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李白的选择:沉浸于唐诗的世界之中,就仿佛在青春时刻遇到知己,可以把酒言欢,可以肝胆相照,可以一同去追求生命中的理想。
QQ咨询:
有路璐璐:

李白的选择:沉浸于唐诗的世界之中,就仿佛在青春时刻遇到知己,可以把酒言欢,可以肝胆相照,可以一同去追求生命中的理想。

  • 作者:陈占敏
  •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570206421
  • 出版日期:2019年03月01日
  • 页数:332
  • 定价:¥30.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唐诗的迷人在于丰富,有发亮的激情,有缠绵的幽思,有昌盛时代的张扬,有繁华过后的怅惘,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千百年来引得无数学者迷恋。本书是作者对唐诗独出机杼的解读,他站在当下的立场研究唐诗,走进了古代诗人的诗心,把摸住了古代诗人的心曲。然后又带着我们回到现实,去感受唐诗的美,去构筑唐诗的精神世界。
    文章节选
    **的诗 中国的“官本位”思想其实是“其来有自”。像中国这样几千年沿袭的封建大帝国,皇权至高无上,皇权而下,哪一个等级的权力也是在它统辖的那个范围内威仪煊赫,不可一世。“官本位”思想产**展,“蔚为大观”,并不是多么奇怪的事情;而且它也是无远弗届,无孔不入,就连《全唐诗》这样的艺术汇集,也要按照官职排序,**的诗排在*前头,且不管皇帝、后妃们会不会作诗。 排在《全唐诗》**位的自然是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太宗皇帝了。而且,收入此书中的**诗,唐太宗也算是多的,六十九首。一一读下来就会发现,唐太宗绝不是皇帝中*会作诗的人。他把皇帝的架子端得太足,那就做不了好诗人了。他的诗可取的是那少数戒勉的句子:“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以及由此思想而衍生的序言:“皆节之于中和,不系之于淫放。”他寓于其中的治国理念,要是能被历代皇帝重视起来,也就不至于生出一代代穷奢极欲的昏君了。可惜不能,单单有唐一代,也不乏纵情的昏主。 唐太宗以皇帝身份赐给大臣房玄龄、魏徵的诗也很差。倒是魏徵亡后,他的《望送魏徵葬》是他*好的诗,“哀笳时断续,悲笙下舒卷”的凄切,“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的哀婉,“无复昔时人,芳春共谁遣”的失落,活画了一个垂泪送葬的皇帝形象,有真情流露,不再是那个端着架子的皇帝了。诗到底与官位无关,只属于情感。李世民是怀念那些与魏徵君臣廷对宴饮的时光了吧。魏徵犯颜直谏的往事,皇帝此刻似乎并没有记起。那到底不是能让皇帝高兴的,不管他是昏君,还是明君。 武则天本是唐太宗看中的美女,十四岁时,就被唐太宗召入宫中立为才人了。此“才”非彼“才”,与才华没有什么关系,只关涉容貌。唐太宗死后,武则天做了高宗的皇后。后来,她成了中国历史上**位女皇,光照天下,还特地为自己发明出一个汉字:曌,大可会意。她在《全唐诗》中存诗也不少,四十九首,仅次于唐太宗。 如果在京剧舞台上看过武则天的戏,那就差不多等于看到了她的诗,就是那种凤冠霞帔威仪赫赫的样子。尽管她在《全唐诗》中排在唐朝所有的皇帝之后,收入后妃之列,可是她的诗比那些李姓皇帝的架子要足多了。她堆砌雕琢,像舞台上她穿戴的**衣服冠冕一样,繁复不堪。舞台上那样妆饰,灯光笙管里还很可观,诗可就不堪入目了,那完全是“赘饰”,除了让人知道她是皇帝,再无他用。她**的好诗是《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的思念情怀,“不信此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的真切意绪,都不再像是一个震动朝野的女皇帝了。至于《腊月宣诏幸上苑》,报信宣旨:“花颜连夜发,莫待晚风吹”,便又是那个君临天下的女皇帝,面目峻厉了。洛阳的牡丹花到底会不会像人间的臣子一样听命,在不应该开放的时节一夜绽开,终究大可怀疑。 因为纵情,因为风流,因为与杨贵妃的那段故事,唐明皇成了唐代皇帝中*有名的一位,在晚近的演艺形式中,他的“出镜率”比唐太宗还要高出许多。他懂音律,懂舞蹈,能亲自掌鼓,在梨园指挥排演。《全唐诗》中他存诗一卷,在唐皇帝中他留下的诗*多。他在《端午之殿宴群臣探得神字》的序中说:“朕宵衣旰食,辑声教于万方”,又说他“闻蝉声而悟物变,见槿花而惊候改”,可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又怎么讲?“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呢?看来,皇帝的自诩是不足信的,有几个皇帝肯承认自己是败国之君、亡国之君呢? 唐明皇在位的时间可算长的,四十七年,经“开元”而“天宝”,经盛世而衰乱。“安史之乱”没有在他的诗里留下一点影子,那留待其他大诗人去写。唐明皇一卷诗中无一好诗。他治国在太宗之下,写诗也逊于先祖,他的《送贺知章归四明》,按说该有点真情实感了吧,却还是一派套话。他没有留下为杨贵妃写的诗,也留待别人去写。他有首《题梅妃画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睹画思人,有一种物是人非之感,稍稍可取,也仍然是**的后宫情态,不大关涉岁月沧桑。 唐朝皇帝中,宣宗皇帝的诗算是*好的,他存诗仅六首,却多有佳句。《百丈山》“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并非皇帝雄视天下的自大情怀;《题泾县水西寺》“长安若问江南事,说道风光在水西”也清新平易;《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也是寻常诗人的襟怀抱负;他的《吊白居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是皇帝悼臣子的诗中难得的佳构,他并没有因为《长恨歌》写了他先祖皇帝的风流韵事荒疏朝政,致使唐王朝由盛转衰,从而责罚诗人,他连一点怨恨的情绪都没有。在皇帝中,这就极为难得了。那是因为宣宗做光王时,为唐武宗所忌,便“晦迹为方外游”,山川风物给了他别样的情怀吧。另外,他做了皇帝以后,“重科举,留心贡举”,“佳人物偶不中第,必叹息移时”,重才选贤若此,他才能对诗人的谢世,思之怆然。 说来,唐代**重文之风,还是由唐太宗开始的。李世民还未做皇帝时,“初建秦邸,即开文学馆,召名儒十八人为学士”。中宗皇帝也曾“于景龙中,置修文馆学士,盛引词学之臣”。文宗皇帝“听政之暇,博通群籍”,还对左右臣子道:“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一代皇帝能够如此重视读书,实在难能可贵了。唐代文学,彪炳千古,**辉耀,群星璀璨,固然要从多方面探寻原因,**的重视和提倡也不应忽视。儒雅的政府,才会倡导文雅世风;相反,轻薄文化愚鲁粗鄙的官府,也必将导引野蛮世风,这是必然的,毋庸置疑。 由于皇帝的提倡,后妃们也不敢怠慢了。哪怕是有一点“附庸风雅”,她们附庸的到底是风雅,毕竟比附庸粗蛮要好。《全唐诗》中收入的后妃们的诗不多,太宗皇帝的文德皇后一首《春游曲》,“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不写杨柳细腰桃花面,却反其意而用之,颇见巧思。杨贵妃《赠张云容舞》“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倒像是自画自抒,情态宛然。江妃,也就是梅妃的《谢赐珍珠》,“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大约是失宠赌气,谢绝了皇帝所赐的珍珠,女人的嗔怪怨恨都在纸上了。上官婉儿是唐代后宫中的才女,她曾经“劝帝侈大书馆,增学士员,引大臣名儒充选”,后宫饮宴赋诗,君臣赓和,“婉儿常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主,众篇并作,词旨益新”,其才情横溢,于此可见。可是她那些应制诗篇并无可观。唯《彩书怨》一首,“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好像是自身的后宫凄冷,叹怨如见。诗到底不是“应制”,而是自然流淌的。 《全唐诗》中,也收入了南唐先主李昇、嗣主李璟、后主李煜祖孙三人的诗。把亡国之君的诗也收进来,至少可见编者的文化胸怀了。李煜做了宋太祖赵匡胤的俘虏,他可算是投降的敌人了。按照“成王败寇”的定式,在后世皇帝命文臣编辑的正统诗集中,“败寇”的诗还能收入正统的诗集吗?在《全唐诗》这里,看来没有成为问题。 幸亏有了这部《全唐诗》,我们可以看到李璟、李煜父子那些绝美的词之外的诗。他们父子以词为重,留下的诗不多,李璟存诗二首,李煜存诗十八首。写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李煜,他的诗在《全唐诗》收入的**诗中,自然是*好的。他的《病起题山舍壁》,“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的身心凉暖,他的《渡中江望古城泣下》,“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的家国兴衰,他的哀念惠后娥皇的《感怀》,“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的凄切心境,都让人想起他的那些词中同样的情味。他做了宋太祖的俘虏,宋太祖曲宴,命他诵自己的得意之作,他吟出《咏扇》“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一条军棍打过八百座军营并未读过多少书的赵匡胤也不禁脱口赞赏:“好一个翰林学士。” 问题就在这里,李煜当之无愧可称得一个好翰林学士,可他不能算个好皇帝,他是一个好诗人,可他当不成一个明君。好皇帝和好诗人是不能画等号的。好诗人尊重性灵,短于理性,惯弄笔墨,动不得杀伐,治国很难能好。南唐的亡国之象其实早就出现了。李煜有诗句道:“莺狂应有恨,蝶舞已无多。”陆游在他的《老学庵笔记》中记道:“作此未久,亡国。”李煜还有两句诗:“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是他岁暮乘醉而书,醒来看到,大悔不及,不久,就谢世了。他死于他的敌人宋太宗赐的牵机药毒酒。得了天下的皇帝,还是容不下敌国皇帝睡于榻侧,哪怕是亡国之君,已经做了俘虏。 不管什么样的皇帝,一代一代都过去了。皇帝死了,**的诗留下来,任后人品评臧否。有的皇帝死了也就死了,有的皇帝死了,还活在他自己的诗中。诗是不死的。当然那得是好诗。 2013年6月3日 廷臣的诗 像郊庙歌辞一样大都不可诵读的,是一大批奉和应制诗。 唐朝皇帝自太宗而下,多好风雅,李姓皇帝与廷臣们饮宴舞乐时,会下诏传旨,令臣子们当场应制作诗。不是出于心灵的自然跳动闪跃,奉旨应诏,硬着头皮作出来的诗,除了套话俗话谀辞颂词,就很难再有什么了。诗是山林里的鲜花,一入庙堂便失去了鲜灵的生命,萎缩干枯了。廷臣们把世界上能够找到的大词美词,都拿来奉和应制,重重堆叠起来,献给皇帝,珠光宝气之下,玉液琼浆之中,还是没有诗的生命。“金铺照春色,玉律动年华。朱楼云似盖,丹桂雪如花。”(陈叔达《早春桂林殿应诏》)金玉丹桂,像暴发户装修他们的房子,富有可算富有了,可就是缺了灵气。这还算好的,不那么佶屈聱牙,堆砌不重。“大藩初锡瑞,出牧迩皇京”(褚亮《玄武门侍宴》),“大君端庡暇,睿赏狎林泉”,杜正伦《玄武门侍宴》),“时雍表昌运,日正叶灵符”(岑文本《奉和正日临朝》),“玄塞隔阴戎,朱光分昧谷”(许敬宗《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简直不知道廷臣们战战兢兢,到底要向皇帝说什么好话了。 不能完全怪廷臣们没有骨气,他们要在朝廷上跪下去跟皇帝说话,走向餐桌舞厅,也要跟在皇帝后头,弯下腰去,趋步向前;笙歌燕舞,皇帝喝酒喝得高兴了,命他们作诗,他们小心翼翼,还怕说错了话呢,要作诗又怎敢放肆?心中没有诗情诗意,只好拣着大话好话,像堆在盘子里的宫廷菜肴一样,一盘子一盘子端给皇帝,皇帝吃不下,看一看没有触目的东西,不会惹得不高兴就好。实在是难为臣子们了。廷臣们的大量谀诗,是经过这样的工序,奉和应制出来的,不可读不可诵自是情理之中。 应该说,廷臣们作谀诗,奉和应制,常常是无奈之举。皇帝好细腰,宫女多饿死,皇帝好风雅,臣子就要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作诗,有诗才无诗才,有诗情无诗情,都得作,不作就是抗旨,作诗成了遵旨而行的公差,其苦可知。皇权之下,诗便成了婢女。不在宫廷,远离庙堂的天才诗人,有时候也会作出一二谀诗来,李白的《春日行》,也会以“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阿皇,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写《大酺乐》,也会以“毘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谀世;至于“故欲开蹊待圣君”“来比春华寿圣皇”(李峤《桃花行》),“圣王至德与天齐”(张说《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天下传呼万岁声”(张祜《大酺乐》),则颂歌高呼,直达天听,毫不逊于廷臣们的当朝阿谀了。 还需要对诗人们的有一些带谀辞的诗细加辨析。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寄希望于皇帝圣明,目的在民风化淳,李白“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阁”,志在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献凯见主并非*终目标。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皇权之下,诗人们的济世理想只能通过皇帝来实现,别无他途,他们不如是,又能怎么样呢?“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李白《箜篌谣》),诗人的怅惘茫然,遍及人世,也许只有皇帝圣明,风化天下,才能够安下诗人痛苦的灵魂吧。伟大的诗人难得的是还有一份清醒:“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李白《襄阳歌》)生命的**悲剧永在,人人平等,一代帝王无论如何圣明,也不能朝云暮雨,永世永在,只有猿啼江流,夜声三峡——三峡也会有**不再存留,还呼什么万岁呢? 唐代诗人与宋代诗人不同。宋代的**诗人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都做过高官廷臣。唐代的大诗人都没有做高官,进入庙堂;李白做的那个供奉翰林本不是官,他能够出入宫廷,也不算数的。唐代做了高官的人有的也能作诗,但他们都不是**诗人。 唐代廷臣的诗排在首位的自然是魏徵。诤臣魏徵,到底能不能像史书上记载的那样,跟皇帝面折廷争,有什么说什么,无所顾忌,且不去管它。魏徵的《述怀》诗:“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古木鸣寒鸟,空山猿夜啼。”品格高古,境界幽邃。“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朝廷重臣意气沉雄,不求功名,魏徵风范,在此一诗。 与魏徵同朝为官,位及礼部尚书的许敬宗,相形之下,品位格调就落下去了。许敬宗在《全唐诗》中存诗二十七首,奉和应制十八首,此类诗大都乏善可陈。其中《奉和七夕宴悬圃应制二首》“荐寝低云鬓,呈态解霓裳”,倒是有自我个性流露了,不过格调实在低下,不知皇帝看了这样的诗,会做何感想,做何评论。皇帝会随手交给侍宴的后妃看看吗?另一首《七夕赋咏成篇》,不是奉和应制的诗了,也还是“情催巧笑开星靥,不惜呈露解云衣”,许敬宗念念不忘的就是“解衣”“呈态”了,难道他除了宽衣解带,再不会作他想了吗?许敬宗**的好诗是《拟江令于长安归扬州九日赋》:“本逐征鸿去,还随落叶来。菊花应未满,请待诗人开。”身世感怀,于中可见一斑。官至高位的许敬宗也会叶落知秋,抒怀就菊。 华阴人杨师道,本隋宗室也。《全唐诗》说他工诗,每与名士燕集,歌咏自适。入唐后,杨师道官至侍中,参预朝政。皇帝每每见到他的诗,必吟讽嗟赏。皇帝会不会对廷臣的诗那般喜爱,姑且不论,在唐王朝高官廷臣中,杨师道的确是能诗的。他的《陇头水》“笳添别离曲,风送断肠声”,古朴苍凉,《中书寓直咏雨简褚起居上官学士》“前晨怅多绪,怀友自难裁”,情深意切,是高官廷臣的诗中难有的真情实感。他的《初宵看婚》,绝不像许敬宗那样格调低下,一下子就想到“呈态”“解衣”,却也不端起高官的���子,装腔作势,而是体察入微,“隐扇羞应惯,含情愁已多”,看到了一般人并未留意的隐情闺态。即便应诏作诗,他也会跳出一般廷臣的藩篱,写自己的情怀。“雁声风处断,树影月中寒”(《初秋夜坐应制》),情与景融,秋寒已透。他的《还山宅》“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如闻如见,令人想到了王维的禅诗。他是廷臣,自然也少不了侍宴应制。他《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二首》“变作离鸿声,还入思归引”,亏得他有这副胆量,敢在御宴上作离鸿之声,入思归之引,难道他不怕皇帝说他思念旧朝梦想复辟吗?有了这诸多好诗,他就是在《应诏咏巢鸟》中写下“惊鸣雕辇侧,王吉自相知”这样一二谀辞,也可以原谅了。 如果没有虞世南,杨师道就是唐代高官中*好的诗人了;可是,有了虞世南,杨师道就要退居其次了。 虞世南无疑是唐代廷臣中写诗*好的。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大约并非溢美之词,皇帝总不会把天下的好话都赐给臣子吧。别的不论,虞世南的诗固然不能跟唐代的那些大诗人相比,可是在廷臣中,他确是一绝了。他官高而情真,极为难得。他的《从军行》“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有魏徵遗韵。他的《出塞》“雪锋黯无色,霜旗冻不翻”,开边塞诗风,直启岑参的“风掣红旗冻不翻”。他的《结客少年行》“轻生为知己,非是为身谋”,写侠义豪气,让人完全忘记了他的高官身份。他的《怨歌行》“宠移恩稍薄,情疏恨转深”,像寻常诗人一样写宫怨,全不怕皇帝当庭怪罪。他的《春夜》“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幽静深邃,像晚后的杜甫绝句。他的《中妇织流黄》“还恐裁缝罢,无信达交河”,写思妇心态,像平民诗人一样,是一副悲悯情怀。 虞世南是高官,是廷臣,在朝廷上行走,陪驾侍宴,他就免不了也要奉和应制。他的《奉和咏日午》“再中良表瑞,共仰璧晖斜”,《发营逢雨应诏》“豫游欣胜地,皇泽乃先天”,也免不了谀辞套话。难得的是他在皇权之下,谨慎应对,能够着意寻找一点诗的天地。他《侍宴应诏赋韵得前字》“滥陪终宴赏,握管类窥天”,小心应制,他《侍宴归雁堂》“刷羽同栖集,怀恩愧稻粱”,曲折阿谀,表达的是他廷臣为诗的复杂情感。他的一些奉和诗,做了艰难的努力,只着笔写景,尽量不把谀辞写入,表现了他诗人的一份难能可贵的自尊。他《应诏嘲司花女》“缘憨却得君王惜,长把花枝傍辇行”,不出苛语诮言,可见虞世南本是温厚之人。让人不解的是皇帝了。闲极无聊的皇帝,竟会下诏让大臣作诗嘲司花女,实在并不幽默,只是戏谑。 虞世南*差的诗是《奉和幸江都应诏》,满篇谀辞,堆砌套叠,全无可取。“多幸沾行苇,无庸类散樗”,皇帝的驾幸,能不能让苇草沾溉,不类其樗,那实在不是一首谀诗能够保证的,而取决于自然。 虞世南回到自然之中咏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千古传响,的确不是因为他官高位重,而是因为诗心灵动。 2013年10月22日
    目录
    **的诗 …………………………………………………1 廷臣的诗 …………………………………………………6 人间情怀…………………………………………………11 诗人的天地………………………………………………16 浩浩长叹…………………………………………………21 牵牛织女可有家…………………………………………26 诗品与人品同质…………………………………………31 “初唐四杰”的结局……………………………………37 诗体与国体………………………………………………43 里程碑式的诗人…………………………………………48 命脉相系的知音…………………………………………53 向远方……………………………………………………59 李白的选择………………………………………………65 令人失望的世间…………………………………………71 悲苦的根源………………………………………………77 野渡无人的境况…………………………………………82 无边落木萧萧下…………………………………………89 人民的诗人………………………………………………95 兴亡之慨………………………………………………102 湘灵鼓瑟今何在………………………………………107 山林之恋………………………………………………113 诗与命…………………………………………………119 男儿有泪………………………………………………124 掀雷走电的韩愈………………………………………130 长歌当哭的柳宗元……………………………………139 未得到公认的“诗豪”………………………………145 心忧天下………………………………………………151 游子的心怀……………………………………………157 悲悯苍生………………………………………………164 一唱雄鸡天下白………………………………………170 先达与晚成……………………………………………176 此恨绵绵无绝期………………………………………184 乐在天下………………………………………………192 气平意绝………………………………………………202 生命的绝望……………………………………………210 东风无力百花残………………………………………217 山雨欲来风满楼………………………………………228 “百无一用”…………………………………………236 人间无限伤心事………………………………………244 皮日休的日出…………………………………………252 陆龟蒙的退隐…………………………………………262 有道谁敢论……………………………………………270 意苦若死………………………………………………278 何如买取胡孙弄………………………………………285 为他人作嫁衣裳………………………………………294 算来何必躁于名………………………………………302 错位的反抗……………………………………………313 韦庄的根底……………………………………………319 后 记………………………………………………324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