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国史纲要
QQ咨询:
有路璐璐:

国史纲要

  • 作者:雷海宗
  •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234162
  • 出版日期:2019年07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29.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国史纲要》原为20世纪30年代雷海宗先生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讲授中国通史的讲义,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描述了自史前时代到近代(1912年)中国的历史变迁,对此间的重要历史事件进行了扼要而不失精细的分析,系统而又清晰地梳理了我国从古至今朝代更替、治乱循环的历史脉络。本书语言通俗、逻辑严密、观点权威,成一家之言、开风气之先,读之使人豁然开朗。
    目录
    **章 地理与史前时代 一 地理 1 二 史前时代——石器时代 2 三 史前时代——金石并用期 3 四 史前时代——宗教 3 五 史前时代——文化程度之不齐 3 第二章 殷商政治与文化(前1300—前1027) 一 商代的王权 5 二 甲骨文 7 第三章 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前1027—前771) 一 封建政治 8 二 **生活 9 三 封建社会——庶民 10 四 封建社会——士族 11 第四章 成周封建帝国之极盛(前1027—前771) 一 营建洛邑,封藩建国 12 二 开疆拓土 13 第五章 成周宗教 一 宇宙观与神神话 15 二 教士 16 三 坛庙与祭祀 16 四 大武舞 17 第六章 封建帝国之崩溃(前900—前771) 一 西周的衰微 19 二 平王东迁 20 第七章 春秋列国之形成(前770—前670) 一 郑之盛强 21 二 四强之兴起 22 三 社会变化 22 第八章 霸政时期(前685—前612) 一 齐桓公与管仲 24 二 宋襄公图霸 25 三 晋文襄霸业 25 第九章 晋楚争盟(前620—前505) 一 晋楚消长 26 二 向戌弭兵 27 三 晋楚并衰与吴之兴起 27 第十章 春秋时代思想 一 官学衰败,私学兴起 28 二 周易 29 三 孔子与儒家 29 第十一章 吴越之争(前505—前473) 一 吴国称霸 31 二 越国后来居上 32 第十二章 七雄局面之成立(前473—前362) 一 三晋田齐 33 二 秦楚内乱与复兴 34 三 越之乱亡与燕之渐兴 35 四 诸小国之渐趋灭亡 35 五 周之丧土与分裂 36 六 新军器与新��术 36 七 魏之图强与失败 37 八 列强之拓土 38 九 社会革命 38 第十三章 合纵与连横(前361—前311) 一 商鞅变法 40 二 变法后之发展 41 三 秦霸天下 41 第十四章 秦之独强(前310—前272) 一 东帝与西帝 43 二 齐之一败涂地 44 三 楚之削弱 44 第十五章 战国诸子 一 治国平天下之道 45 二 激烈的争鸣 46 第十六章 秦并六国(前271—前211) 一 大败三晋 47 二 秦灭周 48 三 燕与三晋 48 四 末次合纵与*后努力 49 五 六国之单独困斗与继灭 49 第十七章 专制一统之初试及其失败(前221—前202) 一 秦始皇之一统政策与旧势力之反动 51 二 秦亡 52 三 楚汉之争 53 第十八章 汉代政治(前202—88) 一 官制 55 二 兵制 56 三 汉初所谓“封建”问题与外戚之患 57 第十九章 汉代社会与经济(前202—88) 一 旧社会**之破裂——氏与姓之混淆 58 二 旧社会**之破裂——迁徙赐姓与变姓 59 三 新**制度——大地主与农民奴婢 59 四 新**制度——商贾 60 五 新**制度——贵贱贫富与社会改革 60 六 新**制度——四民之并为臣妾 61 第二十章 汉代武功(前202—88) 一 武功伟人 62 二 匈奴 63 三 西域 64 四 朝鲜百粤与西南夷 65 五 文化势力之播及日本 66 第二十一章 汉代内政(前202—88) 一 帝制名实与皇帝崇拜 67 二 皇权与宦官幸臣 68 三 皇权与外戚 69 四 皇权与地方官 70 五 中兴之治 71 六 听天由命之消极人民 72 第二十二章 秦汉宗教 一 **家与黄老学 74 二 儒教之成立——素王 75 三 儒教之成立——经典 75 四 阴阳谶纬学 77 五 儒道阴阳糅合之国教 79 第二十三章 秦汉思想 一 思想之学术化 80 二 儒道思想之结束 81 三 古代思想之总结束——王充 81 四 古代文化之总清算 82 第二十四章 大汉帝国之末运(89—316) 一 政治制度之破裂——外戚与宦官 83 二 政治制度之破裂——国军消灭与地方割据 85 三 政治制度之破裂——财政与一般政治之紊乱 86 四 天灾人祸与人口之减少 86 五 乱亡经过——羌乱 87 六 乱亡经过——党锢黄巾与十常侍 88 七 乱亡经过——董卓与李郭之乱 90 八 乱亡经过——曹操与三国 91 九 乱亡经过——西晋与中原之沦丧 92 第二十五章 末世之宗教与人生观 一 儒教之凝结与衰颓 94 二 清谈与隐逸 95 三 道教 96 四 佛教之输入 97 第二十六章 五胡乱华(317—383) 一 背景 99 二 中原沦丧 101 三 汉族南迁 102 四 南北分局 103 第二十七章 南北朝(383—589) 一 南北互诋 105 二 南朝 105 三 北朝 107 四 门阀 108 五 南北消长与混一 108 第二十八章 新宗教之酝酿与成熟 一 新宗教之酝酿 110 二 辩教 111 三 佛教之成熟 112 第二十九章 隋唐政治与社会(589—755) 一 官制 113 二 兵制 114 三 均田与赋役 115 四 学校与选举 115 第三十章 大唐二元帝国(618—755) 一 疆土 117 二 外蕃之威抚与恩抚 118 三 内政 119 第三十一章 隋唐宗教 一 教会 120 二 宗教 121 三 佛学 123 四 唐诗中之哲学 124 第三十二章 二元帝国之灭亡(756—960) 一 外患频仍 125 二 藩镇 126 三 宦官与禁军 126 四 财政紊乱、起义军兴起与唐之灭亡 127 五 五代十国 128 第三十三章 新儒学与复古运动 一 背景 130 二 武宗废浮屠与韩愈辟佛老 131 三 李翱 132 第三十四章 宋之积弱与变法失败(960—1085) 一 兵制 133 二 财政与民生 134 三 科举 135 四 缠足 136 五 国防生命线之始终缺乏 136 六 王安石 137 七 王安石变法 137 八 变法失败 138 第三十五章 宋亡(1086—1279) 一 北宋灭亡 140 二 南宋 141 三 金 142 第三十六章 宋代理学 一 朱陆 144 二 书院 145 第三十七章 亡国政治——元(1279—1368) 一 非中国**之欧亚大帝国 146 二 种族与** 147 三 兵制与驻军 148 四 财政与纸币 148 五 喇嘛教 149 六 元亡 149 第三十八章 明之复国与政治文化之停顿(1368—1528) 一 科举与八股 152 二 政治设施——专制之深刻化 153 三 政治设施——宦官之始终当权 154 四 兵制与军事 155 五 海外扩张与汉族闽粤系之兴起 156 第三十九章 元明理学 一 陈献章 157 二 王阳明 158 第四十章 新势力之兴起与明之乱亡(1528—1644) 一 蒙古 159 二 日本 160 三 西洋 161 四 满洲 162 五 明之乱亡 163 第四十一章 清朝盛世(1644—1839) 一 疆土 165 二 对汉族之压迫——剃发 165 三 对汉族之压迫——旗地 166 四 对汉族之压迫——降臣 167 五 对汉族之压迫——文人 167 六 刚柔并施 168 七 改土归流与西南夷之汉化 169 八 衰征与内乱 170 第四十二章 明末及清朝之学术思想 一 乾嘉学派 172 二 科学不发展 173 第四十三章 传统政治文化之总崩溃(1839—1912) 一 背景 174 二 鸦片战争前后 176 三 传教问题与太平天国 177 四 甲午戊戌与庚子辛丑 178 五 科举废除与帝制推翻 180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