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治道的历史之维: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
QQ咨询:
有路璐璐:

治道的历史之维: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

  • 作者:任文利
  •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511720740
  • 出版日期:2014年11月01日
  • 页数:403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尝试从思想、历史与政治等不同面向,对于中晚明的儒家士人——特别是阳明学士人群体,作一多方位的呈现。
    首章通过对于阳明出处心态的考察,指出王阳明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家士大夫,寄望于通过直接参与政治,实现尧舜其君、尧舜其民的政治理想,构建合理的人间秩序。第四章所论邹守益,末章所论刘宗周,都可以说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家士大夫的典型代表。 治道的历史之维: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_任文利_**编译出版社_
    目录
    绪论
    **章王阳明政治生涯出处进退心迹辨3
    一、“龙场悟道”与王阳明的政治抉择3
    二、刘瑾伏诛后王阳明之出处心态4
    三、正、嘉之际王阳明之出处心态6
    四、嘉靖谢恩之召9
    五、明代政治生态、“得君行道”及“觉民行道”等相关问题11
    第二章王阳明开悟“致良知”宗旨的政治苦境15
    一、王阳明《纪梦》诗15
    二、庚辰王阳明虔州行止考述17
    三、“用兵之地”——虔州21
    四、献俘行在24
    五、张、许之难31
    六、再赴行在“献俘”35
    七、水灾自劾39
    结语41
    第三章“大礼议”中的王阳明及其弟子们43
    引言43
    一、阳明门下持“继嗣”论者44
    二、王阳明与持“继统”论诸人的关系50
    三、王阳明对“大礼”所持观点及对“大礼”纷争的态度53
    四、对“大礼议”之中的王阳明的分析与评价61
    第四章天德与王道之间——作为儒教士大夫之典型的邹守益67
    一、“全生全归”之学68
    二、“上帝降衷”70
    三、上帝临汝71
    四、戒慎恐惧75
    五、天德、王道与君臣关系78
    第五章君权与道统——明世宗之颁行《敬一箴》于天下81
    一、引言81
    二、《敬一箴》等之撰著与颁行天下学宫事件考83
    三、从颁行《敬一箴》解读明世宗心目中君权与道统的关系85
    第六章王艮“安身”论与儒家士人政治转向之开端89
    引言89
    一、保身与安身90
    二、出仕与行道93
    三、保身以后:王艮之辨孔子98
    余论103
    第七章政与教之间——儒教改制者何心隐及其所殉孔子之“教”107
    引言何心隐与泰州诸子107
    一、归结心斋之“出处”问题108
    二、作为教宗的孔子——“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110
    三、作为宗教组织的“会”及其所寄寓的孔子其身其家112
    四、何心隐所创“孔教”与传统社会儒释道三教之间的关系115
    五、独立于政治建制的“孔教”121
    第八章何心隐死事考128
    一、何心隐之死初考128
    二、何心隐之死再考136
    三、何心隐从难“朋友”考144
    第九章邸报与中晚明政治的公开议政151
    一、作为“议政”公开的邸报及其边界152
    二、万历时“留中”之疏藉邸报得以发布154
    三、关于邸报相关制度的几个争议问题160
    第十章从刘蕺山之末世谏诤看专制政体下的儒家士大夫的宪政理念与行宪努力162
    一、明代政治制度概观162
    二、致君尧舜与无为之君道165
    三、行宪的努力:以票拟归阁臣,以庶政归部院,以献可替否付言官171
    结语176
    参考文献:183
    编辑推荐语
    该论题的撰著,深受余英时先生的启发。关于明代政治文化,余先生有一**论断,即因明代政治生态的恶化,自王阳明始,儒家士大夫自“得君行道”转向“觉民行道”。关于这一转向的发生,作者部分认可,但以为这一转向的发生,自阳明门下泰州始,而不自阳明始。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