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结构制造——日本当代建筑形态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结构制造——日本当代建筑形态研究

  • 作者:郭屹民
  •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860657
  •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6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章 关于“形态”
    1.1 “形态”词源考
    1.1.1 “形态”
    1.1.2 “form”与“morph”
    1.2 形态的尺度
    1.2.1 结构的尺度
    1.2.2 观念的尺度
    1.3 形态的秩序
    1.3.1 构成
    1.3.2 生成
    1.3.3 两种秩序的比较
    第二章 日本建筑的形态
    2.1 观念<span>序</span><br /><span>**章 关于“形态”</span><br /><span>1.1 “形态”词源考</span><br /><span>1.1.1 “形态”</span><br /><span>1.1.2 “form”与“morph”</span><br /><span>1.2 形态的尺度</span><br /><span>1.2.1 结构的尺度</span><br /><span>1.2.2 观念的尺度</span><br /><span>1.3 形态的秩序</span><br /><span>1.3.1 构成</span><br /><span>1.3.2 生成</span><br /><span>1.3.3 两种秩序的比较</span><br /><span>第二章 日本建筑的形态</span><br /><span>2.1 观念</span><br /><span>2.1.1 自然</span><br /><span>2.1.2 细分</span><br /><span>2.1.3 平坦</span><br /><span>2.1.4 身体</span><br /><span>2.1.5 暧昧</span><br /><span>2.2 结构</span><br /><span>2.2.1 词源考</span><br /><span>2.2.2 水平抵抗</span><br /><span>2.2.3 抗震</span><br /><span>2.2.4 材料</span><br /><span>2.2.5 解析</span><br /><span>2.2.6 架构</span><br /><span>第三章 结构即意匠</span><br /><span>3.1 合理的近旁</span><br /><span>3.2 结构设计</span><br /><span>3.2.1 何谓结构设计</span><br /><span>3.2.2 机构设计师</span><br /><span>3.3 整合的建筑学</span><br /><span>3.3.1 建筑学教育体系</span><br /><span>3.3.2 建筑执业体系</span><br /><span>3.4 日本近现代建筑与结构关系的发展</span><br /><span>3.4.1明治维新至战前(1945年)的近代</span><br /><span>3.4.2战后(1945年)至经济泡沫覆灭(1995年)</span><br /><span>第四章 结构制造</span><br /><span>4.1 日本建筑的“当代”</span><br /><span>4.2 装饰的结构</span><br /><span>4.2.1 架构细分</span><br /><span>4.2.2 抗震形态</span><br /><span>4.3 抽象的结构</span><br /><span>4.3.1 几何位置</span><br /><span>4.3.2 预变形</span><br /><span>4.4 流动的结构</span><br /><span>4.4.1 结构演算</span><br /><span>4.4.2 感度解析法</span><br /><span>4.4.3 扩张ESO法</span><br /><span>4.5 更新的结构</span><br /><span>4.5.1 结构体系的更新</span><br /><span>4.5.2 集约化</span><br /><span>4.6 结语:传统再现的技术途径</span><br /><span>附录</span><br /><span>附录1 与小西泰孝的对谈</span><br /><span>附录2 与大野博史的对谈</span><br /><span>附录3 日本近代结构发展年表</span><br /><span>附录4 结构发展年表</span><br /><span>附录5 图表出处</span><br /><span>附录6 参考文献</span><br /><span>致谢</span>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2.2.2 水平抵抗
    无论如何,结构在日本并不仅仅意味着抵抗重力。日本*早有关地震的记载是《日本书纪》(日本書紀)中允恭5年(416年)“河内国地震了”( 河内国地震ふ),而*早的关于震害的记载也是在同样的《日本书纪》中推古7年(599年)“大和国地震,屋舍毁坏,上苍要开始公祭地震之神”(大和国地震い、屋舎を屋舎を壊る、勅して地震の神を祭らしめ給う)。对于古代的日本人而言,自此开始,地震这一自然现象也开始被当作人们生活经营事件的一部分来对待,人们对于地震现象与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也日趋关注。面对诸如地震、台风、海啸这些风土的侵扰,人们赖以生存的建筑环境如何来积极地形成对此的抵御及**也逐渐在意识中形成。歌人藤原定家76在推断家中的佛堂因地震而倒塌的原因时就认为是缘于“没有通长的横向联结”(長押(なげし)なきによると記していることからもうかがうことができる)所致。藤原定家所说的“横向通长联结”就是用来联系作为竖向支撑的木柱的横梁。这种在顶部用来联系建筑物的柱子的通长横梁也被称作为“头贯”(頭貫)。无论是“长押”还是“头贯”,都是源自我们在上文中提到过的平安末期由中国大陆传入日本的“大佛样式”77中作为通长联系梁的“贯”(ぬき)结构(图2.34)。在此之前以寺院建筑为主的日本传统建筑赖以抵抗水平荷载的是柱子本身的自重。因此,无论是飞鸟时代传来的法隆寺金堂还是鉴真和尚带来的“禅宗样式”78唐招提寺,都是借由柱径粗大的材料来抵抗水平荷载的。而“贯”结构的出现,乃至于之后随即转入中世建筑的样式由寺院转向住宅时,随着“贯”的横向联结不断变多加强,原来作为材料抵抗水平荷载的柱子也逐渐变成为细方形。这一结构上由“竖强横弱”向“横强竖弱”的转变也表明了日本传统结构意识中由竖向抵抗向水平抵抗的过渡,而这也恰恰是与日本传统文化从“外摄”到“内化”的转变相同步的。“贯”这种横向的通长联系梁正是日本自古以来所具有的水平抵抗意识的物质写照。
    目录

    **章 关于“形态”
    1.1 “形态”词源考
    1.1.1 “形态”
    1.1.2 “form”与“morph”
    1.2 形态的尺度
    1.2.1 结构的尺度
    1.2.2 观念的尺度
    1.3 形态的秩序
    1.3.1 构成
    1.3.2 生成
    1.3.3 两种秩序的比较
    第二章 日本建筑的形态
    2.1 观念
    编辑推荐语
    日本现代建筑新颖抽象的形式,总是能给我们很多启发。而形态背后更深层的建筑形态与观念、结构设计之关系则少有人问。 本书以建筑师的视角对日本当代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之关系进行研究和阐述。不仅在观念层面探讨了“自然”“细分”“平坦”“身体”“暧昧”等主题,又在技术层面对“水平抵抗”“抗震”“材料”“解析”“架构”等与结构受力相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二者共同形成了日本建筑的“形态”。 同时以大量精心绘制的图解进行案例研究,对日本当代建筑形态中的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归纳与分类。表明结构的重要意义首先是设计而非计算,建筑与结构的关系从来没有*解。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