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公司与将军:荷兰人与德川时代日本的相遇
QQ咨询:
有路璐璐:

公司与将军:荷兰人与德川时代日本的相遇

  • 作者:(英)亚当·克卢洛(Adam Clulow)
  •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787521701302
  • 出版日期:2019年07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6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向亚洲拓展自己的势力范围。然而自涉足日本市场以来,荷兰人毫无话语权。荷兰东印度公司期望能在德川幕府的秩序中寻求一席之地,但他们的尝试却屡屡受挫。 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地位,荷兰人利用外交、武力、经济等各种手段,想方设法为自己争取利益。在和德川幕府的一次次交锋中,荷兰人反复定位自己,他们到底是侵略成性的海盗,还是只想分一杯羹的商人?是“荷兰国王”的合法代理人,还是幕府的忠诚附庸?是顽固的殖民者,还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荷兰人不断在进退的边缘试探。在17世纪全球化背景下,这个世界股份制公司的翘楚究竟如何跨越迥然相异的政治体制、经济模式和文化圈,维持与亚洲政府的外交、商业、政治关系?又是如何建造自己的海外商业帝国的?本书仔细审视了近代早期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日本德川幕府的斗争,重新定义了“欧洲崛起”。 ------------- 全球史译丛(见识城邦出品): 01:全球史是什么[德]塞巴斯蒂安·康拉德(Sebastian Conrad)著 02:堕落之海:地中海史研究[英]佩里格林·霍登(Peregrine Horden)[英]尼古拉斯·珀塞尔(Nicholas Purcel
    文章节选
    来自共和国的王室书信 1609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两艘船只抵达日本西部的平户。在抛���停泊在港口的狭窄港湾后,这次探险的***准备派遣一队代表,前去寻求德川家康的接见。德川家康是这个军事政府的创始人,当时正临近他执政的第十年。一位荷兰的****——莫里斯亲王(Prince Maurits)在一封信中,记录下了荷兰人在日本的一些情况,但是并没有说明这封信的目的,以及为什么一个属于荷兰共和国的独立商业公司的代表团会携带这样一份文件到日本,这使这封信看起来只不过是历史的脚注。根据大多数针对随后所发生事情的描述,私营商人只关心交易,并无任何特别的外交主张,因此荷兰人受到一位友好的幕府将军的接待,后者迅速答应了他们所有的要求。这样一来,尽管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亚洲政治的陌生闯入者,但**次接触被视为一个典型的简单的互动,一次幕府将军和公司职员的简单情感交流,不需要额外的解释。 这种倾向于掩盖欧洲外交活动,把它作为一个基本上简单的谈判过程的做法,并不**于日本。无论是在小型港口**,还是在海岸地带的强大政权,达·伽马之后的指挥官们总是在他们的船只抛锚以后试图通过派遣大使,带着官方信函和礼物,接近这片土地上的*高权力机关。因此,从一开始,大使们就充当了殖民扩张的基本工具。然而虽然历史学家长期以来一直对欧洲人闯入亚洲商业网络的方式充满兴趣,但是详细介绍他们外交活动性质的研究却少得可怜。导致这种结果出现的原因是,即使是在诸如卫思韩等学者的开创性研究以后,我们对欧洲大使所面临的挑战的了解,相较于我们对欧洲商人为了征服其在亚洲的贸易困局中所进行的斗争来说,要少得多。 虽然有一些大使非常成功,但是他们要求进入的外交网络的复杂性——这种网络可能正如非常复杂、难以捉摸、抗拒渗透的任何商业网络一样——不应该被低估。考察大使的相关史料可以看出,与亚洲**的外交接触的过程是一个比它有时看起来更为棘手的事情,而且也是欧洲企业经常产生的问题。正如欧洲商人发现他们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出售一样,欧洲大使经常发现他们在参与亚洲的外交事务时准备不足。由于荷兰东印度公司雇员素质低下,礼物不甚合理,或者文件存在问题,以及目标极不现实,许多大使步履维艰。更简单地说,外交总是充满波折,特别是在两者相遇的*初阶段,即欧洲人试图在亚洲确立影响时。 欧洲大使在亚洲 16 世纪和17 世纪进入亚洲的欧洲企业,全部都在努力寻找合适的钥匙来解锁他们在整个地区遇到的各种不同的外交线路。瓦斯科·达·伽马1498 年抵达卡利卡特时,他立即给当地的统治者发出了一封信件,“ 通知他一个代表葡萄牙国王的特使带着信件来了”。以王室代表的身份,他自称葡萄牙国王的代理人,由国王提供经费以便与亚洲的君主取得联系。虽然达·伽马很容易夸大葡萄牙的军事力量,但是这种对他自己和自身角色的定位,实际上是根深蒂固的。与哥伦布的航海情况一样,他的探险队已经获得授权和资助以期获得亚洲的财富。与17 世纪使它黯然失色的商业公司不同,葡属印度总督府(the Estado da India)是一个由葡萄牙王室控制的组织机构,它是葡萄牙在亚洲扩张的首要工具。正因为如此,每个在东方探险的葡萄牙人都宣称是“为国王服务”,虽然大多数人只是试图为了自己的利益从事私人交易来补充他们的工资收入。 在卡利卡特**登陆亚洲以后,许多葡萄牙大使分散在亚洲各国,从事一系列的活动。结果在短短几十年里,他们的活动从印度的海滨延伸到了中国的宫廷。与他们的**先驱一样,这些大使依赖遥远的欧洲国王,来为他们的使命提供合法性,并且为交流提供框架。在王室旗帜下的代表团,带着印有王室玉玺的文件,并且展示出国王的画像。随后提出的要求也基本上一致。1498 年,达·伽马曾解释说:“ 他受命口头告知对方……[葡萄牙国王]希望……[和卡利卡特的统治者]成为朋友和兄弟。”在随后与一系列**的谈判中,大使们为了结成政治联盟并获得贸易优惠,不断向当地统治者宣示国王的“友谊”(amizade)和“兄弟关系”(irmandade)。这两个概念意味深长:兄弟关系“指向一个带有心理暗示的虚构血缘关系”,这种方法通过建立君主联盟从而建立起跨文化的联系以达到共同目标,与此同时,友谊则伴随着各自的一套相互之间的义务。因此,这种君主与个人之间联系的概念,有可能跨越遥远的距离,并且不需要任何面对面接触,就可以提供一个用于贸易的组织结构和随后相互作用的一致逻辑。 虽然它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交流框架,但是把对国王的依赖作为外交交流的关键也带来了自身的难题。*常见的困难在于,说服他人认真对待葡萄牙主权。一方面大使们怀有对君主权力及其友谊希求的宏大要求,另一方面他们的使团又表现得低声下气,有时甚至伪装得非常低劣,他们竭力调和这两者之间的分歧。这种要求和表现之间的分歧*早出现于1498 年,当时卡利卡特的国王注意到,达·伽马“告诉他,他来自一个非常富裕的王国,但却什么也没有带给他”。遇上诸如中国皇帝这样的君主时,把王室兄弟关系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工具也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中国皇帝掌控着一个等级系统,将外族人提拔到帝国首都的文明**,因此倾向于排斥任何与欧洲小君主平起平坐的观念。
    目录
    中文版序言 导 言 驯服荷兰人 大分流 公司与将军 文明化和社会化 **部分 外交 **章 来自共和国的王室书信 欧洲大使在亚洲 荷兰的问题 发现日本 **位荷兰大使 荷兰执政的回应 第二章 巴达维亚总督 作为外交**的巴达维亚 派往日本的新使节 大使的到来 江户迷局 拒绝与责备 第三章 幕府将军的忠实奴仆 言语与修辞 江户参府 从言到行 “帝国的鲜花,**的护卫” 第二部分 暴力 第四章 暴力之海 海上通行证 法律与暴力 葡萄牙人在日本 扩张与升级 1621年法令 第五章 权力和申诉 长崎的中国商人团体 忠实正派的人们 郑氏的威胁 布鲁克林号事件 克拉维斯克号事件 法律之海 第三部分 主权 第六章 把**插到亚洲去 殖民地大员 限制与抵制 保卫主权 日本**主义的文明秩序 来自中国台湾的使团 冲突升级 第七章 放弃长官 罪行与惩罚 安汶事件 放弃长官 营救长官 礼物 结论 荷兰人在日本的经验 致 谢 档案史料 参考文献 索 引 译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