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世纪文库)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世纪文库)

  • 作者:牟宗三 撰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43366
  •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01日
  • 页数:222
  • 定价:¥23.7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牟宗三哲学是中国传统儒学乃至中国哲学在当代的发展,“第三期儒学”的概念即首先由牟先生所提出。牟先生是当代新儒学主要的、影响**的代表人物。他的先后期门生弟子大多是港、台地区哲学界、新生代的杰出学者,影响遍及北美、英、欧陆、日、韩、新、澳洲等地。《中国哲学的特质》和《中国哲学十九讲》七八十年代已有韩文版行世;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现代中国研究**主任Joel Thoraval博士现正拟将前书译成法文印行。1987年香港大学特颁牟先生荣誉文学博士仪式上,哲学系教授F•C•Moore博士特致辞说牟先生由儒家的心性学为起点所建立的“道德形上学”,为一超越义的形上学系统提供一道德的证明,是一勇敢而有原创性的思想线索,有深远的成果。同年冬季学期起,德国波昂大学专设“牟宗三哲学”课程,由哲学系教授J•Simon博士与汉学系教授R.Traunzettel博士共同主讲。《简明大英百科全书》也设“牟宗三”条目。 牟先生生前名字又进入1995年出版的《英文剑桥哲学字典》索引,其中“中国哲学”的总条目中指出“牟先生是当代新儒一派他那一代中*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
    文章节选
    **讲 中西哲学会通的可能性:哲学真理之普遍性与特殊性
    我的讲题是“中西哲学会通的分际与限度”,这是个大题目,在此只能长话短说,把大题目做简单地叙述。讲这个题目具有双重性格:一方面要通学术性,一方面要通时代性,要关连着时代。
    中西哲学之会通是核心地讲,由此核心扩大而言也可说是中西文化之会通。文化之范围太大,可以从各角度,各方面来看,但向内收缩到*核心的地方,当该是哲学。哲学可以做庞大的文化这一个综和体的**领导观念。故欲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开始时可以散开地由各方面来看,从各方面向内凑,如从文学、历史、经济、社会、政治等各方面凑到核心,还是个哲学问题,这一种讲法可以说是归纳的讲法。哲学地言之,也可说是一种现象学的讲法,即由文化各方面做现象学之分析与描述。但我们现在不采取这种讲法,而直接地由核心讲,故就落在哲学上。
    哲学从关连着文化来讲,哲学就是指导文化发展的一个方向或智慧,也即指导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与智慧。假若内在于哲学专就哲学本身而言,哲学有很多种定义,我们现在不谈。关连着文化讲,哲学就是文化发展的指导方向。这一个原则,无论应用到中国,西方与印度,同样适用而有效。
    中国文化由尧舜起经夏商周而一直发展到现在,为什么是这一个形态呢?西方文化由希腊、罗骊经过中世纪而到近代文明,为什么是那个形态呢?印度文化为什么又是这样呢?各文化形态之所以如此这般,*核心的地方就是哲学的观念在领导着。总而言之,人类世界之各文化系统皆是如此。
    ……
    目录
    出版前言

    分判与会通——读牟宗三先生《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
    **讲 中西哲学会通的可能性:哲学真理之普遍性与特殊性
    第二讲 中国哲学底传统:中国哲学所关心的是“生命”,而西方哲学所关心的其**在“自然”
    第三讲 西方哲学底传统:柏拉图传统,莱布尼兹、罗素传统以及康
    德传统:从莱布尼兹、罗素传统说起——莱布尼兹思想之下委与上提
    第四讲 康德的“经验的实在论”与“超越的观念论”此对反于“经验的观念论”与“超越的实在论”;由经验的实在论融摄知识范围内一切实在论的思想,由超越的观念论融摄一切关于智思界者的思想
    第五讲 康德的经验意义的二元论与罗素的中立一元论:超越意义的二元论不能成立
    第六讲 经验的实在论开感触界,超越的观念论开智思界:中西哲学对此两界之或轻或重,或消极或积极
    第七讲 一心开二门:中国哲学对于智思界是积极的,对于感触界是消极的(就成立知识言);西方哲学则反是
    第八讲 只康德的经验的实在论与超越的观念论所开的两界可以与中国哲学会通:进一步讲经验的实在论如何使主观的表象涉及对象而可以客观化
    第九讲 使主观表象客观化的是发自知性主体之形式,犹若“立于礼”
    第十讲 未决定的对象与决定了的对象
    第十一讲 范畴之发现:知性之逻辑的性格与存有论的性格
    第十二讲 范畴之形而上的推证与超越的推证
    第十三讲 “知性为自然立法”之意义:此是否主观主义?
    第十四讲 现象与物自身之超越的区分:感触直觉与智的直觉之对比以及直觉的知性与辨解的知性之对比:中国哲学肯定人可以有智的直觉
    附录
    一 谈民国以来的大学哲学系
    二 从西方哲学进至儒家学术——“王阳明致良知教”引言
    三 黑格尔与王船山
    四 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民主精神之汇通与相济问题
    五 鹅湖之会——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大综和与中西传统的融会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