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周作人译文全集(精装全十二卷)
QQ咨询:
有路璐璐:

周作人译文全集(精装全十二卷)

  • 作者:周作人 止庵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51352
  • 出版日期:2019年05月01日
  • 页数:3948
  • 定价:¥199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周作人译文全集》全书共十二卷,汇编目前所见周作人所有将外文译为中文的作品。其中第1至五卷为古希腊文译作;第六至九卷为日文译作;第十至十一卷主要为英文及世界语译作;第十二卷为用文言文翻译的作品。 周作人译文淡朴典雅,注文详尽而极富见地,精通古希腊文、日文、英文等多种外文,追求直译风格,自家又是散文大师,总能很**也很自如地传达原著的意味。其所译多为世界文学经典之作,如欧里庇得斯的悲剧,路吉阿诺斯的对话,《古事记》,《枕草子》,日本狂言和“滑稽本”等,具有极高的审美情趣与外国文学研究价值。同时,周作人为译文所加注释在译作中占很大比例,不妨看作是对相关外国的文学与文化问题的重要研究成果,而他一生置身于主流话语体系和正统思维方式之外,保证了这些注释不受时代局限,价值历久不衰。
    文章节选
    爱情与小狗 [匈加利]育珂摩耳 爱情与小狗,有什么关系呢?你听着,我告诉你。 我的好友妥尼极爱一个美丽少女,我却毫不喜欢。这并非因为我赞成爱丑陋的女子,也不是因为已被别人爱上了,喜欢也无益,实只为这女子的眼睛,是一只黑一只蓝的。我说,“妥尼,你好好的留心。这两色眼睛,没有好兆。伊用一只眼睛睃你,却用那一只去瞧别人;蓝的或忠于你,黑的或要欺骗你。” 妥尼说我错了。在他的意见,这两只眼睛非常调和。他说,这眼色使人想起黎明的曙光与星夜的夜色。从实说来,如果不诚实,那却在他自己;因为他同时爱一只蓝眼和一只黑眼。 但我终不喜欢这件事,又确信将来受损的定是妥尼,所以决意要竭力救他。我说,“你若娶了伊,这事很不妙。你且不能称伊作半分,伊有这参差的眼睛;极而言之,也只能称作你的四分之一:想伊一定是用两个人的肋骨造成的(见《旧约·创世记》)。妥尼,你不要和伊多事。” 妥尼便发了怒,教我不要再将他当作朋友。他说,“你是什么人,这样来训诲我!你并不是我的父母,不是我的长兄,或出嫁的姊,也不是我的教父。你可是么?你是什么人,也来妨害我的幸福。你说的话,我全不理。你不要管我的事,不然,我要敲你的头。我现在无论如何,定要娶伊的了。” 我不能说是他的父亲,或他的教父,所以只好站开,让他一直跑下“婚姻的谷”去。他如特别运气,或能半路跌下坑里,徼倖跌断一支臂膊罢了,倘若命里注定不幸,便直窜到谷底,跌断他的脖颈。话虽如此,他却幸运,到半路时,便从高头大马上跌下来了。一日的晚上,他到我这里来,很有决心的样子,对我说道,“老哥,我现在不娶耐理了。”我说,“我猜着是伊撇了你了。”“不是,不过前次见伊的时候,发生了一桩事罢了。”“阿,是什么事呢?”“我们在园里散步,有一点多钟。我又背诗给伊听,伊听了笑,我觉得只有天使能这样笑。忽然一只小狗迎着走来。他生了才有五个礼拜光景,才会在地上走。走到耐理面前,他摇尾跳跃,做出许多可笑的样子,又竖起一只小耳朵,一只却帖着。他为什么这样做,我不明白,但我想或者是人教他的。耐理蹲下去,用伊的两个雪白的手指,撮着竖起的耳朵,将他提在空中。小狗挣扎叫喊,耐理却只是微笑,用那一只手的食指吓他,说道,“住了住了!不要叫喊!这很不雅呢。”随后小狗渐渐沉静,仍被撮住耳朵,挂在空中,耐理才将他放到地上,小狗低低的叫着跑走了。耐理还是微笑不息。那时我也不等穿好外衣,立刻走出。我想伊只配这样作别,我也再不和伊相见了。我的朋友,我的耳朵万禁不起这样的操练呀。” 这样,小狗就救了我的朋友妥尼,得免了终身的难。 卖火柴的女儿 [丹麦]安兑尔然 天气很冷。天下雪,又快要黑了,已经是晚上,——是一年*末的一晚。在这寒阴暗中间,一个可怜的女儿,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伊从自己家里出来的时候原是穿着鞋,但这有什么用呢?那是很大的鞋,伊的母亲一直穿到现在;鞋就有那么大。这小女儿见路上两辆马车飞奔过来,慌忙跑到对面时,鞋都失掉了。一只是再也寻不着,一个孩子抓起那一只,也拿了逃走了。他说,将来他自己有了小孩,可以当作摇篮用的。所以现在女儿只赤着脚走,那脚已经冻得全然发红发青了。在旧围巾里面,伊兜着许多火柴,手里也拿着一把。整日没有一个人买过伊一点东西,也没有人给伊一个钱。 冻饿得索索的抖着,向前奔走,可怜的女儿!正是一幅穷苦生活的图画。雪片落在美丽的长发——披到两肩的好卷螺发上,但伊并不想到他。街上窗棂里,都明晃晃的点着灯火,发出烧鹅的香味,因为**正是大年夜了。咦,伊所想的正在这个! 两所房前后接着,其间有一个拐角,伊便在那里,屈身坐下。伊将脚缩紧,但是觉得愈冷了,又不敢回家,因为伊没有卖掉一把火柴,也没有一个钱拿回家去,伊定要受父亲的一顿打,而且家里也冷,因为他们家里只有一个屋顶,大的裂缝虽然用了稻草破布,已经塞好,风却仍然呼呼的吹进来。 伊的小手,几乎冻僵了。倘从柴束里抽出一支火柴,墙上擦着,温温手,该有好处。伊便抽出一支。霎的一声,火柴便爆发烧着了。这是一个温暖光明的火。伊两手笼在上面,正像一支小蜡烛,而且也是一个神异的小火光!女儿此时觉得仿佛坐在一个大火炉的前面,带着明亮的铜炉脚和铜盖。这火烧得何等好!而且何等安适!但小火光熄了,火炉也不见了,只有烧剩的火柴头留在手中。 第二支又在墙上擦着。火一发,火光落在墙上,墙便仿佛变了透明,同薄幕一样,伊能见屋里的事情。桌上铺着一块雪白的布,上面放着光亮的晚饭器具,烧鹅肚里满装着频果干枣,蓬蓬的发出热气。还有更好看的,那鹅跳下盘,在地板上摇摇摆摆的,胸前插着一把刀一把叉,向女儿走来。那时火柴熄了,只有厚实潮湿冰冷的墙,仍在伊的面前。伊又烧起一支火柴。这回伊坐在一株美丽的圣诞节树下,这树比去年伊在那富商家隔着玻璃窗望见的那一株,更加高大,更装饰得好看。一千多支蜡灯,点在绿树枝中间,许多彩色图画,同店头所有的一样,都向上看这灯光。女儿伸出两手向他们,火柴就熄了。圣诞烛渐渐的升高。伊现在再看,却是天上的星。一颗星往下落,曳了一道火光。女儿心里想道,“现在有一个人将死了。”因为伊的祖母——世上**爱伊的人,如今已经死了,——常常告诉伊说,凡是一颗星落下,就有一个灵魂升天去了。 伊又在墙上,划一支火柴,火发了光,在这亮光里,立着伊的祖母,——清净光明,和善可爱。女儿叫道,“祖母,你带我同去!我晓得火柴熄时,你就要去了。你也要同温暖的炉火,好的烧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要不见了。”伊忙将整把的火柴擦着,想留住伊的祖母。火柴烧得很猛,比日中还光明,祖母的相貌也很大很美丽,不同平常一样。伊将女儿抱在手里,两个人在光明喜乐中,离开地面,飞得很高,到那没有寒饿忧愁的地方去,——他们是同神在一处了! 但次日清早,女儿仍旧坐在拐角上,靠着墙,两颊绯红,口边带着笑容,——在旧年末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起来,照在一个小死尸上!这孩子坐在那里,冷而且硬,手里拿着火柴,其中一把,已经烧过了。傍人说,“伊想自己取暖。”但没有人知道伊看见怎样美景,也不知道伊在怎样的灵光中同伊祖母去享新年的欢乐去了。 中华腌菜谱 [日]青木正儿 一 榨菜 以我的很浅的经验来说,中华也有相当可以珍重的腌菜。我*先尝到的,是北京叫作榨菜的东西。上海称它作四川萝卜,所以这似乎是四川的名物,可也不是萝卜,乃是一种绿色的不规则形状的野菜,用盐腌的,正如名字所说,是经过压榨,咬去很是松脆,掺着青椒末什么,有点儿辣,实在是俏皮的。 我初次知道这个珍味,是在初临江南的时候,在上海的友人家里,作为日本料理的腌菜而拿出来的。自此以后深切的感到它的美味,乃是后来在北京留住,夏天的一日里同了同乡友人到什刹海纳凉,顺便在会贤堂会饮的那时候。油腻的菜有点吃饱了,便问有没有榨菜?跑堂的连答了三声“有有有”,就拿了从冷藏库里刚取出来冰冷的,切碎的碧绿鲜艳的一碟。很可以下酒,以后到来的几样菜都叫堂倌拿走了,老是叫要榨菜,要了好几回,这才痛饮而散。 二 虾油黄瓜 我从朝鲜经由满洲到北京去的路上,想起来是在山海关左近的一站。有一种什么东西装在小小的篓子或是罐里,大家都在那里买。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想来总是北方名物吧,我也是好奇,便也买了一个。木刻印刷的标签上,看不很清楚的写着“虾油玉爪”。虾的油是什么东西呢?至于“玉爪”,更加猜不出是什么了,心想或者是一种盐煮的小虾米吧。便朝着篓子看,同车的日本人也伸过头来看,说这是什么呀。答说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呢!说是不知道就买了么,便大笑一通。 到了北京之后,打开盖来看时,这却很是珍奇。是一种盐渍的没有像小手指头那么粗的黄瓜,满满装着,像翡翠的碧绿。要得这样一篓——说是篓却是内外都贴着纸,涂过防水的什么东西——小黄瓜,以我们日本人的常识来说,不知要从几百株的藤上去采摘,而且这样小的黄瓜除了饭馆里用作鱼生什么陪衬,才很是珍重的来加上一两个,算是了不得。于是才知道,从前认作“玉爪”的原来是“王瓜”之误,便是日本所谓黄瓜。虾油者似乎就是盐腌细虾,腐烂溶解的卤汁。后来留心着看,此物往往用作一种调味料,譬如我们叫作成吉思汗料理的烤羊肉,就必须用此,但是因为有一种异样的气味,所以对于日本人是不大相宜的。用了这种卤汁浸的黄瓜,味道很咸,不能多吃,但是当作下酒的菜却是极妙的。回国后过了十多年,偶然有一个在上海的友人,托人带了两瓶这东西给我,我很高兴能够再尝珍味,赶紧拿来下酒,可是比起从前在路上所买的,却没有那新鲜的风味,不觉大为失望。现今想起来,觉得那时胡乱买得一篓,真是天赐口福了。 三 笋干冬菜 从九江走上庐山,再从山的那一面下来,住在海会寺里。当地山僧拿出来佐茶的有一种笋干,很觉得珍奇,便拿来尽吃。到了第二天出发的时候,和尚在一个旧坛里取出那笋干五六根,又取藏在同一坛内的盐腌的干菜包,上面再包上荷叶,送给我道:“这样用干叶包着,存放到什么时候,都不会变味,而且这菜也可以吃。”我把这包很珍重的拿回日本,对着二三友人常骄傲地说,这是庐山寺里所制的名物,市场上没有得卖的东西,足以称作珍中之珍。这是怎么做的?因为言语不很能相通,不曾问得。好像是用嫩笋盐煮了,随后晒干,拿来细切后闲吃,有一种说不出的风味,是茶人所喜欢的一种食品。 (译者按:讲究茶道的风雅人称为茶人。)按清顾仲清《养小录》里笋油这一条里说,南方制“咸笋干”的时候,其煮笋的汁因为使用旧的,所以后来简直同酱油一样,而且比酱油还要好;山僧每常使用,外边极少能够看见。那么这笋似乎先用盐水煮了晒干,和腌菜略有不同,但是煮汁比酱油更鲜,这笋的所以如此鲜美,正是当然的了。 上面所说包笋干的那种干叶,在南方乡下的茶店里,也有拿出来佐茶的。在北京也有这种同样的东西,称作“冬菜”。不过南方用青菜所做,北方乃是用白菜罢了。北京把它细切在吃一种名叫馄饨的面食的时候,用来作料,嚼起来瑟瑟作响,很好吃的。 从前我们京都北边鞍马的名物有“木芽渍”的一种食物,从古代镰仓初期的显昭的《拾遗抄注》,直到江户时代都散见菜谱,似乎很是有名。但是不知何时却废止了,现在只能买到一种并不高明的土产品,叫作“木芽煮”了。实在是无聊得很。据雍州府的酿造部里说,这木芽渍是在春末夏初,采取通草叶,忍冬叶和木天蓼叶,细切混和了,泡盐水内随后阴干的。大概与北京的菜有相似的风味,而材料是用的野菜,想必更是富于野趣的了。
    编辑推荐语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重现知堂先生一生近六百万字译文之典雅优美。 穷尽周氏后人所藏手稿,增补非公开发表译文/著二十余万字 中译日译文一个世纪后重新面世,包括鲁迅、冰心等名家名作 布面精装,每本皆配有日本进口枯木纸函套,手感丰富,古拙质朴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