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进步的回退(韩少功作品系列)
QQ咨询:
有路璐璐:

进步的回退(韩少功作品系列)

  • 作者:韩少功
  •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总社
  • ISBN:9787532162659
  •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演讲
    进步的回退
    冷战后:文学写作新的处境
    现代汉语再认识
    超越民族主义
    怎么赚钱
    情感的飞行
    一个人本主义者的生态观
    困惑与信心
    村官的为人处事
    文学的变与不变
    性相近,习相远
    文理互盲,还是文理互补
    序跋<p>演讲</p> <p>进步的回退</p> <p>冷战后:文学写作新的处境</p> <p>现代汉语再认识</p> <p>超越民族主义</p> <p>怎么赚钱</p> <p>情感的飞行</p> <p>一个人本主义者的生态观</p> <p>困惑与信心</p> <p>村官的为人处事</p> <p>文学的变与不变</p> <p>性相近,习相远</p> <p>文理互盲,还是文理互补</p> <p>序跋</p> <p>米兰?昆德拉之轻</p> <p>记忆的价值</p> <p>无我之我</p> <p>比喻的传统</p> <p>平常心,平常文学</p> <p>在后台的后台</p> <p>多嘴多舌的沉默</p> <p>走出围城</p> <p>圣战与游戏</p> <p>美丽的大眼睛</p> <p>一个有生命的萝卜</p> <p>傩:另一个中国</p> <p>当年对床夜语</p> <p>文学是纸上的梦</p> <p>与遗忘抗争</p> <p>老体裁遇到新世俗</p> <p>一个守约者</p> <p>给孩子们一条建议</p> <p>知识危机的突围者</p> <p>找回南洋</p> <p>心学的长与短</p> <p>为语言招魂</p> <p>归家的温暖</p> <p>重新生活</p> <p>行动者的启示录</p> <p>“文革”为何结束</p> <p>小说是“重工业”</p> <p>语言之外还有什么</p> <p>修订的理由</p> <p>空谈比无知更糟</p> <p>治学的道与理</p> <p>历史终究是生活史</p> <p>诗的形式���</p> <p>古与今的相互缠绕</p> <p>回答一个世纪之问</p> <p>想象一种批评</p> <p>镜头够不着的地方</p> <p>前世今生长乐镇</p> <p>思想史的侦探者</p> <p>序韩氏家谱</p> <p>直面其心</p> <p>大自然因人而异</p> <p>荧火虫的故事</p> <p>从内心开始 </p> <p>经典:加法与减法 </p> <p> </p> <p>附录:南山纪要:我们为什么要谈环境生态?</p>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序


    眼前这一套作品选集,署上了“韩少功”的名字,但相当一部分在我看来已颇为陌生。它们的长短得失令我迷惑。它们来自怎样的写作过程,都让我有几分茫然。一个问题是:如果它们确实是“韩少功”所写,那我现在就可能是另外一个人;如果我眼下坚持自己的姓名权,那么这一部分则似乎来自他人笔下。
    我们很难给自己改名,就像不容易消除父母赐予的胎记。这样,我们与我们的过去异同交错,有时候像是一个人,有时候则如共享同一姓名的两个人、三个人、四个人……他们组成了同名者俱乐部,经常陷入喋喋不休的内部争议,互不认账,互不服输。序<br /><br /><br /> 眼前这一套作品选集,署上了“韩少功”的名字,但相当一部分在我看来已颇为陌生。它们的长短得失令我迷惑。它们来自怎样的写作过程,都让我有几分茫然。一个问题是:如果它们确实是“韩少功”所写,那我现在就可能是另外一个人;如果我眼下坚持自己的姓名权,那么这一部分则似乎来自他人笔下。<br />我们很难给自己改名,就像不容易消除父母赐予的胎记。这样,我们与我们的过去异同交错,有时候像是一个人,有时候则如共享同一姓名的两个人、三个人、四个人……他们组成了同名者俱乐部,经常陷入喋喋不休的内部争议,互不认账,互不服输。<br />我们身上的细胞一直在迅速地分裂和更换。我们心中不断蜕变的自我也面目各异,在不同的生存处境中投入一次次精神上的转世和分身。时间的不可逆性,使我们不可能回到从前,复制以前那个不无陌生的同名者。时间的不可逆性,同样使我们不可能驻守现在,一定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刻,再次变成某个不无陌生的同名者,并且对今天之我投来好奇的目光。<br />在这一过程中,此我非我,彼他非他,一个人其实是隐秘的群体。没有葬礼的死亡不断发生,没有分娩的诞生经常进行,我们在不经意的匆匆忙碌之中,一再隐身于新的面孔,或者是很多人一再隐身于我的面孔。在这个意义上,作者署名几乎是一种越权冒领。一位难忘的故人,一次揪心的遭遇,一种知识的启迪,一个时代翻天覆地的巨变,作为复数同名者的一次次胎孕,其实都是这套选集的众多作者。<br />感谢上海文艺出版社,鼓励我出版这样一个选集,对三十多年来的写作有一个粗略盘点,让我有机会与众多自我别后相逢,也有机会说一声感谢:感谢一个隐身的大群体授权于我在这里出面署名。<br />欢迎读者批评。<br /> <br /> 韩少功 <br /><br />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米兰?昆德拉之轻

    文学界这些年曾有很多“热”,后来不知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开始,又有了隐隐的东欧热。一次,一位**作家非常严肃地问我和几位朋友,你们为什么不关心一下东欧?东欧人的诺贝尔奖比拉美拿得多,这说明什么问题?
    这位作家担心青年人视野褊狭,当然是好意。不过,当我打听东欧有哪些值得注意的作品,出乎意料的是,他与我们一样,也未读过任何一部东欧当代小说,甚至连东欧作家的姓名也举不出一二。既如此,凭什么严肃质问?还居然“为什么”起来?
    有些谈话总是使人为难。一见面,比试着亮学问,甚至是新闻化的学问,好像打扑克,一把把牌甩出来都威猛骇人,语不惊人死不休,人人都显得手里决无方片三之类臭牌,非把对方压下一头不可。这种无谓的挑战和征服,在一些文人圈并不少见。
    有服装热,家具热,当然也会有某种文学热。“热”未见得都是坏事。但我希望东欧文学热早日不再成为沙龙空谈。

    东欧文学对中国读者来说不算太陌生。鲁迅和周作人译述的《域外小说集》早就介绍过一些东欧作家,给了他们不低的地位。裴多菲、显克微支、密茨凯维支等,早已进入了中国的书架。198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捷克诗人塞浮特(Jaroslav Seifert),其部分诗作已经或正在译为中文。
    卡夫卡大概不算东欧作家。但人们没有忘记他的出生地在捷克布拉格的犹太区。
    东欧位于西欧与苏俄之间,是连接两大文化的结合部。那里的作家东望十月革命的故乡彼得堡,西眺现代艺术的大本营巴黎,经受激烈而复杂的双向文化冲击。同中国人一样,他们也经历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道路,面临今后历史走向的严峻选择。那么,同样正处在文化震荡和改革热潮中的中国读者,有理由忽视东欧文学吗?
    我们对东欧文学毕竟介绍得不太多。个中缘由,东欧语言大多是小语种,有关专家缺乏,译介并非易事。再加上有些人不乏“大国崇拜”和“富国崇拜”的短见,总以为时装与文学比翼,金钞并小说齐飞。
    北美读者盛赞南美文学;而伯尔(Heinrich Boll)死后,国际文学界普遍认为东德的戏剧小说都强过西德。可见时装、金钞与文学并不是**相关的。
    目录
    演讲
    进步的回退
    冷战后:文学写作新的处境
    现代汉语再认识
    超越民族主义
    怎么赚钱
    情感的飞行
    一个人本主义者的生态观
    困惑与信心
    村官的为人处事
    文学的变与不变
    性相近,习相远
    文理互盲,还是文理互补
    序跋
    编辑推荐语
    作者应邀去各处演讲,为作家、学者的著作撰写序跋,其语灵动活泼,其文简洁精当,表现当代中国文学界中不太多见的深厚学养和创新能力。作为考察中国当代文学的标尺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所能达到的思想深度。不断超越自己与同代人,对流行的观念进行批判与“突围”,走在时代思潮与文学思潮的*前沿,**一代风气之先。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