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永恒的东风:学生眼中的中国科大
QQ咨询:
有路璐璐:

永恒的东风:学生眼中的中国科大

  • 作者:王冬青
  •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2042331
  • 出版日期:2017年05月01日
  • 页数:220
  • 定价:¥3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永恒的东风:学生眼中的中国科大》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科研,科大学人,社团活动,校园生活,随笔散文,编后记。
    文章节选
    《永恒的东风:学生眼中的中国科大》:
    青春好比一场旅行,漫步在金色年华的纵横阡陌之上,时见落花翩跹,感慨衰草寒烟,时经流水人家,歆羡榆柳娉婷。青春又是一场战争,驰骋在中国科大的四载征程之中,抑或荆棘塞途,抑或举步维艰,然而执着于信念者,更会锐意进取,奋然前行。
    在中国科大的青春岁月,宛如徜徉于数理理论的海洋,或许我同诸多科大学子一样,在繁芜丛杂的定理公式之间也曾徘徊,也曾迷茫,无法预知一直执着的数理基础与未来的梦想又有怎样的关联,对当初的抉择不免灰心。正是“工程科学前沿”系列讲座在迷失中给我指引了方向。讲座主持者伍小平院士年逾古稀,却从祖国命运出发,对工程科学书写着*好的诠释,宛如星光纵贯科学的长空,酬偿我们以璀璨的银河。自那时开始,之前为着理想踌躇独行的图景便渐渐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从入校之日算起,时间流逝还不到两年光景,如今我置身西图*高处,眺望也西湖畔,回首这一路如暗夜寻灯走来,百感交集。或许科大风景远非江南古镇那般魂牵梦萦,但足以赏心悦目;或许我所在的计算流体实验室没有大洋彼岸那样高端先进,但也足以为此奋斗终生。带着“工程科学前沿”给我的启迪和希望,我逐渐明白,曾经在科大征途中的舟车劳顿是用以赢取未来的明媚春光、莺歌燕舞、玉兰飘香。
    直到**,那些在“工程科学前沿”��画面我依然历历在目,伍院士以及在其他工程科学方面的专家学者的声音我也记忆犹新,带给我们的是对祖国未来的无尽遐想和自我人生规划的无限憧憬。那是每周三的下午,三教的某间宽敞明亮的教室,在伍院士的亲自主持下,各方面专家与我们展开知识、人生、社会和心理的交流。不管主题是国际形势、能源危机,还是服务型机器人,抑或纳米材料制造与应用,都从各方面揭示了工程科学在相关领域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带来的是一场场视觉与听觉以及在思想层次上的盛宴。
    每一位在“工程科学前沿”课程上与我们亲切交流的教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刘合教授的讲座更是振聋发聩,引人深省。他分析了我国的能源现状。众所周知,能源问题是我国在新时代必须迎接的重大挑战。我国地域辽阔,各类能源已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然而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导致资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更无法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到协调与适应,甚至在未来的一百多年内,化石燃料等****能源都会面临枯竭,所以寻找新型替代能源,发展新技术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提高****能源的开采程度,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而工程科学正是对这样的问题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例如将工程科学运用到页岩气开采上,进一步发展与开采有关的水平井技术和同步压裂技术等,可为我国能源危机的缓解做出一定贡献。这也正说明了能源问题挑战与机遇并行,我国只有实现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突破,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而这在一定意义下也会推动世界和平进程,进而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
    工程学院院长杜善义院士的精彩演说也使我们难以忘怀。杜院士与我们主要讨论了临近空间航天器的发展问题与研究现状。在所谓的临近空间内,传统的空气动力学将不再适用,正是其空间环境独特,给予了临近空间飞行器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其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杜院士的宣讲中,我们了解了临近空间作为科技应用与军事应用的新型空间,对我国的科技水平和国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临近空间飞行器研究进程的深入更是需要通过工程科学来实现理论突破与技术创新。杜院士的讲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丽的中国航天事业的蓝图,在画面中飘扬着五星红旗的空间飞行器绽放壮志凌云的豪迈,这其中不仅诠释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实力日益强大的事实,更表达了我们对于那些奋斗在祖国一线为**繁荣富强做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的崇高敬意与钦佩。
    除此之外,给我们讲述通用机械的陈学东教授以及讲述工程热物理的徐建中教授等也为我们带来了诸多精彩的报告,让我们看到了工程科学无限的发展前景以及前辈们何其坚决的强国之心,我们听完讲座后都不免感到心潮澎湃。献身于工程科学事业,为“中国梦”添砖加瓦也是我们每一位听讲者心灵深处*为朴素的愿望。
    在整个“工程科学前沿”的课程中,伍小平院士和诸位教授的平易近人也让我感动。历次课程均由伍院士亲自主持,看到她颤巍巍地走上前台我都不免感到心酸,而她慈祥的表情和爽朗的谈吐又加深了她在我心中崇高的形象。她下课后与我们的交流拉近了她与我们每一个人的距离,同时伍院士在我们同学中也有“伍奶奶”的昵称,更彰显了她朴素的人格魅力。每位教授都在演讲结束后细致而又耐心地解答同学们的疑问,我还清晰地记得刘合教授表达了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关心,告诉我们在课余生活中要加强身体锻炼,并与我们交流了人生感悟与体会,难能可贵。
    ……
    目录
    教学科研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看科大本科生科研
    科大的本科生培养
    匠心独具的新生研讨课
    谈科大的物理实验教学
    我眼中的科大之实验室
    信息学院里的诺亚方舟
    信院英才班:做改革的先锋
    致我心中的工程科学——记“工程科学前沿”系列讲座
    赵忠尧英才班的上海之行
    从“科技活动周”看科大
    科技周里的叶脉书签志愿活动
    无兄弟,不科考:记科考协会鹞落坪拉练
    河,是流经生命的河-2015中科大科考协会龙井河拉练
    科考中寻求别样年华
    教学反馈真的无效吗?

    科大学人
    侯建国校长与“校长有约”
    对话郭光灿老师:半个世纪的精神传承
    与施蕴渝老师的一席话
    锐意进取敢为天下先,厚积薄发育栋梁之才——访少年班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尹民教授
    高琛教授访谈录:抓住有利机遇,努力提高我国科研水平
    红色的批注
    教我无机化学的刘卫老师
    怀念杨重光先生
    “草根儿”的科大精神——向所有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科大老师致敬

    社团活动
    科大印象之“一帮一”志愿服务
    科大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
    扶沿东望,芳草碧连天——记中国科大芳草社青年志愿者协会
    我在芳草社的一年
    漫谈科大学生合唱团
    中科大合唱团的北京之旅
    我在科大的音乐生活
    把握**:在主持人俱乐部的两年
    我们的辩论队,我们的“帮派
    我与科大魔方协会
    跑者人生自在行——记在科大的马拉松岁月
    我在科大参加羽毛球运动
    充满活力的中国科大——从少年班学院男子足球队说开去
    我眼中的中国科大之少年班学院
    我们是画家,想让科大染上青春的颜色——校学生会一位同学的心语
    我眼中的科大学生会
    信院学生会生活指南
    我在科大经历过的舆论风波
    那些关于清明的记忆

    校园生活
    科大人看科大——就科大学生对科大生活的看法调查
    浅谈科大重理轻工的现状
    关于我校学生理想与治学态度的变化
    从客人到主人——我对科大招生工作的看法
    在传承中发展——从1958、1978、2008年看科大变迁
    二十年的老科大
    中国科大的建筑格局与情怀
    对于科大男女交往问题的统计分析
    你觉得自己温暖而有趣吗?——我的生活方式
    一名藏族学生眼中的科大
    ……

    随笔散文
    编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