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到人大重阳听名教授讲座(第一辑)
QQ咨询:
有路璐璐:

到人大重阳听名教授讲座(第一辑)

  • 作者:王文
  •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97999
  •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自成立以来,作为一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对中国人民大学的学术成果进行转化,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人大重阳“对话人大名教授”系列讲座就是基于此诞生的。
    举办讲座意在“启民”,同时也有“资政”的意图,主讲人全部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讲座内容高端前沿、深人浅出,既有引人入胜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思想智慧,自2015年举办以来,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现将这些系列精彩演讲编辑、整理,辑录成《到人大重阳听名教授讲座(*辑)》,旨在将各种前沿的、有着深厚积淀的思想和学术研究成果介绍给广大公众,搭建起学术与社会沟通的桥梁。
    文章节选
    **篇 财政与制度改革新思路
    新时代的财税改革/郭庆旺
    现代财政制度的理论与构建/吕冰洋
    可持续性——中国财政分权的“*优模式”/贾俊雪
    中国经济转型的模式与挑战/陶然
    真正实现独角兽回归,上市制度改革要怎么改/郑志刚

    第二篇 金融与经济发展新方向
    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大势/赵锡军
    如何制衡美元与人民币崛起/李巍
    看空人民币的人错在哪里/翟东升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调整成本将有多大/王晋斌
    房地产金融风险不容忽视/况伟大
    厘清新自由主义、金融自由化和**篇 财政与制度改革新思路<br />新时代的财税改革/郭庆旺<br />现代财政制度的理论与构建/吕冰洋<br />可持续性——中国财政分权的“*优模式”/贾俊雪<br />中国经济转型的模式与挑战/陶然<br />真正实现独角兽回归,上市制度改革要怎么改/郑志刚<br /><br />第二篇 金融���经济发展新方向<br />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大势/赵锡军<br />如何制衡美元与人民币崛起/李巍<br />看空人民币的人错在哪里/翟东升<br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调整成本将有多大/王晋斌<br />房地产金融风险不容忽视/况伟大<br />厘清新自由主义、金融自由化和<br />经济全球化的关系/雷达<br />从一段明末清初的秘史,理顺<br />草原丝绸之路的渊源/乌云毕力格<br /><br />第三篇 “一带一路”与新时代发展新动力<br />“一带一路”——再造中国,再造世界/王义桅<br />党的十九大后的中国外交/金灿荣<br />新中国民法典编纂,夯实中国梦法制基础/王轶<br />五大发展理念将如何改变中国/郑新业<br />“脑洞逆差”与“一带一路”对外交流/王建华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到人大重阳听名教授讲座(**辑)》:
    构建中国财政分权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核心问题是地方政府的行为。该体系要能够对中国财政分权化改革的经济影响给出一个更为全面的评价,特别是具有逻辑一致性的解释。这是构建中国财政分权的理论框架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要求。
    正式建立这个理论框架之前,我们先看一下典型事实:
    回顾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两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也就是有两种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分界线就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期之前,大体上是低收、低支、低债的行为模式,当然是动态的。中期以后,我们大体上形成的是高支、高收、高债的行为模式。所以,形成了两种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也就意味着两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种关系对我们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非常大。
    1978年到现在,我国形成了两种政府间关系、两种分权模式,分水岭同样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是财政承包制,采取的是财权下放,**依靠的是“逆向转移支付”。90年代中期之后,则形成了财权层层集中、实权层层下放,借助转移支付解决地方纵向财政失衡的分权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后收入分权一直在一个相对低位,与财政承包制改革相比,出现明显的下降,支出责任则仍延续了之前的分权态势,出现了一个明显的收支责任的不匹配。实际上,1994年以后的收入分权程度在40%以上,与很多**相比不算低,关键在于收支不匹配程度很明显,这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所以,我探究的是分权模式,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分权度。
    那么,如何通过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很好地解释这两种典型事实及其给经济带来的影响?这里,介绍一下我所构建的中国财政分权的理论体系框架。
    在这个体系框架里面,核心内容包括:两个体制,以干部考核体系和政府组织架构为内容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及以支出分权、收入分权、转移支付制度为内容的财政管理体制;四个利益,即公众利益、政治利益、财政(收入)利益、个人私利;三种机制,即政治晋升机制、财政竞争机制、公共池机制;两种竞争模式,即低税负低支出竞争,高投资高税负竞争。这两种不同的竞争模式会带来两种不同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的影响。
    我们可以由这个分析框架给出几个核心的观点:
    目录
    **篇 财政与制度改革新思路
    新时代的财税改革/郭庆旺
    现代财政制度的理论与构建/吕冰洋
    可持续性——中国财政分权的“*优模式”/贾俊雪
    中国经济转型的模式与挑战/陶然
    真正实现独角兽回归,上市制度改革要怎么改/郑志刚

    第二篇 金融与经济发展新方向
    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大势/赵锡军
    如何制衡美元与人民币崛起/李巍
    看空人民币的人错在哪里/翟东升
    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调整成本将有多大/王晋斌
    房地产金融风险不容忽视/况伟大
    厘清新自由主义、金融自由化和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