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国学笔谈
QQ咨询:
有路璐璐:

国学笔谈

  • 作者:艾新强
  • 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740115
  •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01日
  • 页数:347
  • 定价:¥6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国学笔谈》为论文集,共分三个部分。**部分为哲学、领导科学、军事;第二部分为政治、经济;第三部分为文学、历史。《国学笔谈》主要阐述了古代思想家老子、孔子、荀子、墨子等历史人物的治国思想,以及古代经典著作的文学成就。
    文章节选
    《国学笔谈》:
    四、创新理论,指导实践
    周公很重视学习历史。研读《周书》就可以发现,周公对殷代的历史十分熟悉,引用起来如数家珍。他学习前代历史,目的就是从前人的得失中吸取经验教训。同时,他也十分重视研究现实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周公正是在不断地总结历史和现实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理论,并用以指导治国实践。
    首先,“天命靡常”。夏、殷人的世界观是一种**的天命观,人间的一切事务均由上帝决定,政权是神授的,且一个朝代的大命是固定不移的。《尚书大传》说:“桀云: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日有亡乎?日亡,吾亦亡矣。”《西伯戡黎》记载说:当殷纣王的大臣祖伊听说西伯(文王)打败黎国的消息后,非常害怕,担心周的发展将要威胁到殷商的统治,因此急忙跑去告谏纣王,并问纣王怎么办?未想到纣王竟然说:“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纣王这一席话,把他痴迷天命的蠢态传神地勾勒了出来。从桀纣的这些话来看,他们的天命思想可说是完全一致的,即盲目地迷信上天,顽固地依恃天命。周公在代替成王向各国诸侯发布的诰命《多方》一文中,洞察了夏、殷亡国的历史,“有夏诞厥逸,不肯戚言子民”,“不克开于民之丽”,“洪舒于民”,“乃大淫昏”,于是“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所以有夏*终被殷商取而代之。周公在代替成王发布另一篇诰命《多士》一文中又指出,由于殷纣王“诞淫厥泆,罔顾于天显民祗,惟时上帝不保,降若兹大丧”,所以*终由周代殷。
    周公从夏、殷“执命”而亡的事实中,深切地意识到天命的可变性即社会的可变动性,认为如果政治腐败,不敬德,不保民,那么天就会“求民主”,另为民选择新的主人,将大命转移。周公就在这一基础上,在《康诰》一文中全面提出了“天命不于常”的命题,认为天命不是固定在哪一个朝代哪一个人身上的。周公这一思想既是对过去天命观的继承,同时也是对传统天命观的发展。这一思想被《诗经·大雅·文王》概括为“天命靡常”。
    ……
    目录
    **部分 哲学、领导科学、军事
    1 《周易》领导哲学简论
    2 《易经》与《老子》的辩证思维
    3 《周易》军事思想略论
    4 简述老子的生平和思想
    5 试论孔子军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6 《国语》的领导思想
    7 《左传》领导思想简述
    8 《墨子》军事思想简论
    9 商鞅的农战思想
    10 中国古代兵家兵学家民本思想简论

    第二部分 政治、经济
    1 从《尚书》看周公姬旦的治国思想和实践
    2 《尚书》民本思想述论
    3 《周易》民本思想述论
    4 《易经》经济观念探微
    5 《管子》王霸方略浅论
    6 《论语》思想七题
    7 从《晏子春秋》看晏婴的治国思想和实践
    8 孟子民本思想及其现实借鉴意义
    9 浅谈荀子的生平与思想
    10 《吕氏春秋》的“贵公去私”思想的借鉴意义
    11 浅论唐太宗民本思想及其产生条件
    12 浅谈唐太宗的治国方略
    13 从《贞观政要》看魏征的治国主张
    14 柳宗元“吏为民役”思想述论
    15 中国古代民主思想述评.
    16 中国古代儒家民本思想述评
    17 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历史作用
    18 莫将民本当民主

    第三部分 文学、历史
    1 从《诗经》四篇诗看卫武公.
    2 《诗经》六篇战争诗开后世豪放诗之先河
    3 浅谈庄子哲学的文学特性
    4 《离骚》——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
    5 浅谈《韩非子》寓言的几个问题
    6 论萨都剌及其词
    7 韩信杂谈四则
    8 韩愈其文其人
    9 奉旨填词柳三变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