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米(《名医别录》)
补中益气,除烦渴,止泻痢。主治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心烦口渴,腹泻痢疾,胎动不安,咳嗽气喘。
【异 名】白米,粳粟米,稻米、大米,硬米。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 ~ 30 克;或水研取汁。
【**方法】①治胎漏下血、胎动腹痛:粳米100 克,黄芪15 ~ 20 克。水煎,分4 次服。
(《医学纲目》)②治下痢青白、腹部冷痛:陈粳米50 克,薤白10 克(用羊脂煎熟),豆豉10 克。同煮,空腹食之。(《圣济总录》)③治腹部冷痛、呕吐清稀:炮附子5 克,制半夏25 克,炙甘草10 克,陈粳米25 克。拌和,分作4 次。每次用水1000毫升,加生姜10 片,同煮至250 毫升,去滓温服。(《全生指迷方》)④治体虚乳少或乳汁不通:莴苣子15 克,生甘草5 克,糯米或粳米100 克。先将莴苣子捣碎,与甘草同煮取汁,去渣,入米煮成稀粥,频食之。(《济阴纲目》)
【营养成分】粳米每100 克含水分12.4 克,蛋白质7.9 克,脂肪0.4 克,糖类78.6 克,热量350 千卡,粗纤维0.1 克,灰分0.6 克,钙14 毫克,磷272 毫克,铁2.2 毫克,维生素B20.06 毫克,烟酸1.6 毫克。
【使用注意】炒米汤不去火毒,令人作渴。
【食疗方选】①粳米锅巴羹[原料]粳米饭锅巴、陈年火腿骨、橘红、红白糖各适量,乌梅15 克,甘草3 克。[制法]将锅巴焙焦研极细末,火腿骨煅研极细末,共研匀,以红白糖和淡橘红水调成羹。乌梅与甘草煎成汤。将汤与羹交替徐徐咽之。此羹复养胃气, 用于胃气虚衰之谷食不入,或谷食不下等症的辅助调养。②茯苓粥[原料]粳米60 克,茯苓(末)30 克。[制法]粳米煮好,再下茯苓末,再煮烂食。此粥健脾止泻,安神,治脾虚泄泻,不寐。③粳米桃仁粥[原料]粳米50 克,桃仁10克(研)。[制法]以桃仁和米煮粥,空腹食之。此粥和中,降气,**。治上气咳嗽,胸膈伤痛,气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