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电力计算手册(原书第4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电力计算手册(原书第4版)

  • 作者:(美)H. 韦恩· 比特(H.Wayne Beaty) 等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622925
  • 出版日期:2019年07月01日
  • 页数:544
  • 定价:¥18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关于电力工程的计算手册,风格以实用为主,包含了大量的算例和详尽的解算过程。全书共24章,分别是基础网络分析、测量仪表、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变压器、三相感应电动机、单相电动机、同步电机、电力生产、架空输电线路和地埋电缆、电力网络、电力系统潮流分析、电力系统控制、短路计算、系统接地、电力系统保护、电力系统稳定、热电联产、固定型电池、电力能源经济模型、照明设计、电力电子、可再生能源、电能质量、智能电网。本书可作为从事电力系统设计、研究和分析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对高等院校电力系统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目录
    目录 译者序 原书前言 第1章基础网络分析 1.1直流串并联网络分析 1.2直流网络的支路电流分析法 1.3直流网络的网孔分析法 1.4直流网络的节点分析法 1.5利用叠加定理求解直流网络 1.6利用戴维南定理求解直流网络 1.7利用诺顿蒂尼求解直流网络 1.8平衡的直流桥网络 1.9不平衡的直流桥网络 1.10正弦波分析 1.11方波分析 1.12偏移波分析 1.13由一个直流电压源和一个交流电压源串联组成的非正弦输入的电路响应 1.14串联RLC电路的交流稳态分析 1.15并联RLC电路交流稳态分析 1.16交流串并联网络分析 1.17交流电路的功率分析 1.18有功功率因数和和无功功率因数分析 1.19功率因数校正 1.20交流电路的*大传输功率 1.21平衡Y-Y连接系统分析 1.22平衡 Δ- Δ 连接系统分析 1.23积分电路对方波的响应 1.24参考文献 第2章 测量仪表 2.1简介 2.2电压测量 2.3电流测量 2.4利用单相功率表进行功率测量 2.5利用三相功率表进行功率测量 2.6无功功率测量 2.7有功功率因数测量 2.8电能计量 2.9电力*大需量测量 2.10非电量测量 2.11参考文献 第3章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 3.1用于转速和电压测量的直流测速发电机 3.2从空载饱和曲线获得他励直流发电机的额定工况 3.3复励直流发电机的输出条件计算 3.4直流发电机中产生平复励的串励增磁计算 3.5直流发电机中间极绕组的计算 3.6直流电机补偿绕组的设计 3.7自励直流发电机定子绕组和电枢绕组的电阻计算 3.8直流并励发电机的效率计算 3.9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转矩和效率计算 3.10直流并励电动机手动起动器的设计 3.11选择直流电动机时对工作周期的考虑 3.12直流并励电动机电枢反应的计算 3.13他励直流电动机动力制动 3.14直流电动机的三相晶闸管整流器(SCR)驱动 3.15根据电枢电流和空载饱和曲线确定并励直流电动机转速 3.16直流电动机的斩波驱动 3.17并励直流电动机反电动势自动起动器的设计 3.18参考文献 第4章 变压器 4.1变压器电压比分析 4.2升压变压器分析 4.3变压器带载分析 4.4阻抗匹配变压器的选择 4.5多绕组变压器的性能 4.6三绕组变压器的阻抗变换 4.7二次侧有抽头的变压器选择 4.8变压器特性与性能 4.9带感性负载的变压器性能分析 4.10带容性负载的变压器性能分析 4.11变压器电压调整率的计算 4.12变压器效率的计算 4.13变压器*大运行效率分析 4.14全天效率计算 4.15带周期性负载的变压器选择 4.16短路状态下的变压器分析 4.17利用开路及短路实验计算变压器等效电路参数 4.18升压自耦变压器的性能(降/升压变压器运行在升压模式) 4.19 D -Y联结的三相变压器组作为发电机升压变压器的分析 4.20开口D-Y系统的性能 4.21Scott接线系统分析 4.22参考文献 第5章三相感应电动机 5.1简介 5.2等效电路 5.3等效电路参数的计算 5.4性能特征 5.5反向制动 5.6制动 5.7自耦变压器起动 5.8串电阻起动 5.9串电抗起动 5.10串并联起动 5.11多级起动 5.12转速控制 5.13线电压控制 5.14频率控制 5.15电动机起动及转速控制选择 5.16恒负载电动机的选择 5.17变化负载电动机的选择 5.18参考文献 第6章单相电动机 6.1根据空载试验和堵转试验确定单相感应电动机等效电路 6.2单相感应电动机的转矩和效率计算 6.3根据单相感应电动机等效电路确定输入条件和内部产生的功率 6.4根据单相感应电动机近似等效电路计算输入条件和内部产生功率 6.5根据单相感应电动机等效电路计算损耗和效率 6.6电容电动机起动转矩计算 6.7电阻起动分相电动机的起动转矩 6.8隐极电动机的损耗及效率 6.9磁阻电动机的同步转速及产生的转矩 6.10磁阻电动机平均机械功率的*大值 6.11小功率电动机*大转矩-转速关系 6.12推斥电动机的励磁绕组及电枢绕组设计 6.13通用电动机的机械功率及交/直流转矩比较 6.14单相串励电动机(通用)等效电路以及相量图 6.15参考文献 第7章 同步电机 7.1标幺制的基准值 7.2d轴电抗标幺值 7.3q轴电抗标幺值 7.4开路时间常数标幺值 7.5短路时间常数标幺值 7.6稳态相量图 7.7发电机容量曲线 7.8发电调整 7.9发电机短路比 7.10输出的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7.11发电机的发电效率 7.12同步功率系数 7.13发电机接地变压器和电阻 7.14功率因数的改善 7.15参考文献 第8章 电力生产 8.1主要参数确定 8.2电力发电机组优化 8.3年容量因子 8.4年固定费率 8.5燃料成本 8.6平均净热耗率 8.7筛选曲线的构建 8.8不同时和同时*大预测年负荷 8.9必要的备用容量裕度规划 8.10商业可用的系统额定容量 8.11水力发电站 8.12发电厂扩建规划中使用的大型机组和电厂的额定值 8.13发电系统扩展计划的备选方案 8.14安装机组的发电机额定容量 8.15优化电厂设计 8.16年运行与维护成本相对于安装资金成本 8.17热耗率与投资成本和/或年运行与维护成本 8.18替代燃料成本 8.19容量惩罚 8.20参考文献 第9章 架空输电线路和地埋电缆 9.1简介 9.2导体电阻 9.3单根导体输电线路电感 9.4两线输电线路电感 9.5两线输电线路感抗 9.6多股绞线输电线路电感 9.7三相输电线路电感 9.8三相线路的单相感抗 9.9多导线输电线路的电感 9.10多导线输电线路的感抗 9.11分裂输电线路的感抗 9.12查表法计算感抗 9.13互感磁链的影响 9.14考虑大地回路修正项的多导线输电线路的感抗 9.15三相输电线路感性序阻抗 9.16管道或者沟渠中电缆的感抗 9.17计及大地回路修正项的多芯地埋电缆感抗 9.18三相地埋电缆的感性序阻抗 9.19输电线路的充电电流和容性无功功率 9.20两线输电线路的电容 9.21两线输电线路的容抗 9.22三相输电线路的电容 9.23三相输电线路单相容抗 9.24多导线输电线路的容性电纳 9.25三相输电线路容性序电纳 9.26与地埋电缆相关的容性电纳 9.27有功功率-频率特性研究用输电线路模型 9.28有功功率-频率特性研究用中等长度输电线路模型 9.29有功功率-频率特性研究用长输电线路模型 9.30复功率 9.31波阻抗负荷 9.23参考文献 第10章电力网络 10.1电力系统表示方法: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和线路 10.2求解三相问题的标幺制 10.3三相短路计算的标幺基准值 10.4改变标幺量的基准值 10.5Y-d和D-y转换 10.6三绕组变压器的标幺电抗 10.7复功率计算 10.8利用灯泡检测电压相序 10.9三相平衡系统的总功率 10.10并联变压器之间的负载分配 10.11Y-d变压器组的相位移 10.12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以及功率因数的计算 10.13功率图 10.14利用静态电容器改善功率因数 10.15利用三相同步电动机改善功率因数 10.16双绕组变压器连接为自耦变压器的功率计算 10.17两表法测量三相负载功率 10.18开口三角变压器的运行 10.19三相电动机与平衡三角接线负载并列运行时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10.20参考文献 第11章 11.1引言 11.2术语 11.3潮流方程的推导 11.4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11.5利用高斯-塞得尔法进行电力系统潮流求解 11.6高斯-塞得尔法潮流计算示例 11.7牛顿-拉夫逊法(N-R)进行潮流计算 11.8应用N-R法求解电力系统潮流方程 11.9牛顿-拉夫逊法(N-R)求解示例 11.10利用快速解耦(F-D)法进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11.11快速解耦法求解示例 11.12结束语 11.13 参考文献 第12章 电力系统控制 12.1前言 12.2 电力系统控制 12.3电力系统控制的目的 12.4控制手段的分类 12.5正常运行方式下控制设计的假设 12.6在管制电力工业中的分层控制 12.7在电力工业变化中的电力系统控制 12.8结论 12.9参考文献 第13章 短路计算 13.1由短路试验确定变压器电压调整 13.2单相变压器满负荷时端电压计算 13.3三相平衡电路的电压及电流计算 13.4三相短路电流计算 13.5次暂态、暂态及同步短路电流 13.6不平衡三相电路功率 13.7序分量的计算 13.8相量运算符J及a 的性质 13.9利用序分量计算复功率 13.10不同相序的电抗及阻抗 13.11两相短路计算 13.12发电机、变压器及输电线路的零序电抗 13.13单相接地短路计算 13.14电动机提供的次暂态电流和断路器的选择 13.15感应电动机的起动电流 13.16感应电动机短路电流 13.17利用矩阵方程及矩阵转置计算母线电压 13.18输电线潮流和ABCD常数 13.19参考文献 第14章系统接地 14.1接地的目的 14.2定义 14.3基本计算过程 14.4背景 14.5接地电极垂直电极电阻的估算 14.6复杂接地电极系统电阻/阻抗估算 14.7电极系统(接地网)地电位上升估算 14.8结论 14.9计算机建模软件 14.10参考文献 第15章电力系统保护 15.1简介 15.2电流互感器的连接和尺寸 15.3辐射型配电网的带时限过电流保护 15.4差动保护 15.5阶段式距离保护 15.6小型电动机保护 15.7数字保护基础 15.8先进的数字通信 15.9总结 15.10参考文献 第16章电力系统稳定 16.1简介 16.2动态建模及仿真 16.3暂态稳定分析 16.4单机无穷大系统仿真示例 16.5程序自动化 16.6暂态稳定设计准则的选择 16.7暂态稳定辅助措施 16.8低频减载方案的选择 16.9稳态稳定性分析 16.10电压稳定性分析 16.11大规模动态仿真数据的准备 16.12励磁及发电机模型的验证 16.13直接数据驱动的稳定性分析 16.14参考文献 第17章 热电联产 17.1简介 17.2汽轮机级的功率输出 17.3发电机和机械损耗 17.4锅炉给水泵和冷凝水泵的功率损耗 17.5总功率和净功率输出 17.6热耗和燃料消耗 17.7热损耗 17.8给水加热器的热平衡 17.9基于燃气轮机的热电厂 17.10热电联产模式中燃气轮机的输出和热损耗 17.11STCP和GTCP的比较分析 17.12参考文献 第18章 固定型电池 18.1电池的选择 18.2额定容量 18.3C率 18.4直流系统电池放电终止电压计算 18.5确定电池容量的方法——恒电流法 18.6确定电池容量的方法——恒功率法 18.7恒功率负载电流的确定 18.8正极板数量 18.9放电特性 18.10Fan曲线的使用 18.11S曲线的使用 18.12K因子的使用 18.13电压下降——镍镉电池浮充 18.1448V系统电池数量 18.15125V及250V直流系统电池单元数量 18.16镍铬电池单元的选择 18.17负载曲线 18.18随机负载曲线 18.19**分钟内负载 18.20单一负载曲线电池容量 18.21多负载曲线电池容量设计 18.22安时容量 18.23恒功率法进行电池容量计算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