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同志时代
QQ咨询:
有路璐璐:

同志时代

  • 作者:韩少功
  •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9787020064571
  •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01日
  • 页数:301
  • 定价:¥21.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遴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成就突出、风格鲜明、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全面的梳理、归纳和择取;每位作家的作品为一系列,各系列卷数不等,每卷以其中某篇作品的标题(长篇作品以书名)命名。本书是该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供读者阅读赏析。
    文章节选
    夜宿青江铺
    夜深了,一列火车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在浓重的夜色中驶进青江铺车站,给冷寂而安详的小镇带来一片喧哗。一大批衣染泥点的民工下车了,随着是错错落落的行李,箢箕、锄头、锅桶、盆钵……杂七杂八的东西碰撞着,人们争相夺路叫叫喊喊。
    镇上的人都知道,又一批民工到站了。八县民工会战洞庭湖的固堤工程结束,这个县的一万多民工马不停蹄,又要转到一个拦河坝工地上去,青江铺是他们必经的中转地。几天来,每逢到了北来的客车,都有这样一阵子混乱。
    要是白天,民工们拍拍灰,清点一下行装,找个地方喝口酒什么的暖暖身,就会继续赶路的。可现在是半夜,既不见汽车也不见拖拉机,深冬的北风又很冷,雨点也洒落下来。不知是谁喊了声:“下雨啦!”人影就纷纷贴向屋檐,涌向可以暂时避雨的树下或凉棚,更大的人流则顺着铁道线往左一拐,慌慌闯入空荡荡的青江铺正街。
    人们走了之后,站台上还留有一老一少。老的脚下穿着湖区常见的那种白帆布防护袜,外套黄面胶鞋,腰中扎着黑布围兜,两手戴着袖套,耳背和颈根都被湖风吹得黑黝黝的。看来他刚才好好睡了一觉,一个哈欠放出来,拿一件军用雨衣,往身上前一下、后一下,就算把灰土拍干净了。
    少的上前问:“老常,我们往哪里去?”
    老人说:“跟着大家走呗!”
    少年说:“我先去把交通局的电话打了。”
    老的随意嗯了一声,算是应允。
    两人分手后,老人看了看候车室躺满一地的民工,也来到了正街,不一会儿,在一栋楼房前停下来。这里挂着“青江铺旅社”的牌子,也拉着“民工服务站”的横幅。值班室的灯还亮着。中厅过道里早已挤满了人。强烈的烟草味、湖区的泥腥味,还有不时钻入鼻孔的酒气,掺和着叽叽喳喳的人声,塞满了这个不太大的空间。
    有人正在值班室前交涉:“请问这里还有床位没有?”
    “你还要我说多少遍?”一个女声在回答。
    “还有没有过道、饭堂什么的?随便什么地方,只要能躺就行。”
    值班室里久久没有回应。老人探头一看,见一个年轻的女服务员正在火炉边梳着长发,实在忙得没工夫。她把头发梳顺了,用干毛巾擦过了,又把一盆洗头发的热水泼掉了,这才有懒懒的一句丢过来:“没长眼睛啊?自己看吧。”
    值班室外挂着一个告示牌,上面写有大字:“床位全满恕不接待”。
    一个棉帽上带着干泥块的后生有点不甘心,继续赔着笑脸:“这……嘿嘿,能不能,再想点办法?我看这个堂屋……”他是指中厅,“闲着也是闲着,就让我们……”
    对方不理睬。
    “你看,天已经下雨了,又这么冷,我们这一夜怎么过?”
    是呀,是呀,今天这一夜怎么过?好多人都应和着,笑着请求。
    “你们问我,我问哪个呢?”
    服务员不愿再纠缠,啪的一下关掉窗户,走出值班室,又随手咣的一下带上门,然后一手提着水桶,一手摇着一大串钥匙,向人群外走去。“都出去,都出去!要关灯了!”她对一个啃着煮红薯的后生更是不耐烦:“皮往哪里吐?这是在你家里啊?这地方明天归你来扫?”
    老人一直没说话,看到这里时才皱了皱眉头。“大妹子,你不能就这么走嘛。”他拦住服务员,“大家刚从湖里来,顶风冒雨,膛泥滚水的,今晚要是站在外面吞西北风,受得住吗?当然,你们不是没有困难。我看能不能这样……”
    服务员对拦路人很生气:“你要干什么?”
    “奇怪,你们这里不是民工接待站吗?”
    “就你们是民工?”
    “上面要求你们至少准备三百个铺位……”
    “谁晓得你们来得这么急!”
    “那好,今天就算情况特殊。大妹子,麻烦你打个电话,给区里领导反映一下……”
    “我找不到人。”
    老人仍然很耐心,“好吧,我们去找也可以,但请你先借个煤炉子,给几位民工烤烤湿衣,好不好?”
    服务员辫子一甩走了。
    这一走,引爆了人们一肚子火。有人把扁担一顿,“呸!还‘为人民服务’呢,还挂着奖旗呢,我们把这些奖旗给撕了!”另一个人敲着铝皮锅也喊起来:“她还真把自己当姑奶奶啊?走!不就是淋几滴雨吗?老子情愿淋雨,也不看她一张苦瓜脸!”一个个愤怒的民工开始起身,开始向门外移动。老人看来也有些冒火,嘴角抽动了一下,但他还是摇摇手劝大家不要乱来:“不要吵!更不要骂!骂有什么用?我们到学校去想想办法吧。”
    老人随着民工们往外走,一眼看见服务员提一桶热水又转来了,想起了一件事:“你们的意见簿呢?”
    服务员愣了一下,看了他一眼,终于有了嘴角的一丝冷笑。啪——意见簿从值班室里丢了出来。
    老人不理会冷笑,摸出一副老花镜戴上,又抽出一支圆珠笔,靠着窗台,一笔一画写起来。正写着,嘿嘿嘿的一串笑声撞进大门。一个瘦个子中年人头戴绿呢子帽,脖子上缠着围巾,眼里闪着愉快的光,收起了手中的雨伞。“刘妹子!刘妹子!你看看,运气不错吧?你要的那号上海花布,我在县里散会刚好碰到,好俏的货哇……”高兴自得的声音,像一阵旋风吹进值班室。
    服务员一见来人便满面堆笑,“是吗?我看看……”于是,值班室里花布抖开,孔雀开屏一般,绽开出一大片鲜艳光斑,整个房间都亮了几分。这情景再次让老人皱了皱眉头,但他还是坚持写完*后一笔,把意见簿郑重地递过去。“噢,我提在这里了,你们看看吧……”
    女子接过意见簿,眼皮也没抬一下,随意往旁边一甩,继续着关于花布的谈笑。没料到她用力过大,意见簿滑过桌面,掉到了地上。
    老人没见她把红本子捡起来,也没见她打算把红本子捡起来,眼光逐渐变得严厉,终于大喝一声:“你混蛋!”
    这一声如火山爆发,震天动地,让女子瞪大眼睛吓一大跳。
    “捡起来!”老人以不可违抗的气势发布命令,“捡起来,打开它,给我读!”
    “喂喂——”旁边那个中年人凑过脸来,挡在老人面前,“吵什么吵?还骂人?嘴臭啊?”他问服务员这是怎么回事,嗯啊嗯啊一阵,然后背着手,眉毛跳了跳,端出*高裁决者的架势:“老乡,你走吧走吧,人家也不是有床位不安排嘛!”
    “她至少应该先看看那些意见!”老人偏着头坚持。
    “她现在看,以后看,有什么不一样吗?你不要一个手电筒光照别人,你自己就没有缺点错误?你开口就骂,哪有一点文明礼貌?你在这里大喊大叫,就不影响其他房客的休息?嗯?”他的语气也开始严厉起来,“喂,你是哪个单位的?”
    “不管是哪个单位的,对不关心群众疾苦的人,都有权利说话!”
    “关心群众,服务群众,这都没有错。但搞社会主义也不是请客吃饭。走一趟夜路就不行?淋几滴雨就会死人?那还谈什么大干快上?噢?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比你现在要辛苦几百倍,明不明白?”
    老人冷笑了一声,“亏你说得出!亏你还晓得天下有红军!你说这些,你不脸红,我都要脸红了!”
    “什么意思?”中年人被激怒了,“好哇!你这个老家伙,给脸不要脸,影响旅客睡眠,扰乱社会秩序,以为青江铺没王法了是吧?好,有问题到民兵小分队去解决,不要在这里胡搅蛮缠!”他随即摇起了电话机……不一会儿工夫,两个戴袖章的民兵就出现在值班室前,其中一个上前拍拍老人的肩:“走吧!老实点!跟我们走!”
    风云突变的这一串事态,使还未出门的几位民工大为震惊。“不能走!哪里这样不讲理?”“动不动就抓人,凭什么?”他们吼叫起来,有的护住老人,有的拦住民兵,双方开始揪扯和推搡。老人拨开他们的手,淡淡地说:“不要紧,不要紧的,我倒还真想去走一遭,看他们能把我怎么办。”说完把军用雨衣往身后一搭,不紧不慢地朝外走。
    人们散了,旅社的弹簧门把*后一个人影推出门外。女服务员嚼了口零食,喝了口热茶,哼着小调再次翻看那色彩艳丽的花布料,对着镜子在自己身上比量……忽然,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来。人们事后将知道,这是刚才在站台上与老人分手的那少年打来的。“……旅社吗?我有急事找人。我是谁?我是地委办公室小张!我要请地委书记常青山接电话……”
    “你打错地方了吧?”
    “没错没错,常书记刚才到你们那里去了。”
    “我怎么没看见?”女服务员有点糊涂,“……什么?什么?五十岁左右?戴两只袖套?随身带了一件军用雨衣?……”
    她突然想起什么,手忙脚乱地丢掉话筒,去翻看那红皮的意见簿,只见老人刚才写的那一页上,有触目惊心的两行大字:“态度冷若寒冰,心中没有群众。必须认真整顿,打掉邪气歪风!”下面的署名正是——
    常青山!
    妈呀,书记!还地委书记!是个不小的官吧?她一阵风奔出大门,直奔民兵小分队队部,远远看见那里灯火通明,中年人还在对常青山拍着桌子大声训斥:“你还不认错?好哇!茅坑里的石头,要同老子来斗法?如今大治之年,就是要整直你们这些人的骨头!让你晓得天有好高地有好厚!我一看你这样子,就知道你来历可疑,不会是什么好鸟。是混进民工队伍里的不法分子吧?来,你们给我搜……”
    服务员暗暗叫苦,一步撞开门,上气不接下气地把中年人拖到门外:“吴党委,错,错了!……”
    “什么错了?”
    “他,他是书记……”
    “你胡说什么?”
    “真是书记,你看!”
    中年人看一眼意见簿,笑着挥挥手:“大惊小怪,同名同姓的多着呢!”
    “不对!他,他真是啊……”服务员把小张来电话的事一说,中年人呆了片刻,啊呀一声差点摔倒在地,急得又是搓手又是跺脚,真希望眼下是一场噩梦。但眼下的一切明明不是梦。你看,那被自己当做不法分子的老头,不还真真切切坐在那里吗?抽了自己一耳光,不明明白白地感觉到痛吗?他愣了一下,飞步返回门内,满脸堆笑地大声说:“哎呀呀!真是天大的误会!天大的误会!大水冲了龙王庙,只怪我有眼无珠。您就是地委常书记吗?……我,我犯了大错误,原则性的、不可挽回的立场错误!……”
    书记淡淡地一笑,“审,接着审啊。不是要搜身吗?”
    “开玩笑了。我不知道是您。对不起,这事全都怪我。是我的政治思想觉悟太低了,今天给党的工作造成了令人痛心的巨大损失……”
    “吴党委,不要给自己上纲上线了。我有个要求……”
    “常书记,您不要这么叫,还是……叫我吴伟昌吧。”
    “叫吴伟昌就行?”
    “对对,叫吴伟昌。叫小吴,叫吴矮子,也行。”
    “好,吴伟昌同志,你是区委干部吗?……哦,还是在家值班的领导?那好,请你把镇上各单位的电话叫通,我要开个电话会,行不行?”
    “可以,当然可以!噢,常书记!我这就去安排。”
    正在这时,一辆绿色吉普车风驰电掣般驶来,停在门外。刚才来电话的那位小张一跳下车就大喊:“乱弹琴!你们把老常搞到哪里去了?老常同志——”
    “在这里呢。”常青山吸了口烟,不慌不忙迎出门,“小张,车子怎么来了?”
    “给民工送慰问品来了。”
    “来得正好。你赶快跟车出去,看路上有多少冒雨赶路的民工。如果看见了,就请他们回来,我们来安排住宿。”
    “是!”小张跳上吉普车远去,临走时瞪了吴伟昌一眼。
    整个青江铺沸腾起来了。一个紧急电话会议以后,一些有条件的工厂、学校、商店、机关等都成了临时接待站,到处都在铺稻草、煮姜汤、生炉火、煎面饼。小张把一些冒雨赶路的民工追回来了。真是巧得很,这些民工们刚进屋,屋外便哗哗哗下起了更大的雨。“天!多亏老常来这一招!”一个后生民工望望天,吐吐舌头,对正在分发着馒头的小张说:“老常呢?今天他一路上帮我们挑锅,我还以为他是食堂管理员呢。”
    小张四下张望:“是呀,他到哪里去了?”
    小张*后在旅社找到了老常。原来,旅社有个大食堂,可以开地铺,但没有稻草,常青山刚才带着几个区干部到镇上搬运稻草,刚好碰上大雨,差点淋成了落汤鸡。他眼下正在一堆柴火边烘衣服。
    吴伟昌送上一条毛巾,“青山同志,你这怎么行呢?你有病啊!有很多大事要办啊!快去休息吧,我的房子已经腾给你了,鸡蛋面也准备好了……”
    老人指指地下:“我就睡在这里好。”
    “哦。那,那也行,我去送床被子来。”
    吴伟昌尴尬地走了。尽管他没有回头,但他分明听到了身后一阵轻蔑的笑声。
    夜,更深了。常青山和小张合盖了一床被,身贴身,肩抵肩,热乎乎地挤在地铺上睡觉。不知什么时候,大地铺上鼾声四起,还有人在磨牙或者说梦话,老常却又点燃了一支烟。渐渐地,连小张也迷迷糊糊发出鼾声了,但伸手不见五指的这个深夜里,一颗孤零零的烟头还在亮着,亮着,亮着……
    战俘

    某兵种的程副司令员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九三四年,我在红军里当连长。
    这一年,我们独立师在沙寨一仗,吃掉了老蒋从湖北调来的一个旅。但那一仗打得好苦。敌人装备好,背的“汉阳造”,子弹都是满袋满袋的,大骡子还驮着迫击炮。但我们还是把他们一切为三,一块一块骨头啃下来。到*后,他们的旅长赵汉生带着几十个人,收缩在村子里放枪。当时我暴躁地喊:“今天不把姓赵的拍死,老子的脑壳就给他垫屁股啦!冲啊!”
    入夜,*后一个火力点总算被我们拔掉。一个冲锋,战斗稀里哗啦解决了。我们获得了一批枪炮,但几乎没有弹药。可见他们已经打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赵汉生来不及自杀,束手就擒,被五花大绑送来师部。他个头高,长腿长腰,还有一张长长的马脸,帽子没有了,长发上有血和泥巴,大概是从尸体堆中拖出来的。他的眼镜片在松明火把下熠熠发光,黑皮鞋掉了一只,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
    如果不是他心狠手辣,我们不会死伤惨重的。战士们收尸时哇哇地哭,一见仇人分外眼红,一齐喊打喊杀。我也怒火冲天,分开众人抢上前去,揪住他胸口就扇耳光。“龟孙子,你害得我们攻了**一夜,你他娘的再打呀!”
    目录
    自序
    夜宿青江铺
    战俘
    吴四老倌
    月兰
    过河
    火花亮在夜空
    回声
    孩子与牛

    西望茅草地
    飞过昨天
    风吹唢呐声
    近邻
    同志时代
    谷雨茶
    远方的树
    后视镜里
    编辑推荐语
    今天,社会和文学都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行进;写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表达方式、读者的需求和阅读趣味日趋多样;文学的娱乐功能受到重视;各种文学潮流兼容并包、各行其道。此时,全面系统地总结上述一批作家三十年来的创作实绩,对当代文学事业,对作家、读者和文学工作者,对当前的图书市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是作家韩少功的文学作品,记录了同志时代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