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医急性热病学-融伤寒与温病为一家08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医急性热病学-融伤寒与温病为一家08

  • 作者:张清源
  • 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1030469
  •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01日
  • 页数:353
  • 定价:¥4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编写本书的**目的,就是试图将伤寒与温病融为一家。因而,在这次正式出版时,合为一册,且命之日《中医急性热病学——融伤寒与温病为一家》。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为“急性热病学发展史”,将祖国医学中之伤寒与温病学的发展历史勾勒出了一个大致轮廓,介绍了主要医家的学术成就和临床实践经验。中编为“急性热病的六经辨治”,阐释了我之所以主张用六经辨治急性热病的理由,并提出了六经辨治的具体方案。下编为“急性热病的辨病施治”,以西医辨病、中医辨证施治的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二十二种传染和感染性疾病提出了具体的辨治方案。
    为了保留历史的真实面目,初稿各编前之“前言”一仍其旧。对于一九九0年后关于伤寒与温病学之学术研究状况,因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故未作补充。
    文章节选
    **章 《内经》之前对急性热病的认识
    从山东泰安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到秦王朝将近4000年的中华民族进化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奴隶制时期(说见唐兰:《从大汶口文化的陶器文字看我国*早文化的年代》《光明日报》1977.7.14),也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开创阶段。在这一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特别在后期,创造光辉灿烂的文化。政治学、史学、哲学、文学、科技等都有专门著述传世,唯独医学.虽然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特予赦免,但还是没有专门著述传下来。现存《素问》、《灵枢》、《难经》,都是西汉中后期乃至东汉初期的作品,这是很可惜的。其问的症结所在,还是一个未知数。因此,我们要研究这一时期对急性热病的认识,只有到其他史料中去寻找,然��才可以理出个大致头绪来。
    这一历史阶段的后期,即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急性热病叫做“疢”。《左传.襄二十三年传》:“季孙之爱我,疾疢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兹多。,,《说文》:“疢,热病也,从疒,从火,丑刃切”。余云岫《古代疾病名候疏义》云:“疵训热病,于古无征,段氏注云:‘其字从火,故知为热病’。徐锴系传亦以为会意字,盖即今之炎性病。”《诗.小雅.小弁》:“疢如疾首。”笺:“疢犹病也。”上所引《左传》中之“疾疢”,意为“疾病,”与毛氏笺及《金匮要略》:“千般疢难,不越三条”同。……
    目录
    弁言
    上编 急性热病学发展史
    前言
    **章 《内经》之前对急性热病的认识〔附从词源学的角度看《素问》的著作年代〕
    第二章 《内经》辨治急性热病的纲领——六经分证
    **节 六经的生理
    第二节 急性热病的病因病机
    第三节 急性热病的传变规律及临床证候
    第四节 急性热病的分类
    第五节 急性热病的**、护理、预后、病程
    第三章 研究急性热病的**部专著——《伤寒论》
    **节 《伤寒论》的继承性与刨造性
    第二节 六经病证治
    第三节 《伤寒论》六经分证的实质
    第四章 旧章晋唐时期的急性热病学
    **节 王叔和首创伏气学说
    第二节 巢元方阐发证候病机
    第三节 孙思邈注重预防护理
    第四节 王焘荟萃治热诸方
    第五章 刘完素的病机学说
    **节 《素问》病机学说的义蕴
    第二节 六气为病与外感急性热病的关系
    第三节 六气为病的**
    第六章 吴有性的杂气学说
    **节 杂气学说的伟大贡献
    第二节 杂气致病的特点
    第三节 疫气为病的病机特征
    第四节 温疫治法
    第五节 温疫的调护
    第六节 辨伤寒与时疫之不同
    第七节寻求**药思想的萌芽
    [附] 论疫诸家之成就
    第七章 叶、薛、吴之辨证体系
    **节 叶天士首创卫气营血辨证规律
    第二节 薛生白善辨湿热证治
    第三节 吴鞠通的三焦辨证68
    第八章 伤寒与温病之论争
    **节 俞根初与《通俗伤寒论》
    第二节 吴坤安与《伤寒指掌》
    第三节 陆子贤与《六因条辨》
    第四节 王盂英与《温热经纬》
    第五节 陆九芝的温热观
    第六节 雷少逸与《时病论》
    第七节 柳宝诒与《温热逢源》
    第八节 何廉臣与《重订广温热论》
    第九节 张锡纯的温热观
    第十节 时逸人与《中国时令病学》
    第九章 建国后急性热病学发展筒况
    第十章 关于急性热病学发展史的分期与展望
    中编 急性热病的六经辨治
    前言
    上篇总论
    **章 关于伤寒与温病的源流
    第二章 关于伤寒与温病的性质
    **节 伤寒与温病同属急性热病
    第二节 破伤寒与温病的界限的六经辨证
    第二节 六经辨证与温病学辨证的异同
    第三节 急性热病采用六经辨证的理由
    第四章 关于伤寒与温病六经辨证的证型
    **节 太阳与太阳病证型
    第二节 阳明与阳明病证型
    第三节少阳与少阳病证型
    第四节 太阴与太阴病证型
    第五节 少阴与少阴病证型
    第六节 厥阴与厥阴病证型
    第五章 关于伤寒与温病的传变
    第六章 关于伏气学说
    第七章 关于伤寒与温病的治法
    下篇 各论
    **章 太阳病证型
    第二章 阳明病证型
    第三章 少阳病证型
    第四章 太阴病证型
    第五章 少阴病证型
    第六章 厥阴病证型
    下编 急性热病的辨病施治
    前言
    上篇 急性热病的急主下处理
    **章 高热
    第二章 神昏
    第三章 腹痛
    第四章 抽搐
    第五章 吐泻
    第六章 厥逆
    第七章 虚脱
    第八章 实闭
    下篇 急性热病的辨闰施治
    **章 呼吸道传染病
    第二章 消化道传染病
    第三章 创伤性传染病
    附录: 其唯学斋临证经验方
    主要参考书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