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魏晋风流十讲
QQ咨询:
有路璐璐:

魏晋风流十讲 "精彩解说 传世名著《世说新语》中的奇风异俗 全景展现 魏晋名士千古风流 百家讲坛主讲人刘强 《竹林七贤》姐妹篇 未播出 无删节 全本出版 " 

  • 作者:刘强
  •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9787515323046
  • 出版日期:2014年08月01日
  • 页数:268
  • 定价:¥2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15323046
    • 作者
    • 页数
      268
    • 出版时间
      2014年08月01日
    • 定价
      ¥29.8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以十讲之篇章——美容之风、服药之风、饮酒之风、任诞之风、隐逸之风、品鉴之风、清议之风、清谈之风、**之风、艺术之风——通过上百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对《世说新语》这部奇书所再现的魏晋时期的奇风异俗、奇人异事,进行了生动的现代解读,视角新颖,见解独到。一卷在手,王谢旧事,尽收眼底;古风今韵,如月入怀。 魏晋风流十讲 "精彩解说 传世名著《世说新语》中的奇风异俗 全景展现 魏晋名士千古风流 百家讲坛主讲人刘强 《竹林七贤》姐妹篇 未播出 无删节 全本出版 "&nbsp_刘强_中国青年出版社_
    文章节选
    美男如玉
    看杀卫玠——从美男卫玠的故事说起
    西晋永嘉六年,即公元312年6月的**,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城里,发生了一件让后人觉得匪夷所思的事:一个好端端的大男人,因为长得太漂亮,竟然被当时热情如火的南京市民给活活看死了!
    大家一定感到纳闷:只听说过有病死的,有老死的,有自杀的,有��杀的,有遭遇不测死于非命的,还从来没听说过有被“看死”的!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男人究竟是谁?他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为什么那个时代会发生这样的事?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气?和我们今天又有什么不一样?……不用说,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好好探讨的。
    其实,史书和文献对这件事的记载比较模糊。*早记录这件事的是那部书呢?就是六朝志人小说名著《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这部书,很值得**给大家看一看,它成书于南朝刘宋年间,作者是当时的临川王刘义庆。此书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近三百年间,**社会那些王公名士的嘉言懿行,奇闻轶事,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传世名著,许多大师级的人物都对这本书推崇备至。譬如,鲁迅先生就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称《世说新语》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论风流》一文中,也把《世说新语》当作“中国人的风流宝鉴”,而大翻译家傅雷先生对此书更是爱不释手,他在写给傅聪的信里说:“你现在手头没有散文的书(指古文),《世说新语》大可一读。日本人几百年来都把它当做枕中秘宝。我常常缅怀两晋六朝的文采风流,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傅雷家书》)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为什么这些**的文化人如此喜欢《世说新语》呢?因为这部书不仅富有文学、史学乃至哲学的价值,而且记载了许多特立独行的人物和精彩纷呈的故事,读之如行山路,移步换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顺便说一句,为《世说新语》做注释的是南朝梁代的史学家刘孝标,刘孝标的注征引浩繁,一出世便成为文化史上的经典,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郦道元的《水经注》、李善的《文选注》合称“四大古注”,泽被后世,影响深远。
    《世说新语》共有36个门类,其中有个门类叫做《容止》。“容止”,顾名思义,就是容貌举止。我在学校开《世说新语研究》课程时,曾问学生为什么选这门课,有一女生率尔对曰:“听说《世说新语》中有一篇专门写帅哥,我就是冲着帅哥来的。”一座皆笑。其实她说的没错。《世说新语?容止》这个门类,的确记载了许多帅哥美男的故事,其中***的,莫过于这位被“看死”的美男了。世上的事就是这么奇怪:你长得太对得起观众,观众只好对不起你了!
    那么,这个美男到底是谁呢?他的名字叫——卫玠。提起卫玠,一般人可能不甚了了。但是,如果时光倒流回到1700年前,一提起卫玠这个名字,恐怕会比现在的一些娱乐明星更易引起轰动效应。为什么?因为卫玠不仅是魏晋时期***的清谈家,他还是当时数一数二的美男子!
    卫玠到底有多美呢?说起来也很有意思。史书记载说,卫玠小时候,大概也就五六岁吧,就曾因为长得俊美而造成交通拥堵。有一次,他乘坐一辆羊车来到京城洛阳城中的闹市区,没想到,所到之处,立马引起人群的骚动。看见他的人都说:“这是谁家的玉人啊?”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几乎全都城的都跑来围观。后来就留下一个典故,叫做“羊车入市”。可见,卫玠小时候就已经体验过被人“看”的滋味了。这几乎是他后来在南京城里的遭遇的一次“预演”和“彩排”。
    我们知道,古时候没有照相技术,所以史书上介绍卫玠的美,只能用烘托法,或者是反衬法。卫玠的舅舅骠骑将军王济(字武子),也是个有名的美男,可是他每次见到外甥卫玠,就感叹地说:“珠玉在侧,觉我形秽。”!(《世说新语?容止》14,下引只注篇目及序号)就是说,卫玠就像珍珠美玉在旁边一样,让他舅舅王济觉得自己黯然失色。成语“自惭形秽”就由此而来。还有一次,王济对人说:“与玠同游,冏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晋书?卫玠传》)——与卫玠一起游玩,感觉就像有颗明珠在身边一样,光彩照人。可见卫玠的美,不是一般的美,而是一种**轰动效应和杀伤力的美,他是真正的阳光男孩,让人不敢正视,还想看了又看。
    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了卫玠风华绝代的美貌,却也给他“设计”了一个瑕疵。什么瑕疵呢?就是体弱多病。
    关于这位美男的身体状况,《世说新语》记载得很清楚。东晋丞相王导**次看见卫玠时,就感叹道:“居然有羸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容止》16)——他的身体实在太羸弱了,尽管每天精神舒畅,还是一副弱不禁风、体不胜衣的样子。记得《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林黛玉开玩笑,说过一句话:“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这“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用在卫玠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如果说,林黛玉是个病美女,那么这个卫玠就是个病美男了。这是一种惹人怜爱的“病态美”。事实证明,这跟他后来的死大有关系。可以说,体弱多病才是卫玠死亡的真正杀手。
    关于卫玠之死,《世说新语?容止》篇记载: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容止》19)
    豫章,即今江西南昌。永嘉六年,卫玠从豫章流亡到下都。为什么说流亡呢?因为当时正值西晋永嘉年间(307—313),由于西晋王族你争我斗,进行了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所以北方少数民族鲜卑、匈奴、羯、狄、羌等割据势力趁虚而入,进攻中原,引发了历史上**的“永嘉之乱”,也叫“五胡乱华”。当时,西晋政权摇摇欲坠,很多北方的大家族为了保存门户,都纷纷南迁往江南,这在历史上又叫做“永嘉南渡”。卫玠家族也是这南迁士族中的一支。永嘉四年(310),他携母亲举家过江,颠沛流离,百感交集,先是寄居武昌,接着再到豫章,然后又辗转来到下都。
    下都是哪里呢?就是当时的建业,今天的南京。“下都”在古代略相当于陪都,就是在京都之外,择地别建的另一个都城。西晋以洛阳为都城,历史上就称建业为下都。312年6月卫玠来的时候,还叫建业,半年之后,建业便改为建康,因为313年元月登基的晋愍帝名叫司马邺,为避皇帝的名讳,遂改建业为建康。又过了五年,317年,西晋灭亡,东晋建立,建康便成为东晋的首都。
    可想而知,公元312年的建业城,作为北方南渡士族的集散地,作为未来的首都,是个非常繁华和热闹的大都市,所谓“六朝金粉”之都,“富贵温柔乡,烟柳繁华地”。经济**的南移,南北文化的合流,使得这个地方成为当时的首善之区,更是人文荟萃之地,所以,卫玠这个当时*有名的清谈名士,花样美男,在当地有着很高的“人气”也就毫不奇怪了。估计卫玠还没进城,消息便传开了。这天千不该万不该,卫玠不该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他在哪里出现我们不得而知,估计是秦淮河或者乌衣巷之类比较热闹的地方。于是,就发生了《世说新语》记载的那一幕:“人闻其名,观者如堵墙”。大家听说卫玠来了,纷纷赶来围观,不一会儿,看他的人便围得像一堵墙,可以说风雨不透,水泄不通。卫玠本来就体弱多病,哪受得了这种劳累啊?终于病入膏肓,一命呜呼。当时的人就把这件事叫做“看杀卫玠”。
    每次读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我都会陷入真相与审美的矛盾之中,一方面明知这有可能是个“假新闻”,不可尽信。因为关于卫玠的死亡问题,《世说新语》还有另一个版本:
    卫玠始度江,见王大将军。因夜坐,大将军命谢幼舆。玠见谢,甚说之,都不复顾王,遂达旦微言,王永夕不得豫。玠体素羸,恒为母所禁。尔昔忽极,于此病笃,遂不起。(《文学》20)
    故事说,卫玠渡江之后,依附于大将军王敦。王敦很赏识他,有**夜里就让卫玠和一个叫谢鲲的名士清谈。清谈是魏晋名士非常热衷的一种很高雅的学术沙龙活动,谈的内容多是老庄哲学的抽象哲理,不仅对人的学养、口才要求很高,而且清谈的人还要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才行,否则很难应付那种高度紧张激烈的辩论局面。卫玠偏巧是当时*喜爱也*擅长清谈的,只要他一开口,简直是妙语如珠,让人神魂颠倒。无巧不巧,这个谢鲲也是一个清谈高手,两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于是大谈特谈,因为谈得太激烈,竟然通宵达旦。东道主王敦只有做听众的份儿,整个晚上都插不上一句话!我们知道,卫玠的身体本来就羸弱不堪,他母亲经常对他严加防范,不让他参与清谈活动,就是怕他身体吃不消。估计这一次母亲没能管得住,结果这晚过后,这位美男体力严重透支,导致病情加重,终于一病不起。“不起”,一般而言就是死亡。所以,我把这个版本叫做——“谈杀卫玠”。
    但是,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无论是“看杀卫玠”也好,还是“谈杀卫玠”也好,其实都有故作夸张、耸人听闻的成分。用现在的话说,这事儿有点“八卦”!我在处理“卫玠之死”这样一个问题时,经常采取轻松一点的方式加以推理:估计卫玠先是通宵达旦地清谈,然后病情加重,接着很快又在建业城的闹市中被疯狂的追星族和粉丝们一通“猛看”,终于一病不起,香消玉殒!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病死”和“谈杀”、“看杀”是三位一体、牵一发动全身的。打个比方吧,就像英国的黛安娜王妃,你说她是被车祸杀死的,还是被“狗仔队”的闪光灯给“闪死”的呢?恐怕兼而有之。
    叙事夸张,有些不靠谱,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呢,我又觉得,这个记载背后传达的东西真是美极了。有时候,太靠谱的东西可能反而不美了。比如,“梁祝化蝶”的传说靠谱吗?不靠谱。美不美?太美了!我们的古人真是太有才了,不说卫玠是病死的,也不说他是累死的,偏说他被“看杀”,这里面传达的是一种非常唯美的信息,就是人们宁愿相信,卫玠是因为美丽而死亡!这真是“史上*美的死亡事件”!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人的十分蓬勃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在此之前,像“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乃至“倾国倾城”等典故成语,都是用“反证法”证明了美貌的魅惑性和杀伤力。而到了“看杀卫玠”,它却反其道而行之,把众人的“看”的杀伤力也凸显出来了!古今中外,有哪一个写美人的名著如此深刻地揭示出了“美的危险性”与“看的杀伤力”呢?可以说是****!
    有道是天妒英才,卫玠死时,年仅27岁。《晋书?卫玠传》记载,谢鲲听到卫玠的死讯,“哭之恸,人问曰:‘子有何恤而致斯哀?’答曰:‘栋梁折矣,不觉哀耳。’”王导更是称卫玠为“风流名士,海内所瞻”,号召天下名士“可修薄祭,以敦旧好”,可见卫玠在时人心目中的地位。后人对卫玠也是情有独钟。如唐代诗人孙元晏有诗云:“叔宝羊车海内稀,山家女婿好风姿。江东士女无端甚,看杀玉人浑不知。”宋代诗人杨备《卫玠台》诗云:“年少才非洗马才,珠光碎后玉光埋。江南**风流者,无复羊车过旧街。”企慕怜惜之情,溢于言表。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卫玠的英年早逝,的确是个让人感伤的悲剧,但我们中国人常常有这么一种能力,就是在死亡中发现氤氲的诗意,在废墟中看见明媚的花朵,在无边的痛苦中还能擦干眼泪,“拈花微笑”。人们创造出“看杀卫玠”这个故事,不正是为了以此来安抚那些“人皆有之”的“爱美之心”吗?要我说,这是中国人特有的“艺术精神”和“喜剧精神”,而这两种精神,正是在魏晋那样一个乱世潜滋暗长并发扬光大的。
    美是“看”出来的——战国美男宋玉与邹忌的故事
    从“看杀卫玠”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对魏晋时代的什么印象呢?我想至少有三点:
    **,魏晋时代是一个对美好的事物无限神往、无限崇尚、无限留恋的时代。魏晋风流之所以令后人心向神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个时代的人热爱美,追求美,更创造美!
    第二,魏晋那个时代很特殊,审美的观点和我们今天不太一样。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男人总要高大威猛一点、肌肉发达一点,才叫帅,才叫酷吧?像卫玠这样的体弱多病的小白脸儿,我们会有一个比较贬义的词送给他——“奶油小生”!
    第三,和古往今来人们大都重视女性美不同,魏晋那个时代,似乎男性的美更受重视。男性美不仅被发现、被欣赏、甚至被“消费”了。有人说,如今的娱乐圈里颇有一些“花样美男”大受追捧,说明现在已经进入了所谓“男色时代”。但是,大家可能有所不知,今天的这股对男性美的欣赏和追捧的风气,比起魏晋时代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魏晋的这股对于男性美的欣赏和追捧的风气,就是我们所说的“美容之风”。
    所谓“美容之风”,其实就是“容止之风”。“容止”一词我们现在很少用,但在古代使用频率却很高。史书中介绍传主的外貌,常常会说“美容止”,或“善容止”,就是有美好的容貌、神态和举止,让人喜闻乐见。必须说明的是,这里的“美容”和今天的美容化妆并不一样,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美己之容”,二是“赏人之美”。而且,魏晋的这股美容止的风气主要是集中在男性身上的,简单说,也就是对男性美的欣赏。
    从历史上看,应该说,对男性美的欣赏要远远落后于女性美。早在《诗经》的时代,就留下了许多描写美女的诗歌,但整个《诗经》对男性美的表达几乎没有,有,也是高大威猛的形象。有人要说了:难道高大威猛不是男性美的一种么?当然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高大威猛常常是强调某种实用价值。比如《诗经?伯兮》这首诗,写一个留守空闺的女子想念他的丈夫,开篇就说:“伯兮朅兮,邦之桀兮”。——我的丈夫真英武,他是**顶梁柱。朅,就是高大雄健的样子。但紧接着话锋一转,却道:“伯也执殳,为王前驱。”(殳是古代的一种武器,用竹木做成,有棱无刃)——丈夫手执锋利殳,为王打仗做先锋。因为这个丈夫孔武有力,很快就被国君征调出征,拿着武器上战场、做前锋了。所以,这个女子夸奖自己的丈夫高大威猛,就不是一种纯粹的审美状态,而是另有所指。
    那什么才是审美状态呢?简单说,你欣赏的对象带给你的联想,离功利目的和道德价值越远,就越是接近审美状态。比方说,你看到一个高个男孩,不禁赞叹:这小子真帅!这就是审美状态。如果你马上想:这小子是打篮球的好苗子。这就是篮球教练的眼光了。“看”了就��到“用”,这不是审美状态。反过来,能够欣赏那些“中看不中用”的人或物(比如艺术品),倒是一个人的审美能力的体现。
    一句话,美是“看”出来的。审美状态就是单纯享受“看”的愉悦,而不是执着于“用”的算计。
    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大概只有到了战国时期,才开始出现对于男性美的欣赏。我们讲两个战国美男的故事。
    **个是宋玉的故事。宋玉是战国时期**的楚辞作家,相传是屈原的学生。他写过一篇很**的赋,叫《登徒子好色赋》。写楚国大夫登徒子在楚王跟前进谗言,说宋玉虽然长得高大英俊,风流倜傥,但是却经常说点不满现实的牢骚话,而且十分好色。楚王一听,很生气,就找来宋玉,质问他:可有这回事?宋玉知道是登徒子背后进了谗言,就说了一席话,塑造了一位绝色美女的形象。他先绕了一个大圈子,说: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先解释一下这个“里”。“里”是古代一个编制单位。有说二十五户人家为一里的,也有说七十二家、八十家甚至一百家为一里的。用今天的标准看,“里”差不多相当于一个街道或者小区。宋玉这段话的意思是:天下的美人啊都不如我们楚国的,楚国的美人啊都不如我们那个“小区”的,我们那“小区”的美人啊又都不如我家东邻的女孩子。宋玉果然文才了得,这么层层递进、逐步升级的交代自然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这个“东家之子”美到什么程度呢?宋玉说: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就是增加一分就嫌太高了,减去一分吧,又嫌太矮了;搽点粉就显得太白了,抹点胭脂又觉得太红了!用现在的话说,这个宋玉的“邻家女孩”真是美到了**,都达到“黄金分割”了,好比一个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一丁点儿都不能改动!宋玉还说这美女“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真是“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了。
    可有趣的是,这么一个绝代美女不过是宋玉的一个“托儿”!宋玉接着说,“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这样一个美人,整天爬到我家的院墙上,干什么呢?“偷窥”我。不是偷窥**两天,而是整整三年!原来宋玉是要借这个美女衬托自己的美。紧接着他又说,即便如此,“至今未许也”——我到今天也还是没有答应她呢。
    更好笑的还在后头。宋玉接着又把登徒子的老婆塑造成了一个“绝代丑女”,怎么丑的呢?——“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宋玉说,登徒子的妻子啊,头发蓬乱,耳朵卷曲,豁唇龅牙,弓腰驼背,身上既生癣疥又有痔疮,简直是古今“丑女**”。可就是这么一个丑老婆,“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竟和她一口气生了五个孩子!*后宋玉说:大王啊,你说我们俩谁更好色呢?
    必须指出,楚辞甚至后来的汉赋都有个特点,就是虚构,所以这篇赋写的内容未必就是实情,但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推知,宋玉是当时的一位美男,而且已经受到邻家女孩的暗恋和追捧,这个结论大概是不错的。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邹忌。《战国策?齐策》记载说,齐威王时,国相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形体容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自我感觉**,就问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这个城北的徐公可不是一般人,他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妻子连忙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邹忌还算有点自知之明。他不相信自己真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更漂亮?”妾连忙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来访,邹忌又以同样的问题问客人,得到的回答也一样。又过了**,徐公来拜访他,邹忌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了又看,觉得自己比徐公差远了。邹忌晚上躺着琢磨这件事:为什么妻妾和客人都要“忽悠”我呢?*后他得出一个很有心理学价值的结论来:“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有求于我啊。”于是邹忌就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说我比徐公漂亮。如今大王您拥有千里疆土,上百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的人民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被忽悠得也很厉害啊!”后来的情节大家都知道了。齐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建议,广开言路,终于国泰民安,美名远扬。
    这个故事一般是被当做君臣之间一个善进谏、一个善纳谏的事例来说的。但是我们也可以从男性美的发展看这个故事。我的结论是,大概在战国时期,对男性美的欣赏已经成为一个明确无疑的事实。这个爱照镜子、喜欢没事儿一个人“臭美”的邹忌,还有那个大家公认的美男子徐公,显然都是当时男性美的代表人物。
    但是,我们要把宋玉和邹忌的故事跟“看杀卫玠”的故事放在一起比较,就会发现三个很大的不同:
    **,性质不同。战国时候,男性美的欣赏还在“私人领域”,邻家女孩隔墙偷窥也好,一个人对着镜子臭美也好,被妻妾赞美也好,都很私密,而到了魏晋,却成为“公共空间”的大事,风生水起,无比张扬。
    第二,规模不同。宋玉和邹忌的故事还只能算是个案,可到了魏晋,像卫玠这样被写进史书的美男,简直是层出不穷,蔚成一时风气。
    第三,功用不同。战国的两个美男故事并不是叙事的**,只是陈情说理的铺垫。“看杀卫玠”的故事则把对美的欣赏作为叙事的**。而且,从效果上来看,战国的两个故事“群众参与”明显不够,而魏晋呢,对男性美的欣赏就好比一股巨大的台风,席卷了整个社会。像卫玠这样的美男,甚至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军团”,结果竟然搞出了人命!
    总之,魏晋时代,对男性美的发现和欣赏仿佛一下子被唤醒了,男士爱美,成了这个时代的重大精神事件。相比之下,对于女性美的欣赏和记载反倒处于下风。所以,要说“男色时代”,魏晋才是真正的“男色时代”。
    目录
    代序 从“竹林七贤”到“魏晋风度” / 001
    **讲 美容之风
    美男如玉
    看杀卫玠——从美男卫玠的故事说起 / 002
    美是“看”出来的——战国美男宋玉与邹忌的故事 / 008
    傅粉何郎——美男何晏、王衍的故事 / 013
    形神并茂
    玉树临风——帅哥夏侯玄的故事 嵇康父子的故事 / 017
    心明眼亮——王戎、裴楷、杜弘治、支遁的故事 / 022
    掷果潘安——美男潘安与丑男左思的故事 / 025
    神超形越——所有故事的潜台词 / 028
    第二讲 服药之风
    毒从口入
    人蛋之战——从王述的故事说起 / 032
    毒品“五石散”——何晏与毒品的故事 / 034
    五内如焚——服药者桓玄、裴秀的故事 / 036
    行 散——服药者王恭、殷觊的故事 / 039
    饮鸩止渴
    祛病延年——皇甫谧、嵇含的故事 / 043
    济欲壮阳与神明开朗——再说何晏的故事 / 047
    并发症与后遗症——桓冲、王戎的故事 / 050
    无药可解——服药者王羲之的故事 / 053
    第三讲 饮酒之风
    何以解忧
    解忧灵药——从东方朔的故事说起 / 056
    酒以成礼——钟毓、钟会兄弟的故事 / 058
    酒以避祸——纵酒者阮籍的故事 / 060
    居丧无礼——还是阮籍的故事 / 063
    礼岂为我辈设——阮籍别嫂的故事 / 065
    醉里乾坤
    唯酒是务——酒神刘伶的故事 / 068
    刘伶病酒——刘伶和妻子的故事 / 072
    人猪共饮——阮咸、阮浑的故事 / 075
    身后名与杯中物——酒徒张翰、毕卓的故事 / 077
    喝酒的理由——醉鬼的名言隽语 / 078
    第四讲 任诞之风
    不拘格套
    丧礼中的驴鸣——从王粲的故事说起 / 084
    驴鸣何为——还是王粲的故事 / 091
    驴鸣当哭——魏文帝曹丕的故事 / 093
    其来有自——曹操的故事 孙楚、王济的故事 / 096
    天马行空
    东床坦腹——王羲之的故事 / 100
    怪人奇事——王子猷的四个故事 / 103
    雪夜访戴——王子猷*出名的故事 / 107
    第五讲 隐逸之风
    大隐若逃
    管宁割席——从管宁与华歆的故事说起 / 114
    割席探秘——管宁的故事与禅宗公案 / 117
    人间蒸发——古代**隐士的故事 / 120
    隐居求志——管宁、华歆的故事 / 124
    与道逍遥
    隐而不得——向秀的故事 / 127
    乐在隐中——名士孙统的故事 隐士许询的故事 / 131
    买山而隐——和尚支遁的故事 / 134
    隐士经纪人——贵人郗超的故事 隐士戴逵的故事 / 135
    第六讲 品鉴之风
    先见之明
    曹操求名——从青年曹操的故事说起 / 140
    月旦评——品鉴家许劭的故事 / 144
    一言九鼎——品鉴家郭泰的故事 / 147
    “识”从何来——裴潜的故事 / 150
    雅量风流
    雅量比拼——王子猷、王子敬的故事 祖约、阮孚的故事 / 153
    新“鸿门宴”——枭雄桓温的故事 / 156
    政敌如刀——搅局者王坦之的故事 / 159
    风流宰相——名士谢安的故事 / 161
    王谢优劣——谢安PK王坦之的故事 / 163
    “比”从何来——名士温峤、殷浩的故事 / 165
    第七讲 清议之风
    铁骨铮铮
    小时了了——从李膺与孔融的故事说起 / 168
    何谓清议——民谣背后的真相 / 171
    两个案子——清议**李膺的故事 / 173
    党锢之祸——李膺之死 / 175
    孔融争死——从李膺到孔融到嵇康 / 177
    第八讲 清谈之风
    坐而论道
    清谈祖师——从玄学家何晏说起 / 182
    正始之音——天才少年王弼的故事 / 184
    清谈话题——清谈家阮修、乐广的故事 / 188
    唇枪舌剑——清谈家殷浩的故事 / 191
    第九讲 **之风
    争豪斗富
    上梁不正下梁歪——从腐败皇帝的故事说起 / 198
    石崇家厕——暴发户石崇的故事 / 200
    斩美劝酒——还是石崇的故事 / 203
    斗富比赛——巨富王恺与石崇的故事 / 204
    人乳饮豚——巨富王济的故事 / 208
    第十讲 艺术之风
    书情画意
    琴之韵——琴人嵇康、王子猷的故事 / 212
    棋之品——围棋高手王导、谢安的故事 / 215
    书之道——书法家韦诞、王羲之的故事 / 218
    画之神——画家戴逵、顾恺之的故事 / 220
    诗意地栖居——“五*二极论” / 223
    后记 / 226
    编辑推荐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奇书——书名奇、文字奇、故事奇、文体奇、评点奇。
    一代文豪鲁迅说它是“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哲学家冯友兰说它是“中国人的风流宝鉴”。
    史学大师陈寅恪说它“在吾国中古思想史,则殊有重大意义”。
    翻译家傅雷说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日本人几百年来都把它“当作枕中秘宝”。
    国学大师饶宗颐说它“盖人伦之渊鉴,而言谈之林薮也”。
    在《世说新语》中,有哪些非常人?非常事?体现了怎样的非常趣与非常道?究竟何为“魏晋风度”?何为“名士风流”?魏晋时代的个性自由与艺术精神缘何而来?
    读罢本书,相信您自会找到满意的答案。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