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戏说”背后的迷雾
QQ咨询:
有路璐璐:

“戏说”背后的迷雾

  • 作者:凌河
  •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总社
  • ISBN:9787532162123
  •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39.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透过“戏说”的背面(代序) /001

    “看不懂”也要两面看 /001
    写在“旧闻”的背后 /003
    “记者”问题 /005
    一条新闻看背后 /007
    “照片风波”外的联想 /009
    另一种示众 /011
    13%的“辩证法” /013
    “拜错了菩萨” /015
    也说“洗脚妹”议政 /017
    “205个公章”告诉我们什么 /019
    我们为什么热议“**夫人” /021
    学习粉丝团引出的反思 /023透过“戏说”的背面(代序) /001 <br /> <br />“看不懂”也要两面看 /001 <br />写在“旧闻”的背后 /003 <br />“记者”问题 /005 <br />一条新闻看背后 /007 <br />“照片风波”外的联想 /009 <br />另一种示众 /011 <br />13%的“辩证法” /013 <br />“拜错了菩萨” /015 <br />也说“洗脚妹”议政 /017 <br />“205个公章”告诉我们什么 /019 <br />我们为什么热议“**夫人” /021 <br />学习粉丝团引出的反思 /023 <br />臧天朔的新卖点? /025 <br />谨防舌尖上的误区 /027 <br />也从“引进鞭刑”说起 /029 <br />说“忧”论“喜”话“低迷” /031 <br />从抢话筒说到惜字如金 /033 <br />拜错了没有? /035 <br />还有一种勾肩搭背 /037 <br />为什么掀开垃圾箱 /039 <br />茅台还有“故事” /041 <br />失败了也不要紧 /043 <br />神剧为什么走红 /045 <br />切莫轻忘这个“1068” /047 <br />弥勒梳个大背头? /049 <br />菩萨也有“额度”? /051 <br />反腐岂能靠“内讧” /053 <br />二十七个衙门与一道加减法 /055 <br />还是说清楚为好 /057 <br />写在新闻的背面 /059 <br />“衙署”是什么“文化” /061 <br />大衣哥为什么挨骂 /063 <br />一斤酒量与谁醉? /065 <br />请读两条吃喝新闻 /067 <br />感于作协“清理门户” /069 <br />且听雷母那席话 /071 <br />干露露也要当“市长”? /073 <br />“15斤公文”和“27个部门” /075 <br />捧到天上又何必? /077 <br />从红旗渠源头说到齐白石墓地 /079 <br />从“邻居反腐”说开去 /081 <br />疑闻更要说清楚 /083 <br />“二号首长”是个什么问题 /085 <br />“官衙”是个什么问题 /087 <br />听一听王树增的两个故事 /089 <br />有必要搞那么些“梦办”吗? /091 <br />从“无根树”想到“波将金村” /093 <br />我们不要忘记 /095 <br />“廉政寄语”也要两面观 /097 <br />“副处级”的“用场” /099 <br />刘部长办公室的那块“石头” /101 <br />“涂鸦”背后说“不知” /103 <br />另一种“买官” /105 <br />“洗脚”问题 /107 <br />赤日炎炎读“官闻” /109 <br />“金盆洗手”只是个笑话? /111 <br />又是“梁启超故居”? /113 <br />不该成“新闻”的新闻 /115 <br />又是一个“△”? /117 <br />制度不能变成稻草人 /119 <br />从“男儿膝下有黄金”说起 /121 <br />不要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 /123 <br />鲁迅究竟该不该退出 /125 <br />“土坯房”是门政治学 /127 <br />真是“可惜了”? /129 <br />解剖一只“麻雀” /131 <br />有话放到桌面上讲 /133 <br />怎样的“快感” /136 <br />又是一个“一号文件” /138 <br />“大文章”与“小算盘” /140 <br />“埋单”问题 /142 <br />从“民国铁路”说起 /144 <br />特别要强调一个“严”字 /146 <br />还是晒出来更好 /149 <br />又是一只“麻雀” /151 <br />“样子”是个什么“问题” /153 <br />要讲一点改革的哲学 /156 <br />“接待”这个“生产力” /158 <br />改革飞入百姓家 /160 <br />既要有真勇气还要有大智慧 /162 <br />还是要有“那么一股劲” /164 <br />自己拿起手术刀 /166 <br />看家本领不能忘 /168 <br />要更加敬畏市场 /171 <br />骗局也有“背后” /173 <br />危险的“关系” /175 <br />改革之年更要讲改革精神 /177 <br />洪城又闻“铲字”声 /180 <br />从悟空的“猴毛”说到女娲的“遗骨” /182 <br />38顶“乌纱”的背后 /184 <br />并非“故事” /186 <br />“办公”问题 /188 <br />转观念再也等不得 /190 <br />储藏室为什么空荡荡 /193 <br />“文坛”犹闻武打声 /195 <br />“处长问题”? /197 <br />一点叹息 /199 <br />“都教授”也是咱的人? /201 <br />反弹回潮更须防止 /203 <br />“不拿”与“不干” /206 <br />不要忘记了“窑洞对” /208 <br />“教授”问题 /210 <br />轧一下“闹猛”又何妨 /212 <br />想一想这番“兰考之问” /214 <br />低级趣味必须远离 /216 <br />要有一点辣味 /218 <br />敢担当是一种鲜明品格 /220 <br />先从“小儿科”治起 /223 <br />“为官不易”又岂能“为官不为” /225 <br />拿出“削手中权”的勇气 /227 <br />“163次协调会”的另一面 /229 <br />“总理套餐”为什么风靡 /231 <br />“山寨纪委”为什么“频仍多发” /233 <br />“老板”与“圈子” /235 <br />向旧习惯说“不” /237 <br />也要向“好人主义”说不 /239 <br />不要走向另一个** /241 <br />改革要破“中梗阻” /244 <br />“西瓜办”也须“两面观” /246 <br />从岳飞扯到秦桧 /248 <br />从“家臣”说到“教父” /250 <br />药 /252 <br />市长为什么“挂印封金” /254 <br />“不习惯”说明了什么 /257 <br />解剖一只“另类麻雀” /260 <br />透过“送水秀”的背后 /262 <br />从一个“铲”字说开去 /264 <br />从鱼翅的“末路”说起 /267 <br />“30万美金买一个区长”? /270 <br />“老板修衙”要往深处看 /272 <br />新《官场现形记》? /274 <br />“政治生态”是个大问题 /276 <br />也听刘铁男一言 /278 <br />“不作为”与“乱作为” /280 <br />在“山头”与“圈子”的背后 /282 <br />党内决不允许搞“团团伙伙” /285 <br />“见菩萨就烧香”也要两面看 /288 <br />这是什么“作派” /290 <br />警惕“甲板上的老鼠” /292 <br />也从“公函求情”说开去 /294 <br />党内决不允许自行其是阳奉阴违 /296 <br />听一听季建业的忏悔 /298 <br />鲁迅也是“彩民”? /301 <br />听一下张新明的这一个“电话” /303 <br />三月未来说“雷锋” /305 <br />不要放过了“官僚主义” /307 <br />张爱玲的“三围”? /309 <br />贿赂也有“奇葩”? /311 <br />宗老板的“一瓶水”和陈市长的“80个章” /313 <br />牢记这个座右铭 /315 <br />罗局们的“手气”咋这么好 /318 <br />五老皆已驾鹤去 /320 <br />说“难”论“易”道“为官” /323 <br />“成本”问题 /325 <br />韩天衡的“三论” /327 <br />“促进派”与“促退派” /329 <br />冷静下来才好 /331 <br />从“刘胡兰之死”说开去 /333 <br />学一点陈云同志的“请不动” /335 <br />“官夫人”与“红军服” /337 <br />怎样的“骨气”? /339 <br />再也别闹笑话 /341 <br />“办公问题”也莫等闲看 /343 <br />一点也不好笑 /345 <br />从“砌墙新闻”说开去 /347 <br />绝不再让“好人主义”风行一时 /349 <br />一碗炸酱面与一盘涮羊肉 /352 <br />不只是笑料 /354 <br />警惕和识别“AB面”现象 /356 <br />不要放过这只“米粉箱” /358 <br />一把手要警惕被“围猎” /360 <br />一点杞忧 /362 <br />“要做政治的明白人” /364 <br />“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 /366 <br />“八小时之外”的政治学 /368 <br />“我不是局长”? /371 <br />不是读史 /373 <br />从董存瑞的呼喊说开去 /375 <br />“绰号”问题 /378 <br />不是曹雪芹? /380 <br />六尺巷也要抢? /382 <br />墨吏之“孝” /384 <br />卖官也标“明码”? /386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透过“戏说”的背面(代序)
    建国65周年的金秋十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批评历史虚无主义。共和国**个全民公祭的法定“烈士日”刚刚过去,面对对于历史的淡忘曲解特别是对于先烈的那种流蜚,我们应该有所警觉。透过“戏说”的背面(代序)<br />建国65周年的金秋十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批评历史虚无主义。共和国**个全民公祭的法定“烈士日”刚刚过去,面对对于历史的淡忘曲解特别是对于先烈的那种流蜚,我们应该有所警觉。<br />事情似乎是从“戏说”而始——先是新编小说《沙家浜》出笼,阿庆嫂这个地下交通员,既同“有枪就是草头王”的胡司令睡觉,又做了“泰山顶上一青松”的郭建光的情妇,浴血抗战的新四军,被“解构”成土匪流寇,共产党人这个“中流砥柱”,被戏谑成草莽江湖。这样的“戏说”,竟也让人看出了“畅销”的“商机”,于是便来播新编电视剧《杨子荣》,我们的侦察英雄,居然与土匪头儿“共用”一个情人;又来上演新编话剧《红岩》,那叛徒甫志高,竟当着千百观众的面,用极为下流的语言调戏亵渎被捕的江姐——某些小说和舞台尽行“戏说”甚至“胡说”的同时,关于先烈的飞短流长,那些令人笑不出来的“段子”,在网**转,在坊间流传,甚至还上了公开发行的媒体,比如刘胡兰临刑,说的不是“俺就是共产党员”,而是“俺舅是共产党”,又比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那一刻,高呼的不是“为了新中国,冲啊”,而是什么“再不要相信河南人”,连黄继光的扑碉堡、罗盛教的救人捐躯、邱少云的牺牲于烈火,都成了戏弄的对象。一片“戏说”之间,把洒满鲜血的革命战争,化成了轻佻的笑谈,将舍生就义的革命先烈,“漫画”成可笑的角色。<br />当然更有并不“戏说”的,近年以来,似乎“戏说”还不过瘾,便有进行所谓“严肃的研究”的——比如说“狼牙山五壮士”本是“散兵游勇”,因为“要吃要喝加打人”,才激起了村民向日寇告密,于是才有了围剿。又说英勇跳崖而牺牲的其中三人,其实早已被打死,只是日寇将其尸体丢下悬崖而已!这样的“考证”,据说只是依了一个再也找不到的“老先生”的“描述”,而当地尚存的老人尤其是幸存的壮士之一葛振林的亲历亲睹,却故意不闻不问。此类诽谤和诋毁,理所当然被告上了法庭,这就不是一场儿戏了。又比如说刘胡兰的死因,在她牺牲70年后的今天,居然有的博客“石破天惊”,说刘胡兰并非死于敌手,竟是被“颤抖的乡亲们”铡死的。这样的谎言,其实一看就是杜撰的,然而为什么还能在网上你转我贴呢?却更值得我们深思之。<br />虚无主义并不是一概虚无。“戏说”也好,“胡说”也罢,据说都只是一种“解构”,然而却更有“重构”的,就是在把先烈们“拉下神坛”踩在脚下的同时,一些反派人物,却又被捧到了天上——比如一个汪精卫,因为要“重新审视”,于是便来“分析”汪的“心路”,有着“独特的曲径”,更有“自毁”性格,就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吧!所以不惜独自扛上“汉奸”罪名,执意要“闯虎穴”。汪之少年,不是行刺过清摄政王么?所以“甘为釜山柴薪,燃烧牺牲,造就革命胜利焰光”,竟成了汪的“心理特质”,而且“一脉相承”——“心路”之尽头,是汪精卫的“自我牺牲决心”,是他何等关心敌占区人民的疾苦,认为沦陷区的民众没有一个与日本人“沟通协调”的“中国人政府”怎么行,所以他来“担当”。你看拿一个汪某人,真“分析”出一点“牺牲精神”,几乎可以还他“清白”了!<br />当然远不止一个汪精卫。刘文彩成了“善人”,只讲他办过学,赈过灾,全然不讲他的剥削尤其是这个“中将清乡司令”手中包括共产党人萧汝霖在内的九条人命;马步芳成了“圣人”,只讲他搞过绿化、建过公路,一笔勾销这个杀人如麻的恶魔曾一次将西路军6000将士尽行活埋,还拿毛毯裹着尸体空运去南京领赏的罪行;张灵甫更成了“战神”兼“情种”,只讲他作为一名下级军官曾上过抗日战场,尽行隐去他将抗日的新四军将领砸棺悬尸的恶行,只讲他“柔情似水”,矢口不提他的杀妻之暴,甚至连他在孟良崮明明被毙,也一定要说成“成仁”的“自尽”;至于周作人的投日事敌,更被说成是为了“保护北大校产”,甚至无中生有捏造“北平地下党派去的卧底”,竟有了一点“地下工作者”的派头……而将瞿秋白烈士就义时的慷慨浩然连同“此处甚好”的视死如归,硬安在伏法的汉奸陈公博头上,就更是不择手段了。<br />在对待先烈的问题上,看来真不仅是一个“戏说”而已——不是已经有一句话,叫做“宁可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吗?我们面对着林林总总的云遮雾罩,头脑也不宜简单化,只有分析好这种种怪状的深刻成因和醉翁之意,才能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和一双清晰的慧眼呵!<br />(2014.10)<br />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记者”问题
    “八条新规”甫出,**领导率先,于是各地纷纷行动,百官莫不仿效。某地一位书记,微服出去私访,没有车队,打的是“的”,没有扈从,只有他一人,也没有召集会议,只是同夜排档的老板随便吃了一顿普通的饭。于是书记打“的”的真新闻,**时间见了当地的报纸,书记与民同饭的动人照片,更是上了当天的夜荧屏。
    于是芸芸众生,大多赞扬,但是也有人疑问,既然是悄然一人的私访,怎么会在“**时间”见报?既然是默默地打了一回“的”,又怎么会有这样清晰的照片?原来书记确是没有了前呼后拥,却没有忘记叫“记者”随从,原来这样一番“作风之旅”,是注定要“见报”上电视的!
    这样一来,就引出人们的叹息了,叹息的并不只是这一次的“秀”,而是因为这样的“秀”实在是太过平常了——就说这个“记者”问题,也并非今天才有。某地领导,慰问贫苦村民,明明到了民舍,紧紧地握住了穷人的手,但那一个信封就是不肯拿出来。等什么呢?原来因为“随行”的记者没到,闪光灯还亮不起来,所以要等,等到镜头之下才能给。还有一地,洪水肆虐,县长小舟独自探险,结果牺牲了。但一同牺牲的并非一人,而是两人,还有一位是电视台的摄影记者。这一叶小舟,只能上两人,县长斥退了随从,阻止了秘书,危难之中却没有忘记让摄像机上船。这两个真实的故事,足以说明“记者”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即便是到了“转作风、改政风”之时,还没有忘掉“记者”。
    这叫做“习惯了,改也难”。出行的前呼后拥,车队的封路清道,报告的冗长官话,会议的文山会海,等等,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文化积淀”,是一种“惯例定势”,是一本“祖宗家法”,时已久矣,积累甚深,积重难返,不是“一阵风”可以吹掉的。即便下决心要“改”,但在内心深处,在行止惯常中,还是会一仍旧章,照老习惯办事,沿袭那一套老例,或只是“老谱翻新”而已。比如文首那位书记,我看首先是要肯定他的,毕竟是不坐官车而与民同“的”了,毕竟是身到夜市与民同食了,毕竟是在“改作风”了。只是力行之时,仍没有忘记叫“记者”随行,仍没有忘记“报纸有图,电视有影”,似乎扈从均可不要,但一个“记者”,那是万万“改”不得的,这条割不掉的“尾巴”,既令人不免叹息,也使人可以体谅。
    目录
    透过“戏说”的背面(代序) /001

    “看不懂”也要两面看 /001
    写在“旧闻”的背后 /003
    “记者”问题 /005
    一条新闻看背后 /007
    “照片风波”外的联想 /009
    另一种示众 /011
    13%的“辩证法” /013
    “拜错了菩萨” /015
    也说“洗脚妹”议政 /017
    “205个公章”告诉我们什么 /019
    我们为什么热议“**夫人” /021
    学习粉丝团引出的反思 /023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