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红学·迻译·文化西行
QQ咨询:
有路璐璐:

红学·迻译·文化西行

  • 作者:唐均
  •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5094195
  • 出版日期:2019年01月01日
  • 页数:552
  • 定价:¥9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205094195
    • 作者
    • 页数
      552
    • 出版时间
      2019年01月01日
    • 定价
      ¥9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文集收录的是作者从2010年到2018年9月之间已经公开发表的有关《红楼梦》多语种译介研究主题的论文,分成“译本研究”“跨文本研究”“跨语际研究”和“红学人物志”四个板块:“译本研究”主要涉及多种《红楼梦》译本、特别是诸如锡伯、希腊、斯洛伐克、波兰、芬兰等非通用语译本或翻译手稿的初步探索;“跨文本研究”是在同一种语言的不同译本之间进行某些细节对照考察的研究,涉及英译本和日译本两个语言类别;“跨语际研究”则是在不同语言译本之间进行的相关主题研究,涉及俄语—罗马尼亚语、德语—英语、民族语—外语、多种斯拉夫语、英语—法语等多个译本,也包括对《红楼梦》译介的部分总体考量;“红学人物志”既有《红楼梦》异域译者的成就总结,也有从某个细节切入、对当代**红学家的“异端”认识。可以说本书是《红楼梦》译介研究方面的集大成之作。
    文章节选
    自 序——朱阁枕黄粱我对《红楼梦》的认识究竟始于何时,又有何机缘,现在竟然毫无印象了,唯有的印象是自小就跟着大人看过徐玉兰——王文娟越剧版《红楼梦》电影,也细细读过文字竖排的上海人民美术版16册《红楼梦》连环画,继而过渡到完整看过1987年首播的36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并且兴致勃勃参与荧屏里头的《红楼梦》百科知识竞赛,这大概就是我在早年跟《红楼梦》数得上的因缘了。去年将办公室储存的书籍搬回家中,无意中抖落出一本王昌定的《红楼梦艺术探》(1985年版)来,看到封底圆珠笔记下的价格:3.2元,搜肠刮肚才影影绰绰记起,这本书大概是在1990年左右,家乡县城新华书店清仓时买的一本折价书。到如今,这位作者似乎罕见于红学研究的涉及,我要是不再翻开此书也已早就忘记了内容是什么——然而抚今追昔,这无疑是我入手的**本红学论著了。后来的读书经历,能够扯得上《红楼梦》的,就是研究生阶段有段时间执着于原型批评理论的文学解读:偶尔把林黛玉的形象同民间故事中常见的“下凡历劫—复归仙境”母题牵扯在一起考察,并且还洋洋洒洒做过文章,莽莽撞撞投给《红楼梦学刊》,许久杳如黄鹤,我也置之脑后。突然**,《红楼梦学刊》杂志社自称何卫国的编辑给我打电话,说要刊用论文,叫我处理一下;我当然喜之不尽,迅速按照要求做好将文稿返回学刊编辑部,未几就在2007年第五辑学刊上登了出来。拿到样刊,掐指一算,这篇小文从投稿到刊发,竟然已经长达三年的距离了。即便如此,我还是没想到我跟《红楼梦学刊》此后回交情匪浅,跟何卫国兄会从电话两端的神交发展到拍肩击掌的近乎。从北大毕业后来到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工作,在时任院长也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译介学大家傅勇林教授的关怀和指引下,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组成研究团队,有幸申请到校级**经费的资助,集中开展《红楼梦》多语种译介研究工作。在傅老师准备带着我们部分团队成员前往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参访之前,我把2006—2007年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偶尔发现并随手拍摄的《红楼梦》芬兰文译本照片整理了一下,觉得拿这个材料好像可以跟红研所的专家们请教下。果不其然,我们对《红楼梦》多种语言译本的多方搜集和研究设想,得到了红研所专家们的首肯——至少,我们虽然是半路出家,但是还真是做学问的样子,既非索隐派的缘木求鱼,也非草根红学的无稽之谈。作为外语背景的我们,毫无中文文献学背景,在《红楼梦》译介研究中亟待留意的问题就是:译本与其底本之间的对应关系一定要夯实,切不可张冠李戴。这是红研所时任孙玉明所长给我们提出的谆谆告诫,也是我们交大外院《红楼梦》译介研究团队得以砥砺前行至今的强劲助力。就我个人而言,虽无红学的职业训练,却有传统红学圈没有的外语优势:我从南京晃到新京(“伪满”时期的长春)再晃到北京,“三京漂泊”的轨迹拉拉杂杂拖拽了几十种语言学习的印痕,正好在《红楼梦》的林林总总外语译本中摸爬滚打一番。2012—2013年又获得**留学基金委资助到斯洛伐克访学一载,我同《红楼梦》斯洛伐克译者黑山进行合作研究,也同《红楼梦》捷克译者王和达契阔相交,更陆续识得《红楼梦》的韩国、以色列、丹麦等译者,了解到《红楼梦》还有挪威、冰岛、波兰等新见译本,我的多语种优势在《红楼梦》译介研究中至此得到极大的发挥。不知不觉,我的《红楼梦》多语种研究工作已经开展了将近10年,其间用进废退,相关研究文章散见于各种发表阵地。这次幸得北京语言大学段江丽教授厚爱,嘱我将所发文章结集,以便充分反映个人在《红楼梦》多语种译介研究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我也借机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看看这堪堪十年之间在红学研究方面,自己还有哪些尺寸短长。本文集收录的是我从2010年到2018年9月之间已经公开发表的有关《红楼梦》多语种译介研究主题的论文,分成“译本研究”“跨文本研究”“跨语际研究”和“红学人物志”四个板块:“译本研究”主要涉及我对多种《红楼梦》译本、特别是诸如锡伯、希腊、斯洛伐克、波兰、芬兰等非通用语译本或翻译手稿的初步探索;“跨文本研究”都是我和学生合作,在同一种语言的不同译本之间进行某些细节对照考察的研究,涉及英译本和日译本两个语言类别;“跨语际研究”则是在不同语言译本之间进行的相关主题研究,涉及俄语—罗马尼亚语、德语—英语、民族语—外语、多种斯拉夫语、英语—法语等多个译本,也包括我个人对《红楼梦》译介的部分总体考量;“红学人物志”既有对我熟悉的《红楼梦》异域译者的成就总结,也有从某个细节切入、对当代**红学家的“异端”认识。所收文章,皆为已经见刊的内容的结集,在收入本书时,在行文和格式上做出了一些处理,说明如下。文集所收文章,其主题全为关涉《红楼梦》译介研究的篇目,文章在文集中的排序先按照内容大致划分为四个部分,在每个部分下面再按照文章原始发表时间的先后次序排列;收入文集的文章,删去原来发表时的署名和单位标注以及摘要和关键词,统一在每篇文章的末尾括注原始发表阵地以及起讫页码,合作文章在此注明合作者;本次结集时,正文除了明显的错别字径行修改、部分欠妥的措辞予以调整以及有些新见事实性的材料需要补正之外,其他文字即便有观点上的不足也一律不作处理,以便体现作者在研究中逐渐取得进步的历程;个别文章所附地图,由于现行出版规则的限制难以处理,本次结集时径行删去,文章中相关的文字表述因此做出了相应的修改,敬请留意;原来发表在各种阵地上的文章格式并不一致,本次结集时根据出版社提供的模板,将文章格式做了统一处理;文章原来发表时标注的基金项目,本次结集时一律删去。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对纯粹《红楼梦》英译本的研究,都是指导研究生而开展的工作,相关成果基本上都是出自我作为导师的构思以及不厌其烦的修订,同时也包含合作研究生的脑力和体力付出,这些情况自然不敢掠美,都在相关文章末尾加以注明,大部分合作者而今已经不再留在学术圈,谨以此作为曾经合作的纪念。*后,我要感谢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张庆善研究员长期以来对我们研究团队以及对我个人研究工作的大力支持,怹还慨然赐序为本文集增色,更是我在这里暂时搁笔之际所不能忘怀的。唐均2018年9月4日于西南交大九里校区北苑电梯公寓自 序——朱阁枕黄粱我对《红楼梦》的认识究竟始于何时,又有何机缘,现在竟然毫无印象了,唯有的印象是自小就跟着大人看过徐玉兰——王文娟越剧版《红楼梦》电影,也细细读过文字竖排的上海人民美术版16册《红楼梦》连环画,继而过渡到完整看过1987年首播的36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并且兴致勃勃参与荧屏里头的《红楼梦》百科知识竞赛,这大概就是我在早年跟《红楼梦》数得上的因缘了。去年将办公室储存的书籍搬回家中,无意中抖落出一本王昌定的《红楼梦艺术探》(1985年版)来,看到封底圆珠笔记下的价格:3.2元,搜肠刮肚才影影绰绰记起,这本书大概是在1990年左右,家乡县城新华书店清仓时买的一本折价书。到如今,这位作者似乎罕见于红学研究的涉及,我要是不再翻开此书也已早就忘记了内容是什么——然而抚今追昔,这无疑是我入手的**本红学论著了。后来的读书经历,能够扯得上《红楼梦》的,就是研究生阶段有段时间执着于原型批评理论的文学解读:偶尔把林黛玉的形象同民间故事中常见的“下凡历劫—复归仙境”母题牵扯在一起考察,并且还洋洋洒洒做过文章,莽莽撞撞投给《红楼梦学刊》,许久杳如黄鹤,我也置之脑后。突然**,《红楼梦学刊》杂志社自称何卫国的编辑给我打电话,说要刊用论文,叫我处理一下;我当然喜之不尽,迅速按照要求做好将文稿返回学刊编辑部,未几就在2007年第五辑学刊上登了出来。拿到样刊,掐指一算,这篇小文从投稿到刊发,竟然已经长达三年的距离了。即便如此,我还是没想到我跟《红楼梦学刊》此后回交情匪浅,跟何卫国兄会从电话两端的神交发展到拍肩击掌的近乎。从北大毕业后来到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工作,在时任院长也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译介学大家傅勇林教授的关怀和指引下,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组成研究团队,有幸申请到校级**经费的资助,集中开展《红楼梦》多语种译介研究工作。在傅老师准备带着我们部分团队成员前往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参访之前,我把2006—2007年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做访问学者时偶尔发现并随手拍摄的《红楼梦》芬兰文译本照片整理了一下,觉得拿这个材料好像可以跟红研所的专家们请教下。果不其然,我们对《红楼梦》多种语言译本的多方搜集和研究设想,得到了红研所专家们的首肯——至少,我们虽然是半路出家,但是还真是做学问的样子,既非索隐派的缘木求鱼,也非草根红学的无稽之谈。作为外语背景的我们,毫无中文文献学背景,在《红楼梦》译介研究中亟待留意的问题就是:译本与其底本之间的对应关系一定要夯实,切不可张冠李戴。这是红研所时任孙玉明所长给我们提出的谆谆告诫,也是我们交大外院《红楼梦》译介研究团队得以砥砺前行至今的强劲助力。就我个人而言,虽无红学的职业训练,却有传统红学圈没有的外语优势:我从南京晃到新京(“伪满”时期的长春)再晃到北京,“三京漂泊”的轨迹拉拉杂杂拖拽了几十种语言学习的印痕,正好在《红楼梦》的林林总总外语译本中摸爬滚打一番。2012—2013年又获得**留学基金委资助到斯洛伐克访学一载,我同《红楼梦》斯洛伐克译者黑山进行合作研究,也同《红楼梦》捷克译者王和达契阔相交,更陆续识得《红楼梦》的韩国、以色列、丹麦等译者,了解到《红楼梦》还有挪威、冰岛、波兰等新见译本,我的多语种优势在《红楼梦》译介研究中至此得到极大的发挥。不知不觉,我的《红楼梦》多语种研究工作已经开展了将近10年,其间用进废退,相关研究文章散见于各种发表阵地。这次幸得北京语言大学段江丽教授厚爱,嘱我将所发文章结集,以便充分反映个人在《红楼梦》多语种译介研究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我也借机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看看这堪堪十年之间在红学研究方面,自己还有哪些尺寸短长。本文集收录的是我从2010年到2018年9月之间已经公开发表的有关《红楼梦》多语种译介研究主题的论文,分成“译本研究”“跨文本研究”“跨语际研究”和“红学人物志”四个板块:“译本研究”主要涉及我对多种《红楼梦》译本、特别是诸如锡伯、希腊、斯洛伐克、波兰、芬兰等非通用语译本或翻译手稿的初步探索;“跨文本研究”都是我和学生合作,在同一种语言的不同译本之间进行某些细节对照考察的研究,涉及英译本和日译本两个语言类别;“跨语际研究”则是在不同语言译本之间进行的相关主题研究,涉及俄语—罗马尼亚语、德语—英语、民族语—外语、多种斯拉夫语、英语—法语等多个译本,也包括我个人对《红楼梦》译介的部分总体考量;“红学人物志”既有对我熟悉的《红楼梦》异域译者的成就总结,也有从某个细节切入、对当代**红学家的“异端”认识。所收文章,皆为已经见刊的内容的结集,在收入本书时,在行文和格式上做出了一些处理,说明如下。文集所收文章,其主题全为关涉《红楼梦》译介研究的篇目,文章在文集中的排序先按照内容大致划分为四个部分,在每个部分下面再按照文章原始发表时间的先后次序排列;收入文集的文章,删去原来发表时的署名和单位标注以及摘要和关键词,统一在每篇文章的末尾括注原始发表阵地以及起讫页码,合作文章在此注明合作者;本次结集时,正文除了明显的错别字径行修改、部分欠妥的措辞予以调整以及有些新见事实性的材料需要补正之外,其他文字即便有观点上的不足也一律不作处理,以便体现作者在研究中逐渐取得进步的历程;个别文章所附地图,由于现行出版规则的限制难以处理,本次结集时径行删去,文章中相关的文字表述因此做出了相应的修改,敬请留意;原来发表在各种阵地上的文章格式并不一致,本次结集时根据出版社提供的模板,将文章格式做了统一处理;文章原来发表时标注的基金项目,本次结集时一律删去。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对纯粹《红楼梦》英译本的研究,都是指导研究生而开展的工作,相关成果基本上都是出自我作为导师的构思以及不厌其烦的修订,同时也包含合作研究生的脑力和体力付出,这些情况自然不敢掠美,都在相关文章末尾加以注明,大部分合作者而今已经不再留在学术圈,谨以此作为曾经合作的纪念。*后,我要感谢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张庆善研究员长期以来对我们研究团队以及对我个人研究工作的大力支持,怹还慨然赐序为本文集增色,更是我在这里暂时搁笔之际所不能忘怀的。唐均2018年9月4日于西南交大九里校区北苑电梯公寓
    目录
    目 录 总 序 序自 序译本研究 1《红楼梦大辞典•红楼梦译本》词条匡谬赓补 2《红楼梦》芬兰文译本述略 50《红楼梦》希腊文译本述略 65王际真《红楼梦》英译本问题斠论 81《红楼梦》锡伯文译本述略 97北欧日耳曼语《红楼梦》迻译巡礼 118《红楼梦》斯洛伐克翻译手稿论 131《红楼梦》波兰文翻译述略 146“瑙”河“阡”山石头记 159英籍华裔汉学家张心沧英译《红楼梦•花冢》桥段研究 168美国汉学家梅维恒《红楼梦》英译研究 191跨文本研究 205黄新渠《红楼梦》编译本的中英文本对应问题 206“飞白”在《红楼梦》四个英译本中的翻译 228论《红楼梦》三个日译本对典型绰号的翻译 250裘里和彭寿英译《红楼梦》的语言差异管窥 269《红楼梦》译评中的底本选择问题和选择性失明态度 303跨语际研究 329《好了歌》俄译本和罗马尼亚译本比较研究 330《红楼梦》孔舫之德译本英文转译中的词汇迻译问题初探 345《红楼梦》孔舫之德译本英文转译中的句法问题略论 363《红楼梦》翻译中的东方主义问题摭拾 385多语种视野下的锡伯文迻译《好了歌》解读 403《红楼梦》译介世界地图 425《红楼梦》标题迻译研究 443《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外貌描写的五种译文 454花近红楼伤客心,万方难读此登临 477《红楼梦》国际传播的历史与现状 483“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与《红楼梦》国际传播 487红学人物志 491中西译坛上“美丽的错误” 492金启孮先生为周汝昌先生题写女真文“红学旗帜”发微 505高利克与红学 516捷克汉学家王和达及其中国古典迻译事业 532伏尔塔瓦河畔的杨宪益 541附录:西文目录 549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