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高维度思考法:职场问题解决篇
QQ咨询:
有路璐璐:

高维度思考法:职场问题解决篇

  • 作者:著者:(日) 细谷功, 译者:孙伟 后浪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0108702
  • 出版日期:2019年04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3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为什么一直拼命努力却无法获得理想的业绩?为什么总有一些人能轻轻松松地实现目标?严格按照上司或客户的要求工作,就一定能让对方满意吗?如何才能读懂趋势,及时赶上下一个风口? 回答上面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从更高维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本书通过大量职场问题的解决案例,详细解析了运用“元思维”实现高维度思考的两种方法:Why型思维和类推思维。Why型思维通过追问上层目的,帮助我们冲破思维定式和狭隘视野,洞察问题的本质;类推思维通过放眼大千世界,教我们如何从其他领域借鉴灵感,从而实现跳跃式创意。 如果你正被繁重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或者正因为创意陷入僵局而一筹莫展,那么不妨按着本书的提示,开启一段简单**的职场问题解决训练吧。如果能像无人机一样,像谷歌地球一样,从杂务中抽离出来,拉长镜头看一看,你会发现崭新的世界、不同的视角,所有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文章节选
    元思维就是使自己的视点上升到更高水平,从而洞察到自己在思考时所受到的束缚。 因此,本章首先要确认自己的思维定式或视野狭隘的程度,从更高的视点(元视点)审视自己。 你是“以自我为**”的人吗 我们首先需要确认自己的思维中存在哪些偏见或定式。 人们以为自己看到的是事实和真相,但其实在潜意识中却常常以自己为**,形成各种偏见。元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这些偏见并加以纠正,从而形成创造性思维。接下来就来确认一下自己心中的“有色眼镜”(偏见)吧。 要知道,思维定式*大的问题是“本人无法察觉”。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特别是工作中常会遇见的很多情形,其关键问题都是当事人没有洞察到自己的思维定式。 *典型的偏见是以自我为**。我们不能总是从以自我为**的视点来看待所有事物。 “有色眼镜”的*大问题就在这里。与自己所意识到的相比,人们以自我为**的程度可能要严重数(百)倍,或者我们看待自己的视点与看待别人的视点之间也存在上百倍的差异,而人们对此却往往全然不觉。 例如,您有下面列举的这些情况吗? ? “借给别人的钱”会一直记得,“向别人借的钱”却转眼就忘(也可以把“借钱”换成“给予帮助”) ? 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不够能干 ? 常常觉得“只有自己吃亏了”“只有别人赚到了” ? 看别人都是芸芸众生,只有自己与众不同 ? 把别人的失败归结为“没有能力的必然结果”,却将自己的失败解释为“运气不好” ? 要求别人“不能一知半解就夸夸其谈”,而注意不到自己才是一知半解,却正在对别人夸夸其谈 ? 说起“上司的缺点”滔滔不绝,却认为自己是个“好上司” …… 我们自己或者周围的人可能或多或少都存在类似问题吧。 上升到元视点,就是要消除自己的特殊性,从客观认识自己开始。 除了上面列举的情况,我们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看看还有哪些情况下是对别人和对自己采取了不同的标准呢(可能很多人对①马上就能想出很多事例,对②却想不出来多少吧?这种状态本身就是“以自我为**”的表现)? ① 关于周围的人 ② 关于自己 寻找身边的“自相矛盾” *典型的“以自我为**”,表现为言行上的“自相矛盾”。只有采用“元视点”看待问题,才能发现类似的“自相矛盾”。反过来说,善于运用元思维则可以随时意识到自相矛盾的情况。 几乎所有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言”“行”不一致的情形。这是因为人们的“言”往往是“自己看见的世界”,而“行”则是“别人看见的世界”。也就是说,自己看见的世界与别人看见的世界通常会有很大的差距。 越是能够从“脱离自己”的视点审视自己的人,言行之间的差距就会越小。不过仍有很多人完全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在这种状态下看待自己,很难真正认清自己。 自相矛盾的例子有很多,例如: ? 批评别人“只会批评别人,提不出建设性意见” ? 在网上宣称“不能原谅那些在网上诋毁别人的人” ? 提出反对意见:“不要只提反对意见却拿不出替代方案!” ? 单方面要求对方“注意听别人的话” ? 写着“不要按说明书操作!”的使用说明书 ? 认为“抽象化和一般化都没有意义”的一般化结论 ? 建议别人“不要照单全收的听信别人的话” ? 一味强调“倾听的重要性”的演讲 ? 抱怨“下属自己没能力却归罪于别人”的上司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年长者经常会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是没出息”,这种说法简直可以称作典型的“非元思维”。与运用元思维的人处于相反状态的,就是常说这种话的人。 之所以说这些人“没有客观看待自己”,是因为以下几点都可以证明他们不具备元思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成见)。 ? 把自己年轻时的情况束之高阁 ? 任何时代都存在同样问题,却认为只有“现在的年轻人”和自己的时代是特殊的 ? 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这一代人造就了现在的年轻人 以上这些发言*根本的问题在于,说话者自身并没有意识到这当中存在问题。 请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考虑是否还有其他“自相矛盾”的情况。 ? 周围的人 ? 自己 “元视点”的应用训练 正如前文对自相矛盾的介绍中所说的,用元视点思考,从更高的视点观察,便能发现矛盾。下面的例题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理解。 【例题】 什么职业“无法体会到顾客的感受”? 【解说】 小时候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是小学生之间的对话: “我长大了想当水手,但是我不会游泳……” “没关系,不用担心,我爸爸是飞行员,他也不会飞。” 这个对话很好地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自相矛盾”的结构。 还有一些情况虽然略有不同,不过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一些职业“从结构上来说,无论如何都无法体会(或者无法经历)顾客的感受”。 例如: ? 妇产科的男医生 ? 为穷凶极恶的罪犯辩护的律师等 ? 【练习题】 请尝试列举一些“(从结构上来说)无法体会到顾客的感受”的职业(正如前文介绍的,以疾病或者罪犯为工作对象的职业都比较符合这个条件)。
    目录
    前 言 1 第1 章 热身篇 1 你是“以自我为**”的人吗 3 寻找身边的“自相矛盾” 5 “元视点”的应用训练 8 如何做到“自知无知” 9 用元视点思考 11 元思维的两个方法 13 第2 章 Why 型思维训练 15 “为什么”的独到之处 17 基础篇 寻找“上层目的” 20 思考上层目的的两个意义 22 如何“改变战场” 24 Why从两个角度“ 超越时间” 24 只有Why 可以表示“关系” 26 只有Why 可以反复使用 27 Why 型思维与What 型思维 28 实践篇 照单全收之前先“推敲” 29 别把方法当作目的 48 练习“改变战场” 53 真正的竞争对手在哪里 55 第3 章 类推思维训练 61 什么是类推 63 类推是“抽象化” “具体化” 65 类推的重要性 66 类推的“缺点” 68 类推思维需要“意译” 70 类推和猜谜 74 类推思维的两种模式 77 根据“回转寿司”进行类推 79 寻找“关系的类似” 84 寻找“结构的类似” 86 抽象化训练1 88 抽象化训练2 91 向“自助餐”借鉴 93 进一步借鉴“自助餐” 97 对折法则 98 跟团旅行与自由行的差别 100 向生物借鉴 102 借鉴“顺序”或“流程” 105 “以人为镜”进行类推 109 “ 职业谜语”与类推思维 112 第4 章 工作中的类推思维 117 报纸和百科全书的共同点是什么 120 复印机和电梯的共同点是什么 122 出租车和土特产商店的共同点是什么 125 遥控器和数码相机的共同点是什么 127 “打破常识”的类推思维 130 连接不同行业的类推思维 132 “按需匹配”之后 137 “ 个性化预约”之后 140 “ 细分化”之后 141 根据“实时价格”进行类推 143 根据“跳跃式发展”进行类推 146 根据“实时运转率”进行类推 148 根据“评分和**”进行类推 151 如何培养元思维 153 后 记 157 出版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