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高频粒子图像测速系统原理与实践
QQ咨询:
有路璐璐:

高频粒子图像测速系统原理与实践

  • 作者:陈启刚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78034
  •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7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引言

    1.2PIV基本原理

    1.3PIV发展历程

    1.3.1光源系统

    1.3.2成像系统
    <p>目录</p> <p> </p> <p>第1章绪论</p> <p> </p> <p>1.1引言</p> <p> </p> <p>1.2PIV基本原理</p> <p> </p> <p>1.3PIV发展历程</p> <p> </p> <p>1.3.1光源系统</p> <p> </p> <p>1.3.2成像系统</p> <p> </p> <p>1.3.3分析方法</p> <p> </p> <p>1.3.4标准配置</p> <p> </p> <p>1.4PIV发展趋势</p> <p> </p> <p>1.4.1三维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 <p> </p> <p>1.4.2高频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 <p> </p> <p>1.5PIV国际交流与合作</p> <p> </p> <p>第2章PIV硬件系统</p> <p> </p> <p>2.1示踪粒子</p> <p> </p> <p>2.1.1跟随性</p> <p> </p> <p>2.1.2散光性</p> <p> </p> <p>2.1.3选择与使用</p> <p> </p> <p>2.2光源</p> <p> </p> <p>2.2.1激光</p> <p> </p> <p>2.2.2调Q技术</p> <p> </p> <p>2.2.3双脉冲激光系统</p> <p> </p> <p>2.3光路</p> <p> </p> <p>2.3.1高斯光束</p> <p> </p> <p>2.3.2片光光路</p> <p> </p> <p>2.3.3体光光路</p> <p> </p> <p>2.3.4导光设施</p> <p> </p> <p>2.4相机</p> <p> </p> <p>2.4.1CCD相机</p> <p> </p> <p>2.4.2CMOS相机</p> <p> </p> <p>2.4.3CCD与CMOS相机对比</p> <p> </p> <p>2.5镜头</p> <p> </p> <p>2.5.1镜头与透镜</p> <p> </p> <p>2.5.2镜头的光圈</p> <p> </p> <p>2.5.3镜头的像差</p> <p> </p> <p>2.5.4镜头的景深</p> <p> </p> <p>2.5.5镜头的接口</p> <p> </p> <p>第3章粒子图像获取</p> <p> </p> <p>3.1成像原理</p> <p> </p> <p>3.1.1简单成像</p> <p> </p> <p>3.1.2成像分辨率</p> <p> </p> <p>3.1.3倾斜成像</p> <p> </p> <p>3.2粒子成像</p> <p> </p> <p>3.2.1衍射极限成像</p> <p> </p> <p>3.2.2单粒子成像</p> <p> </p> <p>3.2.3多粒子成像</p> <p> </p> <p>3.3拍摄粒子图像</p> <p> </p> <p>3.3.1图像曝光</p> <p> </p> <p>3.3.2图像像素化</p> <p> </p> <p>3.3.3成像噪声</p> <p> </p> <p>3.4形成数字图像</p> <p> </p> <p>3.4.1数字图像的表示</p> <p> </p> <p>3.4.2BMP图像文件</p> <p> </p> <p>3.4.3TIFF图像文件</p> <p> </p> <p>3.5粒子图像合成</p> <p> </p> <p>3.5.1标准图像</p> <p> </p> <p>3.5.2流场及参数处理</p> <p> </p> <p>3.5.3粒子图像合成算法</p> <p> </p> <p>第4章粒子图像分析</p> <p> </p> <p>4.1图像前处理</p> <p> </p> <p>4.1.1背景剔除</p> <p> </p> <p>4.1.2图像增强</p> <p> </p> <p>4.1.3图像去噪</p> <p> </p> <p>4.2流场计算基本方法</p> <p> </p> <p>4.2.1概述</p> <p> </p> <p>4.2.2自相关算法</p> <p> </p> <p>4.2.3互相关算法</p> <p> </p> <p>4.3流场计算辅助方法</p> <p> </p> <p>4.3.1窗函数</p> <p> </p> <p>4.3.2亚像素插值</p> <p> </p> <p>4.3.3错误矢量剔除</p> <p> </p> <p>4.3.4流速矢量插补</p> <p> </p> <p>4.4流场计算**方法</p> <p> </p> <p>4.4.1窗口平移</p> <p> </p> <p>4.4.2图像变形</p> <p> </p> <p>4.4.3多级网格迭代</p> <p> </p> <p>4.5特殊处理技术</p> <p> </p> <p>4.5.1非正方形窗口</p> <p> </p> <p>4.5.2固体边界处理</p> <p> </p> <p>4.6误差及优化准则</p> <p> </p> <p>4.6.1PIV计算误差</p> <p> </p> <p>4.6.2判读窗口尺寸影响</p> <p> </p> <p>4.6.3粒子拖尾影响</p> <p> </p> <p>4.6.4PIV优化准则</p> <p> </p> <p>第5章流场后处理</p> <p> </p> <p>5.1流场去噪</p> <p> </p> <p>5.2速度统计参数</p> <p> </p> <p>5.2.1平均流速</p> <p> </p> <p>5.2.2高阶速度矩</p> <p> </p> <p>5.2.3相关与能谱</p> <p> </p> <p>5.3流速导出变量</p> <p> </p> <p>5.3.1速度梯度</p> <p> </p> <p>5.3.2涡量</p> <p> </p> <p>5.3.3压力场</p> <p> </p> <p>5.4涡识别方法</p> <p> </p> <p>5.4.1方法推导</p> <p> </p> <p>5.4.2方法对比</p> <p> </p> <p>5.5样本参数分析</p> <p> </p> <p>5.5.1问题的提出</p> <p> </p> <p>5.5.2实验及方法</p> <p> </p> <p>5.5.3采样频率分析</p> <p> </p> <p>5.5.4采样历时分析</p> <p> </p> <p>5.5.5参数耦合分析</p> <p> </p> <p>5.5.6小结</p> <p> </p> <p>第6章高频PIV系统实践</p> <p> </p> <p>6.1系统搭建方法</p> <p> </p> <p>6.1.1激光器及光路</p> <p> </p> <p>6.1.2相机及镜头</p> <p> </p> <p>6.1.3测架</p> <p> </p> <p>6.1.4分析软件</p> <p> </p> <p>6.2系统测试</p> <p> </p> <p>6.2.1算法检验</p> <p> </p> <p>6.2.2综合检验</p> <p> </p> <p>6.3在明渠紊流研究中的应用</p> <p> </p> <p>6.3.1实验设备及水流条件</p> <p> </p> <p>6.3.2明渠紊流统计参数</p> <p> </p> <p>6.3.3涡的演化特征</p> <p> </p> <p>6.3.4横向涡对雷诺应力的贡献</p> <p> </p> <p>6.3.5横向涡与净力之间的关系</p> <p> </p> <p>6.4在方腔流中的应用</p> <p> </p> <p>6.4.1实验系统及实验条件</p> <p> </p> <p>6.4.2时均流场结构</p> <p> </p> <p>6.4.3大尺度环流</p> <p> </p> <p>6.4.4涡旋的空间分布</p> <p> </p> <p>第7章超高分辨率高频PIV系统</p> <p> </p> <p>7.1基本原理</p> <p> </p> <p>7.2硬件系统</p> <p> </p> <p>7.2.1摄像系统</p> <p> </p> <p>7.2.2光源系统</p> <p> </p> <p>7.3图像处理与计算方法</p> <p> </p> <p>7.3.1图像处理</p> <p> </p> <p>7.3.2粒子匹配算法</p> <p> </p> <p>7.4黏性底层测量中的应用</p> <p> </p> <p>7.4.1研究背景</p> <p> </p> <p>7.4.2实验条件</p> <p> </p> <p>7.4.3时均流速</p> <p> </p> <p>7.4.4紊动强度与雷诺应力</p> <p> </p> <p>7.4.5偏态和峰度系数</p> <p> </p> <p>附录A主要符号对照表</p> <p> </p> <p>参考文献</p> <p> </p> <p> </p>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动力学、空气动力学等流体力学相关学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从代表**综合制造实力的航天器、飞机、高铁、潜艇、船舶等先进制造业,到反映**综合建造水平的水利枢纽、特大桥梁、摩天大楼等传统建造业,均要求对标的物所处的流动环境有越来越精细的定量认识。目前,准确获得流动定量信息的途径,主要为高精度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因此,开展流动测量技术的研究,对于促进流体力学学科发展,服务“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均具有重大意义。
    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是20世纪8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流动测量技术,它充分利用了现代材料技术、激光技术、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的*新发展成果,可以在不接触待测流体的条件下,**地测得平面内的二维或三维瞬态流场。近年来,激光技术和高速摄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PIV朝着高频、高分辨率、立体化测量方向发展,显著推动了紊流统计理论和相干结构理论的研究与应用。<p>前言</p> <p> </p> <p>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动力学、空气动力学等流体力学相关学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从代表**综合制造实力的航天器、飞机、高铁、潜艇、船舶等先进制造业,到反映**综合建造水平的水利枢纽、特大桥梁、摩天大楼等传统建造业,均要求对标的物所处的流动环境有越来越精细的定量认识。目前,准确获得流动定量信息的途径,主要为高精度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因此,开展流动测量技术的研究,对于促进流体力学学科发展,服务“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发展战略均具有重大意义。</p> <p>粒子图像测速(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是20世纪8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流动测量技术,它充分利用了现代材料技术、激光技术、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的*新发展成果,可以在不接触待测流体的条件下,**地测得平面内的二维或三维瞬态流场。近年来,激光技术和高速摄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PIV朝着高频、高分辨率、立体化测量方向发展,显著推动了紊流统计理论和相干结构理论的研究与应用。</p> <p>本书作者所在课题组从20世纪末开始从事PIV技术的研究工作。在**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基金等一批**级科研项目的资助下,经过近20年的持续攻关,在高频PIV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本书是对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基本理论、技术经验及应用实践的阶段性总结,是一部系统介绍高频PIV知识的中文学术著作。与国际上现有的PIV专著相比,本书更强调PIV技术的实用性。全书以研发和使用一套高频PIV系统为主线,首先阐述PIV系统的硬件构成及有关理论,然后基于粒子图像基本知识,从图像前处理、粒子图像分析和流场后处理三个方面介绍PIV常用处理方法和算法实现,*后以明渠紊流、方腔流和黏性底层三个典型应用为例,展示了高频PIV系统优异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p> <p>全书分为7章。第1章绪论,由陈启刚、钟强编写; 第2章PIV硬件系统,由陈启刚、钟强、王兴奎编写; 第3章粒子图像,由陈启刚、李丹勋编写; 第4章粒子图像分析,由陈启刚、陈槐编写; 第5章流场后处理,由陈启刚、钟强、陈槐、王兴奎编写; 第6章高频PIV系统实践,由陈槐、陈启刚编写; 第7章超高分辨率高频PIV系统,由钟强、王兴奎编写。全书由陈启刚、李丹勋统稿。</p> <p>由于作者的知识水平、实践范围及认识程度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p> <p>作者</p> <p>2017年1月</p>显示全部信息媒体评论评论免费在线读第1章绪论1.1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水流是自然界*常见的流动形态,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例如,海洋中的洋流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的能量交换,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 河道中的水流侵蚀和搬运地表岩土矿物,是地形地貌的主要塑造者,而大江大河也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通动脉; 管道中的水流输送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大部分水,是维系现代社会的“心血管系统”。同其他物理现象的研究历程一样,人类对水流的研究经历从定性描述到定量刻画的过程,其主要转折点是Euler方程和NavierStokes方程的提出。Euler方程又称理想流体运动方程,由瑞士力学家L. Euler(1707—1783年)于1757年提出,由于该方程未考虑真实流体的黏性,法国力学家C. L. Navier(1785—1836年)对其进行了推广,考虑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建立了只含有一个黏性常数的流体平衡和运动方程; 1845年,英国力学家G. G. Stokes(1819—1903年)从连续系统的模型出发,改进了C.L.Navier提出的流体力学运动方程,得到有两个黏性常数的黏性流体运动方程,即NavierStokes方程(以下简称NS方程)。

    Euler NavierStokes
    图1.1流体力学大师

    一般情况下,水的可压缩性可以忽略,其对应的NS方程为

    ·U=0
    Ut (U·)U=f-1ρp ν2U(1.1)

    式中,U=(U,V,W)为瞬态流速矢量; f为体积力矢量; p为热力学压强; ρ为密度; ν=μ/ρ为运动黏性系数; =xi yj zk为哈密尔顿算子; 2=2x2 2y2 2z2为拉普拉斯算子。
    目录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引言

    1.2PIV基本原理

    1.3PIV发展历程

    1.3.1光源系统

    1.3.2成像系统
    编辑推荐语
    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注重实用,知识体系完善,适用于高频粒子图像测速系统研制、使用和维护等各个阶段。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