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书艺东坡
QQ咨询:
有路璐璐:

书艺东坡

  • 作者:衣若芬 著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90780
  • 出版日期:2019年01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9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央视纪录片《苏东坡》海外讲述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教授衣若芬教授,用充满温度的文字为您解答了:仿佛“石压蛤蟆”的苏轼书法《黄州寒食帖》凭什么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它如何东渡到日本?在日本留下了多少千钧一发的传奇故事?又怎样回到中国?一生倒霉的摩羯男苏东坡有着何等魅力,以至于他逝世数百年后,为他庆贺生辰的“寿苏会”一度遍地开花?依托什么物质文化载体和人际交游网络,“寿苏”之风远传韩国、日本,深化了中华文明的海外影响力? 作者使用其首创的“文图学”(Text and Image Studies)视角。上卷选择《天际乌云帖》、《黄州寒食帖》、《李白仙诗卷》、《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合卷及《答谢民师论文帖卷》等五种颇具特色的苏东坡书迹,着重探讨其生成机缘、文本内涵。下卷从使用场景、流传脉络、和接受影响等角度,进行了时空的延展,以“寿苏会”为核心,讲述苏东坡对后世及周边**的辐射影响。 本书选取了苏东坡的五件富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 :题跋*多的《天际乌云帖》、评价*的《黄州寒食帖》、内容*为玄妙难解的《李白仙诗卷》、尺幅*长的《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合卷,以及临终前数月写成的《
    文章节选
    前文提过,魏晋六朝之前,中国人重视的是忌日而非生日,即使有了庆生的观念和习俗,所“庆”者也还是活着的人。苏轼既已亡故,在其生日“寿苏”,此“寿”意耐人寻味。俞樾注意到南宋禅僧大慧宗杲在苏轼忌日祭拜,清人却往往只记得苏轼的生日,举行庆生会: 宋赵与时《宾退录》云:“开禧丙寅,眉州重修图经,号《江乡志》,末卷《杂记门》云;‘佛日大师宗杲每住名山���七月遇苏文忠忌日,必集其徒修供以荐。’” 按:今世士大夫好事者往往为东坡作生日, 至忌日则无为修供者矣。生日为十二月十九日,人人知之。忌日为七月二十八日,则能言者益罕。 笔者以为:忌日是人生命的终结,在忌日祭祀,是悼念死者不再复返、不可再得的人生。生日则不然,呈现的是生命个体的成长发展。即使肉身消亡,只要有人记得,尤其是经由寿苏会的群体活动记录其冥诞,则死者非但精神不朽,还被逐年添加岁数,仿佛生命无限延续。除了佛祖、玉皇大帝、孔子等神明或圣人有圣诞日崇拜,未见中国其他人物获此生日顶礼,寿苏会之“寿”,可见殊荣。再者,东坡生日于岁暮,寿苏会又有消寒会之性质,在一年将尽时聚合同好,有除旧迎新之开阔气象。 寿苏会绵延苏轼的精神生命,也让参与者感到“有为者亦若是”,不把苏轼视为**的例子,而是觉得苏轼是可模仿、可复制的,如同其《泛颍》诗所谓“散为百东坡”,后人尊东坡为典范,想当东坡后身,或强调东坡与自己生命情境的关联性,与其产生跨时代的联系。 (节选自《时间 • 物质 • 记忆:清代寿苏会的文化图景与东亚仿行》)
    目录
    书艺东坡千年情(代序) 1 上卷 墨韵 天际乌云含雨重: 《天际乌云帖》 3 我书意造本无法: 《黄州寒食帖》 32 念此一脱洒,长啸登昆仑: 《李白仙诗卷》 57 赋《远游》而续《离骚》: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合卷 96 行云流水: 《答谢民师论文帖卷》 122 下卷 余芳 楼前红日梦里明: 翁方纲藏《天际乌云帖》与朝鲜王朝“东坡热” 145 历劫神物: 《黄州寒食帖》的历代流转与往还日本的文图学意涵 177 敬观真赏:翁方纲旧藏本《施顾注东坡诗》 203 时间 • 物质 • 记忆:清代寿苏会的文化图景与东亚仿行 288 墨戏抒情:苏轼书画研究史略 288 附录 台港澳苏轼书画研究论著目录(1949—2017) 321 主要参考书目 331 跋 触花笺 359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