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典型类案研究
QQ咨询:
有路璐璐:

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典型类案研究

  • 作者:张伟珂 李春雷
  • 出版社:研究出版社
  • ISBN:9787519905033
  • 出版日期:2019年02月01日
  • 页数:311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危害食品药品**犯罪典型类案研究》以典型案例为视角,围绕公安机关、食药监管部门执法办案中常见多发型案件办理中的疑难问题,选择食品中滥用食品添加剂、滥用农药、注水肉、地沟油、保健品、膏药、进口药、疫苗、**器械等危害食品药品**犯罪案件司法认定与处理争议,进行规范性分析,并对上述典型类案的案件经营、证据收集、证明标准、移送标准、检定规则等进行深入探讨,为执法、司法部门办理此类案件提供镜鉴。
    文章节选
    《危害食品药品**犯罪典型类案研究》:
    (一)食品**案件办理中抽样检验的效力
    抽样取证作为行政处罚的事实依据获得法律的认可,抽样检测的证明作用也得到了法律的明确性规定。相应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尤其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时,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也应当依法对抽样检验报告进行审查并确认其证据效力。
    1.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移送的抽样检验报告的证据效力
    虽然行政处罚法对行政执法过程中抽样取证的效力做了规定,但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抽样检测这样一种取证方式,抽样检测报告能否在行刑衔接过程中转化为刑事证据不无疑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以下简称《工作办法》)第21条明确规定,“对同一批次或者同一类型的涉案食品药品,如因数量较大等原因,无法进行全部检验检测,根据办案需要,可以依法进行抽样检验检测。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符合行政执法规范要求的抽样检验检测结果予以认可,可以作为该批次或者该类型���部涉案产品的检验检测结果。”从法理上来说,抽样检验是行政执法获取行政证据的法定形式,抽样检测报告作为行政证据的类型在行刑衔接机制中获得认可并转化为刑事证据是应当允许的。虽然抽样取证具有一定的概率性,但这种概率统计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建立在科学规则的基础之上,在科学范围内可以作为判断事物属性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从证据特性上说,对抽样检测作为证据使用的质疑,主要针对的是抽样检测报告不能真实反映所有待证物品的特性,即不具有客观性。但是,证据的客观性不是指有关材料必须是纯粹的客观存在,可以包含人们的价值评价,亦如鉴定意见、检验报告。只要我们建立了科学的规则、方法、程序,并且按照法定要求进行抽样检测,所得结论就被视为是客观的、真实的。基于上述分析,允许抽样检测报告从行政证据转化为刑事证据不存在法理上的问题。
    当然,虽然该条款只是规定对于同一批次或者同一类型的涉案食品因数量较大等不能全部检验检测时才可以抽检,但对于不同批次、不同类型的,也可以通过抽样检测的方式获取证据。是否属于同一批次、类型,只是选择抽检的方式不同,而不意味对抽样检测结论证明力的否定。只要是按照法定程序、要求进行抽样检测,不管是否属于同一类型、同一批次的物品,抽样检测都具有可行性。
    2.行政执法过程中抽样检验的规范依据
    这里的规范依据,主要是食品领域行政执法过程中抽样检测的规范要求。对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4年12月31日发布《食品**抽样检验管理办法》o在该办法中明确了抽检的一系列的规则和要求。比如,(1)抽样人员。食品**监督抽检的抽样人员在执行抽样任务时应当出示监督抽检通知书、委托书等文件及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并不得少于2人。(2)样品选择。食品**监督抽检的抽样人员可以从食品生产者的成品库待销产品中或者从食品经营者的仓库和用于经营的食品中随机抽取样品,不得由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行提供样品。(3)样品备份。食品**监督抽检中的样品分为检验样品和复检备份样品。然而,对于抽样检验来说,*重要的是要选择有效的抽样检验方式。但是,该办法只是要求县级以上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制订的抽样检验年度工作计划中明确以下内容:(1)抽样检验的食品品种;(2)抽样环节、抽样方法、抽样数量等抽样工作要求;(3)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判定依据等检验工作要求;(4)检验结果的汇总分析及报送方式和时限;(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要求。由此,虽然该条款提到了工作计划中应当明确抽样方法、抽样数量,但这只是执法部门计划性的内容,行刑衔接机制中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通常是临时执法,完全按照计划进行抽检的情形只是线索来源及查办案件的一部分,所以对于后一工作情形,上述条款的可行性不大。这时抽检方法、程序是否合格就成为刑事执法机关审查判断取证合法陛的重要标准。从上述分析来看,包括部门规章在内的食品**行政监管法律中没有对抽检的一系列方式进行明确规定,给行刑衔接机制运行中的证据审查埋下了隐患。当然,除此以外,《猪肉、猪肝、猪尿抽样方法》(NY/T763-2004)等**标准也对相关食品的抽检规则作出明确规定。
    ……
    目录
    **章 供人食用:食品的核心要素及其证明
    一、从典型案件看“食品”的司法证明
    二、何为《刑法》中的“食品”
    三、食品与相关产品
    四、食品的证明

    第二章 毒豆芽案:犯罪认定的混乱与纠偏
    一、基于2015年至2016年度76个统计样本的经验分析
    二、规范冲突与标准缺失:“毒豆芽”案件的尴尬之源
    三、“毒豆芽”案件司法认定的规范分析
    四、结语

    第三章 地沟油案:有毒、有害食品的认定
    一、从司法裁判看“地沟油”案定性的焦点问题
    二、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司法认定标准
    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中犯罪对象的证明问题
    四、结语:技术发展与**标准

    第四章 注水肉案:因“水”而异的司法惩治
    一、从司法样本看注水肉案件惩治的实践状况
    二、从样本案例看注水肉案件的司法惩治规律
    三、主观明知的证明问题
    四、抽检的方式及效力问题
    五、结语

    第五章 泡打粉案: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刑法评价
    一、面食行业违规使用泡打粉引起的司法争议
    二、将含铝的非食品添加剂添加到食品中的行为性质
    三、超范围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行为的性质认定,
    四、超限量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行为的性质认定,
    五、结语:从注释刑法到科技刑法的思维转变

    第六章 保健品案:游走在药品案件与食品案件之间
    一、食品与药品之争
    二、保健品案件中主观明知的证明

    第七章 进口药案:不是问题的刑事司法难题
    一、陆勇案引发的司法争议
    二、陆勇案引发的理论争议
    三、非法进口药案件的司法认定
    ……

    第八章 假疫苗案:经营“真假”疫苗的规范评价
    第九章 膏药案:因标准而生的司法困境及其治理
    第十章 **器械案:标准与风险双重限定下的刑事归责

    附录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