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管理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管理学

  • 作者:曾婧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80952
  • 出版日期:2017年08月01日
  • 页数:272
  • 定价:¥4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302480952
    • 作者
    • 页数
      272
    • 出版时间
      2017年08月01日
    • 定价
      ¥42.00
    • 所属分类
    文章节选
    目录


    **篇导论
    **章管理和管理学概述3**节管理概述4
    一、管理的概念4
    二、管理的特征6
    三、管理的性质7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8
    一、计划职能9
    二、组织职能9
    三、领导职能9
    四、控制职能10
    五、创新职能10<p>目录</p> <p> </p> <p> </p> <p>**篇导论</p> <p>**章管理和管理学概述3**节管理概述4</p> <p>一、 管理的概念4</p> <p>二、 管理的特征6</p> <p>三、 管理的性质7</p> <p>第二节管理的职能8</p> <p>一、 计划职能9</p> <p>二、 组织职能9</p> <p>三、 领导职能9</p> <p>四、 控制职能10</p> <p>五、 创新职能10</p> <p>第三节管理者10</p> <p>一、 管理者的定义10</p> <p>二、 管理者角色12</p> <p>三、 管理者的技能14</p> <p>四、 管理者的素质15</p> <p>第四节管理学16</p> <p>一、 管理学的研究内容16</p> <p>二、 管理学的学科性质16</p> <p>三、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7</p> <p>本章小结18</p> <p>本章习题19</p> <p>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化22</p> <p>**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23</p> <p>一、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23</p> <p>管理学目录二、 国外早期的管理思想27</p> <p>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28</p> <p>一、 泰罗及其科学管理理论28</p> <p>二、 法约尔及其组织管理理论32</p> <p>三、 韦伯及其行政组织理论33</p> <p>四、 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34</p> <p>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34</p> <p>一、 行为科学理论概述34</p> <p>二、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特点36</p> <p>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37</p> <p>一、 主要管理学派理论介绍37</p> <p>二、 现代管理的主要特点39</p> <p>本章小结40</p> <p>本章习题41</p> <p>第二篇决策</p> <p>第三章管理决策47**节决策概述48</p> <p>一、 决策的概念48</p> <p>二、 决策的原则49</p> <p>三、 决策的理论50</p> <p>第二节决策的类型与特点52</p> <p>一、 决策的类型52</p> <p>二、 决策的特点53</p> <p>第三节决策的过程及影响因素54</p> <p>一、 决策的过程54</p> <p>二、 决策的影响因素56</p> <p>三、 决策的标准57</p> <p>第四节决策的方法59</p> <p>一、 决策的定性方法59</p> <p>二、 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63</p> <p>三、 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66</p> <p>本章小结71</p> <p>本章习题72</p> <p>第三篇计划</p> <p>第四章计划概述及类型77**节计划概述78</p> <p>一、 计划的概念78</p> <p>二、 计划的性质79</p> <p>三、 计划的作用80</p> <p>第二节计划的类型81</p> <p>一、 按时间长短划分82</p> <p>二、 按职能空间划分82</p> <p>三、 按综合程度划分82</p> <p>四、 按明确性划分83</p> <p>五、 按计划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83</p> <p>六、 影响计划的权变因素86</p> <p>本章小结87</p> <p>本章习题88</p> <p>第五章计划工作的方法91</p> <p>**节计划的程序92</p> <p>一、 认识机会,发现问题 92</p> <p>二、 确定目标93</p> <p>三、 确定前提条件93</p> <p>四、 拟定多个选择的可行方案93</p> <p>五、 分析比较可供选择的方案93</p> <p>六、 选择满意方案94</p> <p>七、 制订派生计划94</p> <p>八、 编制预算94</p> <p>第二节计划的方法95</p> <p>一、 滚动计划法95</p> <p>二、 网络计划法97</p> <p>第三节目标管理100</p> <p>一、 目标管理的特点 101</p> <p>二、 目标管理的类型101</p> <p>三、 目标管理的基础工作102</p> <p>四、 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 103</p> <p>五、 目标管理体制的评价 104</p> <p>第四节经营战略管理106</p> <p>一、 经营战略的制定 107</p> <p>二、 经营战略的执行 108</p> <p>三、 经营战略的控制 108</p> <p>四、 经营战略的调整 109</p> <p>本章小结109</p> <p>本章习题110</p> <p>第四篇组织</p> <p>第六章组织与组织设计115**节组织概述117</p> <p>一、 组织的含义117</p> <p>二、 组织职能含义及其内容117</p> <p>三、 组织的类型117</p> <p>四、 组织环境118</p> <p>第二节组织设计119</p> <p>一、 组织设计的含义 119</p> <p>二、 组织设计的内容120</p> <p>三、 组织设计的任务120</p> <p>四、 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121</p> <p>五、 组织设计的步骤123</p> <p>第三节部门设计123</p> <p>一、 职能部门化124</p> <p>二、 产品部门化124</p> <p>三、 区域部门化125</p> <p>四、 顾客部门化 126</p> <p>五、 流程部门化126</p> <p>第四节岗位设计127</p> <p>一、 岗位设计的概念127</p> <p>二、 岗位特征模型128</p> <p>三、 岗位设计的主要内容129</p> <p>四、 岗位设计的主要方法131</p> <p>第五节职权设计133</p> <p>一、 职权的性质与特征134</p> <p>二、 职权的类型134</p> <p>三、 集权与分权135</p> <p>四、 授权137</p> <p>第六节人员配备139</p> <p>一、 人员配备的概念139</p> <p>二、 人员配备的任务和工作内容140</p> <p>三、 人员配备的重要性140</p> <p>四、 人员配备的原则140</p> <p>五、 人员配备的步骤141</p> <p>本章小结143</p> <p>本章习题145</p> <p>第七章组织结构及组织变革150</p> <p>**节传统组织结构的形式152</p> <p>一、 直线形组织结构152</p> <p>二、 职能制组织结构152</p> <p>三、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153</p> <p>第二节现代组织结构形式154</p> <p>一、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154</p> <p>二、 模拟分权制组织结构155</p> <p>三、 矩阵制组织结构155</p> <p>四、 多维制组织结构157</p> <p>五、 委员会157</p> <p>第三节新型的组织结构形式 158</p> <p>一、 团队组织158</p> <p>二、 虚拟组织159</p> <p>三、 网络型组织160</p> <p>四、 无边界组织161</p> <p>五、 学习型组织161</p> <p>第四节组织变革163</p> <p>一、 组织变革的概念和作用163</p> <p>二、 组织变革的力量163</p> <p>三、 组织结构变化的新趋势164</p> <p>本章小结165</p> <p>本章习题166</p> <p>第五篇领导与沟通</p> <p>第八章领导173**节领导及其本质174</p> <p>一、 什么是领导175</p> <p>二、 领导的作用175</p> <p>三、 ***的素质和能力要求176</p> <p>第二节领导方式178</p> <p>一、 权力的实质179</p> <p>二、 ***权力的类型和影响力来源179</p> <p>三、 ***权力的运用180</p> <p>第三节领导理论182</p> <p>一、 领导特质理论182</p> <p>二、 领导行为理论184</p> <p>三、 领导权变理论187</p> <p>四、 领导理论的新进展190</p> <p>第四节领导艺术193</p> <p>一、 用人的艺术193</p> <p>二、 决策的艺术194</p> <p>三、 处事的艺术194</p> <p>四、 协调的艺术195</p> <p>五、 运时的艺术195</p> <p>六、 理财的艺术195</p> <p>七、 说话的艺术196</p> <p>八、 激励的艺术196</p> <p>本章小结197</p> <p>本章习题198</p> <p>第九章沟通201</p> <p>**节沟通概述202</p> <p>一、 沟通的定义202</p> <p>二、 沟通的作用203</p> <p>三、 沟通的过程203</p> <p>第二节沟通的类型204</p> <p>一、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204</p> <p>二、 组织沟通和人际沟通205</p> <p>三、 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205</p> <p>第三节沟通网络205</p> <p>一、 正式沟通网络206</p> <p>二、 非正式沟通网络208</p> <p>第四节沟通方法209</p> <p>一、 沟通的障碍209</p> <p>二、 有效沟通210</p> <p>本章小结212</p> <p>本章习题213</p> <p>第六篇控制与创新</p> <p>第十章控制219**节控制的含义、特点及作用221</p> <p>一、 控制的概念221</p> <p>二、 控制职能与其他职能的关系221</p> <p>三、 控制的特点222</p> <p>四、 控制的作用223</p> <p>第二节控制的类型223</p> <p>一、 根据控制的时机和目的不同划分223</p> <p>二、 根据控制手段的不同划分226</p> <p>三、 根据控制源的不同划分227</p> <p>四、 根据控制标准值的性质划分228</p> <p>第三节控制的过程229</p> <p>一、 确立标准229</p> <p>二、 衡量成效231</p> <p>三、 纠正偏差232</p> <p>第四节有效控制233</p> <p>一、 有效控制的原则233</p> <p>二、 有效控制的方法235</p> <p>本章小结243</p> <p>本章习题244</p> <p>第十一章管理创新247</p> <p>**节创新与管理创新概述248</p> <p>一、 创新概述248</p> <p>二、 管理创新概述251</p> <p>第二节管理创新的内容254</p> <p>一、 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254</p> <p>二、 管理创新的主体258</p> <p>三、 管理创新的动因261</p> <p>第三节管理创新的过程263</p> <p>一、 分析企业管理创新的需求 263</p> <p>二、 确定企业管理创新的目标和任务 264</p> <p>三、 设计新的管理模式 264</p> <p>四、 实施新的管理模式264</p> <p>五、 评估新的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265</p> <p>本章小结266</p> <p>本章习题267</p> <p>参考文献271</p>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在人类历史上,还很少有什么事比管理的出现和发展更为迅猛,对人类具有更为重大和更为激烈的影响。”回顾历史我们发现,人类社会灿若繁星的重大实践、雄伟工程以及**的发明几乎都包含管理的贡献。而现在,大到**的管理、企业的运营,小到个人的行为、时间及精力都需要管理。管理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学好管理学对任何一个人都大有裨益。
    如果我们将弗雷德里克·泰罗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看作是管理走向科学的象征,那么管理科学的发展距今已有106年的历史。管理学经过百年发展,已经积累了众多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如何将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介绍清楚,并为管理实践提供有力的指导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书是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管理学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本书适应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对管理学知识的要求,适应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要。本书的特色如下。
    一是内容体系的创新。本书按导论、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体系编写,既涵盖了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又兼顾了管理学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特别在内容的编写中融入了*新的管理理论,注重学科的先进性,实现了内容体系的创新。<p>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 “在人类历史上,还很少有什么事比管理的出现和发展更为迅猛,对人类具有更为重大和更为激烈的影响。”回顾历史我们发现,人类社会灿若繁星的重大实践、雄伟工程以及**的发明几乎都包含管理的贡献。而现在,大到**的管理、企业的运营,小到个人的行为、时间及精力都需要管理。管理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学好管理学对任何一个人都大有裨益。</p> <p>如果我们将弗雷德里克·泰罗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看作是管理走向科学的象征,那么管理科学的发展距今已有106年的历史。管理学经过百年发展,已经积累了众多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如何将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介绍清楚,并为管理实践提供有力的指导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书是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管理学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本书适应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对管理学知识的要求,适应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要。本书的特色如下。</p> <p>一是内容体系的创新。本书按导论、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体系编写,既涵盖了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又兼顾了管理学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特别在内容的编写中融入了*新的管理理论,注重学科的先进性,实现了内容体系的创新。</p> <p>二是考虑了实用性。在内容的组织上考虑了学生的易接受性,在内容的叙述上深入浅出、**突出;在环节的安排上考虑了教师的需要,在每章之前提出了教学目标、技能目标,每章之后附有本章小结,指出本章应该掌握的**,方便教师进行教学。</p> <p>三是突出了实践性。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本书在每章节前设置了案例导入、技能目标,引起学生对章节内容的兴趣,并对即将学习的章节注重培养哪些管理技能有初步的认识;在每章后设置了本章习题,帮助学生在系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p> <p>全书共计六篇十一章: 六篇为导论、决策、计划、组织、领导与沟通、控制与创新;十一章为管理和管理学概述、管理理论的演化、管理决策、计划概述及类型、计划工作的方法、组织设计、组织结构及组织变革、领导、沟通、控制、管理创新。通过这些篇章的论述,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并融入了*新的管理理论和研究成果,为有志于学习管理的学生和从事管理的人员提供一本内容丰富的教材和实用参考书。</p> <p>本书由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曾婧负责组织设计、编写大纲以及全书的统稿、修改和定稿,并编写本书的**章、第二章、第六章、第七章和第十章;王博编写第三章;蔡晓娟编写第四章和第十一章;张红编写第五章和第九章;刘玲编写第八章。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的领导和老师给予了我大量的帮助,我的家人给予了我一如既往的无私帮助和支持,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p> <p>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回顾前人留下的精彩而深邃的管理学论述,我们抚卷沉思,赞叹不已,展望管理学在新经济形态下的发展和变革,我们要扬鞭奋蹄、不懈改进。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由于时间和水平的限制,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努力,但书中难免有错误,在此真诚地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p> <p> </p> <p>曾 婧2017年5月</p>显示全部信息媒体评论评论免费在线读第三章管 理 决 策



    第三章管理决策我们应该把行动纳入决策之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德鲁克教学目标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1) 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系统、管理决策的类型和特点;(2) 理解管理决策的理论;(3) 掌握管理决策的类型;(4) 掌握管理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技能目标如何分析决策的类型与特点、如何分析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如何采用合理的决策方法。案例导入案例一 1960年,爱奥库卡升为美国福特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他观察到60年代一股以青年人为代表的社会革新力量正式形成,它将对美国社会、经济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爱奥库卡认为,设计新车型时,应该把青年人的需求放在**位。在他精心组织下,经过多次改进,1962年年底这种新车*后定型。它看起来像一部运动车,“鼻子”长、尾部短,满足了青年人喜欢运动和刺激的心理。更重要的是,这种车的售价相当便宜,只要2500美元左右,一般青年人都能买得起。*后这种车还取了一个令青年人产生遐想的名字——“野马”。1964年4月纽约世界博览会期间,“野马”正式在市场上露面。在此之前,福特公司为��大造了一番舆论,掀起一股“野马”热。在**年的销售活动中,顾客买走了419万辆“野马”,创下全美汽车制造业的*高纪录。“野马”的问世和巨大成功显示了爱奥库卡杰出的经营决策才能。从此,他扬名美国企业界,并荣任福特汽车公司总裁。资料来源: 五个企业经营决策案例给我们的启示[J].**行政学院学报,2010(5):2528.此例说明,决策成功,可以扩大销售额、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进而占领市场。
    目录
    目录


    **篇导论
    **章管理和管理学概述3**节管理概述4
    一、管理的概念4
    二、管理的特征6
    三、管理的性质7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8
    一、计划职能9
    二、组织职能9
    三、领导职能9
    四、控制职能10
    五、创新职能10
    编辑推荐语
    《管理学》既涵盖了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又介绍了管理学的发展趋势和*理论,章首提出教学目标、技能目标和案例导入,章末附有本章小结和习题,帮助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全书共六篇十一章,内容丰富,**图书,适合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企业培训使用。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