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构成基础
QQ咨询:
有路璐璐:

构成基础

  • 作者:张贵明、王力强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522386
  • 出版日期:2019年07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6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构成基础是数字媒体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设计教育的必修课。其*特点在于认知设计元素的构成规律,注重审美的形式探究,并有效梳理从具象元素到抽象元素的演化及组织方式,从而触及审美经验的馈予及审美心理情感的反应。
    文章节选
    学习要点:
    ● 认识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 理解点、线、面的性质及视错觉。

    ● 掌握点、线、面的构成训练表现。


    1.1 平面构成基本元素之一——点

    1.1.1 点的认知
    结合对于设计艺术的认知来进行分析,点可以作为造型设计的基础,是平面构成中的基本元素单位。在进行
    构思表现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点的大小,还应关注点的位置,不同位置中的点对于视觉的引导差异巨大。然而,
    对于点的理解不应拘泥于狭隘的认识,而是一个相对的过程,要结合实际情况而定。不同点的组合产生的视觉效
    果千变万化,灵活运用可以产生形式感强、内容丰富、意味深长的视觉感受与标识,传递有效的视觉信息内涵。就
    形状而言,点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点作为一种抽象化的元素,可以从实际的物象中进行提取,寻求借鉴。在理解点的性质时应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点是一种感受性的元素。就如同乒乓球相对于篮球来说是小的,而篮球相对于地球来说又可以把篮球作
    为点的元素,以此类推,便体现出平面构成中的点的特性,否则将会失去真正的对于点的理解与运用。在进行
    运用表现时,把点看成是视觉化的因素就好理解了,是相对的,却是有范围规范的一面。从直观的认知来理解,
    点往往被看成是圆形的,而基于平面构成中点的形状来说,以上的认识有失偏颇。按照点的外形特点可以将点分
    为:圆形的点、三角形的点、正方形的点、长方形的点、多边形的点等具有规则形状的点及一些不规则形状的点(见图1-1)。从以上角度进行分析,可以把点概括地分为两类:规则形的点与不规则的点,规则形的点显得具有规范性、秩序性、设计性,不规则的点呈现出开放性、灵活性、散乱性、表现性及情感性的特点。
    对于点的形可以简单概括为:具象化的形与抽象化的形。具象化的形别具特色,包括弯月形、露珠形、桃
    心形、水滴形等样式;抽象化的形具有良好的呈现性,包括正方形、长方形等方形类,正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扇
    形等圆形类以及多边形、菱形、三角形等角形类(见图1-2)。



    点作为视觉化的元素,具有重要的视觉引导作用,对点进行有效的组织与布局将会引起人们良好的视觉享受
    与内心的反应。点的作用的发挥是在一定的空间、环境范围之内的,同时与点的位置关系、大小样式、形状特点等
    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点在平面化的运用中具有很好的聚焦作用与吸引性。可大概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当点处于正中间位置
    时,显得稳定、淡然、从容;当点处于中间偏上的位置时将呈现升腾的、愉悦的、上升的效果;当点处于中间偏下
    的位置时,具有低沉、失落的感受;当点处于右上角或左上角时,分别体现出向右上方或是向左上方的动感及视
    觉的引导性;而处于右下角与左下角的点各自体现出角落中的停止与视觉失衡的感受(见图1-3 、图1-)。
    两个点在二维平面中的运用,由于相互之间的作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进行组合的时候会受到大小、虚
    实、位置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寻求一种视觉平衡的关系,更多体现出的是两个点的视觉化关系(见图1- 、图1-)。
    三个点的平面化运用,受到位置关系、排列方式的不同,呈现的视觉效果也不相同,却彰显了趣味性的存在
    (见图1- 、图1-)。
    目录
    构成基础 **部分 平面构成 1.1 平面构成基本元素之一——点..................................3 1.2 平面构成基本元素之二——线..................................10 1.3 平面构成基本元素之三——面..................................18 2.1 对称........................................................23 2.2 均衡........................................................24 2.3 秩序........................................................25 2.4 韵律........................................................26 2.5 变化........................................................26 2.6 统一........................................................27 3.1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骼......................................29 3.2 重复构成....................................................29 3.3 近似构成....................................................33 3.4 渐变构成....................................................36 3.5 发射构成....................................................39 3.6 特异构成....................................................42 3.7 对比构成....................................................45 3.8 肌理构成....................................................48 第二部分 色彩构成 4.1 色彩的分类..................................................54 构 4.2 色彩的三要素................................................56 4.3 色彩推移和色彩混合..........................................58 5.1 色彩的采集..................................................63 5.2 色彩的表现形式..............................................63 5.3 色彩的重构..................................................68 成 5.4 色彩构成的形式美............................................69 6.1 色彩的对比构成——色相、明度、纯度..........................73 6.2 色彩的对比构成——面积......................................78 6.3 色彩的对比构成——形状......................................79 基 6.4 色彩的对比构成——位置......................................79 6.5 色彩的对比构成——冷暖......................................80 6.6 色彩的调和构成——共性......................................81 6.7 色彩的调和构成——面积......................................85 6.8 色彩的调和构成——秩序......................................85 础 7.1 色彩的心理表达..............................................87 7.2 色彩的联想表达..............................................88 构成基础 第三部分 立体构成 8.1 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99 8.2 自然形态的立体造型.........................................103 8.3 非自然形态的立体造型.......................................107 8.4 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联系与区别...................109 8.5 学习立体构成的意义.........................................109 8.6 立体形态概况...............................................110 9.1 立体构成基本元素之一——点.................................115 9.2 立体构成基本元素之二——线.................................118 9.3 立体构成基本元素之三——面.................................123 9.4 立体构成基本元素之四——体.................................125 9.5 立体构成基本元素之五——空间...............................128 10.1 立体构成材料的分类........................................132 10.2 立体构成材料的综合特性....................................138 10.3 立体构成的空间造型表现——对比与调和......................139 10.4 立体构成的空间造型表现——对称与均衡......................143 10.5 立体构成的空间造型表现——尺度与比例......................144 10.6 立体构成的空间造型表现——节奏与韵律......................145 10.7 立体构成的空间造型表现——联想、想象与意境................147 第四部分 构成的应用 11.1 平面构成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153 11.2 平面构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155 11.3 平面构成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160 11.4 平面构成在计算机软件中的应用..............................162 12.1 色彩构成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164 12.2 色彩构成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166 12.3 色彩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168 12.4 色彩构成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171 13.1 立体构成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173 13.2 立体构成在雕塑中的应用....................................175 13.3 立体构成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176 13.4 立体构成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177 13.5 立体构成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180 13.6 立体构成在3D 设计方面的应用...............................182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