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王阳明心学的智慧(终身受益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王阳明心学的智慧(终身受益版)

  • 作者:文德
  •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 ISBN:9787511354938
  •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01日
  • 页数:371
  • 定价:¥5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11354938
    • 作者
    • 页数
      371
    •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01日
    • 定价
      ¥5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王阳明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的“心学”,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一心学“体系。纵观王阳明的生命历程,虽然一路坎坷,但他世功显赫,学名昭昭,成为中国历史上在立德、立功、立言三方面都有显著作为的大家。中国**学者郭沫若先生曾说:“王阳明是伟大的精神生活者,他是儒家精神的复活者。”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甚至认为。王阳明是近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更有甚者说: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圣人:他们分别是孔子和王阳明。可见,王阳明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精神的传承和立新两方面的重要地位。王阳明的思想流传千古,响彻中外,“王学”对日本等国的思想界影响极大,现在每年都有一些日本学者前来阳明洞朝圣参拜,日本三岛毅博士有诗云“龙岗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而有着“日本经营之神”之称的稻盛和夫也将王阳明视为精神偶像,他的经营哲学中无不渗透着王阳明“致良知”的思想。
    文章节选
    《王阳明心学的智慧(终身受益版)》:
    在明朝的历史中,王阳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的哲学家、教育家,是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王阳明自幼习文,精读史书,11岁便能作诗;12岁时立志要“读书做圣人”,而不是读书登第做状元;15岁,独自出塞外练习射箭、骑马,并且考察军事;17岁,在结婚之夜不见了踪影;28岁举进士;34岁因仗义抗旨,惹怒了宦官刘瑾被关进牢狱,随后发配到贵州龙场做驿丞,却在此荒僻之地悟出了圣人之道;三年之后,调往江西庐陵任知县。此后,他一介书生却身历疆场指挥作战,屡战屡胜。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被封新建伯。期间,还平定**内部的叛乱,活捉军事政变的主谋——宁王朱宸濠。
    除了建立事功之外,王阳明还精通儒释道三家之说,*后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把中国古代的哲学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他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广收门徒,传道讲学,其影响深远而广泛,不仅被后世人称为达到“立德”“立功”“立言”的“真三不朽”之人,还被日本、东南亚等**和地区推崇。如:日本大将东乡平八郎在击败俄国海军后亮出一个腰牌:“一生俯首拜阳明”,“阳明”就是王阳明。后世研究王阳明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心学。
    王阳明被世人称为“百世之师”,心学主张包含了哲学、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学术思想精深,内容极其丰富。
    在明代学界,王阳明的心学掀起了汹涌大波,成为波澜壮阔的主流思想之一。“龙场悟道”是王阳明心学的起点,这为心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之后心学构建起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心学在继承了孔孟学派的“良知”“尽心”以及陆九渊的“心即理”等学说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朱熹先验范畴的“理”为本体学说。
    从思想史的发展轨迹看,心学可以说是儒学的自我革新,也是儒学的*后一个高峰。在世界观上,王阳明坚持“理”主宰主体“心”的理念论,建立起了以“心”为本,以“心即理”为**原理的心性主体论。他提出“知行合一”,认为知与行不仅是一种言说,而且应是言说的当下行为现身。心学对良知所做的先验道德本体的构想,发展了孔孟的学说。王阳明说:“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义”,致了“良知”便是“尽心知性”,就成了圣人。此外,王阳明提倡圣凡平等观,认为圣人与凡人一样,并不是什么都知道并能做到的,只是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良知。因此,在他看来,圣人和凡人只有一点差别,在于能不能发现自己内心的良知。
    心学的流传使得很多人都远道而来,前去求学。因此有人说:“守仁弟子盈天下,其有传者不复载。”王学流传后世主要是泰州和龙溪两个学派。泰州指的是王银(后改名王艮)及其学派,龙溪指的是王畿及其学派。
    王艮是心学*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的思想以阳明心学为源,却又不囿于此。他的学识博大渊深、包涵很广,在哲学、伦理、社会政治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都有丰富翔实的论述,构成了泰州学派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特色。王艮的“百姓日用是学”“百姓日用之道”,是他思想的闪光点和泰州学派思想的主旨。他把“天理”称作“天然自有之理”,事实上是等于“认欲为理”,把人的生理需求和物质欲望看作是“天理”的一部分。王艮把“天然自有之理”称作“天理良知”。他所提倡的“格物说”,构成他讲学传道的思想基础。王艮说道,“身是本,天下**是末”,“格物”必先“正己”,“本治而末治,正己而物正”。王艮的这番话,明白地指出“正人必先正己”。
    独领一代思想的**风骚、占中国哲学史一席之地的王艮和他所创建的泰州学派,从形成就受到人们的许多好评。黄宗羲曾在他的巨著<明儒学案》.中说道:“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泰州以后,其人多能赤手以搏龙蛇……遂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矣……诸公掀翻天地,前不见有古人,后不见有来者。”从中可以看到黄宗羲对王艮的肯定。
    王龙溪是明朝中晚期心学的代表人物,对心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且对日本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龙溪学派进一步吸纳了佛家、道家的思想方法与成果。“念”是王龙溪思想中特别重要的观念,一念功夫不仅在他的思想系统内统合了用力于良知心体的先天正心功夫和用力于经验意识的后天诚意功夫,而且也让王阳明以诚意为**的致良知功夫论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
    目录
    序王阳明心学的影响
    心学的流传
    心学对中国的影响
    心学对其他**的影响

    **章 宽心: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欲修身,先养心
    看破繁华,不动于气
    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身处泥泞,遥看满山花开
    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空心,才能容万物
    让生活回归简单

    第二章 诚心:持纯粹心,傲至诚人
    真心着眼,敦本尚实
    保持本色,出以真情
    朴实的人生态度
    泰然自处,真心生活任天然
    清水芙蓉,纯然初心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至诚胜于至巧
    不欺不诈,信守承诺

    第三章 进取心:立志由心,量力而行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圣人和贵人都是自己
    心之所想,力之所及
    志当存高远,路从脚下行
    不搞偶像崇拜,只是做好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

    第四章 道德心:小赢靠智,大赢靠德
    土地不如德行,财物不如仁义
    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君子如玉亦如铁
    顶天立地,刚正不阿
    养一身浩然正气
    好德如好色
    得人心,得天下

    第五章 孝敬心:以孝安家,以敬持家
    孝顺在当下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
    孝是一种生存品质
    能养只是一半的孝
    时刻念父母生养之恩
    为父母尽点儿心
    有诚心,才能让父母宽心
    ……

    第六章 素净心:减一分人欲,得一分轻快
    第七章 喜乐心:常思一二,不思八九
    第八章 决心: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第九章 细心: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第十章 反省心:静察己过,不论他人是非
    第十一章 谨慎心:三思而后言
    第十二章 包容心:能容能恕,厚德载物
    第十三章 利他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十四章 果敢心:成事在谋,谋事在断
    第十五章 淡定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附录《传习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