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为什么有的国家创新力强?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为什么有的国家创新力强?

  • 作者:马克·扎卡里·泰勒
  •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 ISBN:9787516641347
  • 出版日期:2018年06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致 谢 / 1
    **部分 卡德韦尔定律 / 1
    **章 前言 卡德韦尔定律之谜 / 3
    第二章 何为创新?如何识别与测量创新? / 26
    第三章 当前世界各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 41
    第二部分 **如何创新?政策和制度 / 63
    第四章 创新需要政府支持吗? / 65
    第五章 影响**创新力的因素 / 102
    第六章 为什么有些**在创新方面更出色? / 135
    第三部分 **为何创新?创新不**感 / 171
    第七章 技术失败者和创新的政治阻力 / 173
    第八章 创新不**感:**创新的驱动力 / 205
    第九章 创新不**感的关键案例 / 233
    第十章 结语 创新不**感及其意义 / 258<p class="16" align="justify"><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致 谢 / 1 </span></strong></p> <p class="16" align="justify"><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部分 卡德韦尔定律 / 1 </span></strong></p> <p class="15" align="justify"><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章 前言 卡德韦尔定律之谜 / 3 </span></strong></p> <p class="15" align="justify"><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第二章 何为创新?如何识别与测量创新? / 26 </span></strong></p> <p class="15" align="justify"><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第三章 当前世界各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 41 </span></strong></p> <p class="16" align="justify"><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第二部分 **如何创新?政策和制度 / 63 </span></strong></p> <p class="15" align="justify"><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第四章 创新需要政府支持吗? / 65 </span></strong></p> <p class="15" align="justify"><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第五章 影响**创新力的因素 / 102 </span></strong></p> <p class="15" align="justify"><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第六章 为什么有些**在创新方面更出色? / 135</span></strong></p> <p class="16" align="justify"><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第三部分 **为何创新?创新不**感 / 171 </span></strong></p> <p class="15" align="justify"><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第七章 技术失败者和创新的政治阻力 / 173 </span></strong></p> <p class="15" align="justify"><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第八章 创新不**感:**创新的驱动力 / 205 </span></strong></p> <p class="15" align="justify"><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第九章 创新不**感的关键案例 / 233 </span></strong></p> <p class="15" align="justify"><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第十章 结语 创新不**感及其意义 / 258 </span></strong></p> <p class="16" align="justify"><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附录 关于创新的定义、测量方法和数据 / 281 </span></strong></p> <p class="15" align="justify"><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附录一 创新的定义与争论 / 283 </span></strong></p> <p class="15" align="justify"><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附录二 创新测量简史 / 292 </span></strong></p> <p class="15" align="justify"><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附录三 创新的测量方法、数据和来源 / 300 </span></strong></p> <p> </p> <p><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注 释 / 314</span></strong></p>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创新及对创新的不满

    格尼汽车是政治力量阻碍创新的典型例子。不幸的是,格尼汽车只是成千上万或者数以百万的创新中的一个,它们因为所威胁的失败者的政治反对而被迫减慢速度或停止。4 抵制新技术的例子可以大篇幅援引。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在各部门和各国找到有关创新的政治或经济阻力的案例,包括日本明治时期的缫丝业、5 瑞典的渔业、6 挪威的木材加工、7 当代英国的报纸生产、8 法国的半导体、9 遍布工业化世界的艾滋病毒**血液制品、10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机械机床,11 以及古代罗马的货物运输。12
    新科技的政治阻力妨碍了传统的**创新率理论,有可能破坏旨在促进创新的政策和制度。它违背了创新的流行性假设。也就是说,根据LMEs 的原则和普通常识,我们倾向于认为创新是中性的:13 新科技扩大了**生产和消费的可能性,因此,创新尤其从长远来看会造福于每个人。根据这个假设,技术进步的**对手要么是低效的寻租者,要么是非理性的卢德派分子(Luddites)。14 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的技术进步的主要障碍是市场失灵和网络故障。
    本章所述表明,这种成见是不正确的。科学进步和技术变革不是中性的。新科技会帮助一些人,也会伤害其他人。有时被新科技伤害的那些人的利益正在不断地和不可挽回地被消灭。15 例如,新科技是可以在经济上分配的,因为它允许人们以更高的效率执行既定活动。因此,它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或因素积累使采用者在经济中处于竞争优势。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也表明,新科技可以通过改变劳动力需求、消费模式或信息的获取使一个社会群体受益或处于不利地位。16 新科技也可以改变工作、通信、战争、制造、运输等人类活动的性质, 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从事这些活动的人的角色或身份,并因此改变他们的社会、经济或政治地位。17 新科技可以侵蚀那些与注定要失败的旧科技密切相关的人的财富和政治权力。科技发展的新制度、新政策和新网络亦是如此。它们可以跟创新一样重新分配财富、权利和威望。这意味着,即使人们普遍支持科技发展,也会有人反对推动创新所必需的制度和政策。
    变革会威胁一些团体,而有利于其他团体。创新的这一方面正是我们讨论科技政策和制度时经常忽略的问题。18 这样的威胁是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 创新见解的核心。他把创新称为“创造性毁灭”,是新生事物杀死旧事物的过程。19 破坏元素至关重要,因为它为新生事物清除道路。航空公司在改善商业和休闲旅游的过程中击败了城际客运铁路和跨远洋航班。人们愿意为更快的出行手段买单。随着航班**性和舒适性的提高,航空公司逐渐取代了其他交通工具。熊彼特的观点解释了为什么有人会反对创新。失败者看到了自己的命运。创新会造福社会,但也会产生受害者,这些受害者会反击。
    目录
    致 谢 / 1
    **部分 卡德韦尔定律 / 1
    **章 前言 卡德韦尔定律之谜 / 3
    第二章 何为创新?如何识别与测量创新? / 26
    第三章 当前世界各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 41
    第二部分 **如何创新?政策和制度 / 63
    第四章 创新需要政府支持吗? / 65
    第五章 影响**创新力的因素 / 102
    第六章 为什么有些**在创新方面更出色? / 135
    第三部分 **为何创新?创新不**感 / 171
    第七章 技术失败者和创新的政治阻力 / 173
    第八章 创新不**感:**创新的驱动力 / 205
    第九章 创新不**感的关键案例 / 233
    第十章 结语 创新不**感及其意义 / 258
    编辑推荐语
    随着越来越多的**把未来寄希望于创新,为什么一些**在创新方面比其他**更加成功便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作者提出了大胆的、出色的研究性解释,使这本书成为政策制定者和商业***的必读书。 ——丹·布雷兹尼茨 多伦多大学蒙克创新研究主席及全球事务与政治学教授 这本书论述精彩、论证缜密、研究透彻,可读性很强,是对不同**和不同时期创新率差异原因感兴趣的读者的必读之物。 ——朱莉娅·莱恩 纽约大学公共政策教授及创新分析研究员 为什么有些**取得了科技发展成就而其他**则止步不前? 该书中对关于创新的社会网络系统的论述和创新不**感理论为这些谜题提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这本书同样考察了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和制度。 ——罗思琳·薛 天普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 针对“为什么有的**创新力强?”这个重要的问题,作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视角。作者认为一个**为何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经济和军事威胁以及国内政治和经济紧张局势。 ——R.B.埃米特,密歇根州立大学詹姆斯麦迪逊学院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