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21世纪中国诗歌现象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21世纪中国诗歌现象研究

  • 作者:罗麒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96206
  • 出版日期:2018年12月01日
  • 页数:358
  • 定价:¥6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010196206
    • 作者
    • 页数
      358
    • 出版时间
      2018年12月01日
    • 定价
      ¥6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21世纪中国诗歌现象研究》从创作机制、传播模式和接受过程等三维视角出发,发掘、聚焦21世纪中国新诗创作与批评中的一系列典型重要的现象及现象特质,既客观敞开、还原现象形态流变的历史轨迹和整体风貌,又深入揭示、阐发现象流变与联系背后的内在规律,进而为总结新世纪中国新诗的成败得失、繁荣当下的新诗创作提供有效的助益。同时,将研究对象置于宏阔的文化背景下,探讨其与21世纪的复杂历史、中外诗歌艺术传统的关联,*终建立21世纪中国诗歌创作与研究谱系。
    文章节选
    《21世纪中国诗歌现象研究》:
    在众多增设下半月刊的文学刊物中,《星星》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同样是在2002年,《星星》推出下半月刊,几年间都以发表**的网络诗歌为主,**时间找准了刊物改革的方向,其刊发和介绍的众多网络诗歌作品与诗人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关注。2007年《星星》下半月刊迎来重要转折,成为当下诗坛**的专门诗歌理论与批评月刊,这是杂志社在经济压力有所缓解的前提下,根据当下诗歌发展规律的要求所下的一步妙棋,《星星》下半月刊从此成为当下诗坛*集中、*前沿的理论研究与诗歌批评阵地,与上半月刊的原创诗歌交相呼应,成为诗歌界乃至整个文学类刊物中运营*成功的范例之一。这次**代表性的刊制改革让《星星》有更广阔的空间进行诗歌理论的研究与批评,其创作和理论并重的办刊理念也对其他同类期刊具有相当大的启发,它让这个1957年就创刊的老牌诗歌刊物焕发了新的青春,走出了一条既符合文学内在发展规律又切实可行的新道路。这既是《星星》一贯的开放姿态所致,更得力于主编梁平与编辑团队对于文坛新形势的精准把握。近年来,《星星》进一步改革为一月三刊,上旬刊依然主打原创诗歌,中旬刊为诗歌理论,下旬刊着重推出散文诗,使刊物的结构更加立体化、更具包容性,成为诗歌刊物改革风潮中的翘楚。《星星》将下半月刊改制成为理论专刊的做法,可以说是一种“改革的改革”,不仅使刊物在内容上更加丰富,而且把刊物整体思想深度提高了一个层次,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的“诗刊”。
    “下半月刊现象”作为一个独特的诗歌现象,其实是非常复杂的,不能用积极或消极的二元思维去概括和理解,不同诗歌刊物改制之后的不同结局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增设下半月刊的首要目的当然是增加刊幅和内容厚度,从而赢得更多受众,可诸多诗歌刊物各有其特点,开办下半月刊也不是提高竞争力的“灵丹妙药”。但不论这些改变是否达到预期或者说赢得良好的口碑,都是传统纸媒诗歌在新媒体时代寻找出路的勇敢尝试,也是传统媒体在转型期所必须经历的蜕变过程。
    另一个较为有效的改革方向就是对刊物栏目的调整和增减。判断一种文学刊物水准高下的*直观标准,除了作品的质量就要属栏目的设置了,栏目设置的优劣能直观地体现刊物的审美趣味和思想导向,是编辑团队能力的直接体现。进入21世纪以来,诗歌刊物栏目设置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对诗坛新人和网络诗歌的逐步重视,其中《诗刊》的“新星四人行”、“博客诗选”、“每期头条”,《星星》的“世纪诗心与文本内外”、“跨世纪星座”、“新秀T型台”、“每月诗星”,《诗选刊》的“网络诗选”、“特别**”,《诗歌月刊》的“先锋时刻”等,不胜枚举,还有几乎每种诗歌刊物都会有的“原创诗歌”一类的栏目,都是意在推出诗坛新人、呼唤创作创新的栏目设置。诸多诗歌刊物这种开放、前卫、先锋的姿态是十分显豁的,这也折射出在新媒体时代诗歌刊物���于求新、求变的整体心态。
    ……
    目录


    绪论
    一、21世纪中国诗歌发展概况
    二、21世纪中国诗歌面临的历史语境
    三、21世纪中国诗歌研究的成果及不足

    **章 传播方式的变革与诗歌创作的“新热潮”
    **节 诗歌的网络化生存与发展
    一、诗歌的网络化生存
    二、网络诗歌的新气象
    三、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
    第二节 纸媒诗歌刊物的蜕变与实验
    一、传统诗歌刊物的艰难处境
    二、办刊策略的转变
    三、民刊的合流和实验性创作
    第三节 传播新格局下的诗歌生态
    一、诗歌传播格局的变化
    二、网络开辟的广阔空间
    三、诗歌选本的“经典化”努力

    第二章 诗歌主体身份认同
    **节 女性诗歌的热潮与性别认同
    一、“新红颜写作”
    二、性别视角与立场的变化
    三、创作中的困惑与迷失
    第二节 “代际”写作中的身份认同
    一、“60后”诗人群的认同焦虑
    二、“70后”诗人群的认同变异
    三、“80后”诗人群的认同多样化
    第三节 “地域诗学”:地域文化与身份认同
    一、“向西去大理”:雷平阳诗中的云南情结
    二、“雪国列车”:张曙光诗中的东北情怀
    三、“梦里敦煌”:古马诗中的甘肃记忆

    第三章 “新及物写作”:诗歌与世界的互动
    **节 诗歌创作中的“及物”倾向
    一、“及物”写作与现实主义诗歌基因传承
    二、社会问题的切实关注
    三、日常经验抒写的智性提升
    第二节 “打工者”诗歌
    一、来自“打工者”的底层写作
    二、都市与乡村之间的时代哀歌
    三、“打工诗歌”的艺术转变
    第三节 “地震诗歌”现象反思
    一、时光沉淀下的挽歌
    二、沉痛背后的“轻浮”
    三、被高估的“转折”

    第四章 自由诗艺的探索与实践
    **节 诗歌意象的新内涵
    一、古典诗歌意象的借鉴
    二、现代诗歌意象的拓展
    三、意象转变的心理机制
    第二节 诗歌叙事的大量涌现
    一、21世纪诗歌叙事的可能
    二、诗歌叙事技巧新变
    三、“狂欢化”叙事的隐忧
    第三节 “口语诗歌”的新形态
    一、诗歌和语言的共同选择
    二、“口语入诗”的新尝试
    三、被夸大的“口语危机”

    第五章 诗歌接受与诗歌批评
    **节 诗歌接受的“窘境”
    一、诗歌“经典化”焦虑
    二、大众接受中的诗歌“事件化”
    三、对诗歌精神的不同理解
    第二节 诗歌批评面临的挑战
    一、诗歌标准:迷惑中的建构
    二、诗歌评奖的“信任危机”
    三、批评的立场、频率与尺度

    结语
    一、21世纪中国诗歌的总体趋向
    二、诗学建构的新成就
    三、当下诗歌发展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