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仪礼
QQ���询:
有路璐璐:

仪礼

  • 作者:(先秦)儒者 任晓彤 注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53482
  •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01日
  • 页数:455
  • 定价:¥26.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有关礼仪内容的书主要有“三礼”之作。“三礼”包括《仪礼》、《周礼》和《礼记》,其中《仪礼》出现的年代*早。学术界对《仪礼》的成书年代还没有一致的意见,但大多数人认为《仪礼》成书于秦统一六国之前。
    《仪礼》中的冠礼、丧礼、聘礼、飨礼、觐礼等礼典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后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历代的统治者特别是夏、商、周三代**对这些礼典做了加工和改造,使它们成为具有权威性的礼仪程序。到春秋时期,这些礼典在列国普遍实行,儒学大师孔子十分重视礼在治国化民中的作用,对礼典的传播以及《仪礼》的成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到了西汉初年,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仪礼》只剩下了十七篇,不过当时还没有《仪礼》之名。魏晋以后,人们才将汉代称为《礼》、《士礼》、《礼经》等的十七篇礼称为《仪礼》。
    西汉*初传授《仪礼》的是高堂生,后来《仪礼》被立为官学,又有了戴德、戴圣、庆普三家之礼,在当时兴盛一时。*早为《仪礼》全书作注的是东汉的郑玄,著有《三礼注》。他的著作简约广博,道通古今,成为当时*明快的读本,至此三礼开始为世人所重视。其后有历代学者为《仪礼》作注,但大都已亡佚
    目录
    士冠礼**
    士昏礼第二
    士相见礼第三
    乡饮酒礼第四
    乡射礼第五
    燕礼第六
    大射仪第七
    聘礼第八
    公食大夫礼第九
    觐礼第十
    丧服第十一
    士丧礼第十二
    既夕礼���十三
    士虞礼第十四
    特性馈食礼第十五
    少牢馈食礼第十六
    有司彻第十七
    编辑推荐语
    想了解我国古代在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方面的礼仪制度吗?细读本书,可以对古人礼仪活动中的言行举止、站位风姿、宴饮程序、竞技场面等,得到生动具体的了解。对当时的生活习惯、政治制度、礼仪风尚、人们的思维方式等,也能得到很好的了解。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