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QQ咨询:
有路璐璐: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 作者:刘国生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02895
  • 出版日期:2007年10月01日
  • 页数:267
  • 定价:¥2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针对当前实验学科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加强学生动手能力、自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从实验内容的更新,实验安排的系统性及与理论课教学的同步性等方面进行了安排。全书共分四部分:**部分,微生物学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实验设备、仪器及物品。第二部分,基础性验证实验。第三部分,综合性实验。第四部分,设计创新性实验。
    本书内容全面、系统,图文并茂,兼顾理论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书后附有教学常用菌种,染色液、培养基、消毒液、缓冲液、试剂、指示剂等配制方法及主要参考书目。可供大专院校生物系、微生物学系、医学专业、环保专业等《微生物学》实验课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各行业微生物科研、生产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和工具书。
    文章节选
    **部分 微生物学验注意事项及实验室的设备
    一、微生物学实验注意事项
    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技术方面*基本的操作技能;验证和补充课堂讲授中的某些问题,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为保证微生物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并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特提出以下注意事项。
    1)每次实验前,必须阅读《普通微生物学实验》的有关章节,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内容。��验课开始,要认真听取指导教师的讲解,明确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具体要求。
    2)在实验室内,不要高声谈话和随意走动,保持实验室安静。不准携带食物和饮料进入实验室。个人的衣物、书包不要放在实验台上,以免影响操作。
    3)实验要认真仔细,严格操作规程,防止杂菌污染。为此要求做到:
    a)养成勤剪指甲和实验前洗手的良好习惯。
    b)实验中使用或使用后的接种工具,要在酒精灯火焰上充分灼烧,带菌用具(如移液管、涂布棒、载玻片等)先放于3%来苏尔溶液或5%石炭酸溶液中浸泡,然后清洗。带有培养物的器皿(如试管、三角瓶、培养皿等)要先加压**或经煮沸后再清洗。
    c)用过的培养基、培养物及污染材料都要放入指定的污物桶内,不得随意丢弃。
    d)操作时小心仔细。出现意外事故,如打破盛菌器皿、破伤皮肤、菌液吸入口中等,要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及时处理,切勿隐瞒。
    4)实验操作中所用器皿,按指导教师要求标明班次、组别、姓名、项目、日期。若需要培养,按指定地方放置,以免放乱弄错。
    5)实验结束后,应将台面擦拭干净,废纸、废物投入垃圾桶内。清理所用物品,摆放整齐,如有损坏或丢失,及时报告指导教师,填写登记表。
    ……
    目录
    前言
    **部分 微生物学实验注意事项及实验室的设备
    一、微生物学实验注意事项
    二、实验室的设置和主要设备
    三、实验室常用的器皿及清洗方法
    第二部分 基础性实验
    **章 显微镜技术
    实验一 普通光学显微镜
    实验二 暗视野显微镜
    实验三 相差显微镜
    实验四 荧光显微镜
    实验五 电子显微镜
    第二章 微生物的染色与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六 细菌运动性的观察
    实验七 细菌的单染色法
    实验八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九 细菌的芽孢染色法
    实验十 细菌的荚膜染色法
    实验十一 细菌的鞭毛染色法
    实验十二 细菌的抗酸性染色法
    实验十三 细菌的荧光染色法
    实验十四 细胞核的染色
    实验十五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十六 酵母菌水浸片的制备及死、活细胞鉴别
    实验十七 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十八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第三章 培养基的配制
    实验十九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
    实验二十 马铃薯培养基的制备
    实验二十一 高氏1号培养基的制备
    实验二十二 伊红美蓝培养基的制备
    第四章 **与**
    实验二十三 干热**
    实验二十四 高压蒸汽**
    实验二十五 紫外线**
    实验二十六 过滤**
    第五章 微生物接种与培养
    实验二十七 酵母菌子囊孢子的生成及观察
    实验二十八 根霉接合孢子的形成与观察
    实验二十九 厌氧微生物的培养
    第六章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实验三十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固氮菌
    实验三十一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放线菌
    实验三十二 根瘤菌的分离
    实验三十三 乳酸菌的分离
    实验三十四 噬菌体的分离与纯化
    第七章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实验三十五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实验三十六 平板菌落计数法
    实验三十七 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实验三十八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第八章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实验三十九 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实验四十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实验四十一 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第九章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
    实验四十二 大分子物质的水解 实验
    实验四十三 糖发酵 实验
    实验四十四 IMViC和硫化氢 实验
    实验四十五 抗生素效价的生物测定
    实验四十六 动力 实验
    实验四十七 细菌酶活性测定 实验
    第十章 微生物遗传与育种
    实验四十八 理化因素的诱变效应
    实验四十九 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
    实验五十 细菌的转化 实验
    实验五十一 细菌的接合作用
    实验五十二 细菌的原生质体融合
    第十一章 微生物菌种保藏
    实验五十三 简易常用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
    实验五十四 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
    实验五十五 液氮冷冻保藏法
    第十二章免 疫学 实验技术
    实验五十六 抗原和免疫血清的制备
    实验五十七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实验五十八 双向琼脂扩散 实验
    实验五十九 琼脂免疫电泳
    第三部分 综合性 实验
    实验六十 霉菌和放线菌的接种、培养及形态观察
    实验六十一 用生长谱法测定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实验六十二 微生物细胞的固定化
    实验六十三 食用菌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制备
    实验六十四 平菇的代料栽培
    实验六十五 小型发酵罐的使用与发酵过程中主要生化指标测定
    实验六十六 水的细菌学检测
    实验六十七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
    实验六十八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特征的比较与识别
    实验六十九 SBR活性污泥法处理啤酒废水
    第四部分 设计性 实验
    实验七十 城市空气中微生物调查
    实验七十一 肌苷发酵过程中还原糖的测定
    实验七十二 枯草芽孢杆菌腺嘌呤缺陷型的筛选
    实验七十三 食用菌生长势和生理指标的测定
    实验七十四 食用菌病毒的检测
    实验七十五 青霉素发酵液效价的测定
    实验七十六 四种微生物的鉴别
    实验七十七 从发酵乳制品中分离乳酸菌并测定其发酵活力
    附录
    附录一 教学常用菌种
    附录二 染色液的配制
    附录三 常用培养基配方
    附录四 消毒液的配制
    附录五 缓冲液的配制
    附录六 常用溶液的配制
    附录七 常用指示剂及试剂的配制
    附录八 洗液的配制
    附录九 常用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表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语
    为了配合微生物学教学,按照《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并根据多年来从事微生物学教学和科研的实践经验,编写了这本《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全书共安排四个部分的实验内容:**部分简要介绍了微生物学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实验设备、仪器及物品。第二部分是基础性实验,包括显微镜技术,微生物染色与形态结构观察,培养基的配制、**与**,微生物接种与培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微生物菌种保藏,免疫学技术及环境微生物的检测等内容。第三部分是综合性实验,这部分内容是在验证性实验开设的基础上,学生具备了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有选择地开设有一定难度的综合性实验。第四部分是设计创新性实验,选择一些与研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在实验设计、实验准备、独立操作、相互协作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