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建筑的寓言:著名设计师演讲录
QQ咨询:
有路璐璐:

建筑的寓言:著名设计师演讲录

  • 作者:庄雅典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299562
  •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01日
  • 页数:217
  • 定价:¥8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创意是设计的灵魂,是从无到有、从灵感迸发到实践的整个设计过程的核心环节。本书希望为大众提供一个通过创意解读建筑设计的全新视角。
    此书汇集了“**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雅庄建筑设计讲座”中八位**建筑设计师的演讲。这八位建筑设计师同时兼具教育家的身份,他们用通俗的语言与听众分享了建筑生成的点滴,用先锋的思想为大众带来启发,以跨界的身份为从业者答疑解惑。通过这些演讲,我们得以见识建筑的平凡与伟大,以及建筑师的重要与“渺小”。八位建筑师的思想碰撞,展现了中国建筑界的思想新高度,对读者颇具启发意义。
    文章节选
    创作的理性与场所精神的具现——庄惟敏
    我们在创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扰自己一时或一生的问题,这时如果能够有一个旁人给你讲一讲、聊一聊,我觉得还是很有帮助的。今天我就是本着这样一个目的来跟大家交流。
    创作的理性
    今天,从我跟清华同学交流过程中体会或摘录的三个问题讲起。
    问题一:建筑创作的理性层面
    问题开始于这样的现状:为什么清华的同学们学完建筑这些年,总是有一种什么都没学到的感觉?为什么建筑设计本身有创造的快乐,但是似乎永远没有真正的说服力?我们的设计在课程中企图说服老师,在投标过程中说服业主和甲方,我们需要被迫做很多解释工作……我和很多同学讨论过,几乎所有人都有种“建筑学不靠谱”的感觉。作为老师,我也困惑于我能教给学生什么。建筑学是否有一定的逻辑和推理?
    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我们实质上是在用怎样的方法做设计”“这些方法与我们熟知而可信的方法有何不同”,它们体现的是一种对创作缺乏理性解释的不安。
    在建筑造型���过程中,思路是很重要的,其产生的结果要求能被人接受。我们做方案时,理性是被经常灌输的,即这个方案有无道理。毕业之后的建筑职业生涯的所有时间几乎都在做一种人居的假设。比如说做博物馆项目,方案就是用来模拟或假设人们使用的一种场景。要想办法让这种假设和模拟说服业主,让他能体会空间,感觉你的感受。这种对设计的解释能力往往是和建筑师的设计本领同样重要的一种基本功—述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多少会变得焦虑,因为我们总是要用语言、用理性的话语包装先前生成的方案。
    用理性的逻辑去解释“创造”一词,它属于价值判断,偏重于褒义。但是仔细解读,“创造”在语意学层面有一种说法—追求不同的结果的欲望。我们追求在同样的场地、环境和条件下做出完全不同的建筑,这叫创造。例如,如今的设计辅导课,由一名老师带一个小组,若干个同学在一个地段上做设计。老师绝不会要求组内的同学们在一个地段上做出同一个方案,“为了不同而不同”是一些老师说过的*直接的话,这些话已经变成价值观,深入到我们的建筑教育过程中。
    “创造”一词在价值判断上是对一个方案好与善的评价。建筑创作让设计师即使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也要做完全不同的东西,这在自然科学里面是一个很奇特的命题。比如在法学中,同案同判的原则与建筑创作形成巨大的反差。从理性来说, 在所有的约束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应该只能有一个方案,但显然这不是我们建筑创作的常态。建筑是否充满主观性、不确定性、随意性?原本应该只有一个答案,而我们却能创造出那么多答案,于是我们就要对那么多答案的合理性做解释,这就是建筑里*让我们焦虑的。所以,思考创作的理性本质问题时,对创作中理性缺失的焦虑就出现了。我们的设计心理普遍有一种理性缺失的焦虑。在投标完成之后,我们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琢磨它,给它一点思想层面的东西,即为了不同而不同,但是又必须使其有说服力。
    问题二:建筑的功能与精神意义
    老师们很多时候会强调功能的重要性,但是建筑本身的创意并不只表现在功能的合理性方面。如果只是解决功能的合理性,充其量只是一个匠人做的事。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的注册建筑师考试是职业的*低要求,它只是为了确保你在职业生涯里面不违背与建筑和建造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但真正的建筑是一种创造,是用理性的解释去解读它,具有精神层面的意义。所以,功能和精神两者原则上没有**性。工业化革命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技术至上和实用主义渐渐变成了大家经常谈论的话题,室内建筑师的设计和室内设计师的空间营造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建筑也经常有“神品”“意品”和“产品”之分。产品有其满足功能的属性,但是产品一旦被赋予精神意义,就可以升格变为“作品”。人需要在环境中获得认同,体会到所处环境的意义。建筑要将场所精神可视化,这是我们在大学里面学习的建筑学的重要观点。
    建筑如何与人相互作用是一个老话题。如何能够更有效地满足建筑环境的主体与人的需要,在建筑与人之间建立起交流的途径显得非常关键。马斯洛的五种需求层次理论广为人知,马丁·海德格尔也说:“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精神层面已经变成建筑里除物质层面之外的一个很重要的构成要素。
    西方对建筑的意义有其自身的理解。诺伯舒兹的《场所精神》里有一张罗马大浴场的图片。在西方的诠释里,人活动的场所是城市的**。城市真正的生活**通过广场这样的场所来体现,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人的场所景象。罗马大浴场就是罗马*鼎盛时代的重要舞台。在这样的建筑中,人成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聚集、活动,场所的精神得以体现。
    问题三:建筑的形体应该怎样做出来?—对理性的反思
    这是我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在和我讨论硕士论文时问我的一个问题,反映了建筑学教学中的一种焦虑。他问的是一个形态建构的偏好性问题。
    每一位建筑师在设计时都有自己形态建构的观点,这些观点逐步形成了偏好,*后凝聚为个人创作的风格。形态建构是一个形式的生成过程,其背后蕴藏着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完全不同的理解。如果归纳20 世纪以来的形态构成理论,大概有六个方面……
    目录
    目录
    序言 1
    建筑的寓言——温子先 1
    城市·设计: 从“形体”到“空间”——丁沃沃 20
    传统·印记·场所精神——汤桦 34
    胜景几何——李兴钢 56
    地幻化——安郁茜 116
    城市·建筑·环境——王建国 128
    创作的理性与场所精神的具现——庄惟敏 164
    OPEN Re Action——李虎 192
    编辑推荐语
    《建筑的寓言》为“**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雅庄建筑设计讲座”演讲录第4辑,之前已出版了3辑,分别为《建筑的起点》《建筑的奇幻之旅》《建筑与时尚》。
    本书记录了设计师们在讲座中畅谈各自设计作品和理念,向听众讲述从业经历的过程。书中不仅呈现了演讲者具代表性设计作品的精美图片,还分享了设计师的成长经历和成功的秘诀,对年轻从业者颇具启发意义。
    本书保留了演讲稿轻松、生动的口语化特点,尽量还原充满设计智慧和思维碰撞火花的讲座现场。全书通俗易懂,是一本很好的设计类大众读物。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