月01日
    • 定价
      ¥24.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位于西湖南岸万松岭上的万松书院,自然景色秀美,人文积淀丰厚,曾是浙江**的省会书院。其完备的祭祀、藏书、教学制度和求真务实的学风,一直影响着江浙地区的教育发展。相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载”的故事也发生在此,所以万松书院也被称作“梁祝书院”,是海内外**的旅游胜地。
    《中国书院文化丛书:万松书院》从历史沿革、教学管理、祭祀、藏书、学田及建筑、石刻、诗赋、历代名人等方面对万松书院进行了通俗而全面的介绍,以便广大旅游者和书院文化爱好者从中清晰地了解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万松书院_邵群_湖南大学出版社_
    文章节选
    万松书院的祭祀活动主要由随宋室南渡,聚居在浙江衢州的南宗孔子谪系后裔主持。“庙祀事,独孔氏子孙主之。盖故宋南渡时,孔氏子孙从焉。聚族在衢州江山,其在杭州者,盖其苗裔主斯,庙祭祀者也。”(张绣虎《万松岭夫子庙记》)据《敷文书院志略》、《孔氏南宗考略》记载: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建万松书院时,即聘请了衢州孔子五十八代孙孔衢、孔积两兄弟主持祭祀活动。嘉靖《仁和县志》也记载:查取衢州先圣五十八代孙生员孔公衢、孔公绩来供祠事。明弘治十八年(1505),孔彦绳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前往衢州主持南宗祀事,彦绳即为公衢、公绩之从子。嗣后,由西安(今浙江衢县)博士署派一名执事官常驻万松书院奉祀。清康熙至嘉庆年间,万松书院的祭祀由六十六世翰林院五经博士兴燫及其子孙主持。光绪年间则由七十三世翰林院五经博士孔庆仪主持,后又派宪达为奉祀生,一直到民国未有中断。*后一任“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是七十三世孔庆臣,时值辛亥光复以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杭州城沦陷,万松书院仅存建筑在战乱中被摧��殆尽。时任杭州市市长何瓒死后,其家人竟将万松书院遗址改做他的私人墓园,在大门口竖水泥牌坊,上书“何公墓道”,又在大成殿后设墓包安葬。1945年抗战胜利后,执事官孔庆臣代表南宗奉祀官向浙江省政府饬令杭州市会查,要回了被何姓伪市长占用的孔家山。
    乾隆十六年(1751)三月,清高宗弘历**次巡临万松书院时,就因为万松书院的祭祀活动由南宗孔子谪系后裔主持,规格颇高,所以当场赋诗,日:“气助湖山钟远秀,道传孔孟有真源。”而且,万松书院所在的山也号日“孔家山”(樊良枢《凤凰山报先庵记》)。山长齐次风《宝纶堂诗》注:“奉宋时石刻至圣像,以孔氏后裔奉祀,至今乡人呼此日孔家山。”
    万松书院每年在春(二月初三)、秋(八月初九)两季举行大祭。“释奠释菜之礼,又以岁时举行。”[康熙三十一年(1692)张鹏翮《重修万松书院夫子殿碑文》]举行大祭前三日,所有陪祭人员要“斋戒”,即节制饮食、修身反省,大祭前一日须住在书院内。
    “至日夙兴”,大祭当日,所有人员须早起,主祭人员更须身着吉服。祭祀通常由掌祠主持,先“瘗毛血”,即掩埋所宰牲畜毛血,再迎神,然后鞠躬,拜,再起来,即“兴”,再拜。同时诵读写于帛上的“祝文”。地方官员及山长、监院则带领诸生跪拜。鼓乐三日不绝,鞭炮响彻山谷。大成殿的烛火从初一(朔日)点起,一直到十五(望日)为止,历时半月之久。
    春秋两季的大祭对赞礼、读祝、纠仪、执帛爵、鼓乐等礼仪和器具都有着具体而严格的要求。祭祀时使用的祭器就较复杂,不但名称繁多、形状作用各异,而且在数量上也有严格的规定,如“鼎单豆双”等等。每次重建或大型维修后,都会添置大批祭器。据《浙江通志》载:乾隆年间即添置了大量圣殿礼器。
    除每年春秋大祭外,万松书院每月朔(初一)、望(十五)两日也要拜谒先圣贤哲,一般由山长带领,场面虽相对简约,然气氛依然肃穆。
    万松书院重视祭祀活动,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进行儒家尊师重教和封建礼仪方面的思想、文化教育,以先辈大师为榜样,训练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推崇学统,标榜学派,进行模范教育,以达到劝诫规励、见贤思齐的目的。
    3.万松书院的学田
    万松书院的学田来源有多种。
    一是将没收的寺庙田产划拨给书院。在万松书院创建时,周木就将原报恩寺山地间170亩田产划拨给书院,作为学田,“以备祭仪”。二是以官府购置的方式为书院添置田地。明嘉靖四年(1525),增修书院时,又添“置赡田若干顷”。清雍正十一年(1733),浙江总督程元章增置学田。三是一些官员和富豪给书院捐赠田地。如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浙江巡抚朱轼复捐益赡产;雍正年间浙江监驿道黄炳捐置学田。这些地方官员为了维护书院的生存和发展,可谓想尽了办法,反映了他们对书院的关怀。
    由于有关万松书院的历代文献记载并不多,所以至今也不能清楚地知道万松书院到底有多少学田,学田是租给哪些人耕种的,所收缴的租谷租银有多少,具体是怎样用于书院建设和供养师生的,这一切都因为没有确切的记载而无从查实。
    不过,万松书院作为浙江省**的省会书院,办学用的膏火从来都是充沛的。首先是历代皇帝从国库中提出“帑银”充实办学经费。雍正十一年(1733),世宗皇帝胤稹赐帑银一千两以资膏火。乾隆四年(1739),高宗弘历加赐帑银一千两。再则,地方官员也想方设法地为书院筹措资金。道光四年(1824),以运库余款拨银两生息,贴补膏火。八年(1828),浙江巡抚刘韵珂复增膏火等等。
    ……
    目录
    **章 万松书院的历史沿革
    1.万松岭的地理山川
    2.万松书院的前身
    3.明代万松书院的创办
    4.清代万松书院的昌盛
    5.近代万松书院的衰败
    6.现代万松书院的复兴
    7.万松书院与“梁祝”传说
    第二章 万松书院的教学与管理
    1.万松书院的教学形式
    2.万松书院的学规
    3.万松书院的章程
    4.万松书院的课艺
    5.万松书院的礼仪
    6.万松书院的考课
    7.万松书院的组织和管理
    第三章 万松书院的三大规制
    1.万松书院的藏书
    2.万松书院的祭祀
    3.万松书院的学田
    第四章 万松书院的建筑
    1.万松门
    2.名人塑像
    3.“品”字石坊
    4.泮池
    5.仰圣门
    6.毓粹门
    7.居仁斋、由义斋
    8.明道堂
    9.颜乐亭、曾唯亭
    10.大成殿
    11.民国时期的平台
    12.毓秀阁
    13.观风偶憩亭
    14.见湖亭
    15.存诚阁
    16.正谊堂
    17.可汲亭
    18.观音堂、双照井
    19.浣云池
    20.节义亭
    ……
    第五章 万松书院的石刻
    第六章 万松书院的诗赋
    第七章 万松书院的历代名人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