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上海极简史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上海极简史

  • 作者:葛剑雄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55527
  • 出版日期:2019年05月01日
  • 页数:80
  • 定价:¥5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上海极简史》是一部对上海历史进行通俗讲解的著作,是作者葛剑雄在“一条”平台所开设在线讲座的文字版,既有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又有较中肯的个人观点。本书通过十个专题,简要、概括地介绍上海自然地理环境、城市人文环境、行政区划、居住人口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对近代以来上海发展过程中一些关键事件也进行了介绍。本书在通俗叙述的同时,深入浅出地概括上海历史发展中的一些要点,论从史出,夹叙夹议,适当地表达作者自身对上海发展的一些观点。
    文章节选
    **讲 上海从哪里来 方志里面讲,因为这个地方在海的上洋,也就是海的上面,所以叫“上海”。这种说法是看见“上海”两个字望文生义的。一个地名的来历总是有其特殊原因的。其实,上海之所以叫“上海”,是它产生在一条叫“上海浦”的小河边上。我们知道,上海这一带把河叫作“浦”,比如黄浦江本来就叫“黄浦”,而在上海浦这条河附近还有一条河叫“下海浦”。上海,就出现在上海浦的边上。 历来有一种说法,因为租界的出现使上海一下子从一个小渔村变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实际上,这个过程没有这么简单。 大概在公元10世纪,也就是五代后期到北宋初年,就已经出现了一个名叫“上海”的聚落,归两浙路的秀州(今嘉兴)管辖。 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史料中出现了一个叫“上海务”的衙门。宋朝在各地设立叫“务”的衙门负责收税,上海务主要是收酒税的。这说明,在上海酒的贸易量已经比较大了,所以政府才能够收比较多的税,设立收税的衙门才有必要,才能够承担设这个衙门的行政成本。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本地产的粮食已经比较多,相当一部分商品粮可以用来酿酒;另一种则是上海是一个酒的集散**,意味着这里商业比较发达、交通比较方便,不是这里产的���也到这儿来交易。可见,此时上海的经济规模已经**不可能是一个小渔村了,上海已经发展为一个比较繁荣的市镇了。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史料里提到了一个姓董的人担任上海监镇。所谓“监镇”,就是管理这个镇的行政长官。*晚到咸淳三年,上海镇已经存在了。上海镇是归两浙西路的嘉兴府华亭县管的。这是我们找到的,上海跟华亭(即松江)之间关联的*早证据。 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升格为县,属江浙行省松江府管辖。升格为县,说明这个地方在经济、人口或赋税等方面肯定有它的重要性。它的县治一直就是上海县城(今黄浦区老城厢),虽然城墙是明朝才建起来的,但地点没有变过。一直到1933年才迁到了北桥,1992年上海县撤销,并入闵行区。上海建城的标志,就是1292年上海县的设立。 元朝在全国设有七个市舶司负责沿海贸易,其中有一个就设在上海。清朝康熙年间,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省设立海关,其中在上海县设了江海关,管辖江苏沿海24个出海口所有船舶的税收、航政、船政以及贸易等事务。很多人以为江海关是外国人来了以后才有的,实际上早在清朝的时候就已经设立了。在上海开埠之前,上海就已经是一个相当发达的县城了。 现在官方规定的上海简称是“沪”,是因为古代吴淞江下游近海这一段被称为“沪渎”。据说,当地的渔民是用一种竹子编起来的工具捕鱼,就像现在的竹制鱼笼、线笼,鱼进得去出不来,这个工具就叫“扈”,“扈”加“氵”就是上海的简称“沪”。 以前,上海还简称为“申”,像上海有《申报》、申江。据说春秋时期,上海这一带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甚至有人说黄浦江是春申君开的,所以被称为“申江”“黄歇浦”“歇浦”。但实际上,春秋时期上海这一带还没成陆,到处是一片汪洋,黄歇怎么可能封在上海呢?实际上,黄歇的封地在苏州,不可能延伸到上海。而黄浦江的形成更晚,一直到明朝才形成。明朝人喜欢把东西说得古,后人也就觉得讲得古表示它历史悠久,所以“黄歇浦”这个名称就延用下来了。 文人又往往把上海称为“海上”,在他们的诗文中常用“海上”替代“上海”,比如有本书叫《海上花列传》。其实“海上”不是一个真实的名称,而且很多地方可以称为“海上”。一般不把它作为上海正式的简称。
    目录
    导言 **讲 上海的来历 第二讲 上海滩 第三讲 黄浦江与苏州河 第四讲 上海的城墙 第五讲 上海租界 第六讲 上海市 第七讲 大上海计划 第八讲 上海人 第九讲 上海外的上海人 第十讲 上海话
    编辑推荐语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 土生土长的老上海人,你真的了解这座城市吗? ☆初到上海的沪漂一族,面对这座城市不知道如何融入? ☆上海新一代,却不会上海话、不懂上海史?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标准”上海话讲上海 ☆历史、地理、人口、语言四条线索 ☆上海滩、母亲河、租界、移民四大关键词 ☆生生不息大上海,和你以为的不一样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