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香港政制发展历程(1843——2015)
QQ咨询:
有路璐璐:

香港政制发展历程(1843——2015)

  • 作者:王凤超
  • 出版社:北京三联出版社
  • ISBN:9787108064363
  • 出版日期:2019年01月01日
  • 页数:264
  • 定价:¥4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香港政制发展历程(1843—2015)》把香港的政制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1843-1985是香港政制的漫长停滞期;1985-1997年是匆忙的政改期,而自回归以来则是政制发展期。
    《香港政制发展历程(1843—2015)》作者在从事香港工作的二十余年间(1989年至2010年),基本上没有离开过香港政制发展这一领域,包括中、英双方的有关谈判。由于有亲身参与,对香港政制发展问题的来龙去脉,能够有较透彻的分析。
    文章节选
    《香港政制发展历程(1843—2015)》:
    有人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在英方改变对华政策的情况下,英方作为一张牌打出的“新机场建设”,为何*终能达成谅解并予以解决呢?
    可能正因为这张牌综合性太强,涉及经济、政治、金融和香港过渡时期事务以及未来特区政府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多种矛盾纠结在一起,各种因素相互制约,反而有可能找到一条出路。
    同英方这个时候打出的其他牌不同,中英双方的决策层都认同香港迫切需要另建一个新机场。这是能解决新机场建设问题的大前提。
    英国撤离香港前所余历年财政结余,是香港纳税人的血汗钱,从理论上讲,“九七”后不能随英国人的撤离而带往英国,当然,英国也不可能将之全部留在香港,一定会尽可能消耗掉。在赤缀角建新机场,是用尽财储的*好出路。众所周知,搞大型建筑,容易把一个人的名字长期保存下来。在港英看来,庞大的、现代化的赤缀角机场具有象征性意义,可以使其影响得以长久地保留。
    从中方的角度讲,如果不把这笔财储用在香港急需的机场建设项目上,港英也可能用这笔钱大派福利,以另一种形式实现“光荣撤退”的战略部署,这将给未来的特区政府形成难题。还有一种情况是,如果不让新机场快点建起来,可能又会出现人们*不想看到的景象:钱用得差不多了,机场未按期完工,成了半拉子工程,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造成巨大浪费,亦不可取。
    当新机场建设问题摆在中英面前时,双方的关注点是不同的:中方关注的是建新机场不能不讲成本效益,将财政积累花光用尽,并使未来特区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影响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英方关注的是中方能否借此机会参与此事,在“九七”前干预英国的行政管理,冲击港英的管治权,使港英政府成为“跛脚鸭”政府。明了了彼此的关注点,只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顾及彼此的关注,合法、合理、合情地予以处置,新机场建设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备忘录》的成功之处,就是紧紧围绕新机场建设,列出技术上务实的规定,来满足中英双方的关注。
    关于中方的关注点,《备忘录》载明:“机场项目应符合成本效益,而且在1997年6月30日以后不应在财政上给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造成负担。”由于新机场建设是一个跨越“九七”的项目,必然涉及未来特区政府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英方不能单方面做出决定。《备忘录》为此做出规定:“关于跨越1997年6月30日的与机场项目有关的重要事宜,中英两国政府将本着合作的精神并根据《中英联合声明》进行磋商。”并规定了磋商机构(成立一个由中英联合联络小组领导的机场委员会,中英双方成员人数相等)、途径、具体项目和目标。关于财务安排及其运作问题,《备忘录》规定:“港英政府在安排财政计划时,将以于1997年6月30日留给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使用的财政储备不少于250亿港元为坚定目标。”“如果在1997年6月30日以后偿还的债务总额不超过50亿港元,港英政府将根据需要自行举债,并通报中国政府。超出50亿港元总额的举债,须由双方对该举债建议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进行。”
    ……
    目录
    引言 香港政制发展问题的由来

    **章 漫长的停滞期(1843-1985)
    一、港督的产生
    二、立法局的演变
    1.初期的立法局
    2.**引入“非官守议员”
    3.**引入华人议员
    4.立法局组成的多元化
    三、英国否决了香港的政制改革
    1.港督宝宁的建议
    2.非官守议员的建议
    3.律师波洛克的建议
    4.港督杨慕琦的建议
    四、英国的决定:香港不进行政制改革
    1.英国占领香港岛的目的
    2.数任港督在占领香港地区中的作用
    3.”二战“后英国对香港政制改革的主张

    第二章 匆忙的政改期(1985-1997)
    一、20世纪70年代香港外部环境的重要变化
    二、20世纪70年代英国对香港的战略部署
    三、麦理浩的施政与英国对港战略的对接
    四、麦理浩访京:投石问路
    五、快速启动的代议制改革
    1.英国企图延长新界的租期
    2.代议制改革的切入点——设立区议会
    3.立法局结束全部议员委任的历史
    六、中英磋商政制衔接的七份书面信息
    1.中方强调:香港政制改革必须同《基本法》衔接
    2.立法局**引进直选议席的数目
    3. 1995年选举委员会的组成
    4.立法会议员的国籍限制
    5.立法会的分开计票
    七、英方改变对华对港政策
    1.“苏东波事件”
    2.“两局共识”
    3.“居英权计划”
    4.“香港人权法案条例”
    5.“新机场建设”
    6.“政改方案”
    7.公布七份外交函件
    八、从春暖花开到雪压青松
    1.会谈的缘起
    2.谈判伊始,枝节横生
    3.会谈破裂的节点
    ……
    第三章 政制发展期(1997-2015)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