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被害人的刑事程序保护
QQ咨询:
有路璐璐:

被害人的刑事程序保护

  • 作者:房保国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72095
  • 出版日期:2007年05月01日
  • 页数:450
  • 定价:¥33.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03672095
    • 作者
    • 页数
      450
    • 出版时间
      2007年05月01日
    • 定价
      ¥33.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的理论核心,是论证从“三方诉讼构造”到“四方诉讼构造”的理论转变;文章的写作贯穿了两条主线:一是从犯罪的私人侵权性特征出发对传统犯罪观念的反思;二是对被害人的复仇与赔偿心理在刑事程序中的疏导与限制。从**条线索出发,论述了被害人在公诉程序中的作用、检察官与被害人的关系、自诉程序对于被害人的意义以及赔偿对于被害人的重要性等;而从第二条线索来看,被害人复仇心理实现于公诉程序和自诉程序中,被害人获得赔偿的心理则主要通过附带民事诉讼、独立民事诉讼和**补偿制度来实现。
    本书提出,犯罪的概念是严重的私人侵权性,由此伴随着犯罪本质、刑罚目的和量刑根据的转变,**在惩治犯罪人与保护被害人中应当保持适度的介入。我们应当建立一种新的犯罪概念观,打通犯罪行为、一般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侵权行为之间的界限,确立“民刑责任并重”和“民刑次序并列”的民事赔偿制度;同时由于刑法与侵权法的同源性,各国出现了刑法私法化的倾向,侵权行为法与刑法应当共同构成一个权利保障的有机体系。
    复仇与赔偿是被害人遭受犯罪侵害之后产生的主要心理动机,这两种心理的实现在历史上经历了从私力救济向公力救济的转变;现代刑事诉讼应当对被害
    目录
    序言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被害人刑事程序保护的紧迫性
    (二)中国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的得失
    (三)基本概念的界定与被害人权利保护理论体系的建立
    **章 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的理论基础
    一、犯罪与侵权:从被害人视角对传统犯罪观念的反思
    (一)犯罪的概念:回归私人侵权性
    (二)犯罪的本质:权利侵害说的现代意义
    (三)刑罚的根据:报应刑的弥补
    (四)被害人在量刑中的作用
    (五)**的双重角色
    二、复仇与赔偿:被害人参与刑事诉讼的心理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二)被害人复仇与赔偿心理的形成机制
    (三)被害人复仇心理在刑事司法中的实现
    (四)被害人获得赔偿心理在刑事司法中的落实
    (五)被害人复仇与赔偿心理的关系
    (六)被害人复仇与赔偿心理的异化
    三、相关刑事司法理念的重构
    (一)一种新犯罪观的确立
    (二)对“先刑后民”原则的反思
    (三)刑法的私法化
    (四)“报应性司法”的现代命运
    (五)走向“补偿正义”的刑事司法
    四、小结
    第二章 从“三方构造”到“四方构造”—被害人与刑事诉讼模式的变革
    一、“三方诉讼构造”的基本缺陷
    (一)当事人主义**被害人作用的忽视
    (二)职权主义**中被害人保护的不足
    (三)中国刑事诉讼构造中的被害人
    二、“四方诉讼构造”模式的构建
    (一)“四方诉讼构造”模式的萌芽
    (二)“四方诉讼构造”的理论模型
    (三)“四方诉讼构造”对各诉讼程序的影响
    (四)“四方诉讼构造”之正当性
    三、“四方诉讼构造”在中国的适用
    (一)“四方诉讼构造”在中国的适用阶段
    (二)“四方诉讼构造”在中国面临的障碍
    四、小结
    第三章 “四方构造”下的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一、被害人与警察的关系
    (一)被害人与警察之间的冲突
    (二)被害人对于侦查程序的控制力
    (三)被害人与警察之间关系的协调
    二、被害人与检察官的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二)被害人与检察官之间的权利冲突
    (三)被害人与检察官之间关系的协调
    三、被害人���法官的关系
    (一)引言
    (二)被害人影响陈述对法官量刑的影响
    (三)在中国被害人影响陈述对法官的作用
    四、被害人与被告人之间的关系
    (一)“以被告人为**”的刑事司法的反思
    (二)被害人权利保护对被告人权利的冲击
    (三)被害人权利与被告人权利之间的协调
    五、小结
    第四章 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权利保护
    一、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反思及权利体系的重构
    (一)被害人当事人化的理论思考
    (二)被害人权利保护体系的重构
    二、被害人对侦查程序的参与
    (一)被害人向侦查人员的报案
    (二)被害人对于侦查机关不立案的制约
    (三)被害人在侦查程序中的财产恢复
    三、被害人对审查起诉程序的参与
    (一)被害人的知情权
    (二)被害人与检察官协商的权利
    (三)被害人聘请诉讼代理人的权利
    (四)被害人对不起诉决定的救济权利
    四、被害人对审判程序的参与
    (一)被害人获得法律援助的权利
    (二)被害人对于庭审质证程序的参与
    五、被害人对执行程序的参与
    (一)执行程序之于被害人的重要作用
    (二)被害人对于减刑、假释程序的参与
    (三)被害人对于监外执行程序的参与
    六、小结
    第五章 被害人的自诉程序保护
    一、自诉程序对被害人之特殊意义
    (一)自诉程序的建立与犯罪概念的变化
    (二)自诉程序与被害人复仇、赔偿心理的实现
    (三)作为诉权行使方式的被害人自诉权
    二、自诉程序与公诉程序之间的关系
    (一)自诉权与公诉权之间的冲突
    (二)自诉程序与公诉程序之间的转化
    三、自诉程序的改造
    (一)自诉程序面临的困境与悖论
    (二)自诉程序的改革趋向
    (三)自诉案件的范围
    (四)自诉案件在程序上的特殊性
    四、小结
    第六章 被害人刑事损害赔偿制度的反思
    一、刑事损害赔偿的基本模式
    (一)被害人获得赔偿的基本方式
    (二)刑事附带民诉模式之反思
    (三)独立民事诉讼方式之利弊
    (四)犯罪人偿还模式的兴起
    (五)被害人获,导赔偿的其他方式
    二、我国附带民事诉讼模式的改造
    (一)对三个案例的分析
    (二)我国附带民事诉讼模式的完善
    (三)构建独立的民事诉讼方式
    (四)影响我国刑事损害赔偿模式建立的因素
    三、刑事损害赔偿的主体范围
    (一)刑事损害赔偿的原告范围
    (二)刑事损害赔偿的被告范围
    四、犯罪侵害的赔偿范围
    (一)问题的提出
    (二)刑事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
    (三)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四)间接损害赔偿问题
    (五)惩罚性赔偿问题
    五、小结
    第七章 被害人的**补偿救济
    一、被害人赔偿心理的弥补——对被害人进行**补偿的必要性
    (一)从马加爵等案谈起
    (二)**补偿之历史演变
    (三)**补偿的理论基础
    二、**补偿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一)当前我国有关**补偿的试点
    (二)建立**补偿制度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三)建立**补偿制度中的若干宏观问题
    三、小结
    第八章 恢复性司法与被害人保护
    一、被害人在恢复性司法中的地位
    (一)从疏远到参与:被害人参与恢复性司法的基本范式
    (二)从复仇到和解:被害人参与恢复性司法的理论基础
    (三)从惩罚到归复:被害人参与恢复性司法的实践效果
    (四)正当性危机:被害人参与恢复性司法面临的批评与挑战
    (五)是发展还是夭折:被害人参与恢复性司法的几点评论
    二、被害人与刑事和解制度
    (一)我国各地刑事和解试点的基本特征
    (二)被害人在刑事和解中的地位
    (三)被害人刑事和解的正当性
    三、小结
    结语
    (一)被害人权利的未来
    (二)本书的主要贡献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