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地震编目规范(DB\T 66-201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行业标准
QQ咨询:
有路璐璐:

地震编目规范(DB\T 66-201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行业标准

  • 作者:中国地震局
  •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 ISBN:9787502848552
  • 出版日期:2017年07月01日
  • 页数:45
  • 定价:¥40.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地震编目规范(DB\T 66-201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行业标准》规定了地震编目的内容、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及地震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的产出格式。
    《地震编目规范(DB\T 66-201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行业标准》适用于**地震台网和省级地震台网的地震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的编制。用于特定目的的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可参考使用。
    文章节选
    4.3.6初动清晰度
    对于初至波,应给出初动清晰度,用来表示震相到时的可辨识程度,初至波尖锐的用“I”标注;初至波平缓的,用“E”标注,介于两者间可不标注,为空值。
    4.3.7初动方向
    对于宽频带记录,初动向上应标注“U”,初动向下应标注“R”;对于短周期记录,初动向上应标注“C”,初动向下应标注“D”;不标注为空值。U(C)代表压缩波,D(R)代表膨胀波。
    4.3.8权重
    应给出标注震相的权重,其中参与定位的震相权重范围为0.1-1,否则为0;参与计算震级的震相权重为1,否则为0。
    4.3.9信噪比
    宜给出各个标注震相所在位置的信噪比,数据应保留到个位。
    4.3.10记录类型
    应给出各个标注震相的记录类型,其中:D代表位移,V代表速度,A代表加速度。
    4.3.11走时残差
    应给出各标注震相的走时残差,单位为秒(s)。
    4.3.12震中距
    应给出各台站对应的震中距,单位为度(°)。
    4.3.13方位角
    应给出穿过地震震中的子午线与地震台站到震中之间大圆线的夹角,自北沿顺时针方向量取,单位为度(°)。
    4.3.14振幅
    应按表E.6标识振幅类震相名,位移记录上量取单位为纳米(nm),速度记录上量取单位为纳米/秒(nm/s)。
    4.3.15周期
    应给出振幅类震相对应的周期,单位为秒(s)。
    4.3.16震级类型与震级值震级类型应符合GB17740的规定,震级值为每个台站对应的震级值,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5工作流程和要求
    5.1工作流程
    5.1.1初步判定
    总览地震记录波形,初判地震类型、地震远近及震源深浅。
    5.1.2震相标注
    5.1.2.1到时类震相
    应按下列步骤进行到时类震相标注:
    a)使用近台数据,标注初至震相和主要续至震相;
    b)根据震中距远近,波形特征的特点、主要续至震相与初至震相的到时差及初步的震源深度识别其他震相;
    c)通过对初至震相、续至震相的到时再结合面波做综合分析,修正或确认此前的分析,得到正确的震相判别和到时并给出是否参与定位的标记。
    5.1.2.2振幅类震相
    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振幅类震相标注:
    a)根据不同震中距、不同震源深度选用相应的震级标度进行振幅类震相的测定;
    b)对计算的震级进行检查。
    5.1.3参数测定
    应按下列步骤进行参数测定:
    a)选取包围震中的台站、合适的地壳模型和定位方法,确定发震时刻、震中经纬度、震源深度、地震震级和震中参考地名;
    b)对于能产出震源参数和震源机制的地震事件,地震台网应充分利用波形资料,选取合适的方法,给出震源机制、震源参数等。
    ……
    目录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地震编目内容
    5 工作流程和要求
    6 产出格式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地震类型代码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地震位号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地震台网代码
    附录D(规范性附录) 定位精度类别
    附录E(规范性附录) 地震震相表
    附录F(资料性附录) 测量体波、面波的振幅与周期的方法示例
    附录G(规范性附录) 地震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打印格式
    附录H(资料性附录) 基本地震目录示例
    附录I(资料性附录) 扩展地震目录示例
    附录J(资料性附录) 地震台站参数表示例
    附录K(资料性附录) 仪器参数表示例
    附录L(资料性附录) 地震观测报告示例
    附录M(规范性附录) CSF地震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交换格式
    附录N(资料性附录) CSF地震观测报告卷示例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