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华经典好诗词:柳永集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华经典好诗词:柳永集

  • 作者:陶然 陈祖美
  •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55907060
  •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29.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璀璨夺目,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永恒而****的两座艺术高峰,代表着传统文学的高成就滋养着后世无数文人雅士、稚子学童。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苏轼、柳永、陆游、辛弃疾……这些天才诗人,不断地把诗词艺术推向高峰,向汉语贡献了优雅、诗意、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成为民族语言积淀的一部分。
    为此,我们特意邀请中国社科院长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专家编撰了《唐宋诗词名家精品类编(10卷)套书,《柳永集》是丛书中的一卷,精选了能代表柳永创作风貌和水平的诗作,风格多样,涵盖了柳永创作的全貌。
    文章节选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①,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②,留恋处、兰舟催发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④。念去去⑤、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⑦,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⑧,更与何人说。
    [注释]
    ①长亭:古代送别之所。
    ②都门:京城之门,此处指汴京东城一边的东水门。帐饮:在郊外设帐幕,宴饮饯别。无绪:心情不好,没有情绪饮酒。
    ③兰舟:木兰木所制之舟,此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
    ④凝噎:喉头哽塞,说不出话来。
    ⑤去去:去而复去,重复言之,以示远去。
    ⑥楚天:此指长江中下游一带,春秋时属楚国。
    ⑦经年:年复一年。
    ⑧风情:男女相悦之情。
    [点评]
    柳永的青年时期是在汴京度过的。在景祐元年(1034)中进士之后,就离开汴京,在江淮、两浙等地任幕职官。在这之前和此后的游宦生涯中,也多次南来北往,出入京师。这首词的写作年代虽然难以考定,但无疑是柳永离开汴京,南下江浙时写的。
    《雨霖铃》这个词调,相传是唐玄宗在蜀道中思念杨贵妃时所创,从声情上来说,本即是非常哀怨之调,宋代王灼《碧鸡漫志》卷五中说:“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这首词用以抒发离情别绪,与词调的声情正相吻合,柳永精通音律,当非泛设。此词上片记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郊外,设帐饯行,到兰舟催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叙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怀举动,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明白晓畅,情事俱显。“寒蝉”句,点明时令,“长亭晚”,点明离别之时间地点,同时也以这些景物渲染了离别的氛围。“都门帐饮”,是送别之地,“兰舟催发”,说明柳永这次离京南下,并非车马陆行,而是在都门坐船走的。北宋时,自汴京到江南,主要是走水路。汴京本倚汴水建成,从汴京上船,经汴水入淮,再经运河,渡江到江南。此词中写的行程,就是走的这条航线,是汴京通往东南的水运干道。词中对于离别心理的描绘也十分精细,已是“无绪”,正当“留恋”,然而“兰舟催发”。“执手”二句,可谓写尽古往今来的离别情状。“念去去”,推想别后,指明了舟行所至的方向,自汴京东水门登舟,沿汴河一路南行,即是向“楚天”进发。下片设想别后的冷落凄清景况。由别后之当晚设想到别后之次日清晨,再到别后之“经年”,总是皆因离散而令人销黯。顺势展衍,*后以情收结,余味不尽。词句清和朗畅,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凄婉动人。
    这首词在历来描写离情的文学作品中,称得上是负有盛誉的名篇,在宋代即天下传唱,特别是其中“今宵”二句���被人们视为可与苏轼“大江东去”相媲美的一代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个孤舟夜泊,离心凄寂的典型环境,固然是柳永笔下的艺术创造,但也正是数百里汴河所特有的风光,隋炀帝时,在御河两岸广植柳树,这就是唐诗中常提及的“御河柳”或“隋堤柳”。白居易《隋堤柳》诗云:“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北宋承平,作为京城连接东南的主要水上通道,汴河两岸的杨柳自当也是十分繁盛的。清代刘熙载《艺概》卷四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有点缀有渲染,本是中国画用于衬托背景,加深层次的画法,此词中“多情”二句是点意,“今宵”二句是造境,以景色渲染来表达和体现“多情”二句所点明的情意,融情入景,以景赋情,从而创造了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它们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残月寒柳、孤舟野泊的画面,沉浸在深深的离愁别恨之中,从一片寂静中传达出离人内心的无限哀怨。同时“今宵”句,以设问出之,除了含有与昨夜之欢聚对比的意味,主要也是为了顿笔蓄势,使下面推出的句子更显得惊心醒目,倍见警策。在声情上,这首词前呼后应的句法也别具摇曳顿挫之美。不仅如此,这两句居然还成了佛道中人参禅悟道的偈语真言,如宋江少虞《皇朝事实类苑》卷四四载,邢州开元寺僧法明,落魄不检,嗜酒好赌,每饮至大醉,惟唱柳永词,其临终偈语云:“平生醉里颠蹶,醉里却有分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金代全真教祖师王喆也爱看柳词,其《解佩令》词云:“《乐章集》,看无休歇。”又云:“词中味,与道相谒。一句分明,便悟彻,耆卿言曲: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些都足以说明此词对当时及后世的巨大影响。
    采莲令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①、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②,轧轧开朱户③。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④。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⑤、岂知离绪。万般方寸⑥,但饮恨,脉脉同谁语⑦。更回首、重城不见⑧,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注释]
    ①西征客:本指西行之人。北宋人所谓“西征”,一般都指由江淮西行入汴京。
    ②临歧:本指至岔路口。古人送行常送至岔路口而分手,故临歧也成为送别分手的代称。这里的“送临歧”,也即是送行的意思。
    ③轧轧:象声词,形容开门声。
    ④争忍:即怎忍。
    ⑤行色:此指宦游行程。
    ⑥方寸:本指心,此指心绪。
    ⑦脉脉:眼中含情之状。
    ⑧重城:即层城,指高耸的城阙。
    [点评]
    这也是一首抒写离情之作,有可能是柳永由江淮一带回到汴京,行前与情人分别时的作品。古人远行,多赶早出发,如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即是描写早行的名句,此词起句也是从清晨落笔,“月华收”“霜天曙”,都见出天已渐明。“西征客、此时情苦”一句,实际已把全词的主旨囊括俱尽,“西征”,是“情苦”之原因,“情苦”,是两人共同的心理状态。以下便具体叙写送别的场面。朱门轧轧而开,佳人执手相送。以下三句实写远行者在离别之后的回头所见,但见百媚千娇的伊人盈盈伫立在门前,无言凝噎,有泪如倾,此情此态,令他为之肠断而不忍再回顾。下片将抒情与叙事打成一片。扁舟一叶,“急桨凌波”,疾行如箭,这已是离别之后的舍岸登舟了。“贪行色”,即贪行役,实指贪功名,为官职功名所迫,而不得不四处转徙飘荡,然而内心何尝不也是浓浓的离愁呢?况且这种离愁对他们两人来说都只能独自忍受,相隔的遥远,使他们无法一吐衷肠,尽情倾诉。回首遥望,高城已不见,何况是城中朱门旁的佳人?能隐约望见的,只有江边笼罩在寒烟中的几株稀疏的柳树。尾韵以景结情,是词中惯伎,通过这个带有凄凉萧瑟气氛的景况,来渲染离情对人心理氛围的影响。这种在叙事和描写过程中夹以浓挚而又略带压抑的情感抒发的手法,也是柳永词的显著特色。
    倾杯
    离宴殷勤,兰舟凝滞①,看看送行南浦②。情知道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镇聚③。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苦正欢娱,便分鸳侣。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惨黛蛾、盈盈无绪。共黯然销魂,重携纤手,话别临行,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频耳畔低语。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④。从今尽把凭鳞羽⑤。
    [注释]
    ①凝滞:受阻而停留不进。
    ②看看:转眼,表示时间极短。南浦:泛指送别之地。《楚辞?九歌?河伯》:“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③镇:常。
    ④丹素:赤诚之心。
    ⑤鳞羽:指能传书的鱼雁,此代指书信。
    [点评]
    这也是一篇离别之词,但和《雨霖铃》等名作不同的是,此词没有花太多的篇幅去设想离别之后的情境,而是把笔触集中在离别时的这一刻,倾力描摹与情人难舍难分的场景,宛如一场精彩而令人感伤的独幕剧。起笔从“离宴”写起,“殷勤”二字,已见出恋恋之意,正因为即将面临别离,情人间自然尤其珍惜这*后的一次欢宴。“兰舟凝滞”,是说船尚未“催发”,时间似乎还是充裕的。但尽管“殷勤”,尽管“凝滞”,离别总归是近在眼前了,别宴上的欢乐始终无法抵挡即将离别的阴影,这种别宴是怎样的况味也就可以想见。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也曾描述崔莺莺为张生进京赶考送行时的一场别宴,在崔莺莺心目中,“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快活三》),而“眗溶溶玉杯,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朝天子》)柳词中的离别之人恐怕也同样是这种心情吧。正在“殷勤”“凝滞”之时,转眼就真的到了离别时分。“看看”二字,转折十分有力。但下文并没有立刻去讲离别情景,而是大段铺叙离别之人的心情,章法与其他同类之作颇有不同。“情知道”三句,看似自我宽慰之词,实是极其沉痛之语。月难常圆,云雨易散,人生的离别,何时无之。但苏轼能够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看透人生从而善处人生,达到心理的自我调适,而对于柳永来说,却很难从这种痛苦中轻易解脱出来,故云“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楚辞?九歌?少司命》中说:“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柳词即从此意化出。离别苦,而*苦的是从“欢娱”之中陡然跌入劳燕分飞的境地。“欢娱”二字,远指情人间往日的欢好情事,近指“离宴”之上的“殷勤”。此情此景,怎不令人黯然神伤,泪满衣襟。“梨花一枝春带雨”,是用白居易《长恨歌》中“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成句,既是指女子“泪湿春风鬓脚垂”的忧伤之状,又以这个楚楚动人的形象暗示了她的美貌,同时还引发人对“长恨”二字的联想,唐玄宗与杨贵妃之生离死别固然令人伤感,而人间小儿女的别离也同样是“长恨”,这也就是清代袁枚诗中“莫唱天上别离歌,人间亦自有银河”之句的意思。下片才正式讲到离别时情景,先从送行的女子角度写起,离怀愁惨,“帐饮无绪”,二人都黯然魂销,执手话别,终于到了不得不分携之时了。“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频耳畔低语”,是传神妙语,真切表达了送行女子不忍分离的情感,一切留恋都在这再三的低问中流露出来。“知多少”三句,写叮咛后约,丹心一片,只能全靠鱼雁传情了。全词一气转下,而又步步流连,转折处非常精巧,特别是下片临别时分的情景描述,已到了一片神行而无迹可寻的境界,看似无技巧可言,实则自然见出功力之深湛。
    引驾行
    虹收残雨。蝉嘶败柳长堤暮。背都门①、动消黯②,西风片帆轻举。愁睹。泛画鹢翩翩③,灵鼍隐隐下前浦④。忍回首、佳人渐远,想高城、隔烟树。几许。秦楼永昼⑤,谢阁连宵奇遇⑥。算赠笑千金,酬歌百琲⑦,尽成轻负。南顾。念吴邦越国⑧,风烟萧索在何处。独自个、千山万水,指天涯去。
    [注释]
    ①背都门:指离别京城而去。
    ②消黯:黯然销魂。
    ③画鹢(yì):饰以鹢鸟图案的船。鹢是一种水鸟,古代船头常绘之。
    ④灵鼍(tuó):俗名猪婆龙,即扬子鳄。其皮可蒙鼓,故常被用来指代鼓。如李斯《谏逐客书》云:“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隐隐:指鼓声。
    ⑤秦楼:指歌伎所居之楼。
    ⑥谢阁:谢娘之阁,亦代指妓楼。
    ⑦百琲(bèi):成串之珍珠。珠五百枚或十贯为一琲。
    ⑧吴邦越国:指吴越之地。
    [点评]
    离别,这个中国古典文学的基本母题之一,令历代无数的才子词人,骋辞弄笔,写下了大量的优美篇章,说明这个母题本身具有广泛的**性和包容性。就单个作家来说,也往往就此一个主题写出不少同样精美的名作。柳永词中表达离别情怀的,除了《雨霖铃》等脍炙人口之作以外,这篇《引驾行》也是颇为耐读的一首。此词在结构上,前阕侧重写景状物,后阕侧重抒情写怀。从上片的“都门”和下片的“南顾”诸语来看,词中主人公出行的路线和《雨霖铃》词基本类似,也是自汴京由汴河、大运河至江南吴越一带。起笔二句,渲染离别的气氛。“蝉嘶败柳”,以见秋季物候;“虹收残雨”,以见薄暮时分;“长堤”,是分携之所。“背都门”二句紧承,顺写离别,由离别前内心之愁苦凄黯,写到离别时已无可奈何地迫近,船已行,人已去。“愁睹”三句,从送行者角度落笔,以其愁眼见出船行之渐远。前面刚说“片帆”,此处又言“画鹢”,或许又要被讥笑为“语意颠倒如是”了吧(参见《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词点评),不过亦不必深究,总归是指行舟而已。“泛画鹢”二句,是典型的词中句法,“泛”字领起,“画鹢翩翩”与“灵鼍隐隐”相对,“下南浦”顺接,这也只有在词中或后来的曲词里,才能看到如此灵动活泼的句法。“忍回首”二句,又从行者角度落笔,“佳人渐远”,略同于后来周邦彦《兰陵王》词中“望人在天北”之意,但周词还是描写对方静态地在岸边遥望,柳词中用“渐远”,则表现了恋恋不舍的情态。“高城”句,用欧阳詹《初出太原寄有所思》诗“高城已不见,况复城中人”句意,高城已为烟树所隔,何况是城中佳人呢?下片写别后凄凉与怅惘之情。首先折入当年旧事,“秦楼”“谢阁”数语,可见这位“佳人”也是青楼女子的身份。永昼相从也好,连宵共度也好,在行者看来,皆是难以忘怀的“奇遇”。“算赠笑”三句,将当初之热闹与如今之冷清对照,以见“轻负”之恨、惆怅之怀。所谓“千金”“百琲”,自然是夸张之笔,一方面为了强调佳人之美貌与万种风情,另一方面,这也是柳永词中的习惯写法,如《长寿乐》中说:“况有红妆,楚腰越艳,一笑千金何啻。”这种带有世俗气的夸耀之语,也是柳永词的一个特色。“南顾”以下,转回现实,续写别后。“吴邦越国”,是所往之地,“风烟萧索”,衬托羁旅之情。“独自个”二句作结,是游子满面风尘而又不得不踽踽独行的深沉叹息。句中的孤独凄凉之意,与当初两人相聚时的温馨热闹,用语的清疏与前面的丽词,都形成鲜明的对比,则相思之情自然更见强烈。纵观全词,与《雨霖铃》确有不少类似之处。“虹收残雨”,即“骤雨初歇”;“蝉嘶败柳”,即“寒蝉凄切”;“长堤暮”,即“长亭晚”;“背都门动消黯”,即“都门帐饮无绪”;“片帆轻举”,即“兰舟催发”;“吴邦越国,风烟萧索”,即“暮霭沉沉楚天阔”。但是此词的独特之处在于,下片中引入对往事的追忆,并把它和现今的情事作对比,表达羁旅愁情。这便和《雨霖铃》纯以设想行文有所不同,词意顿生跳荡曲折之感,更加耐人寻味了。它虽然不如《雨霖铃》那么精美真切、铺叙详尽,但也不失为一篇精美之作。
    忆帝京
    薄衾小枕天气①。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②,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③,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④。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⑤。系我一生心⑥,负你千行泪。
    [注释]
    ①薄衾:薄被,单被。
    ②展转:即辗转,指辗转无眠。
    ③毕竟:终究。
    ④拟待:打算。却回:转回。辔:马缰,此代指马。
    ⑤厌厌地:精神不振的样子。
    ⑥系:牵系。
    [点评]
    柳永创作了不少描写羁旅途中对景相思之作,但这首词却有所不同,它写的是一位男子刚刚与情人分别之后的心理,刚刚分别已是如此的相思难耐,则日后的相思之苦也更可以想见了。“薄衾小枕天气”,点明时值夏末秋初的季节,天气微有凉意。同时“衾”“枕”二词,也点明了主人公相思的时间背景,是在拥衾独卧的夜间。“乍觉”,有“突觉”“猛觉”之意,白天风尘仆仆地赶路,尚无精力去想得太多,到了夜间,清寒难耐,孤枕难眠,顿时相思之情涌上心头,再也难以消减,感情的波澜令他心潮涌动。这两句看似平平叙述,实则已为全词定下了基调。以下遂铺叙所谓“别离滋味”,空床辗转,静数寒更,盼望早点天亮,结束这孤寂凄凉的相思之夜。可天亮还早,于是又只能时而起来徘徊,时而又“重睡”,这十个字非常精彩地把主人公烦躁不安、起卧难平的失眠情状表达出来了。一夜过去,终究未成眠,此夜之长,恍如隔岁。而此后的日日夜夜,又将何以自处,其中情味,可以想象。上片叙情事,下片则直抒情愫。不是不想就此拨转马头,回到情人身边,去共享两情相悦、两相厮守的欢乐。怎奈已经踏上征程,如何再能回头?或为求取功名,或是迫于生计,总归是不得不驱驱行役了。“万种思量,多方开解”,都是承“已成行计”而言,谓想方设法要找一个理由返回,但终是找不到;想方设法要开解排遣自己的离愁,同样也是无法做到。欲归不能,欲行不忍,于是只能是“寂寞厌厌地”。结句“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一生之真心,皆系于彼;而彼之千行思泪,又不得不辜负。此恨绵绵,无有了期。在这种带有自���的语气中,主人公对伊人的真情厚意表现得****,婉曲动人,可谓是全篇之警策。这首词流畅自然,平淡而朴厚真挚,语虽作尽头语,但意脉却更加淳雅,而这都来源于由性灵肺腑中流出的至真之性情。
    离别难
    花谢水流倏忽,嗟年少光阴。有天然、蕙质兰心。美韶容、何啻值千金①。便因甚、翠弱红衰,缠绵香体,都不胜任。算**、五色灵丹无验,中路委瓶簪②。人悄悄,夜沉沉。闭香闺、永弃鸳衾。想娇魂媚魄非远,纵洪都方士也难寻③。*苦是、好景良天,尊前歌笑,空想遗音。望断处,杳杳巫峰十二④,千古暮云深。
    [注释]
    ①何啻:何止。
    ②中路委瓶簪: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本指情人之间的生离,这里是指死别。
    ③洪都方士:指为唐明皇上天入地寻找杨贵妃魂魄的道士。白居易《长恨歌》云:“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④巫峰十二:即巫山十二峰。用宋玉《高唐赋》中记楚王梦中与巫山神女相会事。
    [点评]
    这是一首悼亡词,不仅在柳永词中,在整个唐宋词中也是一首颇为特殊的作品。传统的悼亡之作,所悼念的对象全是妻子,如潘岳、元稹、李商隐等人的悼亡诗以及后来苏轼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而此词所悼念的却是一位聪明貌美的歌伎。仅从这个题材来看,就可以说明柳永与这些歌伎之间情感的真挚和相待的平等了。《离别难》本为唐代教坊曲,词人故意选用了这个带有悲慨意味的词调,人间的生离尚“难”,更何况是人天永隔的死别呢!
    此词与柳永的大多数词一样,也是一个上下顺序的结构,上片叙写伊人生前,下片抒发自己对她死后的追念。“花谢”二句,亦赋亦比,揭示全词的主旨。花落水流,倏忽而逝,而正值青春年少、如花似玉的伊人也如这水中花一般,永远地离去了,怎不令人慨叹伤怀?以下“有天然”二句写其可爱之处,她既有着天生的兰蕙一般的高雅气质、聪慧心性,又有着姣好韶秀、一顾倾城的美丽容颜,而在词人的追忆中,这些可爱之处也越发显得可爱难得了,然而爱之愈深,则永别之后,心灵的创痛也愈深。“便因甚”一转,“翠弱红衰”,娇弱的体质益显憔悴,“缠绵香体”,病榻辗转,顾影伶俜,弱不胜衣。“算**”二句,则点明她的去世,沉疴不起,即使有**所炼的灵丹妙药,也毫无效验。终于如瓶沉簪折,情爱正浓而中道弃捐了。下片追思。在她的故居处,人声悄悄,夜色沉沉,香闺紧闭而绣被闲抛,物虽依旧而人已无踪,一片凄凉氛围。“想娇魂”二句深入一层,悬想或许泉路未遥,魂魄未散,可别说没有所谓洪都方士可供驱遣,即使真有,他能替唐明皇在东海仙山上找到杨贵妃,但对于自己而言,恐怕只能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吧,足见其无可奈何而又难以自解之悲情。“*苦”三句,又遇良辰美景,重见“尊前歌笑”,当年正是在这样的场合,和伊人举杯相对,笑语频传,那种欢乐时光恍如昨日,然而一个“空”字,已把这些欢乐一笔抹倒,当时的欢乐无非是更增**之凄凉与销黯罢了。结拍“望断”三句,用宋玉《高唐赋》中巫山神女故事,既点明了她的身份,也通过这个迷离惝恍的神幻境界转入虚想,十二巫峰,朝云暮雨,杳杳仙山,神女何处?“此情无计可消除”,唯有怀此一段缠绵,如巫山暮云,终古遥望而已。这首词语言质朴本色,不事雕琢。依次展开,娓娓道来,铺叙尽致。看似平静,而对伊人的缠绵情意、深怜厚爱自见,似乎毫不费力,而感染力却特别强烈。
    目录
    青楼幽怨?彩线慵拈伴伊坐

    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 /
    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
    定风波(自春来) /
    少年游(一生赢得是凄凉) /
    诉衷情(一声画角日西曛) /
    临江仙(梦觉小庭院) /
    祭天神(忆绣衾相向轻轻语) /
    木兰花(心娘自小能歌舞) /
    木兰花(虫娘举措皆温润) /
    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 /
    凤栖梧(帘下清歌帘外宴) /
    浪淘沙令(有个人人) /
    迷仙引(才过笄年) /

    浪子心曲?衣带渐宽终不悔

    玉女摇仙佩(佳人) /
    女冠子(断云残雨) /
    婆罗门令(昨宵里) /
    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
    集贤宾(小楼深巷狂游遍) /
    少年游(佳人巧笑值千金) /
    燕归梁(织锦裁编写意深) /
    木兰花令(有个人人真攀羡) /
    长相思?京妓 /

    离情别绪?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寒蝉凄切) /
    采莲令(月华收) /
    倾杯(离宴殷勤) /
    引驾行(虹收残雨) /
    忆帝京(薄衾小枕天气) /
    离别难(花谢水流倏忽) /

    羁旅愁思?路遥山远多行役

    曲玉管(陇首云飞) /
    倾杯乐(皓月初圆) /
    归朝欢(别岸扁舟三两只) /
    阳台路(楚天晚) /
    留客住(偶登眺) /
    戚氏(晚秋天) /
    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 /
    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
    安公子(长川波潋滟) /
    八声甘州(对潇潇) /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 /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
    倾杯(鹜落霜洲) /
    定风波(伫立长堤) /

    四时节序?灯月阑珊嬉游处

    倾杯乐(禁漏花深) /
    归去来(初过元宵三五) /
    长寿乐(繁红嫩翠) /
    内家娇(煦景朝升) /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
    女冠子(淡烟飘薄) /
    二郎神(炎光谢) /
    应天长(残蝉渐绝) /
    雪梅香(景萧索) /
    卜算子(江枫渐老) /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
    甘草子(秋暮) /
    甘草子(秋尽) /
    望远行(长空降瑞) /

    承平赞歌?太平时朝野多欢

    破阵乐(露花倒影) /
    透碧霄(月华边) /
    望海潮(东南形胜) /
    双声子(晚天萧索) /

    应制颂圣?人间三度见河清

    送征衣(过韶阳) /
    巫山一段云(五首) /
    醉蓬莱(渐亭皋叶下) /

    人生感慨?游宦区区成底事

    鹤冲天(黄金榜上) /
    看花回(屈指劳生百岁期) /
    满江红(暮雨初收) /
    凤归云(向深秋) /
    过涧歇近(淮楚) /

    咏物抒怀?天然淡泞好精神

    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 /
    木兰花?柳枝 /
    木兰花?杏花 /
    受恩深(雅致装庭宇) /
    瑞鹧鸪(天将奇艳与寒梅) /
    编辑推荐语
    ★畅销十五年的唐宋诗词普及版震撼来袭! 特邀中国社科院研究专家陈祖美主编,**专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全力打造
    ★修订普及版,研究柳永的专家陶然先生编撰注释点评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