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GCT逻辑考前辅导教程—2008年硕士入学考试
QQ咨询:
有路璐璐:

GCT逻辑考前辅导教程—2008年硕士入学考试

  • 作者:全国工程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175353
  •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01日
  • 页数:333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根据GCT逻辑考试大纲的要求和*新命题动向,对2007版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本次修订的*大变动是适应考试要求,增加了统计推理、逻辑运算、论证推理概论等重要章节,充实了**内容; 同时对编排体系和各章节的例题进行了全面调整,使本教材更加突出了以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为主要训练目标的辅导特色。
    全书分为三篇: 上篇为形式推理; 精编了GCT考试大纲所要求的逻辑知识体系,内容包括概念、定义、性质命��、三段论、复合命题及其推理、关系推理、模态推理、归纳逻辑、逻辑基本规律等基础知识。中篇为论证推理; 从论证推理试题的实际出发,全面讲解了假设、支持、削弱、评价、解释、推论、比较、语义、描述以及综合等十大类题型的命题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下篇为分析推理; 总结了分析推理试题的特点、解题步骤与解题技法,揭示了排列、分组、规则等主要题型的特征、应试特点和答题技巧。
    通过本次全新的修订,目的是帮助广大非逻辑背景的GCT考生更好地做好逻辑科目的复习备考,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实际解题能力和综合应试能力。
    本书附赠上网学习卡一张(见封底)。读者可使用该学习卡上的密码访问交互式辅导网站www
    文章节选
    第1章 概念与定义:
    1.1 概念:
    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要研究逻辑,首先要从概念出发。概念是思维形式*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命题、推理的要素。
    概念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或本质;概念的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一个个、一类类的事物。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外延是指古今中外的、各种性质的、各种用途的、在人们之间进行交换的产品。
    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规定了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也影响着概念的内涵。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即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越多),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少(即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的数量就越少);反之,如果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多。
    概念间的关系按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概念的相容关系有:
    (1)同一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这两个概念就是同一关系的概念。
    (2)从属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的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教师”和“教授”这两个概念,前者的外延就包含着后者的全部外延。
    (3)交叉关系,是指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的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工程技术专家”和“工程硕士”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就具有交叉关系。
    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有:
    (1)矛盾关系,是指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即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穷尽了它们属概念的全部外延。例如,“男人”和“女人”。
    (2)反对关系,是指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即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没有穷尽它们属概念的全部外延。例如,“红色”和“黄色”。
    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划分由母项、子项和划分标准三个要素构成。例如,人分为老、中、青、少、幼。这是一种划分,其中“人”是母项,“老”、“中”、“青”、“少”、“幼”是子项,划分标准是年龄。
    ……
    目录
    逻辑概述
    上篇 形式推理
    第1章 概念与定义
    1.1 概念
    1.2 定义
    第2章 性质命题与直言三段论
    2.1 性质命题及其直接推理
    2.2 直言三段论
    第3章 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3.1 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3.2 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3.3 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3.4 复合命题负命题的等值命题与等值推理
    3.5 多重复合推理
    3.6 二难推理
    3.7 命题间的推理关系
    第4章 关系与模态
    4.1 关系命题及其推理
    4.2 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第5章 归纳逻辑
    5.1 归纳推理
    5.2 因果关系
    5.3 求同法
    5.4 求异法
    5.5 共变法
    5.6 溯因推理
    5.7 类比推理
    5.8 统计推理
    第6章 逻辑基本规律
    6.1 同一律
    6.2 矛盾律
    6.3 排中律
    第7章 逻辑运算
    7.1 数学思维
    7.2 逻辑推断
    中篇 论证推理
    第1章 概论
    1.1 命题基础
    1.2 推理方向
    1.3 命题原则
    1.4 解题原则
    1.5 答案判别
    1.6 逻辑阅读
    第2章 假设
    2.1 因果联系
    2.2 方法可行
    2.3 无因无果
    2.4 没有他因
    2.5 推理可行
    第3章 支持
    3.1 肯定假设
    3.2 因果联系
    3.3 方法可行
    3.4 无因无果
    3.5 没有他因
    3.6 加强前提
    3.7 支持结论
    第4章 削弱
    4.1 否定假设
    4.2 因果差异
    4.3 反对方法
    4.4 无因有果
    4.5 有因无果
    4.6 因果倒置
    4.7 间接因果
    4.8 存在他因
    4.9 反对前提
    4.10 反对结论
    4.11 *能削弱
    4.12 削弱变形
    第5章 评价
    5.1 是否假设
    5.2 有无他因
    5.3 对比评价
    第6章 解释
    6.1 解释现象
    6.2 解释矛盾
    第7章 推论
    7.1 推出结论
    7.2 确定论点
    7.3 继续推理
    7.4 对比推理
    7.5 推论假设
    7.6 推论支持
    7.7 推论削弱
    第8章 比较
    8.1 结构平行
    8.2 方法相似
    第9章 语义
    9.1 语义预设
    9.2 语义分析
    第10章 描述
    10.1 推理缺陷
    10.2 逻辑评价
    10.3 逻辑描述
    第11章 综合
    11.1 完成句子
    11.2 对话辩论
    11.3 除了题型
    11.4 复选题型
    11.5 论证题组
    下篇 分析推理
    第1章 分析推理概论
    1.1 解题步骤
    1.2 解题技法
    第2章 解题分类指导
    2.1 排列问题
    2.2 分组问题
    2.3 规则问题
    附录 应试指南
    附录一 2007年GCT逻辑真题及答案与解析
    1.1 2007年GCT逻辑试题
    1.2 2007年GCT逻辑答案与解析
    附录二 GCT逻辑考试分析
    2.1 2008年GCT逻辑命题趋势与备考建议
    2.2 历年GCT逻辑真题考点分布
    附录三 逻辑复习备考策略
    3.1 **阶段:系统复习
    3.2 第二阶段:训练提高
    3.3 第三阶段:模拟冲刺
    附录四 逻辑答题策略
    附录五 逻辑应考问答
    编辑推荐语
    权威:与考试大纲同步,由权威机构、**专家编写;经典:汇集近35万考生使用体能;严谨:历经5轮讲授、6轮修改完善;实用:针对在职考生特点精心设计内容、剪裁篇幅;全面:提供全时段备考用书,覆盖备考全过程;增值:附赠上网学习卡,提供更多*新备考资料、报考信息和网上专家辅导。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