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地球编年史第七部:完结日,审判与回归的预言
QQ咨询:
有路璐璐:

地球编年史第七部:完结日,审判与回归的预言

  • 作者:[美]撒迦利亚·西琴 著,凤凰联动 出品
  •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59434081
  • 出版日期:2019年08月01日
  • 页数:304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从开山之作《第十二个天体》开始,《地球编年史》唤醒了人们对苏美尔文明和它所记录的外星人阿努纳奇来到地球并创造人类的记忆。 在《完结日:审判与回归的预言》里,西琴还要告诉我们,宇宙的终结直通其开端,如果你能精通这个开端,就有可能预知未来。 《完结日:审判与回归的预言》中出现的数据、分析与观点,归功于一个需要三十年以上不间断研究的大师级工程。 其中,西琴呈示了令人震惊的新证据,表明我们的过去即未来──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地球必须服从于一个早已设定的周期性的天文时间,而人类的创造者,第十二个天体和其上的众神,将会随着这一大周期的到来重返地球……
    文章节选
    **章 弥赛亚的钟声 无论在何地,对天启的惊恐、弥赛亚似的狂热以及对世界末日的焦虑,都侵扰着人类。 在战争中、在叛乱中、在对异教徒的屠杀中,都展现着人类的宗教狂热。西方的国王召集军队,与东方作战。文明的冲突动摇着生活传统的根基。战争吞没了城市与村镇;权势们在保护墙后寻找着**。自然灾害与不断增强的灾祸使人们疑惑:人类有罪了吗?这是上帝愤怒的证据吗?这些预示着下一次大洪水吗?这是天启吗?弥赛亚的钟声近了吗? 钟声敲响的时间,是公元21世纪,还是公元前21世纪? 两个时间都是正确��案,我们的当下与遥远的古代是一样的。这是现在的情形,也是4000多年前的情形;这惊人的相似,归因于在这两个时刻中间发生的事件,那个时期有着基督时代的弥赛亚狂热。 人类的三次大洪水——有两次发生在过去(大约是公元前2100年以及耶稣诞生的时期),一次即将发生在临近的未来——是互相联系的。一次引起另一次,只有理解了那次才能理解这次。今生于往,过去即未来。这三次洪水的本质都是弥赛亚预言;连接这三次洪水的是预言书。 这充满苦难与忧患的现在将怎样结束,未来预示着什么呢?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进入预言书的领域。我们的预言书不会是一个大杂烩——以对末日与毁灭的恐惧为吸引的新发现的大杂烩。它是可以信任的,这个信任是建立在**的古代档案上,这个档案证实了过去,预言了将来,记录了以前的弥赛亚预言——在古代便预言了将来,这个预言中的将来正在来到。 在这三个启示录的例子(两个已经发生,另一个将要发生)中,天国和尘世的关系——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关系——正是这些事件发生的关键。在地球上,某些连接天国与尘世的实际场所的存在,表现在物质方面,被认为是这些事件发生的关键和**;我们所谓的宗教,则表现了精神方面。 除了大约在公元前2100年的那次,在这三次事件中,变化了的人类和上帝间的关系都是问题的核心。大约在公元前2100年,人类面临着**次跨时代的巨变,那时人类和上帝的关系是多元的。是否人类和上帝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读者会很快地发现。 ※ 阿努纳奇(“从天堂来到地球的人”)——苏美尔人对他们的称呼——就是神,当因为需要黄金而从尼比鲁来到地球时,他们的故事便开始了。被刻在七块碑上的《创世史诗》,记录了他们行星的故事。这故事通常被看作一个寓言式的神话,产生于原始的心灵——把行星们看作是神在相互斗争的心灵。但正如我在《第十二个天体》中表明的一样,这个古代文本,实际上是一个深奥的天体演化论,它讲述了一个经过我们太阳系的迷路行星,是怎样与提亚玛特行星相撞的。这个碰撞产生了地球与月亮,产生了小行星带与彗星。这个侵略者自己也被捕获在一个椭圆轨道上,其一个周期为3600个地球年(见图1)。 苏美尔人的文献说到,在120个周期(432000地球年)后,大洪水之前,阿努纳奇人来到地球。他们怎么来的,为何而来,他们在埃丁(圣经中的伊甸园)的**座城市,他们制造亚当以及为何而造,悲惨的大洪水——这些,统统都记载在我的《地球编年史》系列中,这里将不再重复。但是,在开始前往公元前21世纪的时间旅行前,我们需要回忆一些大洪水发生前后的重大事件。 圣经中的大洪水,开始于《创世记》第六章。耶和华起先决定把人类从地球上灭绝,然后又故意通过诺亚方舟拯救了人类。在苏美尔人关于此故事更早的文献中,把对人类的不满归因于恩利尔神,而试图拯救人类的是恩基神。《圣经》为了宣扬一神论,不仅掩盖了恩利尔与恩基的争执,阿努纳奇人的两个氏族间的争斗也被掩盖,而此争斗决定了地球上随后发生的事件之进程。 我们需要把这两个氏族及其子孙的争斗,以及大洪水后分派给两者的领地,记于心中,才能理解之后发生的一切。 恩基与恩利尔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父亲是尼比鲁的首领阿努;他们在地球上的斗争起源于其母星——尼比鲁。恩基——之后被称作E.A.(意思是“家是水的人”)——是阿努的大儿子,但不是阿努妻子安图所生,而恩利尔是安图(安图是阿努同父异母的妹妹)所生。因此,恩利尔虽然不是阿努的大儿子,但却是尼比鲁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在阿努即位之前,王位在继承竞争中落入了阿拉卢之手,之后阿努用政变夺取了王位,把阿拉卢从尼比鲁赶走。这个事实激化了恩基和安图家族本就不可避免的矛盾。这件事不仅使E.A重新回到了他祖先时候的怨恨中,而且对恩利尔的领导权提出了挑战。这些都写在史诗《安祖的传说》中(欲了解尼比鲁王室错综复杂的关系、以上人物的祖先,请参见《失落的恩基之书》)。 我发现,解开众神继承(与婚姻)规则的秘密的关键,是认识到:众神的这些规则也用在了他们在人类世界中的代理人身上。在《圣经》的传说中(见《创世记》20 :12),族长亚伯拉罕在介绍他的妻子萨拉是他妹妹时,说自己没有说谎,“事实上,她是我的妹妹,我父亲的女儿,但不是我母亲的女儿,她是我的妻子”。她不仅作为同父异母的妹妹与亚伯拉罕结婚,而且她的儿子以撒成为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亚伯拉罕与其侍女夏甲所生的大儿子以赛玛利却没有这个资格(这继承规则怎样引起古埃及太阳神拉的后代——同父异母的奥西里斯与赛特的不和,在《众神与人类的战争》中有说明)。 这继承规则虽然看起来复杂,但却是建立在被书写王朝历史的人称作“血统”的东西之上的。我们现在知道,这便是DNA系谱,DNA继承自父母,而线粒体DNA(mtDNA)只能继承自母亲。这复杂而基本的规则便是这样:王朝的血统通过男性的血统延续;头生子在继承顺序中靠后;可以娶同父异母的姐妹为妻;无论这个妻子生的儿子是否是头生子,他都将成为王位继承人。 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弟恩基与恩利尔争夺王位的斗争,又因为掺和了感情方面的斗争而变得复杂。他们都对其同父异母的姐妹宁马赫垂涎欲滴,宁马赫的母亲是阿努的一个小妾。她是恩基的真爱,却不被允许嫁给恩基。恩利尔夺去了宁马赫,并与她生有一子,名为尼努尔塔。虽然尼努尔塔不是婚生子,但这继承规则使他成了无可争议的继承人,因为他是头生子,并且其母亲是恩利尔同父异母的姐妹。 ※ 恩基,正如在《地球编年史》中叙述的一样,是来到地球的50个阿努纳奇人的首领(他们来地球是为了获得黄金,以保护尼比鲁正在缩小的大气层)。当*初的计划失败后,恩利尔带着更大的任务和更多的阿努纳奇人,来到地球。宁马赫也作为一个首领来到了地球。 阿努也来到了地球,解决了他两个儿子的矛盾(这个矛盾毁掉了这个生死攸关的任务);他甚至待在地球,让他的一个兄弟确保在尼比鲁的摄政统治:《阿特拉哈西斯史诗》以此开始了众神与人类的故事。有此背景,这个古代文本告诉我们,很多东西都决定着谁会待在地球、谁会得到尼比鲁的王位: 众神彼此紧握双手, 彼此抛弃而分离: 阿努回到天国, 地球归恩利尔统治; 大海,被围成环状, 给予恩基。 而这些事情的结果,便是阿努作为王回到尼比鲁。恩基获得了大海与河流的统治权(他是海神,在希腊被称为波塞冬,在罗马被称为尼普顿),他获得En.Ki(地球之主)的称号,这使他得到了安抚。但是,恩利尔(EN.LIL,统帅之主)获得了全部的统治权:“地球归他统治。”无论恩基愤恨与否,他都不能违抗这继承规则和已发生的一切;所以对这不公平的愤恨,以及因他父亲与祖先遭受的不公平对待而报复的强烈决心,使得恩基的儿子马杜克发动了战争。 几种文本都描述了阿努纳奇人是怎样在埃丁(大洪水后的苏美尔)建立起他们的殖民地的,每个殖民地都有特殊的功能,都为某个主要计划服务。至关重要的空间连接(用航天飞机与太空船联系母星来实现其功能),由恩利尔在尼普尔(一个苏美尔和巴比伦城市,在现在的伊拉克东南。——译者注)的指挥所所控制。这个指挥所的**是一个发着微光的房间,名叫DUR.AN.KI (意思是天国与地球的连接处)。阿努纳奇人另一个关键设备太空船发射降落场坐落在西巴尔(鸟城)。尼普尔被建立在同心圆的**,“上帝之城”也建立在此地;为了方便太空船降落,他们建造了一个登陆走廊,其焦点在近东高大的亚拉腊山(在土耳其东部;据基督教《圣经》载,大洪水后诺亚方舟即停于此。——译者注)的两个峰顶(见图2)。 然而大洪水“扫荡了地球”,毁灭了所有的上帝之城,也就毁灭了他们的控制室和起落场,并把大洪水后的苏美尔埋葬在千万吨的淤泥中。一切都得重来——但一切都可以不同于以往。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太空船起落场,并给它配备上新的任务控制室和能照亮降落走廊的新灯塔。新的降落道依然建立在亚拉腊山突出的双峰上;其他的设备都是新的:起落场建立在北纬30度的西奈半岛上;以人造的双峰作为灯塔——吉萨金字塔;一个新的控制室建立在耶路撒冷(见图3)。这个规划在后洪水时代发生的事件中起到关键作用。 ※ 对于神与人类的事务以及人与神的关系,大洪水都是一个分水岭(无论按其字面意思或象征意思去理解):凡人,以前被塑造成为神服务的凡人,自此以后被看作是神在这个被毁灭了的行星上的合作者,只是地位稍低而已。 于是,在公元前3800年,人类在美索不达米亚建立**个文明高峰时,这种神与人的新关系被建立起来并神圣化,同时被编入法典。接着发生的重大事件便是阿努正式访问地球,而阿努不仅是尼比鲁的统治者,而且是地球上众神的首领。他此次访问的一个原因(也许是*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在众神中确立和平。使阿努纳奇人的两个主要氏族(恩利尔与恩基的两个氏族)能够和平共处。大洪水过后,新的空间设备的建设,要求对领土进行重新划分。 《圣经》在《创世记》第十章记载了这次领土的分割,由诺亚的三个儿子发源而来的人类子孙,已分别属于不同的**与地域:亚洲是闪的,欧洲属于雅弗的后代,非洲属于哈姆。历史记载表明,在这次领土分割中,恩利尔的家族分得了1/2土地,而1/3的土地分给了恩基与他的子孙。而西奈半岛——至关重要的太空飞船起落场坐落之处,则被划为了中立的神圣之地。 《圣经》只是简单地按领土分割列举了各个**,在更早的苏美尔文献的记载中,这次分割是阿努纳奇人的领导层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决定的。《伊塔那史诗》中写道: 伟大的阿努纳奇人啊,决定命运的神 关于地球,他们交换了意见。 创造了四个地方, 建立起他们的殖民地。 这四个地方的**个,处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即美索不达米亚),人类在此建立起了**个文明高峰——苏美尔文明。在前洪水时代,众神的城市便建立于此,人类城市兴起,每个城市都有宗教场所,在那里,神居住在金字形神塔中——恩利尔在尼普尔,宁马赫在修佩克,尼努尔塔在拉格什,兰纳(辛)在乌尔城,伊师塔在乌鲁克,沙马氏在西巴尔,等等。在每个城市**,有一个EN.SI,即“正直的统治者”——*初是被选中的半神,他为了神的利益而统治人类;他的主要任务是发布符合正义与道德的法典。在这个圣区,有祭司负责安排节日庆典、牺牲献祭和向神祈祷的仪式,由直接为神及其配偶服务的**祭司所监督。艺术与雕塑,音乐与舞蹈,诗歌与圣歌,以及*重要的宗教记录,都在寺庙里、皇宫中繁荣起来。 有时,某个城市被选为这片土地的首都;此地的统治者是努戈(意思是“伟人”)王。在此人活着及死后很久,这片土地上*有权力的人同时是王与*高祭司。因为王的地位与权威非同一般,所以是经过仔细的挑选才选择了他。王权的一切象征,都被认为是直接来自天国,来自尼比鲁星球上的阿努。一个苏美尔的文献涉及这个问题,它上面记载说,在王权和正义的象征(王冠与节杖)被授予地球**以前,王冠与节杖要“堆放在天国的阿努面前”。实际上,在苏美尔语中,王权就是阿努的权力之意。 以上所说明的王权的意义是文明的基础。在《苏美尔列王纪》中,人类的正义行为与道德法典被清楚地声明:大洪水之后,“王权来自天国”。在我们阅读本书至弥赛亚预言——“天国的王权”回到地球——时,这是重要的声明,需牢记于心。 大约公元前3100年,一个与苏美尔文明相似但不同的文明,在非洲的尼罗河两岸(努比亚与埃及)建立起来了,这就是上文说到的第二块地区。它的历史不如恩利尔子孙们创造的历史那样和谐:全部土地分给了恩基的六个儿子,他们之间争斗不断。其中主要的斗争发生在恩基的头生子马杜克(在埃及称作拉,即太阳神)与宁吉什西达(在埃及称作透特,即月神),这次斗争使得透特和他的一群追随者逃往新的家园(在那里,他变成了羽蛇神,有翼的巨蛇)。拉因为反对他的弟弟杜姆兹与恩利尔的孙女伊南娜/伊师塔结婚,便害死了他弟弟,他也因此受惩而被迫逃亡。作为补偿,伊南娜获得了第三块地——印度河河谷的统治权,此地的文明大约建立于公元前2900年。这三处文明区域,以及作为太空船起落场的神圣之所,都位于北纬30度,这是有很好的理由的(见图4)。 根据苏美尔人的文献记载,阿努纳奇人确立了以王权作为他们与人类关系的新规则,这个规则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表现得*为清楚。在这个规则中,王与祭司既连接人与神,又将人和神分离。但当我们向*能代表人与神关系的“黄金时代”看去时,我们会发现,神的事务控制并决定了人类的事务和命运。遮蔽这一切的是马杜克(拉),他决定去改变他父亲恩基遭受的不公正对待:在阿努纳奇人的继承法中,尼比鲁王阿努的合法继承人是恩利尔而不是恩基。 因众神赐予苏美尔人60制进位的数学体系,苏美尔人把他们万神殿里的神都排了序:阿努为*高位60,恩利尔为50,恩基是40,这样依次排下来,序号在男神与女神间相互交替(见图5)。按照继承规则,恩利尔的儿子尼努尔塔将继位50,而马杜克只是名义上的10;而且*初,这两个继承人都不在奥林匹斯山上的十二神之列。 所以,从恩利尔与恩基就开始的不和,使得后来马杜克与恩利尔的儿子尼努尔塔竞争50这个等级的继任权。这个竞争扩大到恩利尔的孙女伊南娜/伊师塔那里(她和杜姆兹的结合遭到了马杜克的反对,以杜姆兹的死为结束)。这时,除了我们已提到的透特(月神)外,马杜克还面临着与其他兄弟的竞争。其中,主要是与恩基的儿子奈格尔间的竞争,奈格尔娶了恩利尔的孙女厄里斯奇格为妻。 在这些斗争的过程中,这两个氏族间不时地爆发战争;其中有些战争在我的《众神与人类的战争》一书中被称作“金字塔之战”。“金字塔之战”导致马杜克被活埋入大金字塔;也导致他被尼努尔塔所俘虏。后来马杜克不止一次地逃亡。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也赢得了他自认为应得的地位,《圣经》在巴别塔事件中对此有着记载;但直到*后,直到弥赛亚的钟声敲响、地球与天国结合,直到经过无数的失败,他才取得了成功。 实际上,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大洪水背景下,伴随弥赛亚预言发生的这一系列事件,主要是马杜克的故事。这也使他儿子那布走上了舞台的**,那布是一个神,他是神的儿子,但他母亲却是个凡人。 ※ 苏美尔文明延续了近2000年,它的首都几经变动:从**个首都基什(意思是尼���尔塔的**个城),到乌鲁克(阿努赐予伊南娜的城市),到乌尔(月神辛之座与敬神**),到其他地方,又回到*初的那些地方,*后,回到了乌尔。但在所有的时间里,恩利尔的城市尼普尔——学者们习惯叫它“祭拜**”——都是苏美尔的宗教**;每年,苏美尔人都在此祭拜众神。 苏美尔人万神殿中的奥林匹斯山12神,对应着太阳系的12个成员:太阳、月亮,包括尼比鲁在内的十大行星。一年的12个月中,苏美尔人每月都会祭拜其中的一位神。在苏美尔语中,月被称作埃森,它是假日、节日的意思;每个这样的月份都被作为祭拜节日,祭拜这12神其中的一位。如公元前3760年《人类的**部历法》中所记载,每个月的开始与结束都需要被精准确定。这被称为尼普尔历法,它是祭司们为确定宗教节日的**时间表而制定的复杂历法;这历法的作用并不像教科书所言,是为了使农民知道应该何时播种与收割。这个历法一直使用至今,犹太教历法的公元2007年,就是尼普尔历的5767年。 前洪水时代,尼普尔作为控制**而存在,这里是恩利尔的指挥**,他在此建立了DUR.AN.KI(天国与地球的结合处),用太空船与母星尼比鲁联系(大洪水后,这个指挥**转移到了耶路撒冷)。它的**到洪水前的苏美尔的其他**等距(见图2),同时它被认为到“地球的四角”等距,因此,它被称为“地球之脐”。一首赞美诗这样说尼普尔: 啊,恩利尔 当你来到地球,建立起你神圣的居所 尼普尔城市为你专有 你在地球的** 建起了Dur-An-Ki “地球的四角”,这个词语也出现在《圣经》中。当耶路撒冷取代了尼普尔时,耶路撒冷也被称作“地球的脐点”。 在苏美尔语中,“地球的四角”被称为UB,也叫AN.UB,意思是神圣的4个角。它与历法有联系,它代表了日地位置变化的四个关键时间: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在尼普尔历法中,新的一年从春分开始,这个规则也被保存在古代近东的历法中。一年中*重要的新年节日从春分开始,节日一直持续10天,在此期间将进行繁琐与神圣的宗教仪式。
    目录
    **章 弥赛亚的钟声 001 第二章 “就这样过去了” 017 第三章 埃及预言,人类命运 031 第四章 神与半神 045 第五章 审判日*** 061 第六章 随风而来 077 第七章 天命有50个名字 093 第八章 以神的名义 111 第九章 福地 129 第十章 地平线上的十字架 147 第十一章 上帝决战日 165 第十二章 午时的黑暗 185 第十三章 当众神离开地球 207 第十四章 完结日 ____ 229 第十五章 耶路撒冷:圣餐杯,消失 245 第十六章 哈米吉多顿,预言归来 263 后记 279 附录 中英文对照表 281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